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創新 | 中國老百姓看病貴?新葯創製專項正在改變這種情況

「老百姓為什麼看病貴,原因就在於95%的專利葯、95%的醫療設備被國外公司壟斷。」

通過不斷的自主創新,這一格局正在逐漸被打破。截至「十二五」末,累計90個品種獲得新葯證書,其中包括手足口病EV71型疫苗、Sabin株脊灰滅活疫苗、西達本胺、阿帕替尼等24個1類新葯,是重大新葯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前總和的5倍。

「十三五」期間,專項將繼續圍繞「出新葯」「保安全」的戰略需求,進一步提升藥物非臨床安全性評價平台的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為保證用藥安全和創新葯進入國際第一梯隊作出重要貢獻。

2月18日,由齊魯製藥歷時6年成功研製的吉非替尼(伊瑞可)正式上市。作為治療非小細胞肺癌一線靶向特效藥物,其上市打破了國外醫藥巨頭在市場的壟斷格局,將大幅減輕患者的醫藥經濟負擔。

「老百姓為什麼看病貴,原因就在於95%的專利葯、95%的醫療設備被國外公司壟斷。」此前,國家衛生計生委科教司司長秦懷金坦言。如今,這一格局正在逐漸被打破,這其中,「重大新葯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實施期為2008年至2020年)功不可沒,正是其支撐、引領著新葯從「仿製」到「創製」,從「跟跑」向「並跑」「領跑」跨越。

人的吃藥問題必須由製藥解決

「截至『十二五』末,累計90個品種獲得新葯證書,其中包括手足口病EV71型疫苗、Sabin株脊灰滅活疫苗、西達本胺、阿帕替尼等24個1類新葯,是專項實施前總和的5倍。」

「重大新葯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總師、工程院院士桑國衛說。

重大專項實施以來,新葯研發成果顯著;未來,新葯研發將繼續圍繞滿足重要需求、解決重點問題展開。正如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執行副總裁寧志強所說:「試圖解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是新葯研發的恆久指向和驅動力,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

「重大新葯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副總師、科學院院士陳凱先表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城鎮化進程加速,疾病譜正在發生重大變化,人民群眾生命和健康所面臨的最重大的威脅,已從烈性傳染病轉向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如心腦血管疾病、神經退行性疾病、代謝性疾病和腫瘤等慢性、複雜性疾病)上來,對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嚴峻挑戰。

「針對這一狀況,迫切需要針對人群高發的慢性、複雜性疾病創製療效優良的新葯。從滿足臨床需求的角度看,無論是化學小分子藥物,還是生物技術藥物,或者是中藥、天然藥物,安全、有效、經濟是評價其價值的唯一標準。」陳凱先說。目前,生物技術藥物發展迅速、勢頭強勁,已成為新的增長點,占醫藥市場份額的比重不斷提升。但化學葯仍是醫藥市場的主體,在全球藥物市場佔據約80%的份額,在醫藥市場所佔比例也高達50%(中藥約32%,生物葯約18%)。

江蘇恆瑞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連山也表示,新葯研發重點側重於臨床未滿足需求的治療領域:惡性腫瘤、神經退質性疾病,糖尿病併發症、心血管系統疾病仍然是今後十年國內外醫藥企業的研發重點。

「人口基數大,並且具有與歐美國家不同的疾病譜。在國內,還存在患者買不起葯或者買不到葯的現象。14億人的吃藥問題必須由製藥自己來解決,自主創新是解決藥品可及性和可承受性的唯一途徑。通過不斷創製療效好、副作用小、價格合理的優質新葯,改善國民健康,滿足國內未被滿足的醫療需求是新葯研發的根本目的。」張連山說。

抗體葯成全球藥物研發新熱點

「近年來,隨著生物技術的革命,各類生物大分子藥物特別是抗體類藥物的研發,已經成為全球新葯研發的熱點,而新型抗體藥物如抗體偶聯物、雙特異性抗體、納米抗體、腫瘤免疫療法等已經成為抗體藥物研發的新趨勢。」張連山說。

張連山解釋,單抗藥物具有靶向性強、特異性高和毒副作用低等特點,在抗腫瘤、自身免疫、心血管和神經系統疾病等治療領域有著無限廣闊的應用前景。醫療健康領域行業及市場調研公司Evaluate Pharma數據顯示,目前抗體藥物占整個生物技術藥物市場份額40%左右,並且市場份額還在繼續增長,預計到2022年全球抗體藥物的銷售額將達到1708億美元,在生物技術葯中的比例將上升至52%。2016年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共批准了22個新分子實體:化學小分子藥物,7個為新生物製品。這個數字為2008年來新低,但數字背後是小分子新葯銳減,生物製品則熱度不減。

陳凱先認為,相比化學小分子藥物,生物技術藥物單價較高,其銷售額引人注目。2014年全球銷售額前50位的藥物中,生物技術葯就有22個,共創造了1058.24億美元的市場價值,銷售額佔比49.05%,已佔據半壁江山;而在銷售額前10位的藥物中,生物技術藥物更高達7個,銷售額佔比71.84%,已經佔據主導地位。上述比重一方面反映了生物技術藥物不斷增長的勢頭和巨大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降低成本和價格也是生物技術藥物發展中需要關注的問題之一。

「希望伴隨生物技術藥物研發、生產新技術的大量湧現,以及生物類似葯的大量開發,生物技術藥物的價格也將不斷降低。」陳凱先說。

腫瘤新葯研發將獲顯著效果

「腫瘤免疫療法已經逐步成為腫瘤治療的新星,它的出現使得腫瘤治療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讓患者看到治癒癌症、與瘤共存的希望。」張連山說。

張連山表示,對於腫瘤的免疫治療,目前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和免疫系統激活靶點及其組合治療、細胞治療(CAR-T等)、癌症疫苗等。有數據預測,到2022年,腫瘤藥物市場價值前20名中,免疫檢查點抑製劑將佔據5席,銷售額將接近290億美元。當然,一些其他形式的免疫療法也帶來了新的希望,包括免疫調節性的小分子、溶瘤病毒等。隨著人們對腫瘤生物學和免疫系統研究進一步深入了解,更多的組合方案實踐可能產生更安全有效的臨床效果。

的確,寧志強也認為,從當前國內新葯企業的產品管線布局、全球新葯研發趨勢上看,在重大疾病種類中,腫瘤新葯的研發將獲得顯著成果,患者將從中顯著獲益,特別是在發病率高的幾種腫瘤上,如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腫瘤等等,使腫瘤治療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會成為一種慢性病的治療管理方式。

「未來五到十年內發生這樣非常令人欣慰的情況,主要得益於本世紀初以來,一些腫瘤的複雜發生髮展機製得到闡明,機制針對性的新葯在臨床上獲得試驗確證,如腫瘤免疫治療、靶向藥物治療和其他新機制治療藥物,包括表觀遺傳調控藥物。特別值得重視的是,不同作用機制的新葯可以聯合應用,發揮它們之間的最大協調療效作用。然而,腫瘤是異質性非常高的一類疾病,不同的腫瘤發生機制及對特定藥物的治療敏感性顯著不同,從而具有不同的預後走向。」寧志強說。

他舉例說,肺癌中至少包括非小細胞肺癌和小細胞肺癌兩大分類,前者對一些靶向藥物、腫瘤免疫治療藥物具有很好的治療反應,療效時間長,而後者則不敏感,當前的主要治療手段還是靠化療,且療效時間短。其他難治的腫瘤還有胰腺癌、肝癌等等。因此,針對這些顯著的臨床未滿足需求,新葯研發行業任重道遠。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新葯研發中,也是喜憂參半。如近些年針對丙型肝炎的新葯研發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和進展,已在國際上市的藥物基本可達到對丙肝的治癒性效果,類似機製藥物多個企業也在臨床開發中,有的上市在望。然而,對於發病率更高、預后更不好的乙型肝炎,則在未來一段時間可能還看不到臨床治癒的前景。

「再就是針對糖尿病、神經退化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等),還缺乏重大新型作用機製藥物的出現,這些都是新葯企業在追趕國際先進水準過程中,應予以高度關注的領域。」寧志強說。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