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7款經典老爺車,看二戰後汽車界的「文藝復興」

歷史的車輪不斷向前,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曾經歷了一場長時間的百廢俱興。汽車行業尤為明顯。

無論是重創的歐洲,還是受影響較少的美國市場,都在戰爭結束的那一刻起,重新投出到汽車技術的發展當中。

二戰之後,一些經典車型的推出,本身就是一個精彩的故事。


1950,雪鐵龍Traction Avant

二戰前後的雪鐵龍,可以算得上最具創新意識的汽車品牌。其中又以Traction Avant最為突出。早在1933年推出市場的時候,Traction Avant是汽車歷史上第一款採用承載式車身的轎車;同時也是第一款大量量產的前驅車型。

這樣的Traction Avant在當時的汽車市場上大概是一個「異類」。雖然上世紀30年代已經有一些前驅車型,但由於體積較大的發動機前置需要侵佔大量空間,留給車艙內的空間被大幅壓縮,與后驅車型相比反而處於劣勢。

儘管如此,雪鐵龍依然要「一意孤行」,為了追求前驅所帶來的操控穩定性,堅持讓Traction Avant採用前置發動機、前輪驅動的結構。那麼,難題就要交給設計師了。擁有雕塑家和工業設計師雙重身份的貝爾托尼(Flaminio Bertoni)受命為Traction Avant設計一個全金屬車身,在同時考慮車身結構和空氣動力學的需求之下,Traction Avant最終呈現出的模樣既優雅又前衛,與當時大蕭條的背景形成了鮮明對比。

只不過,對於70年前的造車水平來說,首次採用多種全新技術會帶來的可靠性的問題。Traction Avant自然也逃不過厄運。高成本與低可靠性帶來了雙重問題:遭遇經濟危機的同時車子賣不出去。二戰爆發之後更是無暇顧及。

直到二戰結束后,曾經過分前衛的Traction Avant才終於變得符合潮流了。也因此,50年代才是這款車真正的春天,儘管動力過於孱弱,與其氣場十足的外觀嚴重不符,但這並不妨礙Traction Avant在50年代成為銷冠。


1952,克萊斯勒Saratoga

二戰後美國的嬰兒潮帶來了青年一代個性化的追求,對汽車造型的標新立異以及大馬力的追捧到達了頂峰。但即便如此,當50年代初一輛搭載V8發動機、能輸出180匹馬力的汽車推出市場時,這仍舊是一個大新聞。1952年的克萊斯勒Saratoga就是這樣的大新聞。0-60mph的加速時間在10秒以內的Saratoga,在當時讓不少親身感受過的記者大呼過癮。

Saratoga是克萊斯勒品牌下的一款車型,1939年首次推出市場。而1952年的這一款Saratoga之所以如此特別,是因為它不僅首次搭載了Hemi V8發動機,而且在整個汽車行業里首次採用了液壓助力轉向系統,實現18.2:1的轉向比。整車重量不足1800公斤,再加上V8發動機和液力轉向系統,使得Saratoga 成為了一款至今仍讓不少人懷念的「小野獸」。

1952,Lancia Aurelia B10S

義大利品牌藍旗亞在1952年推出的Aurelia,是汽車製造傳奇人物維托瑞·加諾的用心之作。Aurelia除了同樣採用了承載式車身結構以外,擁有世界上第一台量產的V6發動機,B10是這款發動機的代號,採用了排量1754cc、夾角60°的版本,能夠輸出56匹馬力。一般而言V6發動機可以匹配2.5L排量,但是Aurelia的排量僅為1.8L,因此當轉速拉高到4500轉,顯然這款車所表現出來的,並非美國人所想要的那一套感受。

來自義大利的Aurelia,它獨特之處還包括對外觀與車內空間的創新,原來的B柱位置被隱藏,整體看上去更為優雅與流暢,義大利人對奢華的理解在這款車裡表現得十分明顯。

1955,雪佛蘭 Bel Air

雪佛蘭Bel Air的推出,在上世紀50年代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汽車設計風潮,大面積採用的鍍鉻裝飾、從外到內採用的鮮艷顏色,使得Bel Air成為了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美國車。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二戰後嬰兒潮帶來的標新立異,到了50年代後期開始走向巔峰,雪佛蘭Bel Air算是一個弄潮兒。誇張的、富有肌肉感的車身線條與裝飾已經不能滿足這一代人的需求,Bel Air乾脆選擇了一種最為亮眼的顏色作為車身和內飾的主色調,如此便能成為一道行走的風景線。

Bel Air同樣趕上了大馬力的潮流,V6和V8兩種動力選擇均能滿足當時人們對於直線狂飆的需求。所以說,即使Bel Air曾擁有「夢露之車」的美稱,但它卻是那個年代肌肉猛男的第一選擇。

1957,阿爾法羅密歐1900

阿爾法羅密歐1900作為二戰之後馬歇爾計劃的受益者,是第一批來自生產線上的量產車型。

二戰後,得到了經濟支持的阿爾法羅密歐開始推出了針對家庭用車需求的轎車1900,雖然只搭載了一個1.9L四缸發動機,但這款車依然保留了品牌的賽車基因,採用了雙凸輪軸設計,最大馬力90匹、最高時速94mph,再結合1088公斤的整車質量,使得1900成為了一款贏得了賽車賽事的轎車。

1958,捷豹MarkⅠ3.4

二戰結束之後,曾經被徵用作兵工廠的捷豹成為了第一批恢復生產的車廠。因此,在1945年捷豹就迅速出廠了戰後的第一輛車。戰後捷豹採用XK作為車型代號,陸續推出了多款注重運動與質感的轎車,並且活躍于勒芒等賽事上。

1955年,捷豹推出了MarkⅠ,這是一款前置后驅車型,搭載一顆2.4L直列六缸發動機。經過戰後多年在賽車上的積累,MarkⅠ已經用了一套極具操控性的底盤以及注重空氣動力學的車身線條。因此,在上世紀50年代推出的眾多新車裡面,可以說捷豹MarkⅠ是最運動、最具有駕駛樂趣的一款。

1958年,捷豹MarkⅠ推出了3.4L版本,最大輸出210匹馬力,最高時速可達120mph,0-60mph的加速時間在8秒內,這在上世紀50年代是一個相當不錯的數據。

與此前多年多推出XK系列不同,MarkⅠ在兼顧運動的基礎上營造了不少豪華質感的細節,可以說是這款車的讓捷豹正式進入了豪華車市場。

1959,賓士219

在二戰中受到影響較少的美國,戰後迅速得到了復甦,尤其是汽車市場更是在50年代到達了繁盛期。這時候,德國豪華品牌賓士已經在準備進軍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了。

1953年,賓士正式進入美國並帶來了Ponton系列。與造型誇張、追求速度刺激的美系車截然不同,Ponton系列要引入的,是一種注重駕乘質感的德式豪華。

Ponton系列推出了多個動力版本,分別匹配代號為W105、W180、W121和W128的底盤。賓士219與第一代產品相同,都是採用了2.2L直列六缸發動機,結合了180和220系列各項優點的219,是ponton系列裡面最具性價比的一款。

賓士甚至認為,Ponton系列才是如今賓士E級真正的鼻祖,尤其是219給人留下的豪華質感,給當時的美國人刻下了最初的、也最為深刻的品牌印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