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姜超:中長期全球流動性收緊 中美利差或收窄

美聯儲縮表在即,債市影響幾何?

姜超宏觀債券研究

摘要

1. 美聯儲資產結構扭曲、久期過長。美聯儲總資產規模已達到4.5萬億美元(截至17年8月9日),相比於QE之前上漲近5倍,佔GDP比重達23%(17Q2GDP)。從資產結構上看,美聯儲資產結構扭曲,長期國債和MBS主導。中長期國債佔比與危機前持平,而MBS取代短期國債,佔比持續上升到40%。從期限結構上看,美聯儲的資產組合久期過長。經過幾年的扭轉操作后,美聯儲持有的短債規模已經降至0,而國債和MBS的久期較長。

2. 聯儲縮表在即。6月議息會議中,美聯儲公布了年內縮表計劃。7月會議紀要顯示,如果經濟符合預期,美聯儲將很快縮表。縮表原因在於,第一,MBS持有規模過大影響美聯儲資產的資質水平,且扭曲了信貸資源配置;第二,美國經濟穩定復甦,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勢在必行,長期利率過低導致資產價格過高,而加息對長端利率似乎失效,因此縮表勢在必行。

3. 對比13年,為什麼美債反應不大?13年5月,美聯儲陡然由「鴿」轉「鷹」,大大超出市場預期,引發了市場劇烈動蕩,股指下跌、美債大幅上行,全球資本流動逆轉,衝擊新興經濟體。相比於13年貨幣政策陡然扭轉,當前美聯儲重視前瞻指引,政策衝擊減弱。

4,縮表對美國債市的影響?

回顧歷史,主動縮表和縮減長久期資產對債市影響更大。縮表的影響還要看縮表類型和基本面情況,縮表類型可以分為主動縮表還是被動縮表,縮減短期資產還是長期資產。總結美日歐縮表經驗,我們發現,央行主動縮減長期資產對債市的影響更為直接,如2006年日央行主動縮減長期和短期資產並加息導致日債上行;若央行僅主動縮減短期資產,長債表現與基本面更相關,如美國2000年上半年縮表時股市泡沫破裂和經濟下行預期帶動美債下行;被動縮表對債市的直接影響不大,如歐央行12年縮表、美國09年上半年縮表。

長期美債利率有望上行。本輪縮表的背景是加息對長端利率傳導失效,需要通過縮減長端資產影響長期利率,類似於日本在2006年縮表,中長期美債有望上行、期限利差趨於走闊。但上行幅度還是要看國內通脹情況和川普政策推進情況。另外,從海外來看,歐央行退出QE也在討論範圍內,一旦秋季制定了QE收縮計劃,勢必對位於低位的中長期美債造成衝擊。

削減MBS影響地產市場。美聯儲MBS持有金額佔MBS存量的比重穩定在20%左右,縮表對MBS影響或大於國債。QE期間,美國15年期抵押貸款利率從6.19%降至2.56%,家庭住房抵押債務增速自13Q3由負轉正,美國房價指數自12年以來持續走高。縮表將抬高MBS利率,進而影響房地產市場。

5. 對債市的影響:短期衝擊有限,長期風險仍存。

短期內,美聯儲加息概率較低,美元仍較為弱勢,人民幣貶值預期修正。在金融去槓桿政策主導下,國內利率難以下降,對匯率會有一定支撐,海外因素對貨幣政策影響不大。中長期來看,美聯儲加息、縮表,歐洲央行退出QE,發達經濟體不斷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全球流動性收緊,這些因素將驅動美債收益率提升,中美利差收窄,海外衝擊風險仍然存在。

正文:

1.美聯儲縮表在即

1.1 FED資產結構扭曲、久期過長

從規模上看,美聯儲資產絕對規模、相對規模均較高。為了應對08年危機,美聯儲開啟了三輪QE,美聯儲資產規模迅速擴張。截至2017年8月9日,美聯儲總資產規模達到4.5萬億美元,相比於QE之前9000億左右的規模,上漲近5倍。美聯儲資產規模佔GDP比重由QE前6%持續上漲至25%(2015年),之後小幅下降。目前美聯儲資產規模佔GDP比重為23%(17Q2GDP)。

從資產結構上看,美聯儲資產結構扭曲,長期國債和MBS主導。美聯儲持有資產結構在危機后發生了巨大變化。08金融危機前,美聯儲持有資產主要由短期國債和中長期國債組成,兩者佔總資產比重為32%和53%左右。而量化寬鬆以後,中長期國債佔比依舊維持在53%左右,而MBS則取代了短期國債,佔比持續上升到40%。

從期限結構上看,美聯儲的資產組合久期過長。經過幾年的扭轉操作后,美聯儲持有的短債(Bills)規模已經降至0,而國債和MBS的久期普遍較長。目前美聯儲持有的1年以內到期國債佔總資產的比重僅為14%,而5年及以上到期國債佔比40%。美聯儲持有的MBS的到期期限主要分佈在10年以上,佔比99%。

1.2縮表勢在必行

早在14年9月美聯儲披露《Policy Normalization Principlesand Plans》就提及縮表;16年4月,耶倫表示美聯儲已有縮表計劃,將在利率略升之後啟動縮表進程。經過四輪加息,目前聯邦目標基金利率已經達到1.25%,縮表成為美聯儲政策的焦點。

在今年6月議息會議中,美聯儲公布了年內縮表計劃,縮表將以減少到期本金再投資的方式進行,起初每月縮減60億美元國債、40億美元MBS;之後每季度增加一次,直到達到每月縮減300億美元國債、200億美元MBS為止。7月會議紀要顯示,如果經濟符合預期,美聯儲將很快(relatively soon)縮表。

美國經濟穩定復甦,長期利率過低導致資產價格過高,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勢在必行。美國GDP同比增速穩定在2%附近。一季度經濟增速短期下滑,但二季度經濟增速上行,環比折年率為2.6%。經濟穩定復甦使得就業數據整體向好,7月新增就業崗位20.9萬個,失業率為4.3%,接近自然失業率水平,平均時薪同比增速為2.5%。經濟持續穩定復甦,長期維持低利率使得資產價格偏高,會推升通脹和經濟過熱風險。儘早實現貨幣政策正常化,也可以為未來政策寬鬆預留空間。

加息對長端利率似乎失效。今年上半年美聯儲加息,但長期國債仍然整體下行。事實上,在04-07年美聯儲曾經17次加息,也未能防止次貸危機的發生,也在於當時美聯儲沒能影響長期國債利率。因此,在次貸危機發生以後,美聯儲啟動了三輪QE,相當於在降息失效的情況下直接降低長期國債利率,與之相應此次縮表旨在影響長端利率。

MBS資產持有規模過大影響美聯儲資產的資質水平,扭曲了信貸資源配置。MBS源於對房地產行業的信貸支持,具有違約風險,40%的資產佔比過高,嚴重影響了美聯儲資產的資質水平。此外,危機發生后,美聯儲大量購買MBS,壓低抵押貸款利率水平,使得15年期抵押貸款利率從危機前的6.44%持續跌至2013年的2.56%,以緩解房地產行業的信貸壓力。然而隨著危機的解決,對房地產行業的臨時性信貸支持應當暫停,繼續持有大規模MBS或將擠壓其他行業的信貸資源。

1.3對比13年削減恐慌,當前聯儲重視預期管理

相較於13年削減恐慌,為什麼目前債市對縮表反映不大?我們認為這與美聯儲的預期管理有關。

2013年退出QE大超預期。2013年5月前,伯南克一直強調其鴿派立場,美聯儲並沒有向市場傳遞退出QE信息。3月21日,美聯儲FOMC決議宣布利率和資產購買規模不變。5月2日,美聯儲FOMC會議以壓倒性多數決定繼續購債計劃,維持利率和資產夠買規模不變,同時提到「將根據經濟前景變化來提高或減少資產購買規模」,而市場更多著眼於「提高」而非「減少」。但5月22日美聯儲陡然由「鴿」轉「鷹」,伯南克在國會聽證會中提到未來可能削減資產購買規模,放緩或者退出QE,大大超出市場預期,引發了市場劇烈動蕩。

股指下跌后迅速反彈,國債收益率大幅上行;但退出QE過程中美債大幅下行。13年5月22日至6月,標普500指數下跌96點,隨後反彈。13年5月22日至9月,美、德、英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上行97BP、66BP、105BP。從美聯儲13年12月宣布退出QE到14年10月退出完成,美、德、英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下行89BP、134BP、130BP。

退出QE引發全球資本流動逆轉,衝擊新興經濟體。金融危機后,發達經濟體紛紛採取多輪QE政策,市場流動性異常寬鬆,資本大量流進新興經濟體,帶動新興經濟體外匯升值與信貸擴張,進而導致經濟過熱和資產泡沫膨脹。然而隨著美國宣布退出QE,資本流動發生逆轉,新興經濟體貨幣貶值壓力巨大,外匯儲備大量流失,債市、股市大幅下跌。2013年5月22日到6月24日,MSCI新興市場指數下跌165點、跌幅16%,而同期MSCI發達市場指數下跌112點、跌幅7%。印度盧比大幅貶值22%,南非、馬來西亞、墨西哥貨幣貶值幅度超過10%。

當前美聯儲重視前瞻指引,政策衝擊減弱。相比於13年貨幣政策陡然扭轉,17年美聯儲更加重視預期管理,與市場反覆溝通,不斷傳遞縮表具體細節。3月FOMC紀要預告美聯儲已經開始討論縮表;6月FOMC公布了初步的縮表計劃,包括縮表方式、縮表路徑、上限等;7月FOMC暗示了縮表啟動時間,提到美聯儲會相對較快地開始執行資產負債表正常化的項目,市場預計在9月、10月開始縮表的可能性較大。美聯儲通過前瞻指引不斷引導市場預期,並按照市場可預測的方式逐步推進縮表,大大降低了政策的不確定性,減少對市場的衝擊。我們也看到,2017年以來美國股指穩步攀升、股市波動率指數位於低位,債券收益率呈震蕩局勢。

2.縮表對美國債市的影響

2.1主動縮減長久期資產對債市影響更大

縮表的影響還要看縮表類型和基本面情況,縮表類型可以分為主動縮表還是被動縮表,縮減短期資產還是長期資產。具體來看:

美國2000年主動縮減短期資產,但股市泡沫破裂和經濟下行預期使得美債下行。2000年,互聯網泡沫引發經濟過熱,美聯儲公開市場回購操作停止續作,且當時處於加息中後期,1-5月資產規模從6689億縮減到5786億,縮減14%,縮減的主要是90天內短期回購資產,同期十年美債收益率卻從6.45%下行 16BP至6.29%,源於互聯網泡沫破裂使得避險情緒升溫、市場對經濟的擔憂。

日央行2006年主動縮減長短期資產並加息,日債上行。2006年,在經濟復甦、通脹上行背景下,日本央行主動縮表,減持政府債券、停止ABS和ABCP的購買、大量停止續作短期債券(Bills Purchased),並隨後在06年下半年進行了25BP的加息操作。日本央行資產總額從05年末的156萬億日元縮減至06年6月末的114萬億日元,縮減37%,期間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44BP至1.91%。

美國2009年被動縮減短期資產,赤字和通脹擔憂,美債短期上行。08年12月中旬至09年8月初,美聯儲與外國央行流動性互換等短期資產的減少,美聯儲資產總額從2.26萬億美元縮減至1.99萬億美元,縮減13%,儘管同期美聯儲持續降息,但10年期國債收益率卻上行160BP至3.8%,或與歐巴馬的巨額經濟刺激計劃、美國財政赤字大增、通脹擔憂有關。

2012年歐央行被動縮減LTRO,歐債下行。2012年第四季度至2014年年底,隨著歐債危機緩和,銀行提前償還大量LTRO這一流動性工具,歐洲央行也未積極續作,總資產從3萬億歐元縮減至2萬億歐元,縮減三分之一,歐元區10年期公債收益率從大幅下行135BP至0.65%。

總結美日歐縮表經驗,我們發現,央行主動縮減長期資產對債市的影響更為直接。例如2006年日央行主動縮減長期和短期資產並加息導致日債上行;若央行僅主動縮減短期資產,長債表現與基本面更相關,如美國2000年上半年縮表時股市泡沫破裂和經濟下行預期帶動美債下行;被動縮表對債市的直接影響不大,如歐央行12年縮表、美國09年上半年縮表。

2.2長期美債利率有望上行

中長期美債有望上行,期限利差走闊。QE期間,美聯儲在國債市場上大量進行買長債券賣短債的扭轉操作,使期限利差從2011年290BP高點持續降至76BP的低點。當前10Y-2Y期限利差在90BP左右,遠低於2000年以來的歷史均值(144BP)。本輪縮表計劃,美聯儲採取反向扭轉操作,減持長債,因而對中長期利率形成壓力,將使得收益率曲線變陡,抬高期限利差。另外,從預期差來看,今年以來美元大幅走弱,美債震蕩下行,市場或已消化了通脹疲軟、川普預期差調整的負面衝擊,疊加美聯儲9月縮表在即,中長期美債向上壓力或更大。

但上行幅度還是要看國內通脹情況和川普政策推進情況。美國經濟穩步復甦,失業率不斷下降,但仍然存在不確定因素。一是,通脹表現仍然欠缺,美國PCE價格指數同比從2月的2.18%持續回落到6月的1.42%,核心PCE同比從1月的1.89%持續滑落至6月的1.5%,始終處於目標值以下。市場通脹預期持續回落,國債隱含通脹預期從年初2%持續跌至1.6%附近。二是,川普政策推行重重受阻,7月底醫改法案在參議院未獲通過,稅改計劃被認為缺乏細節,基建計劃尚無進展,通俄門調查升級、川普兩大顧問委員會遭解散等等。

從海外來看,歐洲貨幣政策正常化影響美債。隨著歐元區量化寬鬆政策持續推進,德國、冰島、葡萄牙等國可購買債券量逐步減少,資產購買接近購債規模限制。7月歐央行議息會議雖然沒有提到退出QE,但德拉吉在會後表示,政策制定者計劃在秋季開始討論可能的量化寬鬆收縮計劃。這表明歐洲央行將隨美聯儲的步調,開始逐步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歐洲央行按照資本額比重來購買政府債券,購買德國國債已超過4000億歐元,一旦退出QE,德債收益率將會走高,進而影響美債。

總體而言,長期美債有望上行。本輪縮表的背景是加息對長端利率傳導失效,需要通過縮減長端資產影響長期利率,類似於日本在2006年縮表,中長期美債有望上行、期限利差趨於走闊。但上行幅度還是要看國內通脹情況和川普政策推進情況。另外,從海外來看,歐央行退出QE也在討論範圍內,一旦秋季制定了QE收縮計劃,勢必對位於低位的中長期美債造成衝擊

2.3削減MBS影響地產市場

持倉比例來看,縮表對MBS影響或大於國債。美債持有者結構多樣化,截至17年1季度,美債最大的持有者是海外投資者,佔比達39%,貨幣當局持有比重為16%。但美聯儲MBS持有金額佔MBS存量的比重穩定在20%左右。

MBS利率或受影響,進而影響房地產市場。QE期間,美國15年期抵押貸款利率從危機前的6.44%持續跌至2013年的2.56%,30年期抵押貸款固定利率從危機前的6.63%降低至2013年的3.31%,家庭住房抵押債務增速自13年3季度由負轉正,17年1季度保持3%的增長。此外,美國房價指數自12年以來持續走高。美聯儲縮表將抬高MBS利率,進而影響房地產市場。

3.對債市的影響?

短期內美元弱勢,人民幣貶值預期修正,國內利率難下也形成支撐,海外因素對貨幣政策影響不大。短期內,聯儲加息概率較低,截至8月25日,期貨市場顯示的美聯儲9月加息概率極低、接近0%,12月加息概率在40%上下徘徊。短期美元仍較為弱勢,美元指數跌至92以下,在此背景下人民幣中間價自5月以來升值4%左右,購匯比例也回歸平穩,貶值預期得到極大修正。另外,金融去槓桿政策主導下,利率難以下降,對匯率會有一定支撐。因此資金外流壓力不大,海外因素對貨幣政策影響不大。

中長期全球流動性收緊,中美利差或收窄,海外風險仍存。中長期來看,美聯儲加息和縮表,歐洲央行退出QE,發達經濟體不斷推進貨幣政策正常化,全球流動性收緊,這些因素驅動美債收益率提升,中美利差收窄。目前中美利差在130~140BP左右,而2011年以來的利差中位數和均值分別為138BP和133BP,可見目前利差保護較足。美債收益率上行則會壓縮中美利差,屆時國內利率下行空間受到制約。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