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什麼專業啊?」
-「博物館學」
-「這是什麼啊?」
-「博物館學是……是……是研究博物館的學科」
-「都上什麼課啊?」
-「博物館學,文物學,考古學,歷史學……」
!!前方高能預警!!
-「你們學文物鑒定不,就是電視上的鑒寶?來,看看我這個翡翠手鐲怎麼樣!」
-「你們和考古有啥區別,挖墓嗎?」
-「未來賺錢嗎?是不是可以去市場「淘寶撿漏」?」
-「字畫市場不錯,學校教嗎?將來你的字畫能賺錢嗎?」
-「畢業是不是可以進故宮,進國博,進省博?」
你:……
先尷為敬
-「我已經不是學博物館學的了,我們也不學文物鑒定,我不懂怎麼看翡翠手鐲真假,也不會去挖墓,更不會自己寫字畫,畢業很可能是進不了故宮、國博的。未來怎麼樣,幹什麼,我也不知道,什麼都不知道,你們什麼都不用問。我什麼都不會說的!」
-「我們只是想問你有沒有對象……」
以上的對話,是若干個真實存在對話的合集。作為過來人的弘博君,雖沒有面臨過以上嚴峻問題的步步緊逼,但時不時還是會碰到親朋好友問相關的問題。但是個中關係,並非一兩句話能夠說的非常清楚。
眼下,17年聯考分數已陸續公布,到了報考學校、選擇專業的時候。又將有一批新進學生主動或者被動的選擇進入「博物館學」專業進行學習。當前,國內各高校開設大學部階段博物館學相關專業的有50餘所,開設專業碩士文物與博物館的有34所(此34所非彼34所)。博物館學專業招生人數雖然占考生總數的比重還較小,但是對於每一個進入博物館學專業學習的人,意義卻是重大的。
對於即將走上,尤其是被動走上博物館學專業這條「康庄大道」的部分學子來說,「博物館學」這一專業還是稍顯陌生。弘博君在曾經的實習生們(文博專業研究所在讀的同學)中先做了個小範圍的調查,諮詢他們曾經遇到的問題以及對博物館學的認識,其中有疑惑、有認知、有思考,同樣也有槽點。
Q當年為何選擇博物館學,如何了解的?
煩客:
記得我當時聯考填報志願的時候,博物館學專業還是一個在聯考報考指導中非常難找的一門專業,可以說博物館學在當時是一個又冷門又小眾的專業。當時我們大學部班級里很多同學情都是調劑來的,在調劑之前甚至都沒聽說過什麼叫博物館學。
小棍兒:
被調劑的,讀之前沒了解過,感覺和歷史學差不多,都是冷門專業。
奈伊芙:
那時候我對文博專業的認識,完全停留在招生簡章和百度百科階段,甚至並沒有更好的平台供我仔細的了解這個學科。
Q對博物館學的主要課程有何看法?奈伊芙:
我的大學部學校是一個相對普通的院校,專業下設在歷史學院。在開設的選修課程中,因為師資等的原因,與博物館學相關的課程並沒有開設幾門,有些時候倒是上了許多歷史課。了解尚且是皮毛,更談不上系統的學習。
小棍兒:
博物館學的主要課程應該是圍繞著博物館的宏觀管理與博物館藏品、展覽、教育、觀眾研究等具體工作開展的,而以文物學、考古學、文化遺產等為輔的課程體系。
而現在大多數高校的博物館學專業則以考古學、文物學為主要教學目標的,與其學科要求相悖。但這一現狀也有其存在合理性,博物館學本身的跨學科素養要求較高,大學部的博物館學教育還是需要更多其他學科知識的支持,這也就是美國大學部不設置博物館學專業的原因。
煩客:
正是因為博物館學專業涵蓋了很多學科範疇,它專業學科的開設門類也非常廣泛,比如博物館學、歷史學、考古學、文物學、古文字學、藝術史和化學等等在內的各種學科。
但是正是因為這樣涵蓋了許多門類的學科,博物館學專業的核心學科——博物館學卻在很多高校被忽略了。全國50所開設博物館學的大學部高校里,真正由博物館學專業學科背景的老師而不是考古學或者文物學出身的老師,承擔博物館學專業授課的情況,可以說是寥寥無幾。國內大多數具有博物館學專業的高校要麼以考古學為重中之重,要麼以文物學研究為科學重點。博物館學課程雖然開設的門類豐富,但這也使博物館學在高校教育中無立錐之地。
Q你認為博物館學培養目標是什麼?
煩客:
博物館學開設眾多的門類好像帶來了一個問題,尤其在大學部階段,這麼多門類課程的開設,只能使學生淺嘗輒止,不能使學生深入的了解某一學科。其實這也是對於博物館學專業培養認識的誤區,博物館學不是要培養歷史學家、文物學家、考古學家,這都是其他專業的工作。
博物館學是要培養具有歷史學、考古學和文物學功底的博物館專業人才,能為博物館建設提供智力支持,能夠將僅僅能夠為歷史學家、考古學家、文物學家了解的專業奧義轉化為能夠讓普通觀眾明白的知識。博物館學專業培養的是文化的闡釋者。展覽就是文化闡釋的工具,如何去使用這個工具,如何更好的使用這個工具,才是博物館學專業的培養目的。
小棍兒:
我覺得博物館學的特殊性在於綜合性(跨學科)與實踐性(應用性)。這就要求博物館學的學生除了學習文物學、博物館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還要接受歷史、藝術、文化和科技等綜合知識的基本訓練,具有文物、鑒賞、研究和文博事業管理的基本能力。而這些能力可以直接轉化為在政府文物管理與研究部門、各類博物館、考古部、陳列展覽公司以及其他文博相關單位供職的直接勞動力。
Q學校的實習,有沒有問題?
小棍兒:
這個問題因人因校而異,如果想從事本行業且學校資源較好的話,還是不錯的。
奈伊芙:
許多學校的博物館學都下設在歷史學院,是考古學的一個分支,並沒有引起學院、專業的足夠重視。就實習來說,很多學校的固定實習單位都是工地,並沒有與博物館建立穩定固定的實習關係。所以,這就尷尬了,有些同學專業方向是博物館,卻也被學校派去考古工地參加統一實習。
Q面臨畢業,工作好找嗎?
煩客:
博物館學是一個就業率不高的學科,在我的同學中,哪怕是有工作的同人僅僅只有十分之一,找到了與博物館相關的工作,其他同學多從事與博物館毫無干係的工作。所以不得不說博物館學是一個很難就業的專業。
如果說大學部畢業就業率低是一個各個專業的普遍情況,那麼博物館學碩士畢業就業率一樣不高,就是一個個別情況了。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也是顯而易見的。在博物館都是事業單位,畢業想到博物館中工作需要的不是優秀的博物館學研究能力,而是優秀的事業單位考試能力,這種考試與博物館學毫無聯繫,博物館學專業的同學也就沒有什麼專業優勢可言。
不僅如此,事業單位編製有限,每年就是幾座博物館招聘寥寥幾個名額,博物館學專業就業率低從這個角度看好像也是正常情況。在這裡還有一個奇特狀況,博物館學在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之間名稱並不相同,學校間對於博物館學的成為也有所不同,但是用人單位在招聘時往往使用一個固定的稱謂,使很多專業名稱稍有出入的同學難以報考,就像前段時間「史不是歷史學」的情況一樣。這都使博物館學的就業率持續低迷。
小棍兒:
就業問題同樣是因人因校而異。一旦想轉行,專業優勢較其他專業還是很弱的,需提早做準備。
Q對博物館學未來的期待
煩客:
近年來隨著對文化遺產關注的持續升溫,博物館學已經不再像之前那麼不為人知,開設博物館學專業的大學部院校也越來越多,已有博物館學專業的學校招生數量逐年增加,有理由相信博物館學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大。
小棍兒:
文化事業越來越受到重視,文博事業也是蒸蒸日上,所以博物館學的未來還是一片光明的,希望博物館學的學科建設更加完善,博物館學專業的培養體系能更加專業,為文博事業注入更多人才活力。
對這幾位同學的小問卷,也讓弘博君回想起當年讀書的情景。當初是在父母的「幫助」下,懷揣著獻身博物館事業的夢想,「主動」地選擇了博物館學專業,自此就上了博物館的船。當前看來,也是下不去了。現在回頭去看學校教育,如幾位同學所言,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當然,這些問題與的博物館發展現狀及博物館理論發展的不健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要解決學校博物館教育的問題,不僅要從學校入手,更需從博物館的社會發展現實入手。
各位博物館學
和考古學、歷史學、文物保護等
相關專業學習的小夥伴,
以及在文博相關領域工作的小夥伴,
針對以上問題以及
你對博物館學有哪些認識,
在學習工作中如何解決遇到的難題,
對博物館學發展有哪些思考?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經歷與觀點。
引經據典,另闢蹊徑,揮毫潑墨的盡情來。
後續弘博君邀請了多位業界「大伽」,
對上述相關問題進行討論。
「大伽」是誰?猜對了告訴你!
敬請關注後續相關討論。
向傾情奉獻的
煩客、小棍兒、奈伊芙
三位同學致謝
編輯:大萌萌
相關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