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為何有些人總喜歡刪微信、微博?

恐懼社交,保護隱私部分存在社交恐懼症的人,不喜歡通過任何社交媒體與人交往,甚至討厭社交,懼怕微信語音、微信視頻電話等功能。但是他們又不想與社會脫節,因此偶爾會發一些記錄生活軌跡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會引發朋友的關注、評論與點贊,抑或沒有引發任何的波瀾。社交場所...

/

恐懼社交,保護隱私

部分存在社交恐懼症的人,不喜歡通過任何社交媒體與人交往,甚至討厭社交,懼怕微信語音、微信視頻電話等功能。但是他們又不想與社會脫節,因此偶爾會發一些記錄生活軌跡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會引發朋友的關注、評論與點贊,抑或沒有引發任何的波瀾。

社交場所提供了一種表演的場景,而發布者對鏡頭存在恐懼感,擔心這些日常信息暴露自己,也會讓別人更加了解自己。因此,便將發布的信息再盡數刪除。

也有人會定期刪朋友圈,控制朋友圈數量。他們既希望別人了解自己的生活,但又怕別人過多了解自己的生活。

感性結束,理性回歸

人人都會情緒化,尤其是在情緒高峰時期,最喜歡胡思亂想,發一些與心情相關的動態,期待得到他人的關注與安慰。

而一旦過了情緒高峰期,再次回頭看的時候,發現大多數動態都是無病呻吟,當初那些小情緒、小感慨甚至會顯得矯情可笑。也有人認為,處於情緒高峰時的朋友圈或微博動態,大多只是在發泄某種情感,發泄完了相關的信息也就可以刪了。

此外,喜歡刪除微博及朋友圈動態,還有一個原因,即信息過了時效期。如5 月份轉發的活動鏈接或幫朋友、客戶轉發的廣告、投票等,到10 月份,自然就沒有了時效性。

管理形象,修復關係

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社交環境里,人們通過調整自己的言行,試圖管理他人對自己印象的行為,稱為印象管理。有些人結識新朋友或進入新環境前後,會刪微博、朋友圈。這就是源於印象管理的心理。

其一是想通過社交網路,塑造一種不完全真實的形象,來滿足新朋友的審美或交友標準;二是修剪自己不滿意的社交發布記錄,建立全新的社交形象,比如成熟、高雅、低調等優質人格。

還有一種與形象有關的刪除動機,源自公關修復。部分網民曾經發布或轉發的信息被證實為虛假信息、詐騙信息,可能或已經遭到大量圍攻謾罵,通常都會選擇刪除了之。

時過境遷,自我審視

記錄是微博、朋友圈的主要功能之一,記錄自己當下的小心思,記錄一年一度的旅遊假期,記錄與親愛的人走過的每條街道、說過的每句蜜語、吃過的每道美食。對很多人來說,微博、朋友圈像一個可以公開或半公開的日記本,裡面是回憶的碎片,是友情、愛情的鐵證。

然而時過境遷,物是人非,故人既已不再,那些惹人心傷的光影、隻言片語又有何意義?因此,當一段較為重要的關係結束后,部分網民就會選擇刪除與之相關的微博和朋友圈。一是作為一種結束的儀式,象徵你我再無瓜葛,既沒有照片書信也沒有任何電子記錄;二是勉勵自己抬頭向前,莫要留戀過往。

時過境遷的除了外界還有自我,人的成長可能是一夜之間的,在方向上發生了180 度大轉彎。不少人回看幾年前甚至是幾個月前發的微博、朋友圈,會認為當時的自己幼稚,也可能認為曾經的自己價值觀偏誤,在這種自我審視的過程中,表現出對自我的否定。

這是一種很常見的社交現象,有知友表示:「向某個時間點的自己告別——因為那時候說的話很愚蠢。雖然刪微博並不能改變這種愚蠢,但至少可以證明自己已經意識到了這種愚蠢。」

但也有人對刪除的記憶表示惋惜,有網民表示:「不管怎樣,不會再刪微博、朋友圈了,想尋記憶都沒機會了。QQ 空間早已清空,本以為刪除了的是幼稚,才發現消失的是記憶。」 (民意與傳播研究所)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