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中科院博士賣掉4套房回鄉創業 在四川丘陵成功種出三七

原標題:中科院博士賣掉4套房回鄉創業 在四川丘陵成功種出三七

鄧德山在大棚里檢查三七苗長勢

今年8月,50歲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博士鄧德山終於賣出了他的第一批三七,幾十公斤很快脫銷。包括四川大英、蓬溪、閬中、綿竹在內的10個基地,鄧德山還種植了500多畝三七,這是四川目前僅有的三七產地。

5年前,鄧德山賣掉昆明的四套房產,回到遂寧大英的老家種三七,他要把自己的科研論證付諸實踐,很多朋友覺得不可思議,「那是絕無可能的」,包括老家的村民,都以為他種的2畝試驗田,就是「告老還鄉」搞的「耍玩意」。

三七,名貴中藥材,《本草綱目拾遺》載,「人蔘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過去幾百年,三七種植一直在廣西、雲南。四川省農業廳專家證實,在此之前,四川丘陵地帶還沒有成功種植三七(成規模、具備藥用價值)的記錄。

目前,川內多地都在積極接洽鄧德山,一家藥材上市公司已經跟蹤這個項目三年了。三七市場巨大,光種植環節的年產值就超過200億元,在鄧德山看來,四川作為三七的新產區,必將帶來產業變局。

博士創業

賣掉4套房回鄉種三七

鄧德山出生在青海,父母是支邊老幹部,退休后回到遂寧大英的老家居住,鄧德山也跟著父母在大英住了多年,「現在父母也葬在這裡」。

鄧德山博士攻讀名貴中藥材,博士后又專攻三七,隨後在雲南知名葯企做藥材技術總監,多年過來,他一直在與三七打交道,並在三七種植上不斷有技術突破,他一直在想,離開雲南,三七是不是也能種植,他做了相應的科研論證。

2011年底的時候,鄧德山開始籌劃回鄉做自己的試驗了,他迫不及待地把昆明的4套房子全賣了,然後揣著200萬賣房子的錢回了大英縣蓬萊鎮七橋村的老家,租了2畝地開始了自己的三七種植試驗。

他業內的朋友並不看好這個項目,認為必將以失敗收場,他去遊說企業投資,那些曾經熟絡的企業也沒有一家出手。老家周圍村民也以為他是「告老還鄉」「搞的耍玩意」。事實上,鄧德山自己心裡也沒底,科研論證只是理論上可行,三七本來就嬌貴,而在四川種植,氣候、海拔、土壤、水質,包括病蟲害等都與雲南完全不同。

直到現在,鄧德山依然覺得,早知道這麼艱難,他就不會搞這個項目了,他的兩百萬並沒有堅持多久就用完了,而第一年種的苗圃一棵都沒有存活,2畝試驗田裡直接播種的三七他每天經管,關注所有生長記錄和環境參數,最後艱難存活下來,2013年,他又在七橋村租地5畝,增加樣本,繼續研究試驗參數。

到2015年的時候,鄧德山在四川種植的三七技術逐漸成熟,2016年,很多獲悉這個項目的人開始投資與他一起種三七了,並從大英,逐漸擴展到了閬中、蓬溪、綿竹多地,總共10個種植基地,面積超過了500畝。

三七北移

四川丘陵地帶首次種植成功

三七從下種到成熟,需要三年。

2016年夏天,鄧德山終於挖了幾十公斤的三七,這是他在七橋村的試驗田裡種出來的,今年8月份,他晒乾開售,1000元到1500元一公斤,很快就被搶購一空。

前不久,鄧德山看到網上還有人在兜售三七,標註產地四川,他有些生氣,自己才剛剛開始種,就有人「砸牌子」了。他告訴成都商報記者,「現在四川種的三七,只有我這裡有,其他地方是不可能有的。」

成都中醫藥大學醫學技術學院副院長國錦琳告訴成都商報記者,根據檢測結果,四川中東部地區種植的三七是符合藥用價值的。國錦琳介紹,三七最早發現於廣西,在清代及近代擴散到雲南,目前雲南三七種植規模很大,超過60萬畝,產值超過200億元,超過了四川所有中藥材的產值。四川攀枝花地區有過少量種植,但後來也沒有持續,在此之前,四川丘陵地帶還沒有發現可以種三七。

成都商報記者從四川省農業廳也得到證實,四川丘陵地帶此前沒有成規模種植三七成功的記錄,相關業務專家李濤介紹,更重要的是種出的三七,有符合要求的藥用價值。

鄧德山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雲南三七種植主要集中在海拔1500米到2000米之間,北回歸線附近。甚至在雲南某大型三七種植基地的官網上,其介紹的生長條件更為苛刻,「三七分佈範圍僅局限於西南海拔1500米~1800米」。

鄧德山不僅把三七種植下移到了海拔200米~600米的淺丘陵地帶,還北移了數百公里至四川中東部地區。鄧德山介紹,他在四川種植的三七,時間卡得很准,11月20日點種,3月1日出苗,5月20日葉子展開,6月20日長花,12月10日倒苗,倒苗的時間與雲南差不多,但之前每個環節的時間,都比雲南要早。

鄧德山告訴成都商報記者,這些種植上的參數,都是不斷試驗得出的結果。

規模發展

最快還要3~5年才能成規模

四川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中藥材專家田孟良告訴成都商報記者,三七種植具有連作障礙,只有游耕種植,連作的話會產量很低,病蟲害嚴重,三七在雲南文山種植規模很大,但隨著種植時限的延長,土地就越來越稀缺。他對鄧德山的項目也有所了解,「目前四川成規模種植三七的確實只有遂寧大英這邊,從生物學上講,他的三七種植是成功的」。

鄧德山介紹,目前四川三七種植成本在2.5萬元每畝,產量在200公斤每畝,其成本比在雲南低很多,一是因為四川淺丘陵地帶的機械化作業更方便,二是土地成本會低很多,包括租賃價格和土地整理。

雲南人趙家華2013年就跟著鄧德山來到了大英,跟他一起從雲南過來的,還有他的兩個同學,他們目前分別在綿竹和大英的基地擔任技術指導,趙家華自己也投資種了20多畝三七。曾經做工程的陳銳,兩年前也加入了鄧德山的隊伍,跟著學習種三七。

也有資本嗅到了這個項目,一家川內的藥材上市公司,2014年開始跟蹤關注,「一開始派技術員來看,後來是企業主管,再到企業老總來」,鄧德山說,這家企業越來越重視他的項目,正積極洽談規模化種植的合作。

目前,閬中、蓬溪、綿竹,也分別有鄧德山的基地,加起來總共超過500畝。當地政府主管部門也非常重視,都想把這個項目落地生根,做成規模。大英縣甚至已經做好了「三到五年規劃」,要把三七做成全縣支柱產業,10年內將大英建成西部「三七」產業基地。大英縣農辦主任李小龍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對於鄧德山的三七項目,大英縣正在積極統籌,做好基礎設施建設。

國錦琳介紹,一旦四川這邊產業規模發展起來,必然會對雲南三七的產業布局和市場行情帶來影響,但短期內這種影響還無法顯現出來,「也許三到五年,也許五到十年,四川的三七產業可能成規模。」

成都商報記者 楊靈 攝影報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