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遇到了難搞定的家長,你該怎麼辦?

再識梅洪建

梅洪建,「培育—發展」帶班理念的首倡者和踐行者,致力於打通班改和課改的關節,引發人們對教育突圍路徑的思考。在全國各地講學數百場,因敏銳的目光、獨特的思維、精準的切脈以及踏實的實踐精神,被譽為「從實踐走向理想的最佳明證人」。

記得看過一篇談家校溝通技巧的文章,其中一招是三個「一」。

首先是一把椅子:當家長來的時候,給家長搬一把椅子,最好是當著家長的面擦一下椅子;其次是一杯茶水:班導常備茶葉和一次性水杯在辦公室,讓家長一來就感受到溫暖;第三是一種平等:要對家長以禮相待,不能居高臨下。

看后,差點笑了,原因,您懂的。

看了第一條,其實第三條就不用談,你這個老師就不可能會居高臨下。

原因,您也懂的。

或許真正的溝通,並沒有那麼簡單。即使是「術」恐怕也有層次之分,小技無益,大技才叫「術」,當然,大「術」就叫「道」了。結合自己的實踐,和各位交流我的四點體會。

家長看不到你的教育心,就不可能和你真心交往

無論你有多麼高超的交往藝術,如果家長看不到你的教育心,就不可能和你真心交往。

老子說「上善若水」,不僅僅是因為「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更是因為水把自己放在了最低處。如果一個班導用水的眼光來看待每個孩子,那麼在你的眼睛里,這些孩子都是了不起的存在,都富有無窮的正能量。

正因為如此,一個老師的眼睛里才不會有差生,一個老師的心裡才會有無窮的幸福——這麼多美好的生命將由我來培育,還有比這更幸福的事情嗎?有一顆培育每個神聖生命的心,對,每一個生命,這個老師就是有了一顆真正的教育心。如果和家長交朋友,就一定要讓家長感受到你這顆教育心,這是和家長交朋友的原點。只有原點的基礎上,才可能建立起友誼的大廈和溝通的暢通之橋。

一個成績不好的學生家長曾經給我發過這樣一條簡訊:「自己的孩子自己清楚,成績上不去,拖班級和您的後腿,實在抱歉!」說實在的,看到這樣的簡訊我有種心痛的感覺——因為自己的孩子成績差而感覺愧對老師,家長不容易啊!我的孩子也成績不好,我能感受到家長那顆心的律動。

就是因為如此,我懂每一個孩子生命的神聖,我明白家長一顆殷切而無奈的心。

教育心,就是把每個孩子都當作寶貝呵護的心。讓家長感受到你這顆教育心,還有家長不願意和您交往嗎?

放低自己,以求教者的身份與家長交流

記得一次家長會,為了開出實效和創意,我將策劃任務分配到班裡的各個委員會,讓他們各自設計方案,最後競標。

最後「相信我們,能行的」這一主題獲勝,採用學生彙報、小品表演、寫信給家長、家長陳述和合唱朗誦等多種形式,完成孩子、家長和班級的聯接。就是在那次家長會上很多家長的靈魂被深深觸動。

4個小時的家長會竟然讓人感覺是如此短暫,可是孩子們吃晚飯的時間到了。當學生們整整齊齊地排著路隊離開教室走向食堂的時候,36個學生的家長無一離開,他們在靜靜地等待著什麼,似乎有很多的話要說,儘管時間已經是下午5點。

於是,我深情地說:「我知道大家肯定被孩子們感動了,大家一定還有很多的話要說,我也一樣,有很多的話要和大家交流。這樣吧,我們到學校旁邊的咖啡店,我請各位喝咖啡,一邊喝我們一邊聊。」於是,我把36名學生的家長帶到咖啡館,繼續進行交流。

交流的場所變了,家長和老師的交流心理也就產生了變化。之後,我們班級層面的家長會就幾乎沒有在校內開過。可能是在某個家長公司的會議室里,可能是在某個茶館里,也可能是在某個公園的草地上……場所變化帶來了交流心理的放鬆,改變了原來教師在台上家長在台下的狀況,這個改變回歸到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人」的對等,大家都是為班級、為孩子成長做事的合伙人,不再你是老師他是家長。這樣交流就可以平等,可以自由,可以深入,當然也就可以更具實效。

但是,如何交流呢?

轉換家校身份。一個老師只有放低自己才能更好地向別人借力,才能明白借力的重要性。因為我們的視力範圍和思維視野是有限的,而家長來自各行各業,即使是在教育的領地里,教師也不見得比家長更專業。放低自己,就會以求教者的身份和家長交流。

例如,我的高二(3)班,是一個相對而言被學校放棄的班級,「作為這個班的班導和家長,該如何幫助班級樹立形象、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呢?」這是那次在咖啡館交流時我向家長們求助的問題。

在徵詢家長意見的過程中,家長的角色就不再是家校合作的被動配合者,而是班級事務的參與者,甚至是決策者。這個「主人公」的身份,會極大激發家長參與班級事務的慾望。沒有一個家長不願意為自己的孩子所在的班級做出自己的貢獻,但通常情況下,班導沒有給家長做事的機會。

這個問題提出之後,大家展開了頭腦風暴,最後得出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班級發展思路。就是在形式創新上做足文章,讓這個「特色」帶來班級的自豪感,進而提高自信心。

身份轉換之後,就是「交流什麼」的問題了。

交流什麼,這是非常關鍵的,也是很多班導老師「犯錯」的地方。結合我多年的經驗,我認為可以在三個方面做點文章。

一、擺出班級困難。班級不應該是班導個人的班級,它是師生、家長共同的班級,家長的身份轉換成班級的「主人公」之後,班導帶班的種種困難,以「主人公」身份參與的家長就能感同身受,就能感受到做班導的不易。擺出困難,能夠讓家長將心比心,即使班級出點問題他們也會用理解而不是用苛責的眼光來對待。

例如在前面我們進行「班歌勵志」的時候,從歌曲的選擇到歌曲的排序等,都是家長們來做的。如果我一個人來做,勢必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作為班導,你擺出了困難,讓家長們去做,其實就是給力家長們一個主人的身份。

再例如,我就曾經在家長會上擺出了班上幾對談戀愛的學生難以處理的問題,讓家長幫著出主意。家長在出了各種各樣的主意,被各式各樣的理由拒絕之後,他們是能確切地感受到教育的不易、班導的不易的。這樣,家校心理自然就又貼近了一層。

二、提出個案。班級的個案問題家長總是站在孩子的立場上維護自己的孩子,無論班導怎麼處理,總會有家長感覺班導不公平,甚至還會聽信孩子的一面之詞埋怨班導。如果我們把這些個性的問題擺出來,就會讓家長懂得換位思考,懂得包容他人,甚或回去教導自己的孩子。

三、讓家長提供解決方案。一些班級共性的問題,有時候非常棘手,班導要想找到合適的解決途徑非常困難,但如果發掘家長資源,讓家長提供解決方案,有時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例如,剛進入高三,非上課時間教室里非常鬧騰,因為很多孩子課程落下得實在太多,有不少孩子想利用邊角料的時間來學習,「怎麼能讓孩子們安靜下來呢?」這是一次家長會上我提出的問題。

每個家長都認真來思考解決這個問題的途徑、方法,最後,玲的媽媽說:「我有一個主意,可以讓這個問題解決。我們買一些一米來高的盆景,但是要買那種比較易碎的。誰打碎誰來賠償。」

玲的媽媽在闡述自己的理念時說:「買盆景放在教室里,只要孩子們一打鬧,就很容易碰壞。規定誰碰壞誰賠,這樣就在無形中限制了孩子們的打鬧行為。孩子們不知道我們這麼做的真正目的,就更容易接受。教室里有30多個人,如果是關窗開空調的話,教室里的空氣就不夠好,盆景還可以凈化空氣,創造『綠色教室』。」

在隨後的探討中,琦的媽媽提出了改進方案,就是讓班級中每兩個人承包一個盆景,讓他們去照顧這盆屬於自己的盆景。35個孩子買18盆,放在教室的空處,加上班導,正好兩個人照顧一盆。更重要的是,在兩個人合作照顧一個盆景時,孩子們之間的友誼自然獲得增進。

18盆盆景需要2000元左右的花費,錢怎麼來呢?此時,萍的爸爸說:「這個問題交給我吧,我有一個朋友搞這個的,明天我讓他送到教室就可以了。」這不,問題一下子解決了。

作為班導,當你越把自己放低,真誠地向家長借力,你就更能在家長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家長也更能替你出主意、想辦法。而一旦班導把自己當作主導,恰恰是自己最累的時候。把班級的諸多事務交給家長,可以讓家長切身體會到班級發展的步驟、方向,他們這種班級事務的策劃者、參與者的主人翁身份是我們當下的教育所缺少的,而恰恰又是非常重要的。

切記「你若端著,我便無感」

和家長交往,除了工作交往,還涉及和家長的私人交往問題。當下社會,和家長交往時是必須放下班導架子的,必須以一個普通人、一個可以做朋友的人和家長交往,營造班導和家長之間親密隨意的氛圍,彷彿是相識多年的老朋友。談論孩子的問題,甚至也是在調侃中完成的。

和家長交往,我往往是以朋友的身份來進行的,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你看我和一個家長的聊記錄。

家長:回來看到要買的書,那個《鍍金時代》很難買啊,有沒有明路指點一下啊?

我:我也沒有明路啊,實在不行就下載電子的。

家長:算是一條小明路,我上網上搜搜。

我:哈哈,搜到了給我一份啊,我還沒有呢。

家長:暈,你真行!I服了U。

我:充分利用家長,利用懂不,哈哈。

家長:你要嗎?還需要發給您?您鑒定一下,是誰翻譯的作品。

我:我是吃菜的鳥,鑒定不出來。

家長:帶了小禮物賄賂你,沒想好怎麼給,呵呵。

我:我吃菜,不吃賄賂。

家長:那個,今晚6點的家長會,你幾點吃飯啊?我5:45左右去找你OK的哦?或者直接去飯堂找你蹭飯吃?或者我請你飯吃?

我:還是你來食堂,體驗一下我們食堂的飯。

家長:有先例沒?

我:什麼話,你是我姐,不是家長,請擺正身份。

家長:哦,6點之前是親戚關係,6點以後是家校關係。

當教師放下自己教師的架子后,才能更容易和家長做朋友。

當家長和老師的關係處理好了,班級事務處理和班級工作的開展就會順暢許多。哪怕你在工作中有些許失誤,家長也不會和你斤斤計較。家長為班級出力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你這個班導放低了自己的身份,給家長一個班級主人翁的身份;班導放下了教師的身份,和家長成了朋友。

借力使力不費力

家長是寶貴的教育資源,開發這個寶貴的資源是很重要的事情。畢竟,一個老師的生活圈子是狹隘的,而廣闊的家長世界就是教育孩子的知識寶庫。

或讓家長現身說法,談談社會與人生,成長與價值;或給家長以機會,讓他們講述自己專業研究的東西,開闊孩子的視野。例如,NLP(神經語言程序學)高級教練臻的爸爸,就給全班上過一堂如何與他人溝通的課;還有班會課的召開,無論是形式和內容,都有不少家長參與了進來,從而讓小教室成了大世界。

向家長借力,形式可以更多樣,機會也可以創造。例如,我就採取了協商評語的方式向家長借力。每年到學期末,班導都要給每個孩子寫評語,但是很多老師卻沒認識到評語的多項功能,僅僅作為一項任務來做。在具體的評語寫作中,在定稿之前,我會徵求家長的意見。徵求家長意見的過程,其實就是藉助家長力量的過程。

蘇鄉師家

關於老師的問題,

問我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