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孔子對美女也是有研究的,你知道嗎?

在論語里,有罕有的關於孔子和子夏的對話,是描寫美女的。

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詩已矣。」

子夏對《詩經》里關於美女的描寫心神往之,孔子的觀點:「繪事後素」,孔子覺得美女的外表修飾的很美,但關鍵還是在於她的底子(素質)要好,也就是說,一個人內在很重要。

《詩·衛風·碩人》,「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qiú)蠐(qí)①,齒如瓠(hù)犀(xī)②;螓(qín)首蛾眉③。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這首詩是形容美女笑靨美好的樣子。

盼:眼目黑白分明;

蝤蠐:蠍蟲。藉以比喻婦女脖頸之美。

手指纖纖如嫩荑,皮膚白皙如凝脂,美麗脖頸像蝤蠐,牙如瓠籽白又齊,額頭方正眉彎細。微微一笑酒窩妙,美目顧盼眼波俏。蟬的一種。體小,方頭,廣額而有文彩。 《碩人》寫春秋時代衛公夫人姜從齊國嫁到衛國時的盛況。衛姜之美,嘆為觀止。

孔子是非常重視一個人的素質的好壞,孔子認為,一個美人應該內在和外在都美,方才是美人,不論男女。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孔子碰到內在素質非常好的小夥子,就想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子謂公冶長:「可妻也。雖在縲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子謂南容:「邦有道,不廢,邦無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一下子,嫁了兩個。一個女兒,一個侄女。

傳說公冶長通鳥語,一天一隻烏鴉告訴他:「公冶長,南山有隻羊,你吃肉我吃腸。」公冶長趕到南山果然有隻羊,結果他把羊拖回家,忘記給烏鴉留腸。烏鴉認為他不講信用,於是陷害他。這天烏鴉又對公冶長說:「公冶長,北山有隻羊,你吃肉我吃腸。」當他趕到北山,看見有人圍著,他高喊是我打死的,近前一看是個被殺害的人,於是入獄。後來也是憑藉懂鳥語得以洗刷冤屈,並為魯國立功,國君打算封他為大夫,公冶長不齒因通鳥語而得利祿,推辭而去。公冶長從此回家閉門思過,發憤讀書,勤儉節約,修仁行仁,終生治學而不仕,深得孔子賞識。

南容三複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每天就念:「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

當然了,孔子有一點大男子主義,你嫁女兒,有沒有問過女兒喜歡這小夥子沒有?當然了,那個時代,普通女子是沒有自由戀愛權力的,何況是孔老夫子的女兒。

因為孔子看到美女,有時候,也不知道怎麼對付,有時候,也會遇到極大的尷尬。著名的就是」子見南子「的故事。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南子那次召見孔子,大約也給孔子造成了某種程度的心靈創傷。首先,南子召見孔子時說的話相當傲慢,「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願見。」意思是,凡是有求於我衛國國君的人,都必須來拜見我,我願意賞臉見見你孔老夫子。這樣的召見,孔子當然很不高興,但是又推辭不掉,只好從命。

一個多月後,一天衛靈公出行,跟南子同車,宦官雍渠也坐在一起,孔子坐在第二輛車上,車隊招搖過市。孔子看著衛靈公和南子擁擠在一起的背影,說了一句:「我沒有見過喜歡美德勝過喜歡美色的人!」

【原文】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原見。」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珮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居衛月余,靈公與夫人同車,宦者雍渠參乘,出,使孔子為次乘,招搖巿過之。孔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注】邦君之妻,君稱之曰「夫人」,夫人自稱曰「小童」,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其實孔子的情商確實不高,不知道怎麼討好女子的喜歡。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

孔子的兒子孔鯉、孫子子思都有休妻的記錄。由此可見,有大男子主義傾向的孔氏家族,不太懂得跟女人和睦相處的藝術,普遍缺乏憐香惜玉的「尖頭鰻」風度。

孔子是個離過婚的男人。孔子那個時代不叫離婚,叫「出妻」,也就是後來說的休妻。

孔子長的估計不是很帥,如果又不懂女人的心思,就很難搞好夫妻關係。傳說孔子整個頭部的形狀看起來十分不規則,中間低周圍突起,鼻孔大而外翻,牙齒之間縫隙很大,眼睛小而無神,白眼仁比黑眼仁多。

孔子妻子(亓(qí)姓出自複姓丌官氏,為丌官姓所改)丌官氏是犯了「口多言」的毛病。多言是女人通病,多言即是嘮嘮叨叨。孔子是什麼人?往時髦處說,孔子是辦私立學校的,當著學生的面,被沒文化的老婆數落挖苦,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三十而立」以前也好不到哪裡,連他自己都坦率地承認:「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孔子曾當過倉庫保管員,替人管過牧場,《論語》當然沒有記錄孔子庸常的婚姻生活,但透露出孔子的生活狀態是「食不語,寢不言」。《禮記》的記載:「伯魚之母死,期而猶哭。

夫子聞之,曰:『誰與哭者?』門人曰:『鯉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魚聞之,遂除之。」伯魚是孔子的兒子孔鯉,他在母親逝世一周年時穿著孝服哀哀哭泣。孔子聽到后,問誰在哭,學生告訴他是孔鯉,孔子說,哼,太過分了。孔鯉聽說之後,便脫去喪服不再哭泣。看看,開官氏死了還不肯饒恕,不難想象,與她一起生活時,孔子是何等深惡痛疾之。孔子對付開官氏,最後是萬般挑剔,橫挑鼻子豎挑眼,給老婆使臉色,擺出男人的臭架子。

這倒是有詳細記載的。烹調得不好,不吃(「失飪,不食」),沒有合口的調味醬料,不吃(「不得其醬,不食」),從市集上買來的酒和熟肉,不吃(「沽酒市脯,不食」),肉切割得不合規矩,不吃(「割不正,不食」),坐席擺得不端正,不吃(「席不正,不食」),如此等等,無不透露孔子對老婆的不滿。其實「不吃」是假像,討厭開官氏才是真的。

我估計,最後孔子與老婆肯定也「不寢」很長時間了。這種討厭,發展到孔子發出「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遜),遠之則怨」的感嘆。這在孔子的學生曾參身上找到了類似的版本。曾參學孔子為楷模,以「藜蒸不熟」(藜是一種當菜用的植物)的理由「出妻」。

有人問,這犯了「七出」之規嗎?曾參回答:「藜蒸,小物耳。吾欲使熟,而不用吾命,況大事乎?」大概覺得這點理由有點勉強,又說:「絕交令可友,棄妻令可嫁也。蒸不熟而已,何問其故乎?」問理由幹嗎,想要「出」那就「出」了唄,何況妻被「出」后,她還可以嫁人呢!以凡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引發「出妻」的理由雖然立不住腳,但孔子師生討厭各自的老婆定是難言之癮。

《禮記·檀弓》說「孔門三世出妻」,孔子、孔鯉還有孔子的孫子孔伋都離婚了。

《禮記•檀弓上》記載:「子思之母死於衛」,漢儒鄭玄註:「伯魚卒,其妻嫁於衛」

《禮記•檀弓上》記載:「子上之母死而不喪」,鄭玄註:「子上,孔子曾孫,子思伋之子,名白,其母出」。由此可見,孔子本人曾有過離婚經歷,自己的兒媳改嫁,而自己的孫兒子思也離過婚。可是,文獻並沒有記載子思離婚的原因是什麼,只能根據記載進行推測。

《檀弓上》的記載中,子思提出,這個女人作為我妻子,也是我兒子的母親,如果現在不是我的妻子,當然就不是我兒子的母親,因此我兒子不必為她行喪母之禮。在對待離婚問題上,子思顯得沒有孔子豁達,對前妻有一股說不出來的怨氣。

當然了,孔子晚年,對自己也有深刻的反省,不那麼講究了。能夠寬恕、體貼別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