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從兒時起陪伴一生
值得反覆閱讀的人生志向圖畫書
當後浪君寫下上面這些字,一種沉甸甸的感覺襲來。這是編輯部給詩歌雙語繪本《不畏風雨》的推薦語。標題說的人正是這本書的作者宮澤賢治。
他的書一出版就備受好評:
有很多名人推崇他:
►宮澤賢治是孤傲而浪漫的文學巨匠,他的文學被他的肉體之火點燃,得到了誕生。——彭懿(兒童文學作家)
►童年時,如果只讀一首詩,就用這首詩致意所有人的心靈。我要大力推薦這本——洗滌、慰藉、震撼每個人心靈的詩歌繪本。請和孩子一起大聲朗讀吧,去鼓舞自己,鼓舞這個世界,去尋求無常面前的本性超越。
——粲然(作家,親子閱讀推廣人)
►日本詩人宮澤賢治寫的《不畏風雨》描述了一種寧靜、平和、慈愛又堅定的生活方式。希望自己,也祝願你成為,這樣的人。
——古典(新精英創始人、全球職業規劃師、《拆掉思維里的牆》作者)
►你們看到每一頁里那個小小的、奔走的人影嗎?他就是八十年前剛毅的賢治,也可以是當下和未來的我們。我們必須這樣期許自身、面對我們的本性尋求超越。
——廖偉棠(詩人)
►儘管我們多數人都做不到,但是讀完這首詩,或許你也會覺得,做人就該做這樣的人。
——梁文道( [一千零一夜 ] 第150夜 《不畏風雨》專題推薦)
質樸的詩歌卻有不竭的力量
《不畏風雨》是一本詩歌繪本,詩歌是宮澤賢治去世后弟弟在整理其遺物時發現並公佈於世。它幾乎成為現代所有日本人都誦讀過的一首詩歌。全詩共31句,沒有一個標點符號,一氣呵成。內容上涵蓋了作者的個人生活、社會活動和自我理想三個方面,層層推進描繪了一個不畏艱難,尋求超越的求道者形象。
繪者山村浩二用清冷的筆觸將詩中的意境演繹延伸,深入賢治的內心,畫面用諸多隱喻描繪了賢治所說的心像素描。
全書中英雙語,譯者皆用新的視角自然展露賢治質樸坦蕩的心靈,接近賢治所期許我們成為的新人。
「日本繪本之父」松居直認為,好的圖畫書單靠圖畫就可以為孩子解說整個故事,靠聽或是閱讀文章本身就可以有歷歷在目的感受。
《不畏風雨》正是這樣一本圖畫書,孩子們用圖畫觸碰到作者宮澤賢治的詩情、胸臆和人生理念;朗誦或閱讀詩歌文本,讓成年人和孩子一起品讀和回味詩歌中傳達的堅韌和泰然於世的精神和心境。
匠心獨具的插畫與永恆的詩意
繪本封面用鉛筆和彩墨描繪出一場雨景,雨水綿綿、烏雲侵襲的暗色調下,封面左上角成熟的果實伸展天空,遠山的鳥兒振翅高飛,近處草叢隱隱看到螞蚱、青蛙、狸正避雨其間。畫面無聲,我們卻能感受到自然正在歇息,萬物被滋潤的氣息。
扉頁上,看似散亂的鉛筆勾勒出了挺直身板趕路的「人」,輕描淡寫的的「人」悄然貫穿了整個繪本。
雨天河邊映出他和樹木的倒影,他要走向哪裡呢?
再往下翻並不是繪本正文,旅日作家、日本出版文化史研究專家李長聲為我們奉獻了一篇《百年風雨百年詩》的前言,2016年是宮澤賢治誕辰一百二十年,也是這本經典繪本的中文版首次在出版的一年。文字向我們介紹了作者宮澤賢治和他創作此詩的背景。
(單擊圖片可查看大圖,下同)
繪本正文第一頁,插畫家用電影般的畫面,代我們進入一場「不畏風雨」的自然之旅,跟隨扉頁出現的「人」,我們來到一個不限時空的故事中。
仔細觀看這幅跨頁,從左到右,甘露飄灑,昆蟲繁衍、鳴唱的春夏,到路上空無一物只有冰雪壓樹的寒冬,一頁書跨越一年四季,正如詩歌的開篇。
不畏雨
不畏風
也不畏冬雪
我們可以問孩子,穿越風雨、冬雪趕路的「人」要去哪裡呢?隨即翻頁,我們看到他走向茅草屋,屋前站著等候的婦人(是他的母親還是妻子呢?)。這個人看到她正要摘下帽子,四肢都加大動作幅度要趕快到達。
整個繪本的色調通體比較暗沉和素雅,棕墨色、黃色和綠色勾勒出了大部分圖畫。這一頁是綠色為主體的插畫,描繪了酷暑下農舍田邊的景象。
我們在畫面的近景、中景和遠景中能捕捉到豐富的細節和故事,細看幾分鐘都不為過。數一數畫面中的蝴蝶有幾隻,有多少種不同的植物和昆蟲?這些植物、昆蟲和其他生物又有怎樣互動的「食物鏈」故事?這頁隱藏著一個「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再看左側穿過樹葉的陽光方向,造成了畫面中心大樹兩側不一樣的枝葉繁茂程度。諸如此類的細節故事,在後面的圖畫內容中也常有,等待善於發現細節的孩子和我們一一品讀。點我可查看此頁插畫的細節故事。
表面上這頁插畫描繪的「歸家圖」,在自然界,萬物也上演著生生不息的故事。「人」歸家后都做了什麼?是否又走上新的旅途?
接下來詩人用四個方向不同的情境——孩子生病、母親勞累、有人垂危、有爭吵或衝突發生時,內心期望的言行表達了幫扶婦孺,安撫病患和勸解爭執的心境。
這幅幾乎是水墨風格的圖畫,觸碰到了「死亡」的話題。有很多繪本通過不同的故事,為孩子們講述成長中我們會面臨的親友別離,希望孩子們面對「死亡」能有正視的心境,人們都會悲傷、害怕,不安。繪本《不畏風雨》用黑夜裡貓頭鷹的注視(狩獵前的凝視和緊張氣息),伯勞鳥把捕獲的昆蟲屍體插在樹枝上,飛起的寒鴉剪影,漫天繁星中流星的滑落,隱喻著自然萬物的生死。「死亡」看起來如此陰沉,但是畫面中奔走的小人走向茅草屋中的亮光:
南邊有人垂危
就去告訴他莫要怕
面對死亡,正視死亡,對於成人和孩子來說都不容易,宮澤賢治的文字和繪本傳達給我們:重要的是用行動去陪伴垂危的人,可以當面告訴她:不要怕,有我在你身邊。陪伴的力量,言語傳達的愛的力量,可以戰勝對死亡的不安和恐懼。
面對吵架和衝突時,我們又該怎麼做呢?
圖畫跨頁的左側,近景的蜂群相互糾纏,視線移向中間,亂了陣型的群鳥在畫面中心鋪展開,隱喻著地面爭執的人們。這幅畫的構圖非常巧妙,從近景到遠景,從天上到地下,從人類到細微的昆蟲,都在爭執和扭打不停。爭執的人們更是從地平線到畫面右側一直在爭吵,近大遠小的透視構圖一目了然,這是一幅充滿了聲音和寬闊空間的立體畫面。
北邊有爭吵或衝突
就去說這很無聊請停止
我們身處世界的喧鬧,往往是因為思想和言語不和導致的吵架甚至衝突。孩子們看到的第一個吵架,往往是父母,而後可能是小朋友之間,師生、親屬之間,朋友、同事之間,未來的伴侶與孩子之間也會有吵架的喧鬧聲。看起來吵架的事情很難避免,面對吵架和衝突,我們又該如何做呢?宮澤賢治再次告訴我們,用行動,去勸解爭執。
繪本的最後一頁,行走於書中的人,低頭凝視自己的影子,雪花紛紛飄灑在空中,落在地下的植被和影子上。繪本結束頁的構圖視角非常特別,好像攝影鏡頭從一直以來寬闊的全景推近到一個人的特寫定格,從空中俯視腳下的這個人,是作者宮澤賢治畢生對事業和精神信念的期許和篤定追求,也是每一位讀者在閱讀作品時凝視自身的心路寫照,這條腳下的路,帶著我們每個人不同的希望,延伸到繪本之外。
我想成為
這樣的人
詩人廖偉棠形容這幅畫是:面對我們的本性尋求超越,成為一個「大寫的人」,低頭看雪花凝聚成我們影子上的勳章。
松居直認為,畫的可愛,顏色鮮艷美麗不是圖畫書插畫的重要條件,真正重要的是插畫能否充分表達故事,簡單的說就是是形重於色。圖畫中,形是說故事的主角,色可以說是增加效果的配角。
《不畏風雨》正是這樣一本繪畫充分表達故事,表達作者傳遞思想的經典繪本。
宮崎駿的精神導師日本哲學家梅原猛認為宮澤賢治已經不再局限在用童話來諷刺人類世界,而是去揭示人類怎樣與自然、生命親密相處。這種對生命的信仰原本是看不見的,最終宮澤賢治通過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將這種看不見的東西表現出來。繪本《不畏風雨》里,另一位天才山村浩二將他的精神世界用畫面來展現。
這本可以反覆閱讀和欣賞的繪本,更多圖畫描繪的故事和細節,文字傳達的精神,等待孩子們和成年人細品發掘。
作者和作品的故事
詩歌作者:宮澤賢治
日本國民詩人與兒童文學巨匠。1896年生於日本岩手縣。他自幼喜歡昆蟲收集,熱衷礦物。1915年,十九歲的宮澤賢治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盛岡高等農林學校農學科第二部,學習地質調查。在這個時期,他開始創作短歌、詩歌和童話。他生前出版的作品只有兩本,分別是童話集《要求很多的餐館》和詩集《春天與阿修羅》,1933年因急性肺炎去世,在他去世后,《不畏風雨》等傑作才被廣為人知。日本全國各地的國小、國中的國語課本都可見他的作品。2000年,日本《朝日新聞》進行了一項調查,由作者自由投票選出「一千年裡非常受歡迎的日本文學家」,宮澤賢治名列第四,代表作有《銀河鐵道之夜》《風又三郎》,詩集《春天與阿修羅》等。
「不畏風/不畏雨」是他的名句,無人不知。1929年美國引發世界經濟大蕭條,也殃及日本,1931年東北又遭遇冷害,農村陷入危機,甚至出現了賣婦鬻女。賢治卧病,時當深秋,在筆記本里記下這首「風雨詩」,死後被發現。全詩沒有主語,但可想而知,他要和農民們一起,「乾旱時流下眼淚」,「冷夏時坐立不安」。他說過:整個世界不幸福起來,就不會有個人的幸福。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大地震,花捲也受災嚴重。賢治的詩句讓人們鼓起抗災的勇氣,不向風雨低頭,不能輸給災難。而且全世界都唱起了「不畏風雨」,為日本加油。
繪者:山村浩二
1964年生於日本名古屋。從孩提時代起一直喜歡繪畫,13歲開始涉足動畫製作。進入東京造型大學之後,創作風格受到尤里·諾爾斯金、伊休·帕提爾、皮特·帕恩等動畫人的影響。畢業后以獨立動畫人的身份進行創作,確立起強烈的個人風格。2002年的作品《頭山》獲得了第75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短篇動畫獎的提名,以及法國安納西國際動畫電影節短篇動畫大獎。2007年的作品《卡夫卡-鄉村醫生》獲得渥太華國際動畫節大獎。現任東京藝術大學大學院映像研究科動畫專業教授。繪本作品有《不畏風雨》《大樹》等。
做為繪本,繪者山村浩二非常重要,詩性的延伸,大膽的筆觸反而呈現出宮澤賢治作品中的詩意。這次為《不畏風雨》的作者——與卡夫卡的陰鬱相反的宮澤賢治的明朗詩篇繪畫,並沒有一味訴諸鄉間烏托邦式的詩情畫意,而是深入宮澤賢治的心靈,去描繪賢治所說的「心像素描」(他對自己的詩的特殊命名)。
漢譯:程璧
獨立音樂人,詞曲創作者。2015華語金曲獎年度最佳國語女新人。嗓音"又優美又沉靜,又清亮又嶄新",被稱為"離詩歌最近的聲音"。北京大學外文系碩士畢業,曾工作於日本設計中心原研哉設計研究所。現居東京與北京,獨立從事藝術創作與寫作。以一把古典吉他進行音樂創作,為詩歌譜曲,包括詩人北島、西川,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土耳其詩人塔朗吉的作品。已發表三張音樂專輯《晴日共剪窗》《詩遇上歌》《我想和你虛度時光》2016年秋為金子美鈴詩歌譜曲,發表最新原創專輯《早生的鈴蟲》。
《不畏風雨》有多個中譯本,這個譯本的特色在於譯者、歌者程璧翻譯出一種民謠風味——不只是音樂性豐富、押韻和節奏的講究,更在於民謠歌唱者的從容自然,正正與上述的宮澤賢治追求的質樸坦蕩的心靈相稱。
英譯:阿瑟·比納德
旅日美籍詩人。1967年生於美國密歇根州。童年時代經常和父親一起去河邊釣魚,從而喜歡上了大自然的生物。高中時代立志於文學,開始詩歌創作。大學就讀於科爾蓋特大學,主修英美文學。大學畢業后赴日,開始日文詩歌創作。2001年,第一部詩集《釣上來的是》(思潮社)獲中原中也獎。2007年《這裡是家,本·沙恩的第五福龍丸》(集英社)獲日本繪本大獎,2013年《尋找著》(童心社)獲得講談社出版文化獎繪本獎。
英譯者亞瑟.比納德在繪本的後記中提到:本書用繪畫的形式生動描繪了「不必言說的深山」,對於根植於這種環境中的賢治的語言,我試圖用英語來表現。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對這首詩重新產生了共感,這首詩不會隨著時代而褪色。
亞瑟.比納德明顯是熟悉當代西方的生態主義思潮的,他的英譯更巧妙地把詩引向更現代的議題,引導讀者不止停留在一個經典文本上,更從此出發去看顧自身四周,和宮澤賢治一起成為一個新人。
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