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陝西傳媒網】脫貧攻堅|白河縣探索「互聯網+」精準扶貧模式

在當前如火如荼的脫貧攻堅戰中,如何確保貧困群眾及時準確掌握到各類扶貧政策,參與脫貧攻堅?如何進一步激發貧困群眾脫貧內生動力,通過發展產業脫貧,實現增收致富?去年以來,白河縣積極探索「互聯網+貧困戶」精準扶貧方法,通過互聯網將貧困群眾緊密聯繫起來,不僅實現了線上「扶智」與線下「扶業」有效結合,而且達到了「治愚」與「治窮」雙管齊下的良好效果。

「互聯網+」 讓政策精準傳達到基層

「請問貧困戶購房現在人均25平方米是怎麼回事?能不能解釋一下?」這是該縣中廠鎮大坪村貧困戶付義健近日在該村微信群里的發言,而他的諮詢也很快得到了滿意回復。

付義健,如今在湖北省鄖西縣打工,儘管不能回到家鄉,但他自去年底加入村上的微信群——「脫貧攻堅連心群」后,但凡遇到扶貧政策方面的疑難問題,通過微信群,隨時隨地都可以向駐村工作隊員諮詢。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土無三寸厚,地無百畝平。」是白河縣地理條件的真實寫照。由於這裡的貧困群眾大多散居在群山的褶皺里,加之山高路遠、信息閉塞,脫貧攻堅政策宣傳難以實現全覆蓋。

中廠鎮黨委書記張林沖坦言,基層幹部力量不足,政策宣傳即使到戶,也存在前面宣傳後面忘的情況,中、省政策很難精準傳達到基層,這給脫貧攻堅整體工作造成很大影響。

「以前了解扶貧政策都是通過幹部講一點,電視上看一點,來獲知信息,難免會存在理解偏差。」卡子鎮陳庄村貧困戶柯尊志說,「現在好了,國家啥政策,一字不差的傳到群里,遇到不懂的就問,幹部及時回復解答,政策透明了,誤會也消除了。」

在柯尊志手機顯示的中廠鎮寬坪村「脫貧攻堅連心群」里,記者看到,縣、鎮、村會議內容,中、省、市、縣脫貧攻堅政策,貧困戶名單等一目了然,群眾在微信群里隨時可以查看和學習,有效提升了貧困群眾的政策知曉率、幫扶滿意率、脫貧攻堅參與率。

「手機直接連線貧困戶,保證了各級精神準確傳達到基層。貧困群眾也通過手機了解、監督我們的工作,既提高了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又增強了政府工作的公信力。」白河縣副縣長黃治俊說。

據了解,目前,該縣除了各鎮、各部門建立了微信公眾號以外,全縣113個村(社區)均建立了脫貧攻堅微信群,各村的微信群里,由駐村工作隊員實時上傳最新的各級脫貧攻堅精神、決策和部署,便於每一名群眾在第一時間原汁原味學習領會。

線上「扶智」 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

「以前因為缺技術,幹啥啥不成,所以什麼事也不想干。通過村上『脫貧攻堅連心群』的政策引導,讓我知道只有自己勤勞才能致富。」中廠鎮寬坪村2組村民黃良全激動地說。

2016年,黃良全因缺技術被評為貧困戶,無一技之長的他,總是抱著「靠著牆根曬太陽」思想過日子。自從村上將他納入到「脫貧攻堅連心群」里,通過宣傳引導,尤其是當他在微信群里看到同村村民孟青兵通過自主創業致富,在縣上表彰會上戴了大紅花,還拿到2000元產業獎補金的消息后,他感觸很深。

2016年5月,通過微信群里的養殖信息引導,黃良全加入了城關鎮中營村農業示範園發展養殖,在鎮上技術幹部的幫助下,他的養豬規模很快發展到100餘頭,當年年底增收6萬餘元。今年又引進20餘頭母豬進行繁育,預計年底可增收10餘萬元。

白河是傳統的勞務大縣,大量貧困群眾常年外出務工,脫貧攻堅政策宣傳無法覆蓋這些人群,他們對政策的理解是片面的、零散的。

中廠鎮寬坪村第一書記劉遠林提起「脫貧攻堅連心群」讚不絕口:「自從有了微信群,我們將最新脫貧攻堅相關政策、近期開展業務、先進典型、通知公告等上傳至群內共享,群眾既可以查看自學,又可以隨時向幹部諮詢。」

有互動、有交流,群眾參與的積極性大大提高。目前,寬坪村175戶會使用微信的群眾,其中97戶貧困戶加入微信群,發言異常火爆,大大增強了貧困群眾脫貧的熱情。

微信群的建立,也讓一批帶動力強的外出能人被「激活」。宋家鎮焦贊村村民林雪婷,在深圳經營一家電子廠,通過村微信群了解到家鄉產業扶貧政策后,毅然說服丈夫帶著120萬元資金,回到村上成立金淶電子廠,如今帶動了村上18戶貧困戶實現了就地就業脫貧。

「建立微信群等,不僅彌補了『線下』宣傳人員不足、覆蓋面窄的短板,而且實現了政策宣傳及時、準確、全天候,有效解決了政策宣傳『最後一公里』的難題。」縣長李全成說,目前「互聯網+」線上宣傳引導模式已經在全縣逐步推廣,取得了良好效果。

線下「扶業」 增強群眾脫貧「造血」功能

注重線上「扶智、扶志」,更要注重線下「扶業」。

「我自己發展香菇產業現在銷路遇到了困難,請問誰能幫我解決?」中廠鎮寬坪村3組貧困戶陳新貴今年在村微信群里的一句發言,引起了鎮村幫扶幹部的注意。經入戶了解,陳新貴90年代初在山西一煤礦上被啞炮炸斷一隻手,父母相繼離世后,獨自一人艱難度日。但他不等不靠,很快發展香菇2萬餘棒,但苦於沒有銷售門路,有產量沒效益。

在鎮村幹部多方協調牽線下,陳新貴很快與縣中國小校食堂簽訂了供貨合同,使銷路難得到緩解。當了解到陳新貴還有擴大生產的想法后,鎮村幹部又全程幫其協調貸款5萬元,流轉6畝土地,興建了11個香菇大棚,並註冊成立了香菇種植合作社,這讓陳新貴激動不已。

如今,在白河,越來越多的貧困戶像陳新貴一樣,通過微信群等建立了「線上」聯繫,極大地提高了他們的精氣神和自主脫貧意識。同時,將貧困群眾的「線上」需求轉化為「線下」幫扶,形成了線上「扶智」與線下「扶業」的「雙線並進」良好態勢。

去年以來,白河縣決定,每年拿出3000萬元資金用於產業獎補,按照「一村一策、一戶一法」思路,以合作社引領、園區帶動、自主發展產業的方式,與全縣4個省級農業園區、16個市級園區、36個縣級園區和42個其他新型農村經營組織建立了長期幫帶關係,先後帶動貧困戶9600餘戶實現穩定持續增收。同時,積極開展創業培訓,發放創業貼息貸款1億多元,累計扶持發展小微企業和個體戶1900餘戶,帶動貧困戶就近就業創業3000餘人。

「我們通過『線上』將貧困戶聯繫起來,用真心真情激勵他們,讓他們把脫貧的信心豎起來、精氣神鼓起來;同時更加註重『線下』扶業的作用,堅持把產業作為貧困戶脫貧的根本之策,加大產業獎補、勞務獎補和資金扶持力度,不斷激發貧困戶的自主發展能力,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確保每一位貧困群眾都能實現穩定增收。」白河縣委書記陳暉說。(記者 程偉 通訊員 王琛)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