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90%盆腔放療患者有放射性腸病,排便功能異常

(記者江玲 通訊員 簡文楊 馬騰輝)

日前,記者從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處獲悉,該院結直腸肛門外科三區王磊教授團隊關於放射性腸道損傷工作的學術論文再次在國際結直腸領域權威雜誌《Diseases of the Colon & Rectum》發表。

王磊教授團隊通過改良手術吻合方式,減少新輔助放化療后直腸癌手術的吻合口併發症,使新輔助放化療直腸癌患者的肛門排便功能及生活質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放療損傷腸道

臨床統計發現,約50%的盆腔癌症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療,放療已成為惡性腫瘤綜合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由於放療對正常腸道組織的物理性損傷,導致許多併發症,約90%的盆腔放療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便習慣改變,50%的患者表示其生活質量受到影響。

前瞻性研究顯示,放射性腸病患者至少有25種以上的臨床癥狀。急性放射性腸病以腹瀉為主要表現,也可表現為便血、肛門刺痛、里急后重、肛門墜脹、急便、排便次數增多、排便習慣改變等非特異性癥狀。慢性放射性腸病患者在出現嚴重併發症前,可能會經歷一段較長時間的前驅癥狀,最後出現腸梗阻、腸穿孔、腸道出血和腸瘺,對患者來說十分痛苦。

改良術口吻合

王磊教授表示,對於進展期直腸癌,術前新輔助放化療可以縮小腫瘤,減少局部複發,提高遠期生存率及低位直腸癌的保肛率。從2005年起,NCCN指南已推薦術前新輔助放化療聯合全直腸系膜切除術及術后輔助化療作為進展期直腸癌的標準治療方案,但放療所帶來的腸道放射性損傷引起的患者生活質量下降,卻是一直困擾臨床醫生的難題。

王磊團隊通過分析一項由中山六院牽頭的直腸癌新輔助治療的前瞻性多中心臨床試驗的數據,發現術前放療會增加術后吻合口漏率與吻合口狹窄的發生率,而吻合口併發症與術后腸道功能障礙密切相關。通過這一發現,王磊團隊進一步探索改良的手術吻合方式,以減少新輔助放化療后直腸癌手術的吻合口併發症,從而改善患者的肛門排便功能及生活質量。

多手段緩解出血

據介紹,慢性放射性腸病目前的治療主要以緩解臨床癥狀為目的,包括藥物、物理及手術治療三種方式。藥物治療作為緩解直腸出血的基礎治療方式,在臨床廣為應用;物理治療(如內鏡下激光、氬離子凝固、福爾馬林等)是處理直腸出血尤其是中重度出血的主要治療方式;手術治療(包括轉流及腸切除手術)則主要針對出現嚴重併發症如大出血、腸瘺或反覆保守治療無效的中重度出血患者。

王磊團隊長期致力於腸道放射性腸病的臨床與研究工作,2008年至今收治了500餘例複雜的慢性放射性直腸損傷患者,病例數及綜合治療水平在國內領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