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周鴻禕反思智能硬體:不再免費!我愛物聯網資訊

我愛物聯網是一個專註於物聯網行業,為廣大物聯網相關人員提供物聯網資訊,物聯網技術,物聯網應用,物聯網方案,物聯網研究的一個整合性服務平台http://www.52wlw.com/

6月15日,黑馬成長營導師、360公司創始人周鴻禕再次來到黑馬課堂,與學員們分享最近一年來,他對互聯網和創業創新的最新觀點。他認為,智能硬體前景依然看好,並且未來智能硬體將與人工智慧緊密結合,而智能硬體也將不再延續傳統互聯網的免費模式,要真正靠硬體本身盈利。

以下為周鴻禕講課實錄:

我依然對智能硬體有信心

前段時間有一篇文章,它對產業做了一個總結,認為智能硬體不是未來的方向。我覺得我們可以總結到底哪裡做錯了,比如是不是對用戶的需求把握不準,或者問題到底出在硬體上還是出在雲服務上,但是,不能因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特別牛的智能硬體公司,就去否定這個行業。

現在大家都說智能手機是智能硬體裡面最剛需、最大的市場。但是,你回過頭來想,2007年喬布斯推出了iPhone,到現在差不多快10年了,你再想一想安卓在過去大概七八年的發展;再往前回溯,很多人沒有看到iPone並不是第一部智能手機,你會發現在這條路上已經經過了20年的發展,才有今天智能手機的開花結果。今天的智能硬體只經過最多三五年的發展,我相信智能硬體還處在2008年、2009年,安卓剛出來那個時點中。

我依然對IOT的萬物互聯有信心,只是稍微需要有點耐心。它不會像當年的千團大戰,一夜之間如潮水一般退去。在這條路上,我非常尊重那些失敗的公司,市場一定是很多人前仆後繼去探索,那些失敗的經驗教訓都是非常寶貴的財富。整個產業就是失敗者孕育了後來的成功者,才能向前發展。

對於智能硬體,大家過去的思路是錯誤的

智能硬體沒有取得像手機這麼巨大的市場。我最近也在反思,過去大家的思路是錯誤的。

第一個錯誤:認為把一個物品聯網就是智能硬體了。這個想法是不對的,很多智能硬體產品做出來,其實消費者並沒有這方面的需求。有一段時間,我們家裡的風扇、洗衣機、電冰箱,因為裡面加了一個微處理器,能有一些簡單的程序控制功能,就一夜之間都冠以什麼電腦洗衣機、電腦微波爐,賣得比較貴,都說這個東西是純電腦控制的,最後大家明白了,就是加了一個微處理器,讓一些功能變得稍微方便了一點,但是沒有帶來真正本質上的變化。你說把這個東西聯上網之後,它就智能了嗎?就信息家電了嗎?就萬物互聯了嗎?比如大家去日本買電飯煲,我在家裡遙控一個電飯煲有什麼意義呢?誰來掏米?誰把米倒進鍋里?

你會發現,盲目地把任何東西聯上網,還是違背了一個問題:當你把一個物件智能化的時候,你應該想一想,你在什麼樣的場景下,給用戶解決了什麼問題?

第二個錯誤:我們覺得給一個東西放一塊智能晶元,裡面有一個操作系統,或者非要生硬地給一個硬體配上一個APP,就覺得這叫智能硬體了,其實這個思路也是錯誤的。你讓一個物理設備有了一套安卓的智能系統,只代表它有了這種能力,但是與手機真正連接起來之後,你永遠要構思用戶會在什麼場景下用到它。

我講一個例子,我們原來也做了智能路由器,確實也做了很多有意思的功能,也花了很多努力給路由器做了一個APP,但是後來發現路由器就是設置的時候需要,一旦設置完了,路由器離你的距離是非常遠的,一般放在牆角,放在電腦桌的下邊,或者放在哪個柜子的後面,你沒有太多時間去打開這個APP。我們還有很多硬體,設置不方便,為了讓用戶打開這個APP,說這就是智容侵容錯能硬體了,它都違背用戶的本性的嘗試。

再比如,有人做了一個萬用搖控器,用紅外來遙控家裡的家電,再用手機去操控這個硬體。還有一些人做智能燈泡、智能開關,晚上起床的時候,先啰啰嗦嗦摸手機,找到APP,找到自己的燈,點一下,把燈給打亮。大家不要覺得可笑,包括我在內,我們這些做智能硬體的人,這都是我們創新路上必然要做的嘗試。把這種例子舉了,你要想一想我們到底犯了什麼樣的錯誤,為了智能而智能,為了APP而APP。

真正的智能硬體一定要與人工智慧結合

我覺得真正的智能硬體,一定是要跟雲端人工智慧的大腦、人工智慧的服務,緊密結合在一起。其實智能硬體更多的只是智能服務與用戶之間的一個窗口、一個橋樑,因為智能硬體本身的CPU不可能有太多人工智慧的能力,真正人工智慧的東西應該放在雲端,無論是語音的識別、語音的理解、圖象的識別,這樣的話,智能硬體擁有了雲端智能的能力,它才能真正的被叫成是一個智能硬體。

所以,智能硬體,智能兩個字,過去我們以為是裡面有了安卓,或者裡面有了Wi-Fi就叫智能硬體,今天我覺得這個觀點是不對的,它一定要與一個真正的人工智慧的雲端服務緊密結合在一起。當智能硬體真正有了這個能力,才能產生革命性的變化,否則的話,就跟當年的洗衣機加了單片機就叫電腦洗衣機一樣,最後大家發現還是個洗衣機,不能產生真正革命。

我們要捫心自問,你是否真的給用戶帶來了根本性的變化,智能手機確實是革命性的,有了智能手機之後,取代了過去很多的設備,解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是如果今天很多硬體,如果只是加了一個智能晶元,只是連了一個網,這不是大的創新,甚至都談不上革命,還只是一種在賣點層面上的增加。

我舉兩個例子,我們在智能硬體方面也做了探索,也交了很多學費,但是我們一直沒有放棄。比如我們做的智能手錶,最早的時候,功能很簡單,就是讓父母使用,但是小孩子不愛用,因為小孩子是特別喜新厭舊的。後來又加了電話功能,小孩子隨時可以跟父母通電話。原來蘋果手錶也只是一個手機的附庸,據說蘋果下代手錶要脫離蘋果手機。但是,小孩子也不可能太頻繁地給父母打電話,我們後來就意識到,在手錶上還是要做出根本性的創新,所以我們最新的一版,大概用了一年的時間,重新做了一遍。這一版手錶剛發布,給我兩個小孩子戴,能夠做到小孩子愛不釋手。

我們也有一個人工智慧的團隊,把手錶跟語音識別功能、聊天功能連起來了,所以小孩子用這個手錶就能夠對話。比如小孩子問珠穆朗瑪峰有多高?天為什麼這麼藍?我從哪裡來的?我們可以每天把小孩子問的問題匯總成列表,發給他的父母,讓父母知道孩子在想什麼。我們創造了一個非常窄,但是非常實用的場景,讓小孩子可以跟這款手錶交流。真正把它跟人工智慧結合起來之後,這個產品才會給了小孩子一種跟原來產品完全不一樣的感覺。

同樣,我們也在做汽車記錄儀。汽車記錄儀也是剛需,但真正發揮作用的時候並不多,因為並不是每天都會有刮蹭。我們在汽車記錄儀上面放了一個攝像頭,這個攝像頭可以看到路面發生的情況,一方面可以為自動駕駛打下一些基礎,可以提示你跟前車的距離,或者有沒有人突然在你面前橫穿馬路,或者提示前方突然有一個障礙物,因為CPU的反應能力還是比人的反應能力快。我就在想,如果它能自己判斷路面出現了一些不正常的情況,可以自動把路面的場景拍一張照片,或者拍一個短視頻傳上去,我們就能得到特別多的路面信息。所以,我最近在重新思考智能硬體,原來我曾經說重新發明輪子的時機到了,這句話對了,是可以重新發明輪子了,但不是簡單加一個智能晶元在裡邊。

無人駕駛汽車是智能硬體里難度最高的。它的導航服務肯定在雲端,但是汽車的響應速度要求非常快,以目前的4G網路,甚至5G網路都未必能達到,萬一網路卡了一下後果不堪設想。

做自動駕駛要把多套計算能力很強的電腦放在你的車裡,目前怎麼把它縮小,這個都還沒有解決。所有做自動駕駛汽車的後備廂一打開塞滿了東西,因為要放很多電腦。但汽車實際是一個例外,我們通常所指的智能硬體還是一些比較簡單的智能硬體。

我也非常認同李開復的觀點,未來在無線互聯網之後,一定是一個智能的互聯網,而且是人工智慧。你會發現,人工智慧互聯網與智能硬體的結合是特別天然的結合,為什麼?除了我剛才講的這些智能的功能,能夠讓你的硬體產品真正產生脫胎換骨的革命性的變化,還有一點,很多智能硬體跟手機最大的不一樣,就是它們不具備手機的操控界面。

為什麼蘋果的Siri這麼多年,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成為主流應用?因為你一旦把手機掏出來的時候,最簡單的方法,真的不是對著手機說話,最好的方式是手指的觸摸。比如很多人老幻想對著手機說,我今天要訂餐,今天很多年輕人訂餐,他沒有想清楚要吃什麼,他打開一個訂餐的APP,裡面第一頁的推薦沒準就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包括你想的時候,你會發現,這時候可能觸摸、點擊、滑動是最直接的交流方式。但是,很多智能硬體可能沒有一個觸摸屏,也沒有一個鍵盤,也沒有一個屏幕。

對這些智能硬體來說,最有利的方式就是語音的交互,智能硬體能夠看得見,語音的交互使智能硬體能夠聽得懂,當然還有語音合成,真的要做,還需要很多細節。比如在車裡面看手機一定是最不方便的,語音一定是最簡單的,但是很多人車裡有語音功能,為什麼不愛用?你會發現還是人工智慧做得不好。有時候你跟電腦對話,會感覺自己像個傻子似的,你得等它說完了,你才能說,現實生活中不是這樣的,你不會有耐心等著它,每次一個回合、一個回合地去交流。所以,要把人工智慧做好,還是需要很多真正細節上的工夫。

人工智慧不是什麼新東西,早就提出來了,只不過原來的計算能力做不到,還不是真正的人工智慧。比如有個小朋友,你說這是只貓,他看一眼就能記住,這才是真正的人類智能。你想讓電腦認識貓,給它看一張照片不夠,大概得給它看100萬張,下次看第101萬張照片,它才能認識那是貓,所以需要大數據。在沒有互聯網,沒有大數據的時候,數據基數也不存在,所以需要雲端數據的提升、計算能力的提升。舊有的深度學習演算法,在一些特殊的領域發揮著作用,但也沒有那麼神話,也不可能在一到兩年就改變了世界。但是我覺得人工智慧也好,智能硬體也好,在未來萬物互聯的世界裡面,這兩個結合起來會有巨大的空間。

這是我對智能硬體的一個反思。大家做智能硬體,可能把它想的太簡單了。深圳有很多山寨廠,真的很了不起,幹了很多年,做硬體速度很快,一年也有很多銷量,雖然利潤率不太高,至少做硬體的能力相當強。但是,北京很多團隊不懂得做硬體,APP配上之後,東西也沒有賣幾台,有了眾籌的東西,馬上給投資商叫出來,很多公司變成獨角獸了,估值就是多少億。我也看不明白,你跟深圳的公司比,你還沒有供應鏈,還沒有採購能力,僅僅就是比別人多做一個APP,結果這個APP給用戶帶來的體驗,也並不意味著我一定要用你的APP。這樣的泡沫破滅不就是理所當然嗎?如果這樣的公司都說自己成功了,獲得了很高的估值,這個是不對的。

12下一頁全文本文導航 第 1 頁:周鴻禕反思智能硬體:不再免費! 第 2 頁:10億美元估值的獨角獸要創造價值

按照思科的說法,到2020年,全球將有超過500億台聯網設備,而據專家估計,在未來五年中,IoT將對全球經濟產生3.5萬億美元的影響。不只是冰箱,我們還會看到家庭能源系統、安全設備、娛樂產品、遊戲、互動式穿戴設備——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問題是,這真的會發生嗎?難道我們看到的市場佔有率不應該比現在更大嗎?

雖然眼下IoT是一個熱門話題,但現實並沒有像每天上網的專家所預測的那樣。整體看來,確實沒有那麼多聯網的手錶、恆溫計或者配件。據Acquity Group報道,只有「7%的消費者擁有自己的可穿戴IoT設備,而4%的消費者擁有家居IoT設備」。

本文將探討IoT需要先於消費者體驗之前完成的事情,包括為消費者帶來的價值、集中式IoT平台的必要性、一套國際通信協議、用戶教育和更高的安全性。

向用戶提出一個明確的價值主張IoT是一個由聯網設備組成的、具有無限潛能的網路,許多技術和互聯網專家都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並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不過,也有許多人不那麼確信,他們尚未完全接受這個概念。這是由於目前缺少一種普遍適用的價值主張——某種讓人們有理由走出家門購買和連接智能設備的東西。

消費者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環。企業需要將簡單易用的IoT設備送到人們的手中,以展示它們的潛力,而不是指望人們理解對IoT設備的需要。

瀏覽下任意科技商店的IoT分部,你就會看到相當多怪異而又似乎多餘的設備。除了少數有用的安全設備外,我們還不清楚它們是幹什麼用的,我們為什麼要購買它們,或者我們該如何開始在其他東西都不聯網的家裡安裝它們。

為了了解如何開始從事IoT,我們應該回過頭來看看智能手機的變革—集線器—尤其是iPhone——這無疑是IoT同時代的先鋒。

iPhone的真正價值不是它的電話或簡訊功能,而是能夠使用門類齊全的免費和付費應用程序。不過,在iPhone最初推出的時候,它是如此的新奇,以致不得不盡量保持簡單。史蒂夫?喬布斯只介紹了它的三個主要功能:音樂、電話和Web。

當應用商店最終於2008年中期推出的時候,用戶已經習慣了設備多功能性的概念,而蘋果對應用質量進行了更高程度的控制。

憑藉便捷簡單的特點,Android和蘋果應用商店讓智能手機成了消費意識的前沿。雖然如此,智能手機並沒有為了獲得市場份額而費力地推廣;手機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至於IoT,如果聯網確實增強了智能設備的功能,那麼說服一名消費者購買它就沒有任何障礙。智能設備本身只能因真正增加價值而存在。例如,將枕頭連接到互聯網以便測量睡眠模式,這聽上去可能非常有趣,但最終可能只會成為一個讓生活更麻煩的新奇物件。

舉個當代的例子,NEST恆溫計會學慣用戶行為,調整家裡的溫度以適合居住者的偏好,並在檢測到家中沒人的時候自動關掉加熱器。它更環保、更經濟,每年可以節省數百美元的電能。其價值顯而易見,像這樣的智能設備已經找到了一個人們願意為之消費的市場。

另一方面,當涉及更多抽象的概念時——如智能配件和可穿戴設備(比如谷歌眼鏡),公眾就需要更多的令人信服的理由。穿戴,充電,甚至只是使用上的不便(設想一下,因為不能訪問網路而被鎖在了家外面),必須通過巨大的價值主張來平衡。

我們需要讓這項技術實用、簡單、易於使用。通過幫助人們習慣這些新工具,並不斷地進行溝通及提供支持,我們就會看到將住宅和設備進行連接的消費者數量實現了有機地增長。

集中式平台和API開發人員是互聯網和移動變革背後的推動力量。不過,目前缺少一個集中式IoT平台,讓我們無法看到發生在移動設備上的那種增長和創造性。

例如,Android和蘋果應用商店已經成為試驗和開發的中心。目前,93%的開發人員都專註於開發智能手機應用——這沒什麼可奇怪的;這些標準平台縮短了推向市場的時間,而且降低了風險。

據報道,開發一款iOS應用的平均成本是27463美元。如果有一個有保障的應用專營店,比方說,開發人員就知道他們有一個訪問量很大的專營店來銷售他們的產品。

12下一頁全文

全球製造業的行業專家進行了一項新的調查:探索企業目前實施「工業4.0」進展如何?不可否認這一進程仍然面臨許多的挑戰,但更多的玩家會參與進來並開闢更多的價值路徑。

在過去的幾年裡,「工業4.0」的概念被大肆炒作,除了讓許多企業認識到了這個概念,也在公眾心中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老工業的復興就得靠它了!引領這一切的人總的來說還是保持樂觀,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幻滅也在悄悄蔓延,因為到目前為止,實施改造的結果好壞半摻。

一方面,我們仍然不是很確定製造業是否真正需要實施「工業4.0」——即使許多人正準備開始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比如,我們發現,只有30%的技術供應商和16%的製造商有整體的「工業4.0」戰略,並且其中只有24%有明確的計劃來實施戰略。另一方面,受到數字化趨勢的影響,大多數的技術供應商已經能夠相對快速的調整自己的項目組合。

尤其是當製造商不拘泥於「工業4.0」這個術語,而是把眼光聚焦於那些更有價值的、以業務為導向的應用時,越來越多的企業有了實質性進展。為了實現目標,一些企業甚至重新命名了他們的「工業4.0」規劃,以此來擺脫懷疑心理,同時保留那些能真正創造價值的元素。

為了觀察這些複雜而多樣化的進程,闡明為什麼一些「工業4.0」玩家取得了進展而另一些卻沒有?我們重複了我們在2015年實施的「工業4.0」全球調查。我們關注行業對「工業4.0」的態度,但更注重實施該理念后取得的進展,尤其是在智能能源消耗、實時供應鏈優化、遠程監控和控制、數字質量管理以及數字績Telematics系統效管理等領域。

不過,一些企業仍然在這樣幾個領域裡步履維艱:在企業內部之間的各管理部門協調行動;維護網路安全標準;在與第三方供應商合作時確定數據所有權;激進改革時的勇氣以及招聘必要的人才。

因為製造商仍然在為如何解鎖「工業4.0」的價值而拚命掙扎,在這裡,我們列出了五個務實的步驟:

123下一頁全文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