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白帆(Patrick Zhang):ABB公司的資深電氣工程師,在知乎網擁有13萬冬粉的電氣領域大神。北京捷運、首都機場T3航站樓、長江三峽永久船閘、上海磁懸浮列車、大亞灣核電站等數百項目中均留下他的足跡!已出版《低壓成套開關設備的原理及其控制技術》第2版、《老帕講低壓電器技術》等圖書。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購買張老師的兩本書~目前《低壓成套開關設備的原理及其控制技術》第2版已售罄!請大家關注新版的消息~
❈首先,要明白什麼叫做線制,也即三相四線制的定義。這個定義可以參見IEC 60364和GB 16895系列標準,標準的統一名稱是「建築物電氣裝置」。注意這裡所指的系列標準,是因為此標準號下有幾十個標準,例如IEC 60364.1、IEC 60364.2、……、等等。
三相,我們很容易理解,就是發電機的三個繞組,它們之間的電角度是120度。
「線」,按GB 16895中規定,指的是三相配電系統中在正常運行中有電流流過的導線叫做「線」。三條相線,在正常運行時是有電流流過的,它們當然屬於線的範疇。中性線,在正常運行狀態下,由於三相不一定平衡,因此中性線也有電流流過,因而也被稱為「線」。
那麼接地線PE呢?它在正常運行時是沒有電流流過的,因此接地線不叫做「線」。
1)如果電力變壓器的中性點直接接地,然後把中性線N和接地線PE合在一起以PEN的型式接入電路,這在IEC 60364和GB 16895中被定義為TN-C系統。注意PEN的稱呼,叫做保護中性線,或者叫做保護接地線。見下圖:
此圖是IEC 60364對TN-C的權威定義。我們看到三條相線L1、L2、L3,還有保護接地線PEN。
注意:TN-C是三相四線制。
請特別注意:PEN線在引入用電設備時,首先接到用電設備的外露導電部分,也即用電設備的金屬外殼,然後才接到用電設備的中性線接入端子。這種接線方法有兩重意義:第一說明PEN線的功能以保護為優先,第二說明PEN線具有中性線的特性。
在討論接地系統時,保障人身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
因為PEN線是以保護為主要目的,但我們看到,當PEN線引入負載時在某處斷線,則斷點后側的PEN線上的電壓會因為負載不平衡而上升,最高可能會升至相電壓。因此,IEC 60364和GB 16895規定:TN-C系統可用於三相不平衡的系統,但不得用於具有火災隱患的場所。例如油庫、礦山、港口等等。同時,還強制性地要求TN-C系統的PEN必須多點接地。
2)如果電力變壓器的中性點直接接地,然後把中性線N和接地線PE分別引出,這在IEC60364和GB16895中被定義為TN-S接地系統。見下圖:
此圖是IEC 60364對TN-S的權威定義。我們看到三條相線、一條中性線N和一條接地線PE。
注意:TN-S是三相四線制,不是三相五線制!
TN-S接地系統中,N和PE被分開了,兩者的功能也單一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PE線在負載側是可以再次接地的。IEC 60364並沒有限制PE線的接地次數。但是,PE線和N線不得再次合併,兩者必須相互絕緣。
利用PE線的重複接地,我們可以實現用電設備處的等電位連接技術。所謂等電位連接,是指把相關的若干用電設備的外露導電部分相互連接起來,再一點接地。當然,PE線在這裡也被再次接地。這樣的好處是:若發生了相線的碰殼事故,由於有了等電位連接的保護,人身安全得到了有效的保障。
根據IEC 60364和GB 16895,根本就不存在所謂三相五線制這種說法。這種三相五線制的稱呼是我們人自己發明的。一旦走出國門,甚至只是到了香港或者台灣,若我們對當地的電氣工作者說三相五線制,會被別人恥笑!!!
3)如果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系統是TN-C,但在電源入戶前,把PEN再次接地,然後分開為PE和N,這種接地系統被IEC 60364或者GB 16895稱為TN-C-S。見下圖:
此圖是IEC 60364對TN-C-S的權威定義。這種接線方式也是我們家中配電箱中的最主要接線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PE和N一旦分開后,不得再次合併。PE和N兩者之間必須絕緣。
我們來看看什麼叫做接地。
接地有兩類,一類叫做工作接地,一類叫做保護接地。
例如TN-S系統下的變壓器,我們看到變壓器的中性點接地,它的用途是為變壓器的中性點建立工作電位,所以叫做工作接地。
又如TN-S系統下的負載側,我們看到它的外露導電部分與PE線接在一起,以此實現對人身的安全防護,所以這種接地叫做保護接地。
低壓配電系統的接地型式有IT、TT、TN等三種,其中TN又分為TN-S、TN-C和TN-C-S。
TN的意思是:變壓器中性點直接接地,負載的外露導電部分通過PE線或者PEN線接地。
幾個概念重複性地總結一下:
第一,關於TN-C
對於TN-C,我們從圖中看到,它的PEN是合併的。這條PEN線的名稱叫做保護中性線,也叫做零線。從零線的功能性來說,它的保護功能是第一位的,中性線功能是第二位的。因此當零線接入負載側時,首先要接入保護端子,然後再引入到中性線端子。這一點,我們從IEC 60364的TN-C的負載側圖中可以明確地看到。
TN-C因為少了一根線,在工程施工是具有很大的成本優勢,因此為很多工程項目所採用。
值得注意的是:若PEN線斷線,則斷點的前方其電位接近於零(要看線路長度),而斷點後方的PEN線,其電位會迅速升高。其原因很簡單,斷點後方的PEN線電壓等於負載側三相電壓的相量和。在極端情況下,斷點後方的電壓會上升到相電壓。
因此,TN-C接地系統的PEN線必須多點接地。同時,TN-C系統不允許用在有爆炸可能的環境中,例如煤礦、油庫、危險品倉庫等等。
第二,關於TN-C-S
對於居家和辦公用電當然可以使用TN-C接地系統。IEC 60364規定,當PEN線引到入戶處時,必須接地,然後分開為PE線和N線。這就是TN-C-S接地系統。
我們再次認真地看看TN-C-S接地系統,如下:
注意第一個負載接在TN-C系統中,所以PEN線首先引到負載的保護端子,然後再引到中性線端子;第二個負載接在TN-C-S系統中,所以PE線引到保護端子,而N線則引到中性線端子。
在TN-C-S接地系統中,一旦PE和N分開,就不得再次合併。
在實際使用時,如果變壓器與低壓一級配電設備(低壓進線和饋電開關櫃)的進線迴路距離比較近,可以取消變壓器中性點的接地。變壓器引三條相線和一條N線到開關櫃中,在開關櫃的進線迴路中統一接地。
由此可以看出:真正的TN-S其實是不存在的。絕大多數低壓配電網的接地系統都是TN-C-S。
第三,關於中性線電流是三相電流的矢量和這種說法
在討論接地系統時,中性線的電流不是等於三相的矢量和,而是相量和。
我們知道,力是典型的矢量,我們把力乘以力臂,再乘以它們夾角的正弦,得到的是力矩。力矩仍然是矢量;我們把電流相量乘以電壓相量,再乘以它們夾角的正弦,得到是無功功率。無功功率是標量,既不是相量也不是矢量。
所以在電學中,我們討論的對象都是相量,不是矢量。
第四,關於三相X線的說法
盡量不要用三相X線這個名詞來描述低壓配電網的接地系統,代之以TN-C、TN-S和TN-C-S。也盡量不要用零線這個稱呼,代之以PEN線。這樣做是與IEC標準靠攏,與國家標準靠攏。事實上,在國家強制性標準中,已經看不見零線這個稱呼。
三相X線的稱呼來自於前蘇聯。早先的國家標註是按蘇聯的,後來全面轉向了IEC標準。蘇聯標準在許多方面確實存在諸多缺陷。由於人們的習慣用語具有慣性,許多人也習慣於三相五線制這種說法,還有零線和火線,並且還代代相傳。
為了與IEC標準靠攏,也為了我們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工作實踐需要,請糾正這種說法。
如果我們從最終用電設備處的接地形式來推測全系統的接地形式,可能嗎?
從最終用電設備的接地型式,我們只能判斷出全系統的接地型式可能是TT、IT或者TN,對於TN-C我們可以直接判斷,但TN-C-S和TN-S不可能區分出來。
例如,我們發現最終用電設備的外殼(外露導電部分)直接接地,且不與上級系統相接。同時,三相電源中未見N線,我們就可以判斷出這是IT系統;如果見到N線,特別地,最終用電設備還安裝了漏電保護裝置,那麼我們由此可以判斷出是TT;若最終用電設備的外露導電部分與來自上級系統的PEN線相連,同時PEN線先接外露導電部分,然後再接N線端子,則我們馬上就能知道,這是TN-C系統。
如果電源線中有5根線,包括三相,還有N線和PE線,我們不可能知道系統的接地型式是TN-S還是TN-C-S。只能沿著電源線上溯,一直找到N線與PE線分開的源頭所在位置,我們才能知道到底是哪一種接地系統。
好文章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轉載請聯繫小編授權!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要吝惜您的贊!
機械工業出版社電工電子分社官方運營平台
歡迎關注我們
「機械工業出版社E視界」立足於基礎知識的傳播,希望每一位關注我們的冬粉都能做到「從入門到精通」!
「科技電眼」立足於行業熱點解讀及前沿技術解讀,讓您跟上時代,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