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餐飲消費調查報告:顧客喜歡這樣的餐廳!
《2016年餐飲消費調查報告》由烹飪協會主辦,在網平台製作發布。調查結果符合當前餐飲業和社會整體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本次調查顯示,有半數消費者會反覆光顧衷愛的3-5家餐廳消費,另超過30%的消費者會不斷嘗試新的消費體驗。
在餐廳的選擇上,受訪者看重用餐環境、菜系風味、安全衛生、價格水平等。其中,促銷信息的影響微乎其微。
如何獲取餐廳信息? 「美食類網站或APP」以40.3%的佔比排名第一,「他人介紹」佔28.7%。消費選擇最容易受專業及他人推薦的影響,傳統媒體的作用越來越差。點評類平台的消費者評價對消費決策影響最大。
超半數的消費者可以接受15分鐘以內的等待時間,僅有7%的人願意等上半個鐘。所以,商家不要讓消費者等太久,畢竟還有12%的人表示不習慣等位,寧願換一家。
顧客並不怎麼買「消費推薦」的賬,口味和食材是點餐的重要依據,20%以上的消費者偏好麻辣。
除了菜品名稱、照片,大眾還希望看到食物營養成分介紹、食材重量和烹飪者介紹等。有近三成消費者非常肯定,食物營養成分介紹會對自己的點餐決策產生影響。
第三方平台現場支付從9.9%(2015年)躍升至35.6%,實現360%的大幅增長;刷卡消費降幅較大,從49%降至30%;會員儲值卡、團購等預付方式佔比非常小。
有半數消費者每天吃早餐,早餐主要來源為「街邊小攤或早餐車」,近八成的早餐價格在10元以內。
宵夜是容易被傳統餐飲企業忽視,超過六成的消費者每周至少吃1-2宵夜。半數消費者選擇到店就餐,人均消費達30元。
預計到2018年,餐飲外賣市場規模佔整體餐飲消費的比例有望達到14.8%。面對巨大的市場空間,資本對外賣行業持續看好。外賣的食品安全一直備受關注,近七成消費者表示對外賣餐飲信心下降,今後會注重選擇品牌。
建議:把握需求,注重健康飲食
餐飲業市場環境正在變化,消費者希望獲得更有品位、更具個性、更符合需求的餐飲服務。餐企可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借勢發展,在重點領域攻堅,通過需求驅動創新,提升品牌優勢。
食品安全是企業立足的底線,隨著消費者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低油、少鹽、低(無)糖等用餐需求越來越廣泛。尼爾森研究成果表明,約有70%的受訪消費者(含食品)有特定的飲食需求, 82%的受訪者願意花更多錢購買不含有不良成分的食物,這些比例都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針對這種需求,餐企一方面可以對現有產品進行營養素分析,以類似營養標籤的形式明示。另一方面可對敏感、且易分離的食材(調料)做可選處理,如「無糖」「半鹽」「三分之一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