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圖書資訊丨修復理論

作者簡介

切薩雷·布蘭迪(Cesare Brandi)義大利文物與藝術品保護專家、藝術評論家,20世紀文物修復領域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主導了義大利中央修復研究院的建立並出任院長,在義大利多所院校教授藝術史和文物修複課程,創辦多份藝術刊物,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各國邀請參加各種國際會議,並擔任過許多文物修復項目的顧問。布蘭迪的文物修復理論影響了《威尼斯憲章》和義大利《1972修復憲章》的制定,是當代文化遺產保護理論的基石。

譯者簡介

陸地,長期從事建築遺產保護的教研與實踐,上海市建築學會歷史建築保護專業委員會委員,《建築遺產》雜誌編委。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磚石建築遺產的古銹(patina)保護研究」(項目批准號51378351)。著有專著《建築的生與死:歷史性建築再利用研究》,發表建築遺產保護與再生方面的論文近20篇。

內容簡介

本書是當代文化遺產保護理論的奠基之作,也是從事文物保護研究與實踐人士的必讀書目。主體部分包括八章正文和七章附文,其中既有布蘭迪曾經發表的論文,也有以中央修復研究院的教學講義為基礎整理而成的文章:涵蓋繪畫、雕塑、建築等藝術門類;涉及修復的概念,藝術品的本質、時間性與空間性,偽造的判別,殘缺的整合,古銹的保留等論題;提出了可識別性、可逆性、預防性修復等重要原則。本書還包括《修復理論》義大利文版及英文版序言、重要的導言性文章及補充閱讀材料,完整收錄原版插圖,結合保護實例對原文進行註釋,完整呈現布蘭迪理論的產生背景及其深遠影響。

維泰博(Viterbo)馬扎托斯塔小禮拜堂(Cappella Mazzatosta),洛倫佐·達·維泰博(Lorenzo da Viterbo)所繪《聖母瑪利亞的婚禮》(Sposalizio della Vergine)。

(上)碎片重組后的細節;

(下)對殘缺部分進行重新整合之後。

中譯者序

一、《修復理論》對於讀者的意義

……

但也正如瓦爾薩西納在序言中引述的布蘭迪的學生埃爾馬內(Théo Antoine Hermanès)的話,由於缺乏翻譯,布蘭迪的這些「常識」只在義大利是「常識」,即便在其他歐洲國家也難以稱得上是「常識」。事實上,英國著名文物保護專家喬納森·阿什利-史密斯博士坦言,直到蓋蒂保護研究所1996年將《修復理論》摘譯成英文之後,他才知道布蘭迪的名字及其保護理論,而且他認為自己「不是當時唯一仍那麼無知的人」,從歷史上看,各種原創性保護思想通常幾十年後才真正起效。譯者應該補充強調的是,更不用說像這樣系統接觸西方保護理論並不太久、總體上仍經驗地處理保護對象的國家了。

布蘭迪這部「老舊」的《修復理論》對讀者來說到底「新」在哪裡?我們為何要讀這部《修復理論》?譯者認為,一言以蔽之,這部《修復理論》對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界意味著對一種受到廣泛認可的現代保護與修復理論的「尋根之旅」。

誠然,在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有許多國際公約、憲章、指南類規範性文件,它們構成了國際保護界的理念與實踐基礎;而且,這些文件幾乎都已譯成中文,可以說不僅廣為人知,而且也已或多或少融入的各種規範性文件。但是,這些文件里的原則更像是一條條沒有給出證明過程的乾巴巴公式,因此,人們在應用時就有普遍的不理解,乃至抵觸情緒。更糟的是,由於不了解證明過程,人們甚至曲解這些國際文件里的概念與原則。比如,「真實性」常被我們理解為在修復或重建中,僅僅基於「原形制、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甚至原來的風格或意向而進行的原模原樣、一模一樣重製;「完整性」常被我們理解為保護對象曾有過的完整狀態,於是經常不惜拆掉後來的各種變遷而將其恢復到「完整狀態」。就像人們知道勾股定理,卻不知道其證明過程那樣。對一門學科及其從業者而言,真的可以只知道現成的定理,卻不了解其證明過程,不了解其原理?如果這樣,當我們面對複雜的現實情況時,如何能信任與堅持那些「定理」?如何能知道這種「定理」在何種情況下,應該調整什麼參數才是適用的?如何能理解各種參數之間的邏輯關係?甚至如何能確保在不斷發展的新領域裡有理有據地推導出其他「定理」,使我們的保護學科真正取得有價值的原創性發展?

就此而言,布蘭迪的《修復理論》恰恰是一部「證明之作」,一部「原理書」,而不是枯燥的、似乎強加於人的「定理集」。對於那些已經很清楚這種證明過程與原理的人來說,這部著作的確是「老的」;但對於那些還不清楚像《威尼斯憲章》樣的國際保護文件中的種種概念和原則是怎麼來的,究竟意味著什麼的人來說,尤其對的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界來說,這部《修復理論》又的確是非常、非常「新的」。譯者認為,這正是我們引進、翻譯並推廣這部著作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當然,布蘭迪的《修復理論》不可能解決所有理論和實踐問題。譯者認為,史實、藝術、社會這三個維度就像三足那樣,鼎立起了當代的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布蘭迪雖然是位活躍的社會活動分子,但畢竟不是社會學家,連約翰·拉斯金那樣「天真的」社會學家也稱不上。他主要思考並解決的是史實和藝術維度的問題,是本體保護問題,而近二三十年來國際文化遺產保護界更關注的是社會維度的問題,尤其對於有著強大社會屬性與功能的建築遺產是如此。

隨著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文化遺產保護的大爆髮式發展,各種與之相關的社會問題也日益突出,強烈衝擊著該領域的本體保護,比如為誰保護、誰去保護、傳統應以何種方式合理傳承、士紳化、文化遺產「生」與「死」的界限等理論問題越來越突出。尤其是隨著後現代、后殖民思想的崛起,普世性和地方性理解之間,即自然法和歷史主義思路之間的權重差異與矛盾越來越突出,不同社會發展階段之間文化訴求的矛盾越來越突出。文化遺產保護的確面臨著文明的衝突、文化的衝突,而伴隨這個過程迅速崛起的文化產業也使得這些問題更糾纏不清、更緊張。就此而言,我們難以從他的保護理論里得到明確答案。但我們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不首先解決史實和藝術這兩個維度,不解決本體保護問題,社會維度的問題就會像鏡中花、水中月那樣,難以談得上獲得合理解答。19世紀的「風格性修復」,乃至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家園(Heimat)保護運動」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它們帶來的只是畸形的文化繁榮、文化生態和自明性(identity),事實上也抹殺著文化遺產的多樣性。正因如此,布蘭迪是如此關注本體保護;正因如此,讓我們通過這部《修復理論》首先回歸「本體」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修復理論》的翻譯

……

為了更準確把握布蘭迪的原意,更全面體現其思想和成就,此次的中文版,可以說,是在比對1963年、1977年的原文,以及2005年英文版、2006年中文版,乃至1988年西班牙語版的基礎上,參考各種譯本的綜譯本。這種綜譯性還體現在如今呈現在讀者面前的,可能是目前最全面的一個譯本,既彌補了2005年英文版的漏譯,也收錄了其中沒有收錄的一些部分,比如布蘭迪為1977 年意文版所作的「再版說明」。此外,為了幫助讀者理解,這個中文版還添加了許多「譯者注」,既包括國人可能不熟悉的人名、地名等,也包括不同領域的專業術語,以及譯者在長期研究和翻譯中對原文的個人理解。


將這部《修復理論》譯成中文無疑是極為困難的,這不僅在於語言上的巨大差異,更在於正如瓦爾薩西納所言,許多義大利人也難以理解這部《修復理論》,「在這部《修復理論》如此複雜的文本中,充滿了陷阱和暗藏的困難,充滿了可能的誤解以及曲解每個詞的可能性」。這使得譯者不得不大量查閱相關研究文獻,比對各種譯本,努力搞清每個詞的確切含義。儘管如此,譯者仍不時感到「翻譯即背叛」這句名言的力量,正如英文版的譯者所言,有時,原文中的一個詞可能對應多種翻譯選項,但由於語言差異,很難把其中的「弦外之音」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比如原文中不時出現的「punto di vista」,表面上看,譯為「觀點」(perspective)似乎可以捕捉到布蘭迪從藝術作品角度審視保護對象的感覺,但從語境上看,顯得並不夠有力,因為這個詞在相當多的語境里有著法理角度的「訴求」(claim)意味。無論怎麼翻譯,都沒有一個詞「能完全令人滿意地表達布蘭迪對各種無聲藝術作品的辯護,幾乎就像他在一個超出了我們理解的最高法院里正在為它們辯護那樣」(英文版譯者注)。

……

陸地

2016年6月於同濟大學

博洛尼亞聖方濟各教堂(Chiesa di S. Francesco)。

(上)後殿和教堂修復之前;

(下)鐘樓和後殿修復之前。

博洛尼亞聖方濟各教堂。

(上)修復之後的全景鳥瞰;

(下)修復之後的後殿現狀。

目錄

總序

寫在前面

中譯者序

2005年英文版「序一」

2005年英文版「序二」

2005年英文版「序三」

2005年英文版「編者按」

布蘭迪生平簡介

關於切薩雷·布蘭迪這位大師的一些話

切薩雷·布蘭迪的藝術創造現象學

1977年意文版「再版說明」

1963年意文版「序」

修復理論

1 修復的概念

2 藝術作品的材料

3 藝術作品的潛在一體性

4 與藝術作品及修復有關的時間問題

5 根據史實要求進行的修復

6 根據美學要求進行的修復

7 藝術作品的空間性

8 預防性修復

附文

1 論造假

2 殘缺處理的理論旁註

3 古迹的修復原則

4 古畫的修復

5 與古銹、上光和罩染有關的畫作清洗

6 對上光與罩染的一些實際觀測

7 作為修復問題的去除或保留畫框

補充閱讀材料

創建中央修復研究院(1938年7月在警司會議上的報告)

修復學院中的文化教學(1940)

1972 修復憲章

文獻目錄

藝術史方面的文章與貢獻

在美學、旅行、修復、電台與電視以及其他方面所寫文章與貢獻

發表在報紙、雜誌中的文章

研究布蘭迪和中央修復研究院的主要著作

錫耶納大教堂作品博物館,杜喬·迪·博寧塞尼亞所繪《新約全書故事·客西馬尼園的禱告》(Storie del Nuovo Testamento, Orazione nell'orto)。箭頭所指之處是老的上光層脫落的地方,畫作上剩餘的老上光層被當做古銹的基本組成部分而受到尊重並保留了下來。

書影

錫耶納大教堂作品博物館(Museo dell'Opera del Duomo),杜喬·迪·博寧塞尼亞(Duccio di Buoninsegna)所繪《寶座聖母像》(La Maestà)。

(上)覆蓋在寶座上的織物細部[用「影線法」(tratteggio)重新整合之後];

(下)修復之後。

遺產保護譯叢

伍江 主編

《修復理論》

(Teoria del Restauro)

(意)切薩雷·布蘭迪(Cesare Brandi) 著

陸地 編譯

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6年12月

ISBN 978-7-5608-6412-9

定價 79.00元

美術遺產

美術 | 考古 | 建築 | 文物保護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