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齊魯銀行·山東好家風|| 郭志光:勤儉持家、尊師敬業、孝敬父母是我的家風

提到山東當代畫壇,郭志光是卓有成就的名家之一,達到當代大寫意花鳥畫的一個傳承出新的高峰。

▲近日,75歲高齡的郭志光教授頂著炎炎烈日,帶領學生們走進趵突泉公園寫生,傳承勤奮敬業、刻苦堅韌的家風師風。

郭志光因受家庭影響和個人愛好,自幼酷愛美術,國小時受教於鄭經五先生,中學時受教於候卓如先生,后又正式拜著名畫家徐培基先生為師。從濰坊一小到濰坊一中,郭志光一直負責全校黑板報的美術編排,配合大躍進宣傳,也畫過壁畫和人物畫。從大學畢業至今,在傳承教學和創作出新方面,作品重氣機,講格調,雄渾博大,充滿了南風北韻的藝術魅力。

郭志光,山東濰坊人,當代花鳥畫界扛鼎人物,1962年考取浙江美術學院(今美術學院)畫系花鳥畫專業,畢業后留校工作,1974年調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從事書畫教學與創作50餘年。現為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畫研究院院長、資深教授,美術家協會會員,書法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山東省書畫學會會長,山東省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011年獲山東省委、省政府「泰山文藝獎」藝術突出貢獻獎,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對於家風這個充滿親情味道的話題,這位從濰坊走出來的藝術大家,將自己的家風概括為12個字:勤儉持家、尊師敬業、孝敬父母。日前,在郭志光教授師生作品展覽開幕式上,記者見到了年已古稀的他,言之家風,細雨潤物般嵌在他的骨子裡,表現在他的舉手投足間。

出身書香世家,自幼受祖父鼓勵學畫

濰坊有丁、郭、陳、張四大姓氏,鄭板橋的作品題款中經常寫到的「郭家園」,便是郭志光祖上的郭氏。在當地人看來,他算得上是知識分子家族裡的長孫。

對於自己的家族,郭志光介紹道,民國以來,他所在的這個大家庭出現了無數知名的教師、醫生和書畫家,如郭谷石、郭蘭村、郭味蕖、郭怡孮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說起自己和藝術的結緣,郭志光坦言,主要是社會文風和家庭學風的熏陶影響。郭志光的祖父郭荊玉從1933年開始擔任當地丁氏第一國小(后改名為丁氏益群國小)的校長,後任濰坊第一中學教師,曾被評為省市模範教師,多次參加省市文教代表會議,教書外還喜歡書畫收藏。他曾經拿出自己收藏的赫保珍、郭味蕖、於希寧等名家的作品,給郭志光臨摹學習。對於郭志光的酷愛繪畫,郭荊玉給予了很大的關心和鼓勵。

「我祖父從來不吸煙不喝酒,父輩也沒有這種嗜好,祖父和父親對《聊齋》和《東周列國》頗有研究,經常召集全家坐在一起講故事。祖父的住處離學校很遠,為了給我創造學畫條件,他把學校專門分給他的休息室讓給我做畫室,自己中午走回家休息,每天要走三個來回,身邊很多學生和老師都對他非常敬重。」郭志光說,那時濰坊市區不大,文化館經常舉辦書畫展,濰坊還有風箏和年畫,文化市場非常活躍,他每逢寒暑假回濰坊都會參加一些書畫筆會和講學活動,無形之中也受到家鄉文化的熏陶和影響。

靠著國家助學金讀完中學大學

「勤儉持家,這是我們家代代相傳的家風,是做人最起碼的底線。」郭志光說,他的父親原本也是一名教師,後來當了工廠會計,因為在化工方面有知識特長,被調到化工廠工作。因為子女多、收入少,家裡生活自然過得不寬裕,郭志光早年在家也割過草、放過羊,還在工地上干過活,「祖母每次給我幾分錢,我都攢下來,留著買畫畫用的紙筆。」郭志光告訴記者,他的中學和大學主要是受國家助學金支撐著完成的。

1962年,郭志光考上了最早的高等美術學府之一浙江美術學院(現美術學院)的花鳥科,那是浙江美院首次分科招生,全國只招了5名花鳥畫學生,這讓郭志光至今想來仍引以為傲,從此,郭志光投身花鳥畫藝術生涯六十餘年。在校期間,郭志光深受潘天壽、吳茀之、諸樂三等前輩藝術風格的影響,也從他們的人格和品德等方面獲得教益。當年聽陸抑非和陸維釗先生的課,一個「活」,一個「嚴」,這些記憶都讓郭志光終生難忘。

尊師敬業,用成績作為回報

「俗話說,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尊敬師長是我們家裡的風尚,家風和學風是相互依存的。」郭志光坦言,他的祖輩、父輩加上他,這一家三代人都是教師,三代人都是從學生起步,尊敬師長是家族最重要的道德風尚。

走進大學以後,郭志光更沒有忘記自己的啟蒙恩師,只要回到家鄉,他首先會去看望他們,彙報自己最近的學習心得。有幾次寒假郭志光沒有回家,侯卓如先生便坐在他家門外等著,「他對人說,放寒假了,志光該回來了吧?這是在等我回去呢。」

郭志光說,在杭州求學和運動中,他與陸抑非、劉葦等先生有著深厚的感情、很多來往,調回山東后也書信不斷,陸抑非和孫其峰的幾幅書法總是掛在他的客廳里。郭志光常對人說,回到山東后,他同孫其峰、魏啟后先生的書畫往來和友情是最難忘的,是情投意合的忘年之交。

做人要有事業心、進取心、上進心

說起對於下一代的培養和家風的傳承,郭志光告訴記者,他的女兒和兒子都走上藝術道路,儘管在藝術面貌上完全不同,但在性格上很明顯受到了他的影響,「孩子的性格和我很像,總有一股正氣,從來不會巴結別人,我認為身教勝於言傳,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不知不覺孩子就會受到影響。」郭志光說。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郭志光和夫人陳麗芬都從事文藝,他們的敬業和勤奮也影響了兒女的愛好。郭志光的女兒郭西萌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並留學加拿大,兒子郭筍從山東藝術學院畢業后留學德國,都算得上是「子承父業」。對於這一雙兒女,郭志光很是自豪,「他們的性格和父母很像,為人正直,在事業上太執著了。」

實際上,在畫畫這件事上,郭志光的「勤奮」是出了名的。「只要今天沒有特殊的安排,都會準時走進畫室。」郭志光說,畫畫也是一種休閑方式,對他來說,只要一走進畫室,什麼煩心事都一掃而光。

郭志光的畫室位於山東工藝美術學院院內,每天上午8點左右,只要當天沒有活動安排,他都會把自己收拾整潔早早趕到畫室,在畫案上攤開宣紙、梳理好草圖,開始了一天的創作。儘管已是古稀之年,他每周仍拿出三四天時間「泡」在畫室,身邊不少熟悉郭志光的人都叫他「畫痴」。

「做人必須要有事業心、進取心、上進心,也要勤奮,對工作更是必須敬業,尊重自己的工作。」郭志光說,作為一個畫家,他從大學時就養成了隨身帶著速寫本的習慣,這個習慣保持了幾十年,不管是旅遊,還是在公園散步,凡有觸景生情,郭志光都用畫筆一一記錄下來。

今年郭志光在國家博物館舉辦了「南風北韻——郭志光藝術作品展」,在這個展覽中有50多幅5米、3米的大畫,這全是他近幾年來在畫室中完成的,他的筆墨和構思、氣魄和藝術感染力,震動畫壇,是辛苦付出的必然。

好家風要靠世世代代延續

潘天壽曾經提出,要把一天的工作量分成十分,「其中三分讀書,三分寫字,三分作畫,一分其他。」對此,作為潘天壽的學生,郭志光深表贊同,一個人即便將全部功夫用於作畫,以刻苦、堅韌的品格潛心鑽研,也未必能畫出名堂,作為畫家必須更加勤奮努力才行,「一個人一旦選擇了繪畫之路,就要用一生的時間不斷求索。」

「繪畫上的成功必然需要多方面的修養,人品和畫品、人格與畫格是永遠分割不開的一個整體。」郭志光說,如果把家風也做一個劃分,他認為敬養父母是其中最重要的成分,一個家庭的興旺、一個人在事業上的成功,都要依靠家風的滋養,孝敬父母、尊老愛幼,這種家風既來源於前輩,同樣也源於自己,代代延續才有益於時代和社會。

編輯

朱藝君

稿件來源:生活日報記者 張鵬 稿件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