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精兵策·海軍大國不斷探尋精兵之道

原標題:精兵策·海軍大國不斷探尋精兵之道

參考消息網7月31日報道(文/張煒 石國進)20世紀90年代海灣戰爭展現的新軍事革命迄今已過去近30年,但對海軍建設轉型及技術挑戰產生的巨大勢能猶存。進入21世紀第二個10年,國際海洋安全環境進一步複雜化,令人瞠目的瞬息躍變不斷打破常態,迫使世界各國海軍努力跟進、調整和校準發展方向。其中,主要海軍大國精兵之路的理性選擇,值得研究和借鑒。

近年來,俄羅斯政府深入推進重振海軍的大規模計劃。圖為2016年10月,「大諾夫哥羅德」號柴電潛艇交付俄聯邦海軍。(俄羅斯衛星社)

戰略理性:定位戰略目標和使命任務

隨著近代工業化和世界市場的形成,以海洋為主要活動空間的海軍崛起,馬漢、科貝特以及冷戰時期戈爾什科夫、萊曼等提出的海軍戰略理論相繼問世,海軍建設及運用日益成為戰略理性的結果。冷戰後,蘇東劇變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的發展,近年亞太、北極、中東、歐洲一系列新問題的出現,對國際海上安全環境和海軍建設方向選擇形成重大挑戰,世界各國海軍,特別是大國海軍都在進行高頻度戰略調整,不斷完善精兵建設的頂層設計,演繹著空前的戰略理性。

首先看美國海軍。2001年9·11事件后,鑒於對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威脅嚴重性的評估,美國海軍重新使用「全球作戰」概念,開展以「力量網路化」為基礎的「海上打擊」「海上盾牌」「海上基地」能力建設。2007年又首次以「合作」為關鍵詞發布《21世紀海上安全合作戰略》,將信息化條件下的各軍種聯合作戰和國際合作應對共同威脅納入海軍建設目標。

2010年美國開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美國海軍建設也進入新一輪調整期。2015年新版《21世紀海上力量合作戰略》和2016年《維持海上優勢的設計》,集中體現了新的戰略目標和使命任務:保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建設具有絕對優勢的海上力量,承擔起從海底到太空、從深海到近海直至信息領域「保護美國免遭攻擊和保持美國在世界關鍵地區的戰略影響力」,為此突出強調「全域進入」和「電磁機動作戰」的能力建設,以首先進行威懾、威懾失敗便「實施決定性作戰行動」為作戰方針。而新上任的美國總統川普又放言將海軍艦艇總規模調整至12艘航母和350艘艦艇,都顯示出回歸以「使用戰鬥達成戰爭目的」指導其海軍建設的傳統戰略理性。

其次看俄羅斯海軍。蘇東劇變后,俄羅斯作為蘇聯繼承者全面衰落,海軍艦艇總數減少了37.5%,戰鬥艦艇減少了87%,幾乎完全停止了遠洋活動。2008年俄軍全面啟動「新面貌」軍事改革,海軍確立了「保持足夠數量,注重提高質量,與其他軍種協調發展,最充分地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為指導的精兵建設目標,計劃建設一支「具備四大洋遠洋作戰能力」的海軍。

2014年俄羅斯推出新版軍事學說,出現了「信息威脅」「非核遏制」「全球即時打擊」「捍衛北極利益」等關鍵詞。而俄羅斯在北極、克里米亞、敘利亞等問題上的閃電出手,進一步強化了其海軍重返大洋和精兵建設的戰略理性。2015年普京批准《俄聯邦海洋學說》,將海軍定位為「國家海上威力的主要組成部分和基礎,國家推行外交政策的工具之一」,規定了俄海軍平時和戰時的使命任務,要求海基戰略核力量和常規海上突擊力量隨時準備應對全球性和地區性威脅。

再看英國海軍。作為傳統的海軍強國,英國海軍在冷戰後就宣布了「應變縮編計劃」,隨後每年一度改進和調整海軍作戰方針、艦隊規模和發展重點。2014年英國又頒布了新的《海洋安全戰略》。按照其國家的戰略要求和可承受性建軍原則,英國海軍的定位是「從防禦歐洲戰區向支撐全球行動轉變」,「為聯合力量投送提供保障」,戰略目標是建設一支「貢獻型」、「平衡型」海軍,以保護英國公民、領土和貿易等國家利益,積極推動國際海上安全合作,威懾影響英國繁榮和安全威脅為主要任務,並通過對重大國際事務、尤其是盟國行動的參與來維持大國海軍的地位。這一定位雖看起來雄心不足,但同樣也是一種冠以「精幹高效」、適合自己國情的戰略理性。

技術理性:優化科技構成和兵力結構

海軍是多兵種的高技術集群,建設耗資巨大、周期長。海軍裝備及其作戰能力是物化的科學技術,是「硬實力」。海軍精兵建設的技術理性,根本在於對未來戰爭形態及海軍裝備技術發展大趨勢的認識把握,前瞻性地爭奪科技制高點,高費效比地發展武器裝備,尋求非對稱優勢的制海權。主要做法包括:

革新技術構成。2015年,美國海軍為進一步提高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水平,發布第四版《海軍科學技術戰略》,提出遠征和非正規作戰、平台設計和生存力、確保海戰場通路、自主系統和無人系統、信息主宰—賽博、電磁控制作戰、動力與能源、力量投送、一體化防禦和士兵能力等重點關注的技術領域。2016年,美國海軍分別發布了《2016—2025年海軍航空願景》和新版《水下戰科技目標》,提出海軍空中力量在海洋疆域、空中疆域和電磁頻譜中實現全球到達和控制的目標,而水下兵力則重點關注水下機動作戰和水下精確定位導航授時這兩個新領域的技術發展與戰場運用。這些科技戰略將進一步提高美國海軍武器裝備的超前性技術構成比例,反映了美國精兵建設力爭「全譜優勢」的技術理性。

調整兵力結構。2006年美國海軍部正式向國會提交《海軍兵力結構和造艦計劃》,即首個「30年造艦計劃」,提出要達到包括313艘作戰艦艇的兵力規模,以及11個航母戰鬥群、9個遠征攻擊群、9個水面戰鬥群、4個彈道導彈核潛艇戰鬥群的兵力結構及編成,計劃形成分散配置、網路化、作戰靈敏、能獨立執行作戰任務的「模塊化」打擊群,此後每年進行微調。2015年美國海軍再次調整「30年造艦計劃」,按照新的能力建設標準確定優先發展方向:保持「三位一體」戰略威懾水下力量;與海軍陸戰隊一起開發相關的作戰概念和能力;將電磁機動作戰的概念拓展到所有信息戰領域,探索高度信息化環境下新型海軍作戰平台和編組方式;探索替代性的艦隊構成設計方案,包括動能和非動能武器以及有人和無人系統。

俄羅斯完成「新面貌」軍事改革后,建立了陸海空三軍高度聯合的新指揮體制和兵力編成。俄海軍在新體制下運行,並按照2020—2025年擁有300到320艘現代化作戰艦艇的規模計劃進行兵力結構調整,其中海基戰略核遏制力量,即彈道導彈核潛艇仍舊是優先發展的重點,同時按照「非核遏制」的戰略要求發展常規海上作戰力量,包括發展核動力航母打擊群、新型戰機、無人飛行器等作戰平台,以及高精度武器和武器系統等。

發展制勝裝備。精兵之「精」在於能夠制勝,有突出的非對稱技術優勢。美國海軍秉承「顛覆性技術群」思路發展新一代武器裝備。未來30年,美國將用10艘「福特」級核動力航母逐步替換現役航母,這將是世界上排水量最大、技術最先進、防禦和進攻能力最強的新一代航母;為現役核潛艇加裝新型武器和新的負載模塊提升其火力打擊和投送能力,發展新型「哥倫比亞」號戰略導彈核潛艇;研製多用途大型驅逐艦,如排水量達1.5萬噸的「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其射頻集成技術、C4I能力、工程模塊技術、綜合電力系統、高隱身特性等均具有超前水平,而艦員僅為現役驅逐艦的一半。

就世界範圍看,各國海軍包括中小國家的海軍,其經費支持和技術支持顯然不能與美國相比,但都採取了重點發展的思路。如俄海軍新一代的「北風之神」級戰略導彈核潛艇、「亞森」級多用途攻擊核潛艇,「華沙女人」級常規潛艇,加上進行現代化改裝的大型水面艦艇和「口徑」系列導彈的配屬,以及新一代裝備研製計劃等,仍構成了強大的威懾力和作戰能力;英國在大範圍裁軍中仍舊保持其「三叉戟」戰略核潛艇的規模不變;法國為新型多功能護衛艦和新型核攻擊潛艇採購新一代遠程巡航導彈;印度超常發展航空母艦;日本海上自衛隊加快大型化、遠洋化進攻性作戰能力建設,發展反潛、防空、反導和信息等方面的優勢兵力……這些努力都是為了在未來局部戰爭或戰鬥中保持一定的威懾力和制勝優勢。

人文理性:打造人才優勢和文化軟實力

「戰爭藝術」無疑是人主導的藝術,軍事競爭歸根結底是人的競爭。進入現代社會,以人文理性發掘各自價值觀精髓和傳統文化精要,打造軍事「軟實力」和高素質、創新型人才優勢,成為世界各國海軍建設的必然選擇。主要做法包括:

鼓勵創新思維。20世紀90年代以來戰爭形態轉型、安全威脅多樣化,對各國提出了軍事理論,特別是作戰理論創新的迫切要求。鼓勵創新思維,建立良好的人文環境成為世界各國的普遍做法,推高了精兵建設的人文理性。而海軍理論創新環境最寬鬆、思維最活躍、成果最突出者,當屬美國海軍。這30多年間,美國海軍自下而上、自上而下形成的創新性理論概念不計其數,極大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價值和個性,成為其海軍「軟實力」的集中體現。其中最搶眼的是作戰概念創新,如「網路中心戰」、「空海一體戰」、「分散式殺傷」、「全域進入」等。

加強教育訓練。為適應信息化主導的海軍建設轉型,世界各國海軍都為培養高素質軍官下足了功夫。俄羅斯有著190年歷史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學院,2009年重新整合6所院校和4個科研培訓機構,成為一所培養海軍所有學科和專業指揮軍官的教學科研機構。「想當教官,先當艦艇長」。該校教學突出實戰性和可操性,學員在校期間就接受實戰化的作戰想定和模擬訓練。美國海軍軍官培訓體系非常完備,一個高級軍官的成長要經過嚴格的淘汰制、多崗位輪換及多次院校培訓,堅信「美國海軍最重要的資本就是人」。除了院校教育,海上軍事演習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是各國海軍錘鍊精兵最重要的途徑。

完善條令法規。海軍條令法規是制度建設範疇,是基於對海上作戰運用和海軍建設實踐的理性認識,人為建立起來的制度性規範,也是海軍精兵建設的重要內容。當今美國海軍以「戰略目標的解決之道更像藝術而非科學」的理念為指導,形成了情報、後勤、計劃、作戰行動、指揮控制等五大領域的條令體系,以及包括海軍指令指示文件、海軍出版物、工作技術手冊等三大類的裝備保障法規,涵蓋了戰術和技術、戰役和戰略的各個層次,成為美國海軍強大戰鬥力生成的制度法規保障體系。此外,美國海軍還積極推動國際性多邊海上軍事行動的指揮通信程序和規則制定,既為適應當前各國海軍合作應對非傳統海上威脅的需要,同時也是保持其全球海上行動優勢既定目標的重要手段。

培育軍種文化。海洋及其海上活動的特殊性造就了海軍的軍種文化,除了服飾、禮節、通信手段、航海規則等有共同特點的軍種文化以外,世界各國都在結合本國的特點,培育具有本國特色的海軍文化。如英國海軍在其國家有著特殊地位,皇家子弟進入海軍服役是一種崇高的榮譽,這個傳統延續至今。基於軍種特色,美海軍2006年啟動了「國外地區軍官」計劃,迄今已培養數百名外語流利、跨文化交際能力強的人才,成為其主導各種國際性合作的骨幹隊伍。這些設計和實踐為理解美國海軍「軟實力」建設中的人文理性提供了一個視角。

綜觀各國海軍的發展,任何國家海軍的精兵建設都是一個認識和駕馭海軍建設規律的理性過程,而戰略理性和技術理性決定於人文理性。人文理性滲透著一個國家的民族性和價值觀,有特定的文化內涵,因此借鑒外國海軍精兵建設的經驗,要旨莫過於深刻認識和把握自己國家的特點,選好、走好自己的路。(作者單位: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海軍工程大學)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