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窮人思維"毀一生!窮不是缺錢人,而是「窮人思維」怪圈裡走不出來的人

「窮人思維」不是「窮人」的思維,而是「曾經是窮人」的思維;窮人思維對我們的第一個影響,就是喜歡用時間換錢;窮人思維的特點是量入為出,富人思維特點是目標導向;窮人思維最可怕的一點,它會消耗我們有限的自控力;富人在重大的決策中,也常常會陷入「窮人思維」中。

01

有人問:貧窮會對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造成多大的影響?

我想,不是小氣,窮人的人不一定小氣;也不是見識少,見識與一個人的知識結構更有關係。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搞清楚,窮人的問題在哪兒?窮人嘛,就是缺錢的人。沒錯,所以呢?

多和少都是相對的,窮人缺錢,但窮人和富人擁有的時間完全一樣,所以,窮人就是那種錢「絕對」少,但時間相對「多」的人。

從經濟學的角度上講,你缺什麼,就會把什麼看得特別重,不缺什麼,就會把這個樣東西的價值看得特別輕。

有一次我在知乎上推薦了一本書,有人問我有沒有電子書資源——沒好意思說出來的話,我幫他補充了:免費的。

過了幾天,他留言,在各大網站、網盤、資源站找遍了,都沒有。意思好像說,沒有免費資源的書,你推薦個屁啊。

拜託,這是一本幫你提高思維能力的書,噹噹京東上都有,也就40多塊,而且書的內容我也介紹了,你既然想看,說明不會浪費你的時間。

免費的東西不一定真免費。難道你找的時間,就不值這40多塊錢?

這本書的名字,就是我們今天要談的話題:《稀缺——我們是如何陷入貧窮與忙碌的》,這本書解釋了「窮人為什麼這麼窮,富人為什麼這麼忙」。

在說「窮人思維」之前,我得補充一句,「窮人思維」不是「窮人」的思維,而是「曾經是窮人」的思維。

比如說,我們就算完全買得起一本書、看得起一部電影,我們還是先習慣性地想到找一找有沒有免費資源。不管是70、80、90后,我們大部分人都是在資源相對不足的環境中成長,多多少少有點「窮人思維」。

02

窮人思維對我們的第一個影響,就是喜歡用時間換錢。

之前有一部超級爛片

《熱血雷鋒俠之激情營救》,豆瓣上95.7%的人打一星,但根據我的經驗,再爛的片子,中途退場的人也不會超過30%,就是說,在65%的人看來,90分鐘的時間價值不會超過30元的票價。

窮人的時間不值錢,所以願意用時間換錢,這是一種「經濟行為」。但當你的口袋已走出窮困,卻仍然把自己的時間、別人的時間看得太不值錢的話,說明你的腦袋依然停留在「窮人思維」中。

用經濟學的觀點來說,「窮人思維」往往過於注重「沉沒成本」。

什麼叫「沉沒成本」,就是你花了30塊錢看電影,無論電影好看不好看,這個錢都回不來了。

有一個有趣的「買鞋定理」。假設你在商場買了雙鞋,大小沒問題,但真正穿時卻發現夾腳,退又退不掉,於是,你會經歷下面的心理掙扎:

「不甘心定理」:這雙鞋對你而言越貴(換句話說,你越窮),你嘗試穿一下的次數也就越多(受的罪越多);

「僥倖定理」:你確定穿不了了,那麼這雙鞋越貴,你放在家裡佔地方的時間越長;

「絕望定理」:無論你放多長時間,總有一天,你都會把它扔了,有多遠扔多遠。

世界清靜了。可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富人思維」的則完全相反:花錢,要麼是為了賺錢,要麼是為了享受,兩樣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費精力。

當然,「時間不值錢」的窮人思維,往往只在人生過渡期對我們產生影響,但下一個思維慣性,就沒那麼好擺脫了。

03

有一句話,平時說出來會得罪人,但有了前面理論的鋪墊,我就不怕大家打死了我:

貴?怎麼會是產品的缺點呢?難道不是你的缺點嗎?

我不是說大家窮逼,而是說,在價值判斷上,「窮人思維」容易出問題。

超市裡的被子打折,有大、中、小三種規格,原價是300、250、200,現價一律150。根據售貨員的經驗:窮人更傾向於買大的——省錢,有錢人更傾向於需要的尺寸——自己的需求。

這就是「窮人思維」造成的第二個更重要影響,《稀缺》一書稱之為「管窺效應」:指人們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會變得更為專註,但注意力過度聚焦會導致判斷力下降。

什麼意思呢?因為「窮人思維」讓我們過於關注於擁有的資源本身,所以常常忽略了另外一些更重要的東西,比如——你的目標。

幾年前,我太太說要買一套學區房。我把家裡的錢給她一算,特么連首付都不夠。我的建議是,等錢再攢多點吧。

當然,胳膊擰不過大腿,最後被她七拼八湊,東挪西借,居然把首付給湊足了。窮人買房大多有這樣的感受,當時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下定決心,後來也就辦成了,想想也沒那麼難。

論理財的能力,我絕對在她之上,我有十幾年的投資經驗,市面上再複雜的金融工具,我也掌握得一清二楚,而她連買個銀行理財

產品還要問人家保不保本。

但在這件事上,我卻從一開始就陷入了「窮人思維」——不去思考學區房是不是一個必須而且合理的目標,而是首先考慮自己的錢夠不夠。

「窮人思維」的特點是量入為出,「富人思維」特點是目標導向。

窮人思維買房,先考慮我有多少錢付首付,月收入多少還貸?再倒過來推算,自己該不該買房,買什麼房。

富人思維買房,首先問,我要不要買房,想買什麼房?然後再算,還差多少,怎麼解決。

如果一項任務的目標是合理的,那麼我們就不能以「資源不足」為理由,去否定這個目標。這就是有錢人告訴我們的,至關重要的一條做事原則。

04

「窮人思維」最可怕的一點,它會消耗我們有限的自控力。

過去有一種看法,窮人的意志力會更強,而事實完全相反。

行為經濟學上有一個叫「決策疲勞

」的概念,短時間內,你做出的決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憊,內心越不願意再一次權衡利弊,導致你的決策越來越隨意。

有經濟學家發現「決策疲勞」對窮人的影響最大。美國的窮人更喜歡買垃圾食品,不僅僅是因為便宜,而且因為他們習慣每買一樣東西,都要反覆比價。

一方面,這佔用了他們的大量時間,沒有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判斷能力;另一方面,那些頻繁的、無意義的決策,使他們的大腦疲勞,無法抵禦那些垃圾食品的誘惑。

美國的例子無感?想想自己減肥的經歷吧,在大量運動消耗了你的意志力之後,你是不是更抵擋不了冰激淋的誘惑了?總是想找機會「慰勞」自己一下,導致前功盡棄?

電影《華爾街之狼》講了一個專門騙窮人的股票經紀人,他發現窮人在長期的消費決策中,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便宜的東西更有吸引力。當他們把這種思維慣性帶到了投資中,就成為「垃圾股」的目標客戶。

影片里有一句台詞:「我們把垃圾賣給垃圾人,因為錢在我們手裡,總比在他們手裡更能發揮價值。」這是天下騙子的心聲啊。

把「垃圾」賣給想發財的窮人,這在也是最賺錢的生意。那些利率高得嚇死人的垃圾P2P,那些根本不可能上市的「內部原始股」,還有無數次崩盤又卷士重來的「3M騙局」,都是抓住了「窮人思維」的致命弱點——既無判斷力,又無自制力。

那些富人是怎麼投資的呢?在巴菲特的投資偏好中,既沒有房地產,也沒有互聯網,前者因為不喜歡,後者因為看不懂。

這就是自制力,如獵豹一般,集中自己的有限精力,長時間地等待自己看得懂的機會,最後全力一擊。

我們前面說過,「窮人思維」不是窮人的專利。事實上,富人在重大的決策中,也常常會陷入「窮人思維」中,哪怕是最不缺錢花的富人——皇帝。

05

清道光帝在歷代皇帝中,以「節儉」聞名。

他「摳門」到什麼程度?皇後過生日,一人一碗打滷麵——吃完不準添。

他在建自己的陵寢時,因為給得銀子太少,產生了嚴重的施工質量問題,最後不得不返工,兩建一拆,耗資反而是清代帝陵中最多的。

用《稀缺》里的一句話來說:「我們在小物件上連幾毛幾分錢都會計較,而在大物件上卻揮金如土。」

道光為什麼會有如此嚴重的「窮人思維」,我認為是「康乾盛世」的虛假繁榮,導致嘉慶一朝財政空虛,給當時還是皇子的道光,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可怕印象——窮怕了。

於是道光的「節儉」,到了「誤國」的程度。道光挖空心思想節省開支的辦法,居然把主意打到了駐守新疆的軍隊上,想撤了他們。

大臣想,這不是開國際玩笑嗎?道光嘴一撇,不撤也行,反正我不給錢了,大家自己想辦法吧。

這一逼,果然逼出辦法,大臣把駐守其他要塞的軍隊平均撤掉一些,把節省下來的軍晌撥給新疆。

到了十幾年後的鴉片戰爭

,他們才發現,英國軍艦可以在十幾天內,把大批士兵從廣州運到天津。而清軍分散在全國各地,一次兵力的集結,往往要幾個月——仗都打完了,十幾萬軍隊還在半路上東奔西跑。

這就是「窮人思維」的核心,如果你只關注錢,你往往是在浪費錢;如果你只關注眼前的利益,很可能,你贏了一場戰役,卻輸掉了整個戰場。

06

馮小剛

的《1942》里,張國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說了一句話:「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那時候咱再回來……」

怎麼讓窮人變成財主,我不知道,但我認為首先要擺脫「窮人思維」,以下給大家幾點建議:

1、 建立「時間價值」的概念,減少做那些「時間花得多收益少」的事情;

2、 牢記「沉沒成本」不可追,錢已經花錯了,再浪費時間,就是錯上加錯;

3、 培養「目標導向」的思維,好項目永遠比錢少,只要目標正確,錢總有辦法解決;

4、 減少無意義的頻繁決策,節省寶貴的意志力。比如說,我們可以在年初設立一個「享受一下」的基金,所有預算外消費都在這裡開支,而不必每次反覆權衡;比如說,以基金定投這種被動的、不需要決策的投資品種,為主要的投資對象;再比如說,需要意志力的活動(學外語、健身等等)只挑最重要的,多了會影響你重大決策時的判斷力;

5、 拓展自己的視野,適當做一些眼前「無用」的事,防止進入只關注當下的「管窺」狀態,建立長遠規劃的戰略意識。

以前,我媽每年年底大掃除扔東西時,總愛念叨一句話:「窮人才留破爛,越留越窮。」其實,「窮人思維」才是我們最應扔掉的越留越窮的「破爛」。永遠記住,永遠記住,窮的不是缺錢的人,而是在「窮人思維」的怪圈裡走不出來的人

01

有這樣一個寓言故事:

有個窮人,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訴說生活的艱苦。

他抱怨:這個社會太不公平了,為什麼富人天天悠閑自在,而窮人就天天吃苦受累?

佛祖問:「要怎樣你才覺得公平哪?」窮人說:「要讓富人和我一樣窮,干一樣的活。」

佛祖同意了,他把一位富人變成了和窮人一樣窮的人。並給了他們每人一座煤山,每天挖出來的煤可以賣掉,限期一個月之內挖光。

窮人和富人一起開挖。

窮人習慣做苦力活,很快就挖了一車煤,賣了錢。然後,他把這些錢全買了好吃的。

富人沒幹過重活,到傍晚才勉強挖了一車,換來的錢他只買了幾個饅頭,其餘的錢都留了起來。

第二天,窮人早早起來開始挖煤。富人卻去雇傭了兩個人幫他挖煤,自己在一邊監督。

只一上午的功夫,富人就指揮兩個人挖出了幾車煤去。富人把煤賣了,又雇了幾個苦力......

一個月很快過去了,窮人只挖了煤山的一角,每天賺來的錢都買了好吃好喝,基本沒有剩餘。

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的錢,他用這些錢投資做起了買賣,很快又成了富人。

看完這個故事,試問自己,你是故事中的窮人還是富人?

02

電影《1942》里,張國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說了一句話:「我知道咋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不出十年,你大爺我還是東家,那時候咱再回來……」

雖然電影沒有講地主後來有沒有東山再起,但是往往事實就是如此。起點相似的人,思維不同,結果也不同。

  • 因為,真正決定窮富差距的是「思維」。

我認為,想要擺脫「窮人思維」,建立「富人思維」。首先你得知道,這兩種思維的本質差別是什麼?

《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指出,窮人和富人最大的區別在於:窮人為錢工作,富人讓錢為自己工作。

在同樣的條件下,窮人會不停地打工賺錢,然後消費掉。接著又去為錢工作,慢慢進入一個惡性循環。

而富人剛開始也會努力工作,但在錢不多的時候,就懂得節儉,然後用節省下來的錢去幫自己賺錢,從而產生一個滾雪球的效應......

這也是「窮人越來越窮,富人越來越富」的根本原因。

當然,並不是說只有窮得家徒四壁,才會有「窮」的思維。比如:

工作,是為了「掙工資」,還賬單;

努力學習,是為了找到一份安穩的工作或職業;

總是害怕被解僱,害怕錢不夠,害怕重新開始等等......

以上這些,其實就是大多數人都會有的一些「窮人」思維。

那麼,我們該如何改變「窮人」思維,逐漸建立「富人」思維?

03

學習一些財務知識

「如果你想發財,就要學習財務知識。」羅伯特·清崎如是說。

其中的第一個規則就是:弄懂資產和負債的區別。

這是致富的第一條規則,也是唯一一條規則。

但是,關於這兩點,字典里給的概念卻讓人混淆不清。比如,銀行甚至把不斷貶值的汽車也算作資產項。

事實上,資產和負債的最簡要的定義如下:

資產,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

負債,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

說來很簡單,如果你想變富,只須在一生中不斷地買入資產就行了;如果你想變窮或成為中產階級,只須不斷地買入負債。

但現實中的真實情況是,大部分人不知道資產與負債兩者間的區別。

來看看我們大多數人的選擇:用工資來買衣服、房子、汽車、金銀首飾等等……

而它們都是負債,只會把錢從我們的口袋裡取走。

而富人呢,他們有股票、債券、企業、房地產、票據、知識產權……

當然,他們也有名貴的衣服、房子、汽車、珠寶,但他們是使用資產為他們賺取的收益來支付這些。並且,他們資產的收益,遠遠大於這些支出。

正因為人們常常把負債當作資產買進,才導致了世界上絕大部分人要在財務問題中掙扎。

針對這一點,《富爸爸窮爸爸》書里提供了一個非常棒的工具圖表——現金流圖,能夠很好的體現資產和負債的區別。

下面是窮人的現金流圖:

下面是中產階級的現金流圖:

下面是富人的現金流圖:

看完圖,你現在發現區別了吧?

如果你想致富,請記住下面這些話:

富人買入資產;

窮人只有支出;

中產階級買他們以為是資產的負債。

04

關注自己的事業

生活中,你是否曾聽過這樣的話?

「我要加薪、我要能升職就好了」;

「我想去考研,這樣才能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

「我要辭職了,因為我找到了一份工資更高的工作」等等......

我們以為,能幫自己掙到工資、還清賬單的工作就是自己的事業了。

但事實上,類似上面的這些想法,都是圍繞著工資收入轉。而這些工作,只是你的職業。

職業和事業,有很大的區別。

  • 真正屬於你自己的事業,圍繞著的應該是你的資產,而不是你的收入。只有你把額外的收入用來購買可產生收入的資產,你才能獲得真正的財務安全。

所以,當我們說關注自己的事業時,真正的意思是建立自己牢固的資產項。

《富爸爸窮爸爸》指出,真正的資產可以分為下列幾類:

①不需我到場就可以正常運作的業務。我擁有它們,但由別人經營和管理。如果我必須在那兒工作,那它就不是我的事業而是我的職業了;

②股票;

③債券;

④共同基金;

⑤產生收入的房地產;

⑥票據(借據);

⑦專利權如音樂、手稿、專利;

⑧任何其他有價值、可產生收入或可能增值並且有很好的流通市場的東西。

審視自己,你目前擁有了自己的事業嗎?

如果沒有,那麼不妨開始嘗試這樣做:

把支出維持在低水平,減少借款,勤勞地工作。

因為這些將會幫你打下一個穩固的資產基礎。

05

投資自己

這兩年,我發現身邊有很多人買股票。

有的是因為別人推薦;有的是因為去年的短暫牛市;還有的人只是隨波逐流......

但這些人里,很少有人能看到公司的年報,尤其是其中的財務報表。大部分的人甚至連市盈率都不知道什麼意思。

因此,雖然「股票」算是一種資產。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其實並不是投資,而是在賭博。

我們知道,購買「資產」項目,能產生大量的現金流。但前提是你要擁有足夠的知識,能夠識別出來,併購入資產。

所以,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只能先投資唯一的資產:自己

當你在尋找工作時,首先要看看自己能從中學到什麼,獲得什麼成長,而不是老闆給我多少錢。

並要經常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是:「你每天忙碌的目的是什麼?」 換句話說,就是對自己的人生要有一個長遠的眼光。

的確,為了金錢和生活安穩而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但去尋找另一份工作,以從中學到另一種技能更為重要。

因此,在你並不富裕時,不妨把你的收入,投入到自己身上,成為一個好的學習者。

讓自己先從知識上先「富」起來,然後再慢慢構築你的資產項。

看完《富爸爸窮爸爸》,我不由想起巴菲特曾說過的一句話:

「一生能夠積累多少財富,不取決於你能夠賺多少錢。而取決於你如何投資理財,錢找人勝過人找錢,要懂得錢為你工作,而不是你為錢工作。」

與君共勉。

---------END---------

匯說FTsay泛金融革命發起與引領者!

普及金融常識,掃除金融文盲!讓每個人更平等的參與金融市場是我們的使命!即使你生於貧困,也絕不能死於貧困!

我們堅信勵精修行,方可得道:投資是生活的藝術,交易是一生的修行!願與你以投資交易為生,共同奔向財富自由之路!

歡迎關注公號:!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