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在生活中邂逅「詩和遠方」

在生活中邂逅「詩和遠方」
丁酉新春,《詩詞大會》第二季風靡全國,一首首或婉約柔美或激昂奔放的詩詞歌賦,喚醒了人們心中對詩情畫意生活的憧憬,點燃了人們久違的古典情懷。只是,綜藝大幕落下,這詩詞熱又能持續多久?如何才能在新媒體時代,讓人們更好地感悟傳統文化的魅力,讓詩詞等傳統文化持久浸潤人心?記者帶著種種思忖走訪了專家和學者,了解銅陵詩歌發展和教育現狀,探討傳統文化的推廣前景。
讓詩心詩意更加豐潤
「我愛銅官樂,千年未擬還。要須回舞袖,拂盡五松山。」李白的一首《銅官山醉后絕句》,讓人們看到了絢爛詩句對文化氣質的塑造,也讓人們深刻感受到李白的思想之美、眷戀之濃。歷代詠銅都的詩詞眾多,這些詩心詩意,除了推廣傳承,銅都人還讓它更加豐潤。
1987年,銅陵市詩詞學會成立,到目前已擁有會員400多人。《五松山詩詞》作為學會宣傳詩詞文化的主要陣地,刊登發表眾多詩詞愛好者的優秀作品。銅陵市詩詞學會會長周宗雄說:「學會在銅陵的詩詞推廣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定期開展詩詞吟誦活動,會員發揮才能到老年大學、社區開展教學指導,推廣和傳承傳統文化。學會每年還召開研討會,詩詞愛好者彼此分享、欣賞原創作品,並對名家優秀作品進行解讀剖析。」
而在「中華詩詞之鄉」義安區胥壩鄉,詩詞氛圍更加濃厚。目前,市詩詞學會胥壩鄉分會共有會員100多人,出了6本《濤聲集》,8本《胥壩詩詞》,會員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詩作一千多首。同時,大家為詩詞推廣做了很多努力,開展了詩詞進校園、進社區活動,並在鄉村採風創作作品,助力美好鄉村建設。很多鄉村還建設了詩廊,把詩句寫到農戶家門口,豐富了農民的業餘生活。
周宗雄說,中華詩詞是民族的瑰寶,也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古詩詞的學習推廣除了要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還需要所有普通群眾參與進來,共同營造關注和學習優秀傳統文化的氛圍。
讓詩和遠方可以兼得
關於民族傳統與人文文化教育,科學院院士、著名教育家楊叔子有一句名言:「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現代科學,沒有先進技術,就是落後,一打就垮;然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沒有民族傳統,沒有人文文化,就會異化,不打自垮。」如何讓傳統文化活起來?教育者們也在努力。
銅陵市第七中學開展「經典誦讀」超過十年時間,主要是通過校園廣播課間播放經典詩詞、高年級開課、教學成果展示等方式,培養孩子對詩詞的興趣,以學生的傳統文化了解、民族情感培養、文化素質提升為重點。市七中的一位業務副校長介紹說:「詩詞教育要倡導無為而治、百年樹人的精神,面向全體學生,教師有意識地給學生種下傳統文化的種子,耐心地等待開花結果,不能指望孩子今天背一首詩歌,馬上就變了一個人。從長期的積累看,讀過詩詞和沒讀過詩詞的孩子肯定有差別。」
銅陵市建安國小是全國詩詞教育先進單位,從1998年開始推廣詩詞教育,擁有自己的校本教材《詩韻建安》,2013年該校古詩詞與書法相結合的教育研究獲得省級課題立項。建安國小副校長佘承智介紹說:「學校的教學理念是健康第一,人文見長。在人文教育方面主要推動孩子學習古詩詞,近二十年的探索目前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最初是以背為主,到編製校本教材、納入課程,再到近年來立足古詩詞推動傳統文化教育。」
佘承智非常肯定詩詞教育對孩子的積極影響,「詩詞的浸潤,對孩子人格的塑造有好處,孩子的言行舉止會變得優雅。詩詞中表達的家國情懷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抓手,更是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好載體。」佘承智同樣表示,孩子學詩需要有更好的教育技巧,在教學中增添情趣。「學校舉辦『賽詩會』活動,請家長當評委,用彙報演出的形式讓孩子展示,這些都能提升孩子的學習慾望。我們也鼓勵教師在教學中用活潑生動的形式講解詩歌,而不是讓孩子死記硬背。在當下,受師資力量、家長思想觀念等因素影響,推廣詩詞教育是有阻力的,但不可能因為這些而止步不前。未來傳統文化的教育會越來越受重視,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早一些行動起來。」
銅陵學院文學與藝術傳媒學院教師何鋒兵,從事古詩詞和傳統文化研究教學超過十年。他說:「央視的《詩詞大會》令古詩詞又火了一把,微信朋友圈很多人在點贊或者曬詩詞作品。」他在一些單位或團體內進行詩詞講座時,也能明顯感受到受眾對古詩詞的喜愛和追捧,但是為什麼以往普通大眾對古詩詞有古板乏味的印象定式呢?何鋒兵認為,這可能是應試教育與詩歌本身的人文精神相背離造成的,「問題不出在詩歌本身,而是傳播介紹詩歌的方式。」作為業內人士,何鋒兵了解到銅陵很多中國小開設詩歌課程、興趣小組,但是愛好詩歌的群體依然是小眾的,現在當務之急是找到契機把大眾拉入詩歌的圈子。「普通大眾對詩詞是有需求的,擺脫考點講解,回歸詩歌陶冶情操的本意,就能看到別樣的風景。」
採訪中記者發現,在多數教育工作者看來,學習詩詞等傳統文化有兩層意義:一是對人的精神境界提升有幫助,二是能充實學生的業餘生活。第七中學業務副校長說:「古詩對景對情的描寫是很細緻入微的,是能提升人精神層次的,比如李商隱的詩句『留得殘荷聽雨聲』,如果沒有讀過這首詩,雨聲在人的心目中就是噪音或只是雨聲,但領會了詩的本意后,雨聲是可以有情緒的。詩歌能讓人的精神高尚起來。當人發現自己的心境與詩句里的意思相契合,就會自然想起一句詩。讀過詩的人更能感受生活的美,人生是漫長而豐富的,詩歌不可能對孩子的人生起決定作用,但有詩、有書相伴是對生活最好的點綴和豐富。人們常說的生活不是只有眼前的苟且,還要有詩和遠方,其實指的就是人的業餘生活可以是有品位的,以提升人生的質量。」何鋒兵則認為,「每一首古詩詞都有一個鮮活的故事、一段深厚的感情在支撐,其他傳統文化也是如此!家長的眼界要放寬一點,通過傳統文化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讓他們找到精神家園。」
讓傳統文化乘網路快車
一場詩詞大會,引發的文化共鳴如此之大,互聯網傳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新媒體時代,傳統文化如何乘上「互聯網+」的快車?銅陵新聞網在微信、微博等平台開設相關話題,聽網友建言獻策。網友「小琛琛茁壯成長」表示,「當下年輕人玩手機的越來越多,讀詩詞的越來越少,為什麼不能二者融合呢?我覺得可以將文字詩詞轉變成視頻詩詞,優雅的音樂、寫意的畫面,再加上深情的朗誦,製作成精美的詩詞MV,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進行推廣,網友們也可以自己參與到MV的製作當中,提高互動性的同時也增加了趣味性。」網友「我要學會」則認為,「處在當下這個快節奏的時代,說靜下心來讀詩品詩確實有難度。既然低頭族多,是不是可以在手機APP或微信、微博小遊戲上下功夫。比如2016年在微博風靡一時的『我有一壺酒 足以慰風塵』詩句續作遊戲,趣味性有了,也勾起了很多人的詩心與情懷!」
對於互聯網在傳統文化推廣傳播中的重要作用,學者們也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佘承智表示,網路的發展為孩子們了解詩詞、查找詩詞提供了便利,傳播渠道的暢通助力了詩詞教育發展。何鋒兵則認為網路是對公眾介紹傳統文化的重要窗口,網路的發展令他看到了傳統文化復甦的跡象,運用網路平台分享詩歌作品、切磋寫作技藝,陌生人之間開誠布公地探討詩歌成為可能。詩詞學習不應該是一陣風的,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推廣也一樣,「詩詞綜藝熱」帶來的應該是人們對「詩心不死 情懷依舊」的更深探討,這樣才能迎來傳統文化發展的春天。(圖片:視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