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來自「止痛藥」的逆襲!阿司匹林或將把癌症扼殺在搖籃里

編者按:除了能緩解頭痛、預防心臟病,阿司匹林似乎還能防止癌細胞擴散,Viviane Callier在Scientific American發表的文章介紹了這一研究的主要內容和進展。然而,阿司匹林儘管有著這麼多的效用,它並不包治百病。身體健康最終還得依靠健康的生活方式來保證。

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有什麼靈丹妙藥的話,那應該就是阿司匹林了。這種提取自柳葉的藥品一直是居家必備之良品,它可以應對關節炎、發燒、中風、心臟病甚至一些特定類型的癌症等症疾。說起來,阿司匹林確實人氣頗高,全球範圍內,每年的消費總量能夠達到1200億片。

近年來科學家們又發現了阿司匹林的其他用途:防止由最初的腫瘤引發的癌細胞擴散。這項研究仍在深化,但這一發現預示著,也許有一天阿司匹林會為當前的治癌方法增添一臂之力。

當然,輿論對阿司匹林也不是全然看好,比如,對有些人來說,阿司匹林就有百害而無一利了。研究人員因此進行了基因測試,以確定哪一類人可能從阿司匹林的長期療程中受益,有關阿司匹林抑癌的最新研究或對此有所幫助。

各類治療原理

幾個世紀以來,研究人員充分論證了阿司匹林對一種類激素——前列腺素具有抑制作用,而身體不同部位產生的前列腺素則可能引發諸如疼痛、炎症、發燒或血栓等癥狀。

當然我們並非總是去阻斷這些生理上的自然反應——尤其是它們還能幫助人們癒合傷口、淤青、感染以及其他傷害,但有時它們持續的時間過長,反而可能弊大於利,比如說長期的炎症會對其他正常的器官造成重複性傷害,從而增大心臟疾病和癌症的發生風險。

而不同部位的受損器官再經一系列其他因素的作用,可能在冠狀動脈中產生具有凝血作用的血小板或是潛伏的腫瘤。阿司匹林每年通過減少前列腺素,防止了許許多多的心臟病,而且也許將為數不少的腫瘤消滅在萌芽狀態。

2000年科學家發現了阿司匹林在人體中發揮作用的第二種原理:阿司匹林能夠大量催生一種叫消退素的物質,這種物質能夠有效消除炎症。

最近,研究人員闡釋了阿司匹林作用的的第三種原理——防治癌症的擴散或轉移。有趣的是,這一次大放異彩的並不是阿司匹林的消炎作用。

癌細胞轉移是個複雜的過程,而且違背直覺,這一過程需要癌細胞和其宿主細胞共同作用。一些癌細胞從癌變器官中分裂出來,穿過血管壁進入血液流通,並在體內循環中避免被免疫系統發覺。這一過程之後存活下來的癌細胞進入其他血管,然後在臨近器官中安營紮寨並開始生長。

波士頓女性醫院的血液專家Elisabeth Battinelli已證實,具有凝血功能的血小板會有助於癌細胞的擴散。血小板聚集在血管壁上,最初的癌變細胞吸收了血小板釋放的化學信號,然後這些變質了的信號就不會再修補破損的血管壁,而是幫助癌細胞溜進血液循環之中。

接著,癌細胞就可以披著血小板的羊皮逃過免疫系統的法眼了。一旦癌細胞在其他部位脫離了血液循環,就指使血小板構築新的血管,來為新的腫瘤輸送營養和氧氣。

研究人員通常將癌細胞注射進小白鼠的血管中,觀察在癌細胞另擇棲處的過程中會發生什麼。當Battinelli和她的團隊為特定種群的小白鼠投食阿司匹林后,再注射癌細胞,他們發現血小板沒法為癌細胞進行蔭庇,而且也不再給癌細胞生長和分裂為虎作倀。因此阿司匹林是以這樣兩種方式抗擊癌症的:消炎功能把腫瘤扼殺在萌芽狀態,抗凝血功能則防止癌細胞的擴散。

完虐血小板

阿司匹林是怎麼解救被挾持的血小板細胞的呢?比起抑制單種化合物(比如前列腺素),這一次阿司匹林的抑制對象是特定血細胞細胞核的全體基因。

為了更好地理解阿司匹林此前的這種未知功效,杜克大學的心臟病專家Deepak Voora和他的同事研究了巨核細胞——一種促進血小板生長的物質。

通過複雜的數學和藥理學工具,他們確認巨核細胞中有60種基因會對阿司匹林產生反應,從而使得血小板無法形成,更別提給癌細胞作掩護了。因此,除了抑制前列腺素,阿司匹林還完虐血小板,讓它們免於在不經意間淪為癌細胞轉移的幫凶。

阿司匹林對血小板作用示意圖

Voora表示,基於阿司匹林的治癌方法在確定之前,仍有大量的基礎性研究工作要做。下一步是將實驗擴大到更多群體,以更好地理解這些對阿司匹林敏感的基因的常規功能。同時,研究人員希望能有足夠把握進行一次基因測試來辨別患者能否從服用阿司匹林中受益。理論上這一實驗不僅可以確定用藥的最優劑量,同時也可以確定病患的身體能否如預期一般與藥物產生互動。

阿司匹林的用量大約為81毫克時,能夠使心血管防止血栓形成的能力發揮得恰到好處。一個樣本數量為325人的研究發現,阿司匹林有5%的概率無效,24%的概率效用不足。另外,一些人可能產生嚴重的副作用,比如流血不止。因此,負責的醫生不建議所有人在日常有事沒事兒時就攝入阿司匹林。

到目前為止,唯一確定患者對阿司匹林的抗凝血作用產生排斥反應的辦法,就是在治療後幾周對患者血液進行測試,以觀察凝血是否比以往花費的時間更長——不僅昂貴而且操作性差。基因測試沒準便宜點,但所差遠矣。

哈佛大學醫學院的流行病專家Andrew Chan表示,「對單個分子進行測試來辨別是否對阿司匹林產生反應蠻具有挑戰性的,因為很明顯,阿司匹林發揮作用的途徑可不止一條。」換句話說,研究人員和醫生們會研究各種基因,包括它們的複雜反應,來確定患者在阿司匹林治療方案中能獲益幾何,不管這項治療是針對心血管疾病還是癌症。

直到現在,美國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全國範圍內的第三方健康專家團隊,針對一部分特別遴選的群體建議:在防止心血管疾病以及結腸癌時,服用較低劑量的阿司匹林。

據可得證據,受益最多的病患是可能至少再活十年的、目前處於50~59歲(這一時期患心臟病和中風的概率較其他年齡段高10%)的群體,這些人的副作用風險較低(比如由於攝入其他藥物),也願意日常攝入低劑量的阿司匹林。而60~69歲的群體則被建議依據個人情況審慎選擇接受阿司匹林治療。而低於50歲和高於70歲的群體在阿司匹林治療法中的損益情況,則尚未有充分的證據支持。

弗吉尼亞州艾諾華血栓研究和轉移診療中心的Paul Gurbel表示,「正飽受心臟病和中風之苦的患者,不管年齡長幼,似乎頗能從阿司匹林療法中受益。」而且,如果你認為自己正受著心臟病的折磨,許多醫生也會建議你在撥打了911之後趕緊吃一片325毫克的阿司匹林以降低潛在血栓的損害。

健康的生活方式比起用藥來說,對身體健康更有用

然而,阿司匹林可不是包治百病。比起日常攝入阿司匹林來防止包括心臟病和癌症等健康問題的發生,戒煙(或者壓根別開始抽)、適量飲食、保持苗條和活動可能會取得同樣乃至更好的效果。還是那句老話,阿司匹林也許足夠驚艷,但不是包治百病。

(本文由36氪編譯組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文/喜湯)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