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現在起,以兒童生長曲線評估寶寶的成長,這才是「專業」!
隨著骨骼發育,身高亦有所改變。一般而言,95%的足月新生兒身高在45至55厘米之間。出生起到滿6個月,平均每個月會長2.5厘米,第7個月起到1歲,每個月平均長1.3厘米,整體而言,滿1歲的身高約為出生時的1.5倍,然後,長高速度會變慢,不過每年仍有一定的成長空間。2歲前,寶寶身長是躺著以皮尺量或使用較為準確的身高測量板測量;2歲后則是量站立的高度,因此在2歲時的生長曲線會有落差。
寶寶的體重反應營養狀況,這也是最容易得到的能判斷健康狀況的一個指標。95%的足月新生兒體重在2.5至4.0公斤,男寶寶平均體重會比女寶寶來得重一些。通常寶寶滿月的體重比出生時多1公斤,4個月大時為出生時的兩倍,滿1歲則為出生時的3倍,2歲約12公斤,之後,大約每年增加2至3公斤。
足月新生兒頭圍約33至35厘米,2歲前,寶寶的腦神經仍在發展,但以第一年的成長速度最快,3歲時的腦容量已達成人大小。頭圍成長速度太快或太慢,可能是結構有所異常,如果頭圍大於97個百分位或小於3個百分位可能存在異常,即應積極就醫檢查。
生長曲線是連續性的,無法只看某一個時間量出來的落點,必須觀察一段時間,然後將不同時間所量出的落點連成線,以看出是否有依循生長曲線的走勢。通常寶寶在6個月大前,因配合疫苗注射時間(滿月、2個月、4個月、6個月),幾乎每一兩個月都有機會為寶寶量體重、身高與頭圍,之後,9個月大時可再做一次健檢以追蹤生長發育,不過,父母多半因沒有要接種疫苗而省略,由於寶寶不滿一歲,體重與身高不應由父母自行量測,若有就醫看診機會,可要求醫護人員幫忙量測,以掌握寶寶的生長狀況。
由於每一個寶寶的體質、遺傳與餵食等因素有所差異,生長曲線可能未必依循同一條曲線走,如果在短時間內發現曲線偏離超過兩條曲線(高於或低於二個曲線間)的情況,必須請醫師評估檢查。一旦確定有生長過於快速或緩慢的情況,必須找出原因,以尋求改善方法。
雖然3%~10%的寶寶,會被視為瘦小,但平日吃好、睡好、活力不錯、發展也正常,僅是這些數據僅作參考而已,父母倒也不用過分擔心。寶寶是胖是瘦,有時與個人價值判斷有關,寶寶生長狀況除了與先天的遺傳有關,也與後天的營養、環境與健康等因素有關,不應忽略寶寶有自己的成長步調,只要寶寶的身高體重,穩定按照自己曲線幅度成長,精神與活動力不錯,發育正常,父母無須過度擔心,當然也不需以此跟別人相比!除了生長狀況外,寶寶的大小肌肉及相關心智發展在5個月大到1歲的階段發展變化大,也需要父母給予適度關注,以兼顧寶寶的身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