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 聚力推進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2016年第五屆北京現代種業博覽會展出無人機

北京農科城通州國際種業園展示中心

北京農科城順義園菊花文化節

北京農科城密雲園開展科普活動

北京農科城密雲園「玫瑰情園」

全國首個自主知識產權的商業化育種大數據平台——金種子育種雲平台建成並使用;世界最大的玉米標準DNA指紋庫,世界首個水稻全基因組晶元,世界首張西瓜基因組序列圖譜;打破了蔬菜高端品種國外壟斷的「京春黃」「京春CR」「京葫36」等蔬菜新品種;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果蔬綠色防控新技術、「鴨坦布蘇病毒病滅活疫苗(HB)株」;建立國家母嬰健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類9種嬰幼兒配方奶粉成功上市,並打開了香港市場;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一區十六園之一的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研發中心開工建設;科技對首都農業的貢獻率超過71%……

這些令人矚目的成果,都與一個平台緊密相連——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以下簡稱北京農科城)。

第14份中央一號文件仍聚焦「三農」工作並強調: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引領現代農業加快發展,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完善國家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和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北京農科城一直以來致力於踐行中央精神,經過6年拼搏,已成為國家「一城兩區百園」農業科技協同創新體系的龍頭,在高精尖農業產業培育、首都食品安全科技保障、綠色發展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等方面,北京農科城工作成效顯著,並被列入《北京市「十三五」時期加強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夯實現代農業基礎。

籽種產業,打造農業高端發展的創新基礎

航天育種組培車間里,經過神舟飛船搭載的試管苗被精心地篩選和繁育;在高通量分子育種研發平台,世界最高通量的道格拉斯分子標記檢測系統每天可檢測50萬份樣品,育種效率和精確性大幅提升;農業物聯網技術與集成應用服務平台,可讓專家遠程科研育種,讓數萬畝園區實現生產環境實時監測……

這不是對未來農業的暢想,而是位於北京通州區於家務鄉的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的現實,是正在加快打造的「國家種子矽谷」。

2010年8月16日,北京農科城在科技部、農業部和北京市政府的聯合推動下,正式啟動。幾年來,北京農科城本著「央地聯動、資源統籌、服務引領、產業融合」的原則,不斷創新機制體制、突破技術瓶頸、優化產業鏈條,搭建了5個國家農業科技支撐服務平台、6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就是「元老」之一。

作為北京農科城專業的種業科技園區,通州種業園目前已擁有了高通量育種研發服務平台、農作物種質資源交流共享平台、物聯網集成與應用服務平台和農作物品種權展示交易平台四大平台,聚集了60餘家國內外的育種研發企業,實現了作物、果蔬、林木種苗等一系列領域的良種創製,給農民和消費者帶來了實惠,「京葫36」西葫蘆新品種成功打破國外企業的長期壟斷,抗TY病毒番茄品種實現了國產化,太空香蕉、太空樹莓、太空月季等作物銷往廣東、海南、遼寧等多個省市,推廣面積超過10萬畝。

「北京擁有全國最豐厚的農業科技創新資源,最多的農業科技智庫、最強大的科研力量。」北京市科委委員張虹說,「北京農科城的建設,就是要在現代農業產業的創新鏈建設上取得突破,真正發揮首都農業創新的比較優勢,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提高農業科技的供給效率,把農業的競爭力提上去。」

6年來,北京農科城積極推進14個現代農業領域科技創新服務聯盟建設,聯通產業上中下游,打造了生物種業、奶業等11條品牌產業鏈,現代種業產業鏈是重中之重,在每個農業產業鏈條的源頭上都跟種子有關。

北京農科城現代種業產業鏈從「良種創製、成果託管、技術交易、良種產業化」四大環節進行改革創新,整合了200多個央地科研院所、種業龍頭企業和相關服務機構的優勢資源、500台(套)的科研儀器設備、42萬份種質資源,實現了萬餘項種業科技成果的信息登記,不斷加快種業成果產業化進程。其中,優質玉米品種「京科968」,僅2016年新推廣種植面積就達到約3000萬畝,累計推廣6300萬畝,2017年將實現累計推廣面積超億畝。

2018年底前,通州種業園又一個種業創新平台——通州國際種業科技園區研發中心即將上線。新建的研發中心將集種子技術孵化器、國家級種子實驗室、種業品種實驗基地、種子檢測實驗室、先進育種技術人才培育基地等於一體,通過打造通州國際種業園區創新升級的新引擎,聚合首都科技創新要素,形成聚集效應,力爭一批重大科技項目落地通州園區,形成種子產業發展的新動力,使首都種業科技對全國現代農業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有效推進符合北京新功能定位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綠色發展,確保農業生態高效的必由之路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農業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提出:發展高效生態農業,提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加快生態循環農業建設是新時期發展現代農業的戰略選擇。

對此,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曾表示,要堅持統籌兼顧,優化產業結構;堅持減量優先,推進農業清潔生產;堅持循環利用,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堅持用地養地結合,推進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堅持開發保護並重,推進農業資源養護。

一直以來,北京農科城堅持以科技創新推進農業生產「調結構、轉方式、重節水」,實現了首都現代農業「三率」持續提升。

調結構,服務農業供給側改革。北京農科城狠抓「高精尖」經濟結構,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布局,做到減速不減勢、量增質更優。實施作物、蔬菜、林果花卉、畜禽、水產等品種更新換代和提質增效工程,京郊作物蔬菜良種更新率100%。京科、中單玉米系列推廣佔全國市場18%以上,京紅、京粉系列蛋種雞市場佔有率達40%以上。建成全國最大、遺傳水平最高的奶牛良種繁育體系及供種基地,年改良奶牛200萬頭。鱘魚苗種供應量佔全國70%以上,優質觀賞魚苗種市場佔有率從2013年的58%增至現在的72%。

轉方式,推進農業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按照「一控兩減三基本」這一基本目標,北京農科城圍繞構建「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的綠色增產模式,推動畝均化肥施用量降低30%,實現生物農藥用量達25%,開展農資安全投入品套餐服務與示範,累計推廣應用面積11.2萬畝,輻射面積21萬畝;搭建生物燃氣智能控制、生物質物料調配和京津冀生物燃氣產業帶技術創新服務三大生物燃氣研發與應用技術創新服務平台,生物燃氣生產利用關鍵技術不斷優化升級,實現了核心技術高效化。創新推廣五大商業模式,通過科技示範替代燃煤4.28萬噸,減排一氧化碳214.31萬噸,帶動9000餘農戶使用清潔能源。促進農業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長10.35%,土地產出率年均增長5.06%,肥施用量減少2.11公斤/畝。

截至目前,全國累計推廣相關農業智能裝備1萬餘套,應用覆蓋面積超過6400萬畝,增收節支20多億元,2016年僅北京市農林科學院一家單位全年推廣深松監測裝備就達到7000台套,有力支撐了農業部全國農機深松整地工作,研發成功無人機精準噴洒與控制系統,航空植保作業監管與自動計量等系統全年作業面積達600萬畝……

重節水,支撐首都高效節水農業發展。北京農科城推動開展都市農業用水監測評價和管理平台研究與示範、抗旱新品種篩選和農藝節水技術研究與示範、水肥一體化的高效節水灌溉系統研究與示範、都市農業生態高效節水科技示範工程建設,實現節水4000餘萬立方米,農業用水減少7.39%,水資源利用率不斷提高。開發北京市農業用水效率分區縣監測評價體系和北京市農業用水管理信息平台,預期成果推廣80萬畝,節水0.8億—1億立方米,直接經濟效益0.7億元,間接經濟效益6.4億元,示範區內農業節水灌溉率超過90%,耕地綜合地力提升15%以上。

這些成績的取得依託於北京豐富的農業科技資源,也得益於北京農科城不斷推進產業鏈創新、優化農業高精尖產業結構的努力。

食品安全,構築首都市民菜籃子安全科技保障體系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嬰幼兒配方奶粉產業遭到近乎毀滅性的打擊。如何推動配方乳粉新產品的自主研發與國產乳粉產業健康發展,提振乳粉產業鏈的士氣,成為關係國計民生和行業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食品質量與安全的監管體系和標準法規日益嚴格,這意味著食品工業從最初「保供應」到後來「保質量」,如今逐步向「關注營養健康」發展,其中「科技含量」已成為影響產品競爭力和企業競爭力的顯性因素。

在北京市科委大力支持下,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於2014年實施了安全健康嬰幼兒配方乳粉的研究與產業化項目,開展母嬰乳品健康工程技術創新平台建設、安全健康配方乳粉產業化開發及其營養組學研究。截至目前,已建立了國家母嬰健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組建了包括首都兒科研究所、北京大學、農業大學近200人的創新研發隊伍,開發了適於嬰幼兒營養需求的健康嬰幼兒配方乳粉開發技術體系,研發了4類10種產品,目前已上市3類9種產品,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針對制約農產品加工行業的共性技術問題,北京市科委還推進中糧集團實施「農產品加工與食品製造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項目」,建立食品安全生產與共性技術研發平台,打通了糧油儲運—糧油加工—科研成果轉化全鏈條技術瓶頸,改造和新建生產線11條,開發了56個新產品,推動22個新產品上市。通過項目實施,帶動了北京市食品加工行業進步和提升。

此外,北京農科城還構建了「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的質量安全控制技術體系,開展生產、加工、流通與檢測監測全鏈條的技術集成與應用:推動使用農產品標準化基地創建,實現北京農資供應主渠道100%安全。推動首都蔬菜、果品、肉製品加工技術升級,開發80餘種營養健康產品,推動80%以上的規模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ISO、HACCP體系認證。推進食品冷鏈物流關鍵技術研發與示範,實現北京一級批發市場、100家大型超市和200個社區的農產品流通質量安全信息追溯;建設食品安全檢測服務平台和食品安全未知成份鑒定平台,可快速篩查鑒別近3000種農藥殘留、生物毒素、重金屬等危害物質,初步實現首都食品安全檢測與監測全覆蓋。

「北京是農產品需求的大市場,對農產品質量有著更高的要求,北京應該進一步研究如何營造優質優價、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環境,吸引更多優質農產品進入市場。」2017年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蔬菜研究中心研究員高麗朴強調,「這是北京下一步應該考慮的問題。」

高端服務,打通科研成果與市場的最後一公里

從建設之初,北京農科城就致力於打通從科研到產品各個環節,聯通產業上中下游,形成暢通的產業鏈,讓科研成果和市場的「最後一公里」實現無縫對接。

憑藉科技、信息、金融等這些頗具代表性的現代服務業,北京農科城把「微笑理論」,引申為「兩端在內、中間在外」的產業服務模式,即:高端研發、品牌服務和營銷管理在北京,生產加工在京外。這一定位,有效提升了首都農業科技創新創業能力,支撐首都農業高精尖產業結構形成,有力推進了京津冀農業產業協同發展,引領帶動全國現代農業快速發展。

「北京農科城以現代服務業引領現代農業,以要素聚集武裝現代農業,以信息化融合提升現代農業,以產業鏈創業促進現代農業為主要特徵,通過科技與服務的結合,促進村鎮、產業與區域的整體突破與升級。」北京市科委委員張虹說。

其中,農業科技網路服務中心為30多個省市提供農業全產業鏈的信息服務,網聯全國百個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技金融服務中心帶動一批基金群建設,促進成果落地229項;農業科技產業促進中心建設一批開放式研發創新平台,加快北京農科城成果、標準、模式的輸出,三元奶業、鵬程食品等農業品牌價值超過1000億元;農業科技國際合作交流中心與92個國家和地區、35個國際組織建立了戰略合作夥伴關係,世界草莓大會、世界種子大會、世界葡萄大會成功舉辦……

2016年,全國首個自主知識產權「互聯網+」商業化育種大數據平台——金種子育種雲平台建成,構建服務全國的北京農科城「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產業服務模式,網聯全國農業科技園區,成為國家農業農村綜合信息服務的總平台,面向全國育種企業和科研院所,為商業化育種提供完整的信息化解決方案。同年,北京市農林科學院承辦了全國「互聯網+」現代農業工作會議物聯網展示工作,得到農業部的高度評價。

北京「網上供銷社」智慧流通服務平台,融合線下千家門店資源,服務百萬農戶與城市居民,集商品營銷、科技服務和金融增值服務於一體,構建了首都「安全農產品進城、科技成果服務下鄉」雙向流通主渠道。同時,支持順豐優選、京東商城等20家電商企業開展電子商務技術研究與應用,促進京郊特色農產品優質優價。

營造環境,持續推動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2016年,為進一步提升北京農科城的創新驅動能力、輻射帶動能力和品牌影響能力,編製形成了《北京國家現代農業科技城創新行動計劃》,制定了北京農科城農業「高精尖」產業培育工程、北京農科城食品質量安全科技保障工程、北京農科城綠色發展科技示範工程、農業新業態培育與產業融合促進工程,這四大工程將進一步提高農業科技供給質量和效率,充分發揮創新引領和創業服務作用。

2017年1月,北京市科委聯合市農委、市人力保障局等12家單位出台了《關於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的實施意見》,對進一步激發北京市廣大科技特派員創新創業熱情,推進農村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農業科技發展的2020年戰略目標是:農業科技創新整體實力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特色農業科技創新體系得到優化、有力支撐農業供給側改革、促進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提升。

作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農科城將繼續發揮自身的科技資源和服務資源優勢,持續強化農業科技創新、夯實農業科技創新基礎、培育農業高技術產業,加快引領全國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的步伐。

年種業交易額突破150億元,北京農科城網路中心信息服務全國,農業技術合同年成交額達到200億元,北京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5%以上……這是北京農科城要在2020年達成的目標。

積跬步以至千里,匯溪流以成江海。2017年起,北京農科城將進一步發力,繼續發揮資本、技術、信息、人才等現代農業創新和服務要素聚集平台的作用,從著力構建「高精尖」農業產業結構、著力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著力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著力推動成果轉化輻射和惠民等工作入手,力求取得更大突破,更好地服務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全力支撐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