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廣東人常把「鬼」掛嘴邊,究竟是什麼鬼? | 考據派

作者 | 凱娃子 葉詩琪

許多年輕人為了生活常常「喪」得一發不可收拾:等忙完這陣就好了,這樣就可以接著忙下一陣了。

錢穆老先生在《孔子與心教》一文中曾說過: 「人生最大問題,其實並不在生的問題,而實是死的問題」。

所以生活已經不算喪了,死的問題可能讓人更喪。對於死,早在公元120年,許慎在《說文解字》已有註解:「人所歸為鬼」。

人終有一死,人死形魄歸地,而魂氣化為鬼。鬼同「歸」,即人死則終。

「鬼」字自古以來的寫法

人生而不同,幻化成鬼自然也五花八門。

有以嗜好為特徵的煙鬼、酒鬼、賭鬼,如流傳於山西的《煙鬼》;有以品性為特徵的色鬼、狐媚鬼、俠鬼,像流傳於湖北通山的《俠鬼》;有以出現的時間為特徵的午夜鬼、夜遊鬼等,如流傳於陝西的《午夜鬼》。

談到地方的鬼,「廣東的鬼」恐怕是全國重視指數最高的了。

1

無鬼不歡的廣東人

常言道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按此理論,一方水土也在養著一方鬼。

「養鬼」是個技術活兒,講講鬼的地方志,扮鬼唬唬人全是小兒科,你得把鬼實實在在融入到日常生活,談到這點,廣東人做到了極致。

廣東人常常把「鬼」字掛在嘴邊,在他們眼裡鬼是先人對生命思考的體現,一點都不「喪」,因此創造了很多與鬼有關的俚語。

他們一句話中起碼不下三個鬼字,比如:

「鬼馬」(機靈古怪、搞怪)的國小生不好好上課,卻對「盞鬼」(十分有趣、過癮、可愛)新事物充滿好奇,在書本上亂塗亂畫「鬼畫符」(形容書寫太潦草)。

一下課,就跑到「走鬼」(流動小販)那買兩串魚蛋遞給喜歡的女同學,畢竟不想讓她覺得自己是「孤寒鬼」(形容孤苦伶仃),然後心裡嘆一句「鬼叫我咁鐘意距乜」。

在廣東,「走鬼」是指街邊的小攤小販

廣東人總說鬼,也總說自己撞到鬼。「我今日真系撞鬼囖,唔見左幾樣嘢」(我今天真的倒霉,不見了幾樣東西)。「撞鬼囖」並非遇見鬼怪之事,而是他們遇上了麻煩事,特別倒霉,對自己的壞運氣感到驚訝。

當然就算撞見了鬼,那也沒什麼可怕的,畢竟傳聞廣東人什麼都吃,屬於站在食物鏈頂端能與貝爾並肩的人種。他們不僅吃「小孩」(煲仔飯),就連鬼也都敢吃,比如吃油條叫「油炸鬼」,喝啤酒是「鬼佬涼茶」。

廣州話里的「鬼」之所以這麼普及,是因為鬼在廣州話里有幾種意思。

一種是「非常」,表示程度,比如鬼咁好(非常好)。另一種意思,相當於普通話的「傢伙」,比如說:死鬼(死傢伙),衰鬼(壞傢伙)。還有一種用法是對某人某物的形容比較。比如說:佢靚到一隻鬼咁(她漂亮極了)。

由此可見,「鬼」這個音在廣州話里既可以形容漂亮善良,也可以形容兇惡醜陋,可褒可貶,實在是一個非常靈活的字音。鬼字就逐漸在廣東話里用得越來越多。

2

為何廣東的鬼愛都穿清朝官服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鬼,在廣東,深受「香港鬼片」影響的粵語區民眾,對鬼的初體驗大多是「殭屍」:白皙無血色的皮膚,雙手平舉,一跳一跳地前進,黑眼圈加凹陷臉頰,最顯著的特徵就是穿著「清朝官服」。

港片中的殭屍基本上都是身著清朝官府

香港電影用殭屍作為承擔恐怖嚇人的角色其實復刻了西方恐怖片中的「吸血鬼」。但在缺少基督教信仰傳統的,引入殭屍這一元素時就不得不注入民間信仰傳說,於是香港恐怖片就藉由了湘西民間的「趕屍風俗」。

相傳湘西沅江上游一帶,漢人客死異鄉后,按照習俗其屍體必須運回家鄉埋葬。但在崎嶇山路上藉助車馬等運輸工具運屍耗資巨大,於是就有所謂的「法師」創造了「趕屍」這一行業。

「趕」屍不如說「領」,因為法師不在屍后,而在屍前帶路,一面走一面敲鑼,使夜行人避開,有狗的人家把狗關起來。

苗族作家沈從文在一篇文章里就寫道:「經過辰州,那地方出辰砂,且有人會趕屍。若眼福好,必有機會看到一群死屍在公路上行走,汽車近身時,還知道避讓在路旁,完全同活人一樣」。

舞台劇中呈現的「趕屍」現場

港片中的殭屍總身著「清朝官服」,許多廣東人笑稱是清代的戲服多,且價格便宜。但據不科學考證,人死後屍體會發生「逐漸屍變」的過程:太新鮮的不足以殭屍化,太老的就變為骷髏了,若恰到好處大概就需要一兩百年,所以港片中的殭屍一身清朝打扮。

至於穿官服的原因就更好理解了,窮人還沒來得及變成殭屍墳就被人刨了,當官的一般人不敢刨,所以保留至今變為殭屍,被膽兒大的現代人給刨了出來(大誤)。

按此推理的話,「中山裝的殭屍」過不了多少年也會出現在港片了。

3

廣東的防殭屍法則

雖然港片中的殭屍形態各異,但並非所有殭屍都能被看到,它們也有尊貴卑賤,等級之分。袁枚在《子不語》里把殭屍分成八個種類:紫僵、白僵、綠僵、毛僵、飛僵、游屍、伏屍、不化骨。

袁枚的《子不語》主要記載奇人鬼怪

「白僵」在屍體入養屍地幾月後就開始長白毛。白僵飽食精血,數年後渾身脫去白毛,取而代之的是一身幾寸長的黑毛,就變成「黑僵」。「跳屍」是黑僵吸血幾十年,黑毛脫去,行動開始以跳為主,跳步較快而遠。

一般我們撞到的都是在這個等級上的殭屍,因為低級的沒到人間作亂就被道士滅了。吸收月華上百甚至上千年演變成的高級殭屍也不是我們凡人一般能夠撞到的。

廣東民間迷信認為,屍體是因為風水不好、死人的生辰有異、吸收到了地下的陰氣才會變成殭屍的。抵禦殭屍的法術就需要:糯米、八卦鏡、太極道袍、桃木劍、祖先牌位、童子尿等等,而所有這一系列鬼界規範都受道教的程序控制。

這就導致了廣東地區一直有信仰「黃大仙」的傳統,黃大仙本是個牧童,后修鍊得道升仙,成為一名道教神仙。

「黃大仙」的人物形象

4

廣東的鬼VS東北的鬼

大家常常聊起南北之間關於粽子、豆花吃甜還是吃咸,其實「撞鬼系列故事」的南北差異更加突出,尤其是在廣東和東北地區。

東三省鬼故事的套路一般是:我二舅他家孩子的大姨隔壁那村的老奶奶,買菜回家的時候死在路上。之後被一隻貓撲了,當時就詐屍了,半邊臉變成貓的臉。貓臉老太太通常是夜間行動,動作敏捷力大無窮,最喜歡吃小孩的肉。

與東北的被鬼上身,通過「肉體顯靈」全然不同,廣東人撞見的鬼多是與肉體分離的「靈體」。

這些飄忽不定的鬼不是誰都可以撞見,只有具有「天眼」這特殊能力的人在特定時分,固定場所才能見到。比如公共廁所的女廁第四格有一雙繡花鞋,單獨去廁所的人會在洗手的時候看見那雙鞋向你走來,就像有人穿著它一樣。

廣東「繡花鞋之鬼」的原型作品

廣東的鬼要「時運高」的人才能在特定的環境中碰到。而在東北,當一個人變得不對勁時,說明他就撞見鬼了,且每個人撞鬼的概率都差不多的。

足以見得,東北的鬼作用在人的社會關係上,而廣東地區的鬼則是由人與空間的關係來主導的,這也是為什麼廣東人住酒店、搬新家要「拜四角」。

5

廣東「七月半」:鬼需要儀式感

廣州、香港等廣府地區的鬼節——中元節在農曆七月十四,以祭祖、上墳與施孤為主。廣州人也把鬼節稱為「七月半」,所謂鬼節,好像是給鬼一種儀式感,其實是表達敬畏和感恩,鬼節本是因傳統道德所褒揚的「孝」而起。

百姓們於節日前上冥店買來金銀紙衣(即各種色紙,可制冥衣)、溪銀(冥幣)、元寶等冥具,盛於紙袋中,加封,俗稱「包袱」,上面寫上先人的姓名、官階,每人數包不等,擇日於午後配上牲醴、果品拜祭祖先,拜畢焚化冥具(包袱),俗稱「燒衣」。

廣東人在鬼節當天的活動

入夜以後,又以各種冥具及水飯、酒菜、香紙等祭於門前,施以無主之鬼魂。祭畢燃冥具,將祭品(酒飯)留在門外不收回,俗稱「燒幽」。最後還要向街中施撒銅錢。

鬼節這天,北方的許多城市和廣州的過法大相徑庭,北方人大多到親人的墳墓,或者直接在河灘路邊,點蠟燒紙燒香,以此來紀念亡人。

一方水土養一方鬼,廣東的鬼文化是當地自然環境、喪葬禮儀以及宗教信仰共同作用的精神產物,更多展現了廣東的敬畏文化。

所以你若再聽到鬼神之說,或者撞見鬼神時,大可佯裝成廣東人,大聲一呵:你看起來挺香的,我可以嘗嘗嗎?(大誤)

參考文獻:

[1]靳風林. 論鬼文化的成因、特徵及其社會作用[J]. 中州學刊,1995,01:124-128+87.

[2]過偉. 徐華龍與鬼文化研究[J]. 賀州學院學報,2008,03:7-11.

[3]高菲. 鬼文化與魑魅魍魎[J]. 文化學刊,2016,09:47-48.

[4]伍紅玉. 口傳鬼故事研究[D].社會科學院研究所院,2000.

近期回顧——

  • 博物館 ▶ 從畫家的陽台能看到怎樣的巴黎?

  • 歷史派 ▶ 想用電子設備返老還童的竟然是電子樂鼻祖

  • 觀影廳 ▶《歡樂頌》不就是電視劇版的《小時代》嗎?

  • 觀影廳 ▶ 一部印度電影里有怎樣的寡婦血淚史?

  • 食物志 ▶ 夏日到底如何正確喝「冷酒」?

  • A C G ▶ 不僅是圍棋,人類連賣萌都不如AI了?!

  • 考據派 ▶ 還在甜咸之爭?粽子可不只有中華味道

  • 考據派 ▶ 孔子對話「三季人」?別又被「國學」騙子騙了!

  • 自然控 ▶ 在樹枝上建豪宅的竟然是它?

  • 小確喪 ▶ 你理性嗎?不,你只是迷之自信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