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一周一本書】不可思議的工程:跨西伯利亞鐵路

20世紀20年代-40年代,大量來自的革命者,通過跨西伯利亞鐵路往來於與蘇聯以及東中西歐。布爾什維克革命思想、組織理念、物質援助就這樣源源不斷通過這條鐵路線輸送到。

請輸入標題

對於20世紀的,跨西伯利亞鐵路的意義還不止於此。這條鐵路的存在,讓蘇聯可以快速的從歐洲部分調運軍隊到遠東,挫敗了日軍的挑釁襲擊,迫使後者被迫放棄了與德國聯手進攻蘇聯的計劃,而選擇了南向,挑戰美國和英國,最終更快的走向了滅亡。而在法西斯日本已經走到窮途末路之時,通過跨西伯利亞鐵路輸送而來的百萬蘇聯紅軍,閃擊擊潰關東軍,使得日本方才丟掉了繼續頑抗的念想。

讓我們將視角從擴展到遠東、東北亞,就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跨西伯利亞鐵路建成后,使得俄國(蘇聯)成為地區秩序的重要參與者。這條鐵路建成后,立即引發了日俄戰爭。而在前蘇聯的全盛時期(二戰後至20世紀70年代末期),跨西伯利亞鐵路被擴展為蘇聯東部的鐵路網,更加有效的服務於其工業化發展,為蘇聯得以長期保持與美軍事實力與工業基礎競爭創造了條件。而在前蘇聯解體后,俄羅斯經過一段時期的混亂,在回復穩定后,跨西伯利亞鐵路又重新開始發揮過去長期發揮過的重要作用。

請輸入標題

英國著名交通事務作家克里斯蒂安·沃爾瑪所著的《通向世界盡頭: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故事》一書,近日由三聯書店引進出版。這本書講述了跨西伯利亞鐵路這一體量巨大的工程的醞釀、決策與修建過程,分析了這一項目對於俄國走向革命以及東北亞、歐洲等地區地緣政治帶來的影響,也提及了該鐵路建成后成為了蘇聯支持和推動革命的重要工具。

書中提到了十月革命后,布爾什維克革命政權靈活使用跨西伯利亞鐵路,經過艱苦奮戰,擊潰了反動白軍和協約國干涉軍。書中描述了跨西伯利亞鐵路建成后不同時期,帶給旅客的體驗,並指出這條鐵路因此大大縮短了等遠東地區與歐洲腹心地區的來往時間,以及心理距離。

請輸入標題

全書開篇提到,沙皇俄國建造跨西伯利亞鐵路的消息傳出后,在當時的歐洲傳為笑談。俄國有很多理由不建西伯利亞鐵路,雖然19世紀中期,美國建成了貫穿東海岸至西海岸的鐵路,加拿大也予以效仿,但俄國的情況大大不同,美加兩國建成鐵路網旨在加速已經成型的工業化和都市化發展,而在俄國,到了19世紀末,其亞洲部分的遼闊領土絕大多數地區是「凍土+森林」的組合,這些區域過於廣大,對於移民和工業毫無吸引力。如果在當時,沙皇俄國按照成本收益進行決策分析,跨西伯利亞鐵路項目顯然將無法經過任何可行性論證。

建造西伯利亞鐵路的理由很薄弱,但並不牽強。沙皇看到了鐵路提高軍隊運送效率以及因此增強國家控制力的潛力;而在19世紀後期,英國、日本紛紛表現出對於的瓜分覬覦,而俄國雖然從掠取了大片領土,卻沒有可以保障國土安全的居民基礎,有了鐵路,也就有理由帶動莫斯科等俄國歐洲城市的居民,到遠東地區定居,保衛俄國的安全。這也是為什麼19世紀後期相比之前,沙皇政府對於各類罪犯,判處死刑的比例不斷降低,而更加傾向於把罪犯驅逐到西伯利亞甚至更東一點的遠東。

書中通過史料記載,描述了鐵路修建前,從莫斯科到西伯利亞,再到遠東的艱難程度,據說,要從東方走到莫斯科,都足夠一對夫婦從成婚到生下二胎。某種意義上講,沒有跨西伯利亞鐵路,俄國的亞洲部分最終很可能會在戰爭帶來的動蕩和革命中徹底喪失。儘管如此,修建鐵路在俄國境內還是遇到了各種阻力,再加上一位腐敗的沙皇政府難以籌措經費,此事因此一拖再拖。

請輸入標題

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慘敗,緩慢的軍隊運輸被證明是導致敗局的關鍵因素之一,這刺激了鐵路興建。但這條鐵路從謀劃到最終拍板實施,仍然有待於一位精明的、具備企業家精神的領導者,而這樣一個角色就是19世紀末長期出任俄國財政大臣的謝爾蓋·維特。

《通向世界盡頭: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故事》書中詳細介紹了維特為促成跨西伯利亞鐵路修建所作出的各種努力,並指出,維特的確出面勸導清朝重臣李鴻章,以實現跨西伯利亞鐵路東段穿過東部(即滿洲里經哈爾濱,至綏芬河的鐵路)直抵海參崴的計劃,但前者不同於沙皇政府的其他絕大多數人——維特對於相對友好,也曾警告指出,遠東鐵路修建必然刺激日本,因而俄國應儘可能保持與的友好,以全力對付日本,但沙皇沒有採納了他的這一項具體建議,還輕視了日本的軍力,從而造成日俄戰爭中俄方的慘敗。

等到工程開建,建設者不得不想辦法來破解美國和加拿大修建長距離鐵路幹線時沒有遇到過的額外困難,比如原材料運輸困難、難以招募工人和技師、每年周期更長的嚴寒、夏季會出現大面積的沼澤地帶,等等。這條鐵路如此困難,以至於歐洲許多國家的鐵路工程師和鐵路公司都堅信其根本不可能建成,嘲笑俄國不自量力。而當鐵路建成,一些人親自體驗后,雖然公認俄國鐵路的服務水平較低,但在很短的時間裡建成近萬公里的鐵路,還是足以令人驚嘆和欽佩。

《通向世界盡頭: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故事》書中指出,跨西伯利亞鐵路得以建成,有一個經常受到忽視的重要因素,即俄國大量邀請了來自美國、加拿大的技術工程人員以及聘請了工人,將之按照「真正的全球性事業」,調動起新興的美國供應商,從而讓看似不可能的工程項目卻以極快的速度鋪建。

跨西伯利亞鐵路建成運營后,管理運營人才匱乏,經常出現鐵路工人「閃辭」的現象,鐵路幹線及配套設施管理維護水平也很低下,甚至多次出現嚴重事故。再加上沙俄時期和之後的蘇聯時期,腐敗深深滲入了這條鐵路,因而帶給旅客的印象、體驗都不好。

即便如此,這條鐵路仍然在緩慢而持續的改變俄國,一是帶來了鐵路沿線的快速城市化,一些農村地區,居民也在修建定居點,這永久性的改變了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的面貌,使得這些地區再也不能被外國佔據從而從俄國剝離。

二是擴散了工業生產、科學研究體系,讓俄國的亞洲部分從所謂的「蠻荒」狀態,在較短的時間內趕上了歐洲部分,並使得蘇聯政府在穩定政局后,在西伯利亞地區發展獨立而完善的工業體系,工業化發展後來還逐漸擴散到了今天的中亞五國,以及俄羅斯的遠東地區——這種影響在今天看來,使得中亞五國等區域沒有重蹈非洲、拉美一些國家的覆轍,後者走上獨立發展道路后,因為不具備工業體系、知識技術人才而很快淪為歐美國家主導的全球化體系中的附庸(原料生產,並承擔傾銷市場的角色),對於區域長期穩定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意義。

請輸入標題

所評圖書:

書名:《通向世界盡頭:跨西伯利亞大鐵路的故事》

作者:(英)克里斯蒂安·沃爾瑪

譯者:李陽

出版社:三聯書店

出版日期:2017年6月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