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金石甲骨誰與似,看我萬益先生 | 中書協副主席翟萬益為中山篆書法篆刻邀請展題賀

【編者按】中山篆書法篆刻邀請展自籌備以來,獲得了社會各界人士廣泛的關注和參與。繼中書協蘇士澍主席題賀之後,中書協副主席翟萬益近日也為展會題賀鼓勵。翟先生在甲骨文創作上傾注了近三十年的心血,是當代甲骨文書法創作的一面旗幟。他的草書就像是一首狂想曲,展現了一種淋漓酣暢。蒼茫大氣的氣魄。他的篆書和隸書又像是輕音樂,沉穩而典雅。他還首次將陶文引入篆刻創作之中,為當今書法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省中山國研究會會長張志平先生特為此作詩一首表達感激之情:

十年常做甲骨夢,此後斯篆常習之。

秀才辛苦履新跡,玉鳥唱和舊題詩。

玉筋鐵線化妙筆,冰室鑿印刻刀厲。

秦磚神韻傳不斷,熟泥化陶解漢愁。

——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

書法作者:翟萬益

聲高千乘勇

氣壯中山來

翟萬益,1955年12月生於甘肅平涼,祖籍陝西三原。國家一級美術師。畢業於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進修於北京大學考古系。現為書法家協會副主席、篆刻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西泠印社理事,藝術研究院篆刻藝術院研究員、導師,甘肅省文聯副主席,書協評審委員會委員,書協培訓中心教授員。

書法作品曾參加國家級展覽百餘次,作品被美術館、故宮博物院、人民大會堂、中南海、甘肅省圖書館等機構收藏。出版《磚刻拾綴》、《翟萬益篆刻集》、《翟萬益書法集》、《萬益集契集》等專著近20冊。

孟子謂宋句踐曰:「子好游乎?吾語子游。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人生轉段之後的追求

翟萬益/文

人生轉段已經半年有餘,此前作了一些構想,並且在抓緊努力,這就是先做幾年未曾做完的活,把手頭的工作吿一段落,然後如果還有時間,再認真讀書,做些哲學方面的梳理,不管有沒有結果,都會按自己的思路去做。

先說這手頭的活吧。首先是甲骨文的創作,《書法》雜誌2003年報導時,我剛出版了《萬益集契集》第一卷,十多年過去了,出版了第二、三卷,第四卷基本完稿,按原來想法似乎可以劃一個句號了。這個時候回頭想一想,引發的問題是更多了,真是欲罷不能,這就還要做下去。一方面是創作上的思考,把甲骨文筆法、字法、章法方面的所得再深入地表現出來,形成個人風格的立體結構,如果現在罷手,有半途而廢的感覺。縱觀整個甲骨文字,無論我們怎麼溢美,其筆法的單調是無可迴避的事實,當我們把它寫成徑尺以至徑丈的字時,用原來的筆劃形態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放大書寫的審美需求,這就要用自己的筆來解答這個課題,在廿多年的摸索中已經回答了一些問題,但藝術的問題真是層出不窮,審美需要不斷提升,這就要帶著新的思索去拓展課題,不能一直成為自己重複自己的機器人。契文字法由於契刻中的不確定性、契刻貞人的眾多、歷史時限的漫長,造成文字多變的狀況,細細分析每一個文字,它又有著自身的特殊性,各各不同,象一個「福」字,竟有230個之多,「聲」字僅有一個半字,一個完整的,一個是殘缺的,還有很多常用字在甲骨文里闕如,我們面對這樣一個甲骨文文字隊伍,仍然有我們書寫變化的自由,在不改變其認識度的前提下,大膽加以變異,促使其向更為美好的方向發展,絕對沒有任何書法理論加以制約。 比如甲骨文里的一個「貞」 字,在殷卜里從頭至尾貫穿其間,前後276年,我們非常仔細地觀察它在整個殷卜時段里的變化,可以總結出其微妙性,我們在當下書寫中,並不是單純傳遞殷卜的信息,而更重要的是凸顯自己的變化手法,「貞」字共有八畫,是一個左右上下都對稱的典型文字,我們在表現的時候可以變成非對稱的結構,其中八畫,只要我們變化其中的任何一畫,都可以使其原來的結構發生變異,產生新的結構形式,如此排比類推,就可以產生無數個變化模式來,加上書寫中筆畫上賦予的隨機性變化,一個字即可達到無窮盡的變化。甲骨文現存六萬餘片,簡單的說,一片就是一種章法形式,對一些類同或接近的形式進行歸類,其章法形式也在千式以上,從我們目前的書壇狀態看,遠遠沒有達到竭盡之地步,這就需要不停進行開掘,把已有的可供我用的形式加以利用,並且能夠更上層樓,生髮出一批不同於甲骨文的章法形式出來,貢獻給當代書壇。同時對甲骨文書法進行理論思考,把多年的個人心得做些理性梳理,拿出來請朋友們批評。在研究甲骨文的過程中,文字學方面有不少感悟,這些也需要寫出來,好多研究古文字學的人,對古文字學整體結構並沒有一個完整的了解,許多考據都是在自己狹隘的知識層面上做出來的,存世典籍和出土材料的結合研究比較欠缺,如果放在一個廣闊的結構里,其偏頗或謬誤是顯而易見的,這方面的工作量很大。為了方便甲骨文愛好者的學習,多年前計劃出一本《甲骨辭韻》,打開一條新線路,使甲骨文愛好者能夠進行甲骨文學的創作,不僅僅局限在對龜版臨摹一道,這個事也在用零星的時間展開。

2016年作 140×55.5cm

天馬來西極,蒼龍見東方

第二個方面是陶文的創作,這在目前是我一個人進行的工作,國內外沒有進行陶文書法創作的人,交流借鑒都不存在,只有自己在那些古陶文資料里發掘靈感,這項工作是比甲骨文創作更難的事,其難有三:一是陶文從殷商到魏晉,歷史跨度比甲骨文大得多,文字結構變異非常大,造成了創作組合的困難。二是書手眾多,表現手法不一,風格差異非常大,創作一件作品,把絕對不相從屬的風格組合在一起,更是難上加難。三是陶文是一種發育不健全的文字,單個字頭不象甲骨文、金文、小篆那麼全,有的字反覆出現,重複了上百次,甚至上千次,有的字在千多年中沒有出現過一次,這就造成了文字運用上的困難,正由於這三個不易逾越的障礙,造成古陶文形成之後,長期無人問津創作的局面,燕園學習過程中,開始接觸古陶文,多用於篆刻,印章表現需要文字少,從一字到十數字,便於選擇,書法作品創作就打破了這種狀態,文字量大大擴大,一首詩或一篇文章,要在陶文里把字找全是極其的困難,既就是找全了文字,把一大堆歷史時限不同、風格相異的字組合在一起,那怎麼成體統,這是一個不好處理的問題,在處理這些問題時,我採用了一些變通的手法:陶文歷史時段很長,在創作時,自己可以定一個歷史時段,讓風格在這個時段里展開,適當杜絕其他時段的東西,消除風格上的雜亂現象,創作另一件作品,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再確定一個歷史時段,保持了風格的相對統一。對於沒有的文字,可以找尋陶文的偏旁部首加以組合,然後將其風格加以統一,這個工作從學習到深入已經二十多年過去了,也積累了不少作品,計劃出一本冊子,工作進展了大半。隨著時間的推移,也需要理性的總結。

作品形式:陶刻

器物尺寸:高45cm

拓片尺寸:137cm×69.5cm

作品釋文:九如來獻 以食王母

作品題跋:《詩·小雅·天保》 『天保定爾,亦孔之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天保定爾,俾爾戩穀。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維日不足。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吉蠲爲饎,是用孝享。禴祠烝嘗,於公先王。君曰:卜爾萬壽無疆。神之吊矣,詒爾多福。民之質矣,日用飲食。群黎百姓,遍爲爾德。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吾邦涇水之南有王母宮,為王母之舊居,東王公曾會於此,為之祝頌而別,後續之神話日多,(以)圖吉祥云爾!

第三是做篆刻方面的事,這在我的生命里是用功最勤的一門藝術,近年傾力於小璽印的創作,已經出版了《冰室小璽》第一冊,第二冊已經完稿,這方面準備編四本小冊子,功已逾半,原來的想法是能藉助印章已有形式,多維度的抒發自己對篆刻的情感,也算是生活中的一個消遣,少看一集電視劇,多刻一個小印章吧。廿多年前,我出版過一個《磚刻拾掇》小冊子,收入我的磚刻作品三十二方,都是逾尺之作,出版之後又刻了七十多方,一九九四年蘭州舉辦磚刻展的時候當地的朋友看見過,好多朋友都提出過衷懇的批評意見,這些年思考朋友們的意見,對磚刻有了不少認識,感到應該再深入做一下,把想法保留在磚面上,不能光留在自己的腦海里。收拾整理創作一批,和原來的放在一起出一本書,做一個完整的行程。整理性的工作是《冰室藏印》,這主要是在四十多年裡刻下留在自己手頭的印章,到底有多少,也沒有統計過,打算進行一次梳理,有意味的放到一起,結集出版。給朋友刻的另外放到一起,印一本《友朋親賞錄》。經常出差外地,買了數百方各種質材的荷花鈕印石,印文不受限制,做成一帙《百荷印譜》。有空閑的時候,我經常翻翻自己的印兌,同時認真地拜讀朋友們的作品,尤其當代一批中青年印人的作品,兩相對照,尋找自己的差距,感到當代中青年具有極大地創造性,他們能夠把新的材料新的藝術構想很快地表現在印面上,形成新的視覺衝擊,很多人身上都有這種創造的天性,在很短的時間裡,他們又會搖身一變,玩出新的花樣,關注這種動態,會給自己增加無限的動力,獲得日新月異的感受,把這些感悟到的東西,經過思慮,再表現在創作中去,就是新的提升。三十多年前我自己想,不應該把自己限定在一種單純藝術語言的長期複述之中,應該打破所有的局限,構建個人藝術風格的立體空間,這個立體空間就不是一個點,不是一條直線,也不是一個面,隨著時間的推移,立體的空間還需要不斷擴展,以至於達到個人藝術能力的極限,作為一個藝術家,這才是終極的目標。在觀照自己藝術行程,時時加以警醒,不能在一個藝術風格的點或面上盤桓時間過長,但也不是一晃而過,在這一個點上進行開掘,需要留下自己滿意的作品,從而由這些實實在在的點和面的積累形成立體的空間,決不是用一大堆泡沫湊泊成立體的空間,時時刻刻關注同行的朋友們的成果,時時刻刻糾正自己的路線,不要過多的偏離時代,更不能離奇不經。

紙上園

紫砂印(附邊款、原印)

規格2.8cm×2.8cm

邊款:冰室主人所有者,唯一紙上園印為百年之後觀。丙申十一月廿八日晨記於天河之濱。冰人。

寫寫詩,基本不在計劃之內,我很少在家裡做這個活,絕大部分是在旅途之中,這些時間順手帶本書,隨便寫幾句,都是很輕鬆的事,十幾年下來共寫了一千兩百多首,已經出版了四本小冊子,近年又寫了不少,準備結集出版兩本詩集,名其為《野鶴鳴空》、《閑曝漫吟》,得便順手做下去,都是消遣之中的事。對古體詩詞,是長期閱讀中養成的一個癖好,大部分都是有感而發,三十多年寫了不到千首,得空就進行緩慢的推敲梳理。

我的工作有一個專業欣賞者,這就是我的令慈大人,時時刻刻地盯著我,老人家年過九旬,患了老年性白內障,停止了針指,老母親看著我手不停揮的幹活,可能是一種享受,我有老母親的陪伴,真是一種莫大的幸福,這種不用鞭策的力量,每天都在激勵我自覺前進。

作品欣賞

2016年作 233cm×53cm×2

汲古開今 勤學盛德

2014年作 233×53cm

自作詩《畫跋》

日聽河聲胸襟壯,心隨雲水意趣長。

昏燈枯墨勿疑醉,來日茶餘賞渺茫。

2014年作 76×83.5cm

大海懷抱

2011年作 137×70cm

沈彬 · 入塞

年少辭鄉事冠軍,戍樓獨上望星文。

生稀沙漠擒驕勇,死奪漢源答聖君。

鳶覷敗兵橫白草,馬驚邊鬼哭陰雲。

功多地遠無人紀,漢閣笙歌日又曛。

磚刻

革故鼎新 酷似封泥

凱風

紫砂印(附邊款、原印)

規格2.7cm×2.7cm

邊款:詩有凱風,家奉老母。尗冰堂主人於原州。

正大光明

紫砂印(附邊款)

規格4cm×1.6cm

邊款:萬益丙申十一月十四日制於原州。

陶刻(附拓片)率性三杯酒,傾情半卷書。

器物規格:高60cm

拓片規格:138cm×70cm

題跋:人生,從宏觀視之,與蟻螻同,百年一瞬耳,而百年之後所可圈點者,千無一是!駐足今日而有千年想者,誰歟?面對今日而可相與言者,誰歟?借今日之獵獵秋風,舉杯邀明月相飲,千載之後,倩(落「秋」)風翻我半卷書讀,豈不爽哉!丙申十一月廿二日晨,冰室主人於金城東郊。

陶刻(附拓片)解經以理,校字如仇。

器物規格:高39cm

拓片規格:138cm×69cm

題跋:此乃清巴州廖養泉聯語,出言明快,切中文弊,可為治經者之藥石。經至清代,註疏不下萬家,疊床架屋,雜駁荒率,後學者不知從何途徑以入,徒為皮毛而費燈火,故此聯足為治學之棒喝。丙申臘月十三日晚,冰室主人題於古金城東郊。

簡訊:今天(8月18日)上午,中山篆書法篆刻籌委會召開了第二次工作會議。就有關陳列布展、作品出版、嘉賓邀請,宣傳報道及會務組織進行了認真討論並進行了任務分工。會長張志平要求大家凝心聚力,抓好落實,按照「高端、精品、學術」的標準,辦一屆成功的展覽,為弘揚中山文化,研習中山篆書法藝術做出更大的貢獻。

又訊:由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主辦的大型綜合型期刊«中山國研究»2017第一期(總第3期)正在編輯中。涉政策聚焦、館址建設、專家視野、考古發現、學術探究、文化動態等欄目,有些研究內容和成果是首次發布,其中在中山篆書法篆刻邀請展來臨之際,新增中山藝苑欄目,收錄部分中山篆書法家的研究成果。內容更加豐富,領域更加開闊,很多觀點也更加引人注意。新的一期會刊將於九月中旬出版,敬請關注。

書訊:由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會長張志平先生主編的大型歷史圖文書«一個尋找回來的王國——解秘中山國»正在創作中,全書共分*中山溯源、*中山版圖、*中山美物、*中山印象(暫定)四部分。

主創團隊來自《國家地理》(《中華遺產》)、《世界文化遺產》、《三聯生活周刊》、《旅伴》等國家級平面媒體;攝影師、手繪圖來自《國家地理》(《中華遺產》)原創團隊。

全新的視覺呈現、全新的內容揭秘、全新的故事脈絡,全新形式講述。具有最新研究成果,紀錄片«中山國»最新發現。本書將於九月中旬出版。敬請期待!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