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益智遊戲能讓人變聰明嗎?研究:未必

參考消息網4月19日報道美媒稱,最新研究發現,由市場規模達十億美元的大腦訓練產業所銷售的益智遊戲不能改善認知也無助於預防與衰老有關的大腦退化。許多這樣的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4月17日報道,這是佛羅里達州立大學一個研究團隊在學術期刊《衰老神經科學前沿》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

心理學副教授沃利·布特是研究與衰老相關的認知衰退方面的專家。他說:「我們的研究結果以及以往的研究證實,幾乎沒有證據證明這些類型的遊戲能夠以有意義的方式改善你的生活。」

心理學教授、衰老與認知研究界知名權威、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健康長壽研究所所長尼爾·沙爾內斯指出,有越來越多的人相信大腦訓練有助於防止記憶力喪失或認知紊亂。他說:「玩縱橫填字遊戲之類的大腦挑戰遊戲是一種流行做法,尤其是在嬰兒潮一代的老年人中,它們被當作試圖保護認知能力的手段。」

這種流行趨勢已經使大腦訓練行業變成了一個規模達十億美元的產業。但是這個迅速成長的行業在做廣告時常常誇大其詞。

佛羅里達州立大學的這項研究把重點放在益智遊戲是否能促進完成各式各樣任務所需的「工作記憶」上。在研究中,他們讓一組人員玩一種特別設計的名為「思維前沿」的益智電子遊戲,另一組人員則玩填字遊戲或數獨遊戲。所有遊戲人員都被給予不停解題所需的大量信息。研究人員測試了遊戲是否增強了遊戲者的工作記憶,進而改善諸如推理、記憶及處理速度等其他心理能力。

許多益智遊戲背後的理論是:如果你改善了總體工作記憶,你就可以增強在生活中許多方面的表現。沙爾內斯說:「有可能訓練人們變得很擅長某些通常被認為是一般工作記憶任務的遊戲,例如記住70、80甚至100位數字。然而這些技能傾向於非常具體但卻不涉及很多的轉換。老年人尤其應該關心的是,很擅長填字遊戲是否有助於自己記住鑰匙放在哪裡?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沙爾內斯指出,其他研究發現,對大腦有好處的是有氧健身,而不是智力訓練。鍛煉身體確實可以帶來有益的大腦結構變化和促進大腦功能。他預言,把健身與益智遊戲結合起來的「健身遊戲」將在21世紀更受青睞。

研究:男女大腦存在巨大差別 女性智力高於男性

參考消息網4月14日報道 美媒稱,男性和女性在身體結構上的差異——性器官、鬍鬚等——會不會延伸到我們的大腦?這個問題既難以回答,也富有爭議。如今,在這方面進行的最大規模的腦成像研究確實發現了不同性別所特有的地方,不過總體來看共同點多於不同點。這一研究圍繞男女腦部差異可能對智力和行為產生的影響提出了新的問題。

據美國《科學》周刊網站4月11日報道,幾十年來,腦科學家發現,平均來看男性的腦容量往往略高於女性,哪怕是在考慮到男性相對較大的體形而進行了調整之後。但是,要確定到底腦部哪個子結構造成了這種差異卻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大多數研究所關注的樣本規模相對較小,通常不到100個大腦,因此不可能得出涵蓋廣泛的結論。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由愛丁堡大學的博士后研究員斯圖爾特·里奇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求助於英國生物醫學庫的數據,這是一項針對生活在英國的人持續進行的長期生物醫學研究,有50萬名參與者。一部分研究對象接受了磁共振成像腦部掃描。在年齡為44歲~77歲的2750名女性和2466名男性中,里奇及其同事研究了大腦68個區域的容量以及大腦皮層的厚度。大腦皮層是大腦外面一層多褶皺的區域,對人的意識、語言、記憶、認知及其他功能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將年齡因素考慮在內后,他們發現,平均來看女性的大腦皮層往往比男性要厚得多。更厚的大腦皮層會讓人在許多認知和一般智力測試中有更好的表現。此外,在研究人員關注的所有皮層下區域中,男性的腦容量都多於女性,其中包括海馬區(在記憶和空間感知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杏仁核(負責情緒、記憶和決策)、紋狀體(學習、抑制和獎勵機制)和丘腦(處理感覺信息並將其傳遞給大腦其他部分)。

在研究人員觀察這些皮層下區域相對於整個腦部的大小時,這些差異就比較接近了:只有14個區域是男性的腦容量大於女性,還有10個區域是女性腦容量大於男性。

研究人員說,不同男性的腦容量和大腦皮層厚度也往往存在很大差異,這種差異比女性之間的差異要大。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發現,因為它與此前有關性別和智商測試的研究結果產生了關聯。里奇說:「(此前的研究)沒有發現男性與女性的平均智力存在差別,但男性內部差異大於女性。」

科學家發現大腦「誠實中心」 能幫助罪犯改過自新

參考消息網4月12日報道 俄媒援引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月刊的報道稱,瑞士和美國神經生理學家發現了大腦皮層的特殊區域,刺激它可以使人變得比平常更誠實。

據俄新社4月10日報道,蘇黎世大學的克里斯蒂安·拉夫介紹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刺激大腦以降低撒謊意願只對那些在行動和信念間存在道德衝突的志願者有效。那些不受這種精神折磨的人對刺激沒有反應。」

拉夫和他的同事們多年來一直試圖弄清,大腦皮層和深層的哪一區域負責各種社會和反社會行為模式。比如,他們在2013年發現,前額葉皮質的某個區域是「服從中心」,刺激它可以使人遵守社會規範。

在新研究中,科學家讓志願者玩一個專門用來檢驗誠實度的遊戲。受試者擲10次骰子,然後告訴實驗員得到的數字。同時,屏幕上顯示由3個數字組成的中獎號碼,只要擲出其中任何一個數字,受試者就能獲得9瑞士法郎(約合8.9美元)。

科學家和實驗員都看不到受試者擲出的數字,這給後者以巨大的欺騙空間。相應地,一些不誠實的受試者可以放心大膽地說,他們總是擲出中獎號碼,而科學家假裝沒有發覺。

事實上,確認是否撒謊並不難——根據統計學原理,在誠實遊戲中,擲出正確數字的次數總是接近5次。如果次數偏多,往往意味著受試者撒謊了。

通過觀察幾名撒謊者和老實人,科學家發現,在人決定說實話時,前額葉皮質上面和右側的區域會活躍起來。在發現這一點后,拉夫團隊決定測試在這塊區域被電流刺激或抑制後會發生什麼。

實驗表明,志願者在這塊區域受到刺激後會變得更誠實——在「治療」之前,他們平均會說自己擲出了7~8次中獎數字,之後則變成了5~6次。不過,這對最頑固的撒謊者無效。科學家解釋說,這是因為這些受試者不認為撒謊是一件可恥的事。

有趣的是,反刺激並不會增強說謊的意願。拉夫團隊認為,這是因為說謊的意願本來就很高,幾乎沒有增強的餘地。

科學家希望這項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能幫助罪犯改過自新和減少腐敗——據聯合國估計,各種賄賂的總額約佔全球國內生產總值(GDP)的5%,即3萬億美元。

美國癱瘓男子大腦植入晶元 用電腦控制手臂實現自主吃飯

參考消息網3月30日報道美媒稱,一名癱瘓男子八年來首次可以自己吃飯,因為醫生在他的大腦中植入了感測器,能夠向他的手臂發出信號。

據美聯社3月29日報道,自2006年在克利夫蘭遭遇腳踏車事故之後,比爾·科切瓦爾的身體自肩膀以下癱瘓。

為了幫助他恢復活動能力,2014年醫生通過手術將兩個微型晶元植入他的大腦,以收集控制手部活動區域的神經元發出的信號。這些信號通過外部電纜傳遞到一台計算機上,後者再向他的手臂和手部肌肉上的電極發送指令。

在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多次練習之後,科切瓦爾之後可以用吸管喝咖啡,而且可以自己用叉子吃土豆泥、通心粉和乳酪。

56歲的科切瓦爾說:「這真是太棒了。我簡直不敢相信我只要想一想就可以做到這些。」

但是,在多年癱瘓之後,科切瓦爾的肩膀不夠強壯,無法抬起手臂,所以醫生還幫他安裝了一個機械手臂以提供額外的幫助。科切瓦爾的醫生將他的病例做了詳細描述,並且發表在28日出版的一期《柳葉刀》雜誌上。

這項研究的高級作者、凱斯—西部保留地大學的研究人員鮑勃·基爾希說:「我們知道(癱瘓人士身上的)脊髓受損,因此來自大腦的信號無法傳遞給肌肉。所以我們有效地在我們的系統中解決了這一問題。」

以前在實驗研究中已經有利用類似技術幫助一些癱瘓人士做出例如抓住瓶子、握住牙刷以及移動其雙腿等動作的案例,但是大腦和肌肉植入晶元的應用尚未超出實驗室範圍,也沒有用於治療癱瘓。

基爾希表示,他希望像科切瓦爾這樣的患者能夠在數年內在實驗室之外應用這種技術,但這需要多次工程學領域的升級。他估計這項技術將花費數萬美元。

紐約曼哈塞特的范斯坦醫學研究所的查德·布頓也從事類似項目的研究,但是並未參與這個新項目。他說這項技術的用途可能會超越癱瘓。

布頓說:「如果我們能夠重新傳遞脊髓受損區域的信號,那意味著重新傳遞大腦受損區域的信號也將成為一種可能。所以,如果有人發生了中風,腦部出現一塊受損區域,那麼這項技術或許能夠幫助我們解決問題。」

其他專家則表示,還需要開展更多研究以提高和擴大這種腦植入技術的適用範圍。科學家主要將重點放在解碼大腦信號以移動機械肢體上面;翻譯大腦信息來移動人體肢體更具挑戰性,並且經常會導致動作略顯笨拙。

瑞士日內瓦聯邦理工大學研究癱瘓的格雷瓜爾·庫爾蒂納說:「或許如果我們刺激脊髓,我們就可以獲得更自然的行為。」

從事信息技術行業的科切瓦爾說,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在家中使用這種大腦植入系統。

他說:「我希望能夠在需要做某些事情時把它打開,然後在不用時把它關掉。那樣我每天都會很興奮地嘗試新的事物。」(編譯/張琳)

英媒:研究稱使用GPS有損大腦部分區域功能

參考消息網3月23日報道西媒稱,英國《自然》周刊21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使用GPS導航系統識別目的地會導致大腦部分區域的功能停止。如果不使用GPS,這些區域就會啟動以模擬達到目的地的不同路徑。

據埃菲社3月21日報道,在此項研究中,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人員對24名志願者模擬在倫敦索霍區散步時的腦部情況展開了分析和研究。

研究人員主要分析了與記憶和空間定位有關的海馬體,以及負責規劃決策的前額葉皮質的活動。他們發現,當志願者沒有使用GPS導航系統時,海馬體和前額葉皮質的活動在其進入陌生街道時達到峰值。可選路徑越多,大腦活動就越發活躍。反之,當志願者按照GPS的指示行進時,大腦活動幾乎沒有發生變化。

研究還顯示,如果進入街道縱橫交錯的區域,海馬體的活動更加活躍;如果進入死胡同,那麼其活動幾乎沒有變化。

此項研究的作者之一、心理學家雨果·施皮爾斯表示,研究結果表明,如果讓科技為我們指路,大腦中的這些部分就不會直接作出反應。他表示,大腦可能喪失分析周圍街道環境的興趣。

報道稱,此外,研究小組還對其他大城市的街道路網展開分析,以便找到哪些地方最不容易迷失方向。

此前倫敦大學學院曾有研究顯示,在熟悉城市大街小巷的同時,英國倫敦計程車司機大腦的海馬體逐漸變大。相反,那些使用GPS導航系統的計程車司機在這方面沒有任何改善,而且依然不熟悉城市道路的分佈情況。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