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2017年中國月入過萬人數暴增說起

2017年,隨著各地政府和地稅局逐步的公布數據,月薪過萬的人數出現了猛增,我們來探討下這些數據。

在目前的,月入過萬似乎成了高薪的門檻。當然,在一線城市很多人眼裡,不要說月入過萬,月入兩萬也不算高薪。

在言必稱拖國家後腿的新浪微博裡面,前不久我看到一個深圳的31歲男士徵婚,他是這樣寫的「我雖然拿著兩萬的高薪,但是由於日常花銷比較大,所以經濟條件並不優秀」,就因為這句話,受到大批人留言吐槽,大意是「太有自信了」,「兩萬真不算高」「這也叫高薪」「在深圳月薪兩萬真的太平常了」之類的,其中大部分是女性用戶。該男士洋洋洒洒寫了一大堆文字,就因為這句話而其他部分的表述都被忽略了。

拋開這些用戶的留言不談,雖然在一線城市,月入過萬是較為常見的收入水平,但是在全範圍來看,月入過萬是絕對的高薪,毫無疑問。那麼究竟有多少月薪過萬的人呢?

2005年12月19日國務院公布修訂的《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規定,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納稅義務人,在年度終了后3個月內到主管稅務機關自行辦理納稅申報。

所以理論上說,自主申報個稅的人數,就是月入過萬的人數。那麼這個人數究竟是多少呢?很遺憾,政府公布全國自主申報個稅人數是間歇性的,並沒有每年公布。所以只能從以往的數字,以及現在地方政府公布的數字來推測。從這些數字,我們可以看出一些有趣的結論。

當然,請注意,在國家稅務總局制定的《辦法》中規定,年所得12萬元是包括了所有的收入,除了基本的工資薪金外,還包括稿酬、勞務報酬、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等等,都需申報。也就是說,你的房子租給了別人,你炒股賺了錢,你的錢存在餘額寶有了利息,你的車讓別人拼車收了點錢,都算是你的收入。

2006年,第一年實施自行納稅申報,工作進展得並不順利。國家稅務總局所得稅司原司長孫瑞標在2007年的一次會議上披露,在申報工作前預計將有500萬申報人,但申報期結束后,申報的人數只有163萬人。

這個500萬人,代表了當時官方的估計結果,也就是當時稅務局根據手中的數據判斷,2005年月入過萬且會在2006年進行申報的人數大約在500萬人左右,占人口的0.124%,也就是每800個人有一個人月入過萬。

我們可以記住這個數字,2006年第一次申報,是申報的2005年的收入,人數為163萬人。

在4年以後的2010年,全國申報人數變成了268.9萬人, 4年時間增加了近100萬人,平均每年增加25萬人。占人口的比例變成了0.2%,每500個人有一個人月入過萬。應該說在這段時間,增速是很快的,在10%以上,但從絕對人口數來說,增加的不多。

到了2011年,申報人數變成了315萬人,增長了17.1%。

到了今天,根據自主申報個稅人數,我們可以得出一些有趣的結論。

1:偉大的上海

有一座城市,它的GDP只佔大約3-4%(2016年為3.6%),但是它自主申報個稅的人數竟然一度達到全國15%。

若說對新做出貢獻最大的城市,那一定是上海了,沒有之一。根據1952年的統計,這一年全國幾乎所有的省市生產都恢復到了建國前的最高水平,當年上海市當年的工業產值為18.22億元,高居全國所有省市第一位,人口為572.63萬人,人均318元。下圖來自國家統計局出版的《新60年統計資料彙編》

這是個什麼水平呢?當時全國的工業分佈非常不平衡,全國工業最發達的就三個地方:遼寧,天津,上海。哦不對不是非常不平衡,應該用官方的話來說,是極度不平衡。

遼寧省1952年是全國工業第二大省,1952年工業產值為18.1億元,僅次於上海,遼寧省人口1932萬人,人均94元。當然1952年的行政區劃裡面並沒有遼寧,這個數據是國家統計局後來按照現在遼寧的區劃重新統計。

天津1952年是全國第二大工業城市,也是北方最大的工業城市,人口439.22萬人,工業產值只有6.12億元,是上海的三分之一,人均139元,只有上海的44%。

上海,遼寧,天津這三個地方之外廣大土地,工業只在重慶,青島,哈爾濱等大城市有零星分佈,不平衡到了什麼地步呢?即使經過建國15年的大規模工業化建設,到了1964年,中央政府一盤點全國的工業,仍然「工業過分集中。全國14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就集中了約60%的主要民用機械工業和52%的國防工業」,這成了大搞三線建設的重要原因。

點擊以下封面圖

一鍵下單「2017最模式 消費×科技」

由於抗戰時期大批工廠跟隨國民政府從上海江蘇浙江一帶遷移到重慶,重慶的工業化受到了促進,1952年重慶市工業產值為3.55億元(1952年重慶國家統計局按照現在的區劃進行的核算),這是什麼水平?當年整個湖北省的工業產值為3.17億元,廣東省為6.15億元,吉林省為4.2億元,浙江省為2.29億元,黑龍江省為7億元。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唐山,1952年工業產值竟然高達2.56億元,超過整個浙江省,堪稱工業巨頭城市。事實上,唐山建國以來一直是河北省最大的工業城市。一般人可能以為,河北省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是省會石家莊,事實上河北省GDP第一名是唐山,2015年唐山GDP大約6100億元,居河北省首位。

唐山是近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有三個聞名全的工業,一個是大名鼎鼎的開灤煤礦,第二個是進入了歷史教科書的民國年間最大的水泥公司啟新洋灰,第三個是成立於1880年的唐山機車廠,建廠當年就製造了鐵路貨車13輛,並製造出第一台蒸汽機車。1900年該廠開始正式製造「莫古式」蒸汽機車,在機械工業史上留下了自己製造機車車輛的光輝篇章。是從大清年間開始製造蒸汽機車,是不是有點不可思議?唐山鐵路工廠今天成為中車集團唐山機車車輛有限公司。

現在的一線城市北京呢?1952年工業產值為2.69億元,人口489.9萬人,人均55元。北京的工業產值只有上海的六分之一不到。

建國初的上海強大到什麼地步呢?1949年全國民用汽車5萬輛,其中2.45萬輛在上海。1949年全國電話交換機容量31萬門,上海就有7.3萬門。以至於1949年上海解放的時候,中共中央委員會竟然罕見的專門致電給三野的陳毅,粟裕祝賀,電報中說「和亞洲最大的城市,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上海,已於二十七日解放了」

因此在建國初期,上海成為支援全國實現工業化的主力軍成為必然,下圖為一五計劃期間上海支援外地人員情況,僅僅技術人員和技術工人就有11.6萬人,普通工人和勞動力52.2萬人。這僅僅是第一個五年的人數。

一五期間,僅僅為了支援長春第一汽車廠建設,上海就輸送了接近2萬人到長春,包括超過2000名技術工人。1954年一汽黨委書記趙明新就來自上海,另外在一汽擔任副總經理,副廠長,副總工程師等的上海人多達十幾人之多。

一五計劃,二五計劃,以及1964年開始的三線建設,整個計劃經濟時期,到全國各地工作的上海人多達200萬人以上,上海幾乎家家戶戶有人前往外地支援建設。例如今天雲南玉溪煙草,就是來自當年的上海。

新浪微博網友「@司前衙后」在上海市人民廣場拍到的一幕:"廣場上見一撿瓶子的老人,能用流利的英語與幾個外國人交談。等外國人走後,我不禁好奇地上前與老人攀談起來。老人說,他從國小到大學都學的英語,中學時用的都是美國教材,60年前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先在水電站工作,後來參加三線建設。「如果去美國,我會是個中產階級的。」老人平靜地說。」

這個老人只是數百萬支援全國建設的上海人縮影,在,很難找到第二個大型城市像上海這樣,幾乎每個上海人都有親戚參加過全國的建設。下圖是2012年甘肅蘭州國際馬拉松比賽,一群老人參加了比賽,圖中的老人舉著上海南京路代表隊的旗子,他們就是當年上海到蘭州支援的工人,已經融入了當地。當年的上海小青年,老了之後生活方式依然很時尚。

數百萬上海人湧向全國,光是1964年三線建設正式開始之後的兩年多,就有超過四萬名上海人湧入重慶主城區的工廠,導演王小帥拍了一部電影,叫做《我11》,講的就是他小時候和父母到西南地區支援建設的故事,雖然故事在西南地區,但是裡面很多小夥伴都是說上海話。

當年支援全國的上海青年,毅然放棄了當時最好的生活條件,一大部分逐漸融入到當地,很多後來返回上海的建設者,由於長期和在滬子女分居,造成感情上的疏離,不少人回上海后只能獨自生活養老。

實話實說,當年東北,上海等12個省市支援全國三線建設的建設者,他們給予國家的貢獻遠遠大於國家對於他們的回報。

我老家的鄰居就是一家東北人,兩個老人至今已經退休了,他們的女兒在照顧他們,一家人至今說著東北話,並不會我老家的方言。

除了三線建設,同樣的還有從全國各地大規模遷徙到新疆的上百萬建設者,永久的留在新疆,極大的保衛了祖國的統一。

當年東北,上海,天津和其他沿海省份支援中西部地區和邊疆地區建設的人們,是真正的有理想的一代,極大的促進了內陸地區的工業化進程。

回到個稅申報這個話題,非常有趣的是,2010年全國僅有268.9萬人自主申報個稅,而上海一個城市就超過了40萬人,佔了全國15%左右,上海政府體系的高效和上海人納稅意識之強可見一斑。這個40萬是估計值,因為上海自主申報個稅人數2007年為23.8萬人,2008年為29.2萬人。

納稅人數多必然意味著納稅總額高,當然雖然這跟上海外企比較多,納稅很規範有關係,但是上海至少在個人所得稅自主申報方面,顯然是走在全國的最前面。

到今年2017年,上海市沒有公布具體有多少人自主申報了個稅,但是總人數幾乎可以肯定破百萬,高居全國第一位。估計佔全國的比例應該下降到10%左右了。

一個城市多達百萬人月薪過萬,這反應了上海的富裕程度,以前在悉尼,我曾經就和一個上海姑娘合租過,她在澳洲準備當護士,在上海並不是家庭條件很好的家庭,依然可以到澳洲,我當時覺得上海人總體真是有錢而且視野開闊。

個稅可是從個人收入掏出來的真金白銀,從1949年到現在,上海人繼續為著國家做出巨大貢獻。

2:二三線城市個稅申報普遍猛增40%-50%以上

由於近年來稅務系統逐漸完善,同時應用了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互聯網越來越發達,監管體系越來越完善,個稅自主申報人數覆蓋在不斷增加。

以致於2017年主要二三線城市個稅申報人數暴增。

2017年,青島市共有12.18萬人進行了2016年度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比上年增加4萬人,增長47%。這個數字僅僅在三年前的2014年,還只有6.47萬人,三年增長一倍。

2017年南寧市共有3.82萬人進行了2016年度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同比增加10900人,增長44.54%。

2017年4月14日長沙市地稅局公布,長沙市地稅局共受理2016年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10.68萬人,較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增長高達48.3%

成都市2017年個稅自主申報人數為22.45萬人,比2016年的12.456萬人猛增80.2%。成都市個稅自主申報人數竟然突破了20萬人,比青島還要高。

安徽合肥2017年自主申報個稅人數達到6.45萬人,比去年4.89萬人增長32%

蘭州和武漢的增速更是誇張的驚人,實現了倍增。

據蘭州日報報道:2017年,市地稅局共受理2016年度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4.64萬人,同比增加2.8萬人,增長152.90%,申報人數創歷年之最。

湖北省全省飆升

2017年4月24日,湖北省地稅局發布消息顯示,全省共有31.94萬人進行了2016年度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納稅申報,增長70.53%。

自行申報納稅人主要集中在武漢、襄陽、宜昌等市,其中武漢市21.67萬人,佔全省自行申報人數的67.85%。全省增長70.5%,那麼武漢市增長了多少呢?僅僅是2015年,武漢市申報人數才8.69萬人,2016年才剛剛突破10萬人,2017年就突破了20萬,武漢實現100%的增長。

3:小城市的逆襲,回不去的家鄉在變成回得去的家鄉

在一線城市的各種北漂,滬漂,深漂,總是感慨家鄉回不去,原因很簡單,家鄉很難找到高收入的工作,或者說找不到類似崗位的工作。

在今天,雖然小城市在產業齊全方面仍然不可能和大城市,但是高收入人群也在逐漸增多。

廣東省梅州市是個不知名的小城市,但是這個城市月薪過萬人數居然也過萬了,梅州市地稅局公布,2017年梅州市共有11012人完成2016年度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同比上年增加2510人,增長29.5%。

自2007年首次實行年所得12萬元以上高收入人群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以來,11年間梅州市申報人數增長了11倍。

湖北省荊州這個地方,想必看過三國的人都知道這個地名,這樣一個絕大多數國人並不太了解的地方,2017年個稅自主申報人數也首次突破萬人,荊州晚報記者報道,荊州市2017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人數達到10044人,自2007年開展該項工作以來,首次突破萬人大關。

山東省臨沂市也是一個大眾並不了解的城市,這個城市月薪過萬人數竟然高達2萬人之多,2017年臨沂市共受理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自行納稅申報21269人,同比增加11601人,增長120.02%。

實際上,臨沂,荊州,梅州都還不是全國監控房價的70個大中城市。

一些印象中完全是貧困地區的小地方,例如湖南省邵陽市,2017年邵陽市累計有5824人進行年所得12萬元以上個人所得稅自行申報,同比增加1213人、增長26%。

4:製造業對提高人收入的巨大作用

湖北省十堰市,月薪過萬人數竟然有1.3萬人

廣西柳州市,月薪過萬人數有多少呢?2016年柳州市共有1.7565萬人進行了年所得12萬元以上自行納稅申報,比上年度增加9393人,同比增長214.94%。柳州目前沒有公布2017年的數字,但是預計也會大增。

十堰市和柳州市都是典型的工業城市,十堰市有汽車工業,柳州有機械工業。工業產值最高城市之一的蘇州,據蘇州地稅局和蘇州工業園區地稅局統計,2016年蘇州申報人數達21.8萬人,首次突破20萬人,比上年增長3.78萬人,增幅達21%。

江西省南昌市2016年共有3.115萬人進行自行申報個稅,占江西省申報人數的36.82%。此次申報人數較多的行業依次是:金融業、製造業、房地產業、建築業、燃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製造業僅次於金融業是南昌市第二大造富產業。

那麼全國個稅自主申報人數有多少呢?國家現在沒有統一公布數據,不過從2011年就突破了315萬人,和近年來驚人的增速來看,2017年全國個稅自主申報人數幾乎肯定過千萬,估計在1500萬人左右。

當然自主申報個稅人數肯定遠小於月入過萬的人數,我知道身邊就有不少月入過萬但是沒有申報的例子。你有10萬存款,存到餘額寶裡面,一年也有個4000元年的利息,也算是收入。你有一個房子,租給別人,房租也是你的收入。

在以前,有朋友留言說,寧南山的文章老是唱讚歌,迴避存在的問題。

例如這篇文章,1500萬人自主申報納稅人數才占人口多少比例?不過區區1.1%不到,就算人數存在低估,翻一倍好了,也才占人口2%多點,有什麼好吹噓的?看不見大把人生活在農村,大把人月薪兩三千嗎?

我寫文章的目的,是展現的現狀和趨勢。這個趨勢對我們非常非常重要。

1:我們按照月入過萬的人數有3000萬計算好了(自主申報個稅的人數翻一倍),佔全國人口13.8億的確只有2%多點,但是不能把沒有在工作的幾億老人和學生計算進來,2016年,全國實際就業人數為7.76億人,這個3000萬人佔到了就業人口的3.87%, 這個比例是不是覺得有點可觀了?

2:大部分人的收入是集中到某個區間的,目前來看這個區間在不斷上移,一旦有一天這個主流區間開始達到萬元,月入過萬人數就會瞬間暴增。

下面的圖就是一個例子,數據不一定準確,只是作為例子說明,移動電競用戶的收入,8000-10000元這個檔只有7.8%,而5000-8000元這個檔的人數有24.4%。

所以一旦有一天這個主流收入區間接近萬元水平,月入過萬人數就會爆炸式增長。實際上,從2017年主要二三線城市個稅自主申報人數普遍增長40%-50%,更有不少城市實現100%增長,呈現越來越快的趨勢,除了稅務監管不斷完善之外,城市主流收入區間不斷上移也是主要原因。

那麼這一天什麼時候到來呢?你如果居住在城市裡面,這一天到來的時間很快了。

再說農村不富裕這個問題,我認同總體確實不富裕(不過即使是不富裕的農村,2016年也賣出了1000萬台空調),但是趨勢是農村人口在以驚人的速度減少。

2015年底城市化水平為56.4%,2016年底城市化水平為57.4%,一年之內提高了1.3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什麼呢?人口為13.8億人,一年之內1794萬人從農村遷移到了城市,或者說完成了城市化。的農村人口在迅速減少。

當然又說了,搬到城市就意味著不窮了嗎?當然不一定,但是總體來說,城市的生活水平高於農村,生活水平是提高的。

再說大把人月入兩三千的問題,我們先不討論人一個月只掙兩三千元的人數有多少,畢竟政府從來沒有公布國人的中位數收入。

可以參考的是,2017年5月,國家統計局《2016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數據顯示,過去一年農民工2.82億人,同期增長1.5%,農民工月均收入達3275元。國家統計局也給出了農民工的定義,是指戶籍仍在農村,在本地從事非農產業或外出從業6個月及以上的勞動者。從3275元的平均工資,估計農民工的中位數收入應該接近3000元。

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這個低收入的人群數量在不斷減少。

為什麼呢?我們就以簡單的私人汽車保有量和小米的故事為例子。

我們不考慮單位擁有的汽車,就算私人擁有的汽車,2015年底,也就是20個月之前,有1.24億輛私家車,到了2016年底,也就是8個月之前,這個數字變成了1.46億輛。

這代表什麼呢,僅僅在去年一年,就有2200萬人第一次擁有了私人汽車。

當然考慮有人同時買兩輛車自己一個人換著開,但是這種人畢竟是少數,我們可以合理的估計,僅僅在去年一年之內,就有2000萬人第一次擁有了私人汽車。

到了2017年6月底,也就是2個月之前,這個數字變成了1.56億輛,半年的時間又增加了1000萬輛。

換句話說,在2017年的上半年,每天有5萬多人第一次擁有了自己的私人汽車。這是多麼快速的變化!

事實上,買得起私家車的人遠不止1.56億人,不少城市現在處於汽車限購狀態,這個購買力實際上是被嚴重壓制的。例如四大一線城市全部限購,杭州,天津,貴陽,石家莊也限購。

在限購之外,不少人收入其實可以支持買車,但是由於種種原因沒有買。

更重要的是,這個速度是不斷加快的,為什麼呢?

2012年,私人汽車保有量增加1400萬輛

2013年,私人汽車保有量增加1600萬輛

2014年,私人汽車保有量增加1800萬輛

2015年,私人汽車保有量增加1800萬輛

2016年,私人汽車保有量增加2200萬輛

除了經濟谷底的2015年增量沒有加快以外,每年第一次擁有私人汽車的人數量呈現越來越多的趨勢。

這還只是登記在個人名下的汽車數量,還有4800萬輛車登記在各種企業等單位名下,其實很多也是私人用車。

到2017年,有49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23個城市超200萬,6個城市超300萬輛。

根據衛計委2015年的報告,家庭平均人數為3.35人,1.56億輛私家車意味著5.23億人的家庭有了汽車。

雖然有的家庭會有兩輛私家車,但是也要考慮到全國4800萬輛單位所有車輛很多實際上也是私人在用,例如自己開了公司當了個體戶,車放在公司資產名下。所以5.23億人打個折,5億人的家庭擁有汽車。而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

所以是不是大把月工資兩三千的人呢?是的,不僅有,而且人數不少,但是這個人數在不斷減少。

不只是汽車,從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也能看出來,以前小米就誤判了產業升級的態勢,在1999元這個區間站穩腳跟之後,不是向上強攻中高端價位,而是下探到千元機搞起了紅米,這和消費升級的大趨勢是完全相反的。

小米大搞紅米這樣的廉價機,應該是判斷會長期處於屌絲經濟佔主導的地位,沒有預料到消費升級的速度如此之快,小米主打紅米,自己傷害了自己的品牌形象,逆時代潮流而動,自然付出了代價。

所謂世界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華為,OPPO, VIVO就順勢而為,大搞2000元以上,3000元以上的智能手機作為主打產品,銷量和利潤一路上漲。

反之走了彎路的小米現在也醒悟過來了,開始2000元以上的小米Note作為主打,小米6發布的時候最高價格也突破了1999元,定在了2499元,最高價甚至到了2999元。

然而小米要想挽回自己的品牌形象,現在必須付出百倍的努力,我身邊認識的中產階級,幾乎沒有人用小米手機,因為覺得很低端,絕大多數人持有這樣的觀點:小米的東西不錯,可以買,除了手機。

關注和關懷月入兩三千元的弱勢群體是對的,但是把月入兩三千元當成長期的主流,看不到正在發生的快速變化,那就大錯特錯。

如果你是一個年輕人,你整天生活在人都只掙兩三千元工資的幻覺裡面,動輒覺得經濟要崩潰了,要大蕭條了,完全看不到每一天都有大批人跨入月入過萬,跨入有車階級的行列,看不到低收入人群在迅速減少,對你自己有害無益。

如果今天還有企業,看不到產業升級和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不是去做精品,而是成天想著如何搞低成本的低端貨,這樣的企業是有八九沒有前途。

還是以汽車為例子,今天所有的自主品牌都在想著做更貴的汽車,而不是像十年前那樣集中精力做價格五萬元的低端車,為什麼?利潤和銷量都在朝更高價位的區間移動,你不向上走,競爭中必然處於劣勢。

在滾滾向前的,絕對不要懈怠,跟不上國家的腳步,跟不上主流的腳步,吃虧的最終還是自己。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本公眾號轉載此文僅出於傳播更多資訊之目的。如有侵權或違規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立刻予以刪除。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