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不會拿耗子的狗不是好軍犬:一戰軍犬奇聞 上

駱藝 | 崎峻文化 崎峻軍史周刊

概 覽

眾所周知,軍犬自古以來就是人類戰爭中不可或缺的一員,早在數千年前,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都將軍犬用於進攻、防守及戰場通訊。在中世紀和近代早期也有許多軍犬參與戰爭的故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軍犬用於站崗放哨;美國南北戰爭中,也用於放哨和警戒。1900年在第二次貝爾戰爭中,英國人使用了柯利牧羊犬(Collie)或蘇格蘭牧羊犬(Scottish Shepherd)。1908年,法軍引進了正式的軍犬,德軍、俄軍、意軍也隨後跟風引進。而在比利時的弗蘭德斯地區(Flanders),犬類自古以來便被作為挽畜來使用,經常可以在街上看到拖著牛奶或輕便小車的家犬。比利時軍在1911-1913年的軍事演習中,嘗試將軍犬用於戰鬥,取得了極好效果。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軍犬成為戰爭中使用最多和最廣泛的動物。這場戰爭也是軍犬在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投入使用,其扮演的角色根據其體型、智商和接受的訓練而定,主要包括:哨兵犬、偵察犬、救護犬、通信犬、爆破犬、捕鼠犬和軍犬吉祥物等。它們承擔著站崗警戒、傳遞軍情、運送彈藥和糧秣、偵察、拖曳雪橇、營救傷員、戰壕捕鼠等任務,他們是士兵無聲的戰友,與士兵一起流血犧牲,受領勳章。

當時的幾個主要參戰國,如比利時,因為該國有用犬類做挽畜的傳統,因此軍犬往往被比軍用於拖曳馬克沁重機槍和傳遞軍情,還用軍犬拖曳載著傷員的小車——這種做法因為大戰爆發后2個月塹壕中的出現而中止。而比利時軍隊也對這些忠誠的無聲戰友極為照顧,在比軍的陣地上,有為它們修築的臨時狗舍;比軍即便遭遇慘敗,也要保護這些戰友免遭傷害。

上圖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比利時軍中用於拖曳馬克沁重機槍的軍犬。這類工作犬的陣亡率非常高。

上圖是一戰中,拖曳著一挺馬克沁重機槍的軍犬和一隊比利時士兵。

和比利時相比,其他交戰國對於軍犬的使用則要殘酷得多,很多軍犬往往要付出生命的代價。例如德軍軍犬,它們往往承擔前頭探路的任務——德軍訓練軍犬接近對方戰壕,如果有人佔據或埋伏,則出聲示警。起初協約國軍士兵還沒意識到這一點,看見有狗接近還去逗弄,吃了幾次虧后,一旦在戰場上看見來路不明的狗都會無情射殺。

另外,德軍還用軍犬尋找救護傷員、拖曳一些大型裝備。

大戰開始時,法軍中有250條軍犬;另外在戰爭時期,法軍後方專門有2個特殊的培訓基地用於培訓軍犬。法軍軍犬不僅用作挽畜,還用於戰場警戒和傳遞軍情、救護傷員,甚至還幫一線的士兵運送香煙。在一些特殊任務中,軍犬還有自己的戰壕。在隨部隊進入危險區域時,軍犬還會被套上防毒面具,然而即便如此,也有很多軍犬死於毒氣之下。

上圖是一戰德軍的一隻救護犬,頗為高效的是,它全身一幅醫護兵的打扮。

上圖是一戰時期,一名法軍軍醫為負傷的救護犬包紮傷口,救護犬是交戰國軍犬扮演的一個重要角色,拯救了無數士兵的生命。

上圖是一戰時期在羅馬尼亞前線,奧匈帝國軍隊的拖車犬拖運著補給物資準備上前線。

上圖是一戰時期,戴著防毒面具的德軍士兵和2隻哨兵犬。

至於英軍,在本土的舒伯里內斯(Shoeburyness)有一個大型的軍犬繁殖基地和培訓中心,由埃德溫·豪森維爾·理查森中校(Edwin Hautenville Richardson)負責,這也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座軍犬培訓中心。至戰爭結束時,這裡已經為英軍的30個營供應了可執行各種任務的軍犬。英軍軍犬置於陸軍皇家工兵信號部隊之下,因為它們主要用於維持通信暢通和站崗放哨。

還有荷蘭這個始終未參戰的中立國,在戰爭結束前也已經準備了數以百計的訓練有素的軍犬,並隨時準備投入使用。

上圖大概拍攝於1914年,埃德溫·豪森維爾·理查森與一條軍犬在塹壕中,他是英國第一所軍犬培訓中心的創始人。

上圖是一名英軍士兵坐在3條拖車犬拖曳的小車上。在英國文化中,「狗拉小車」(dog-cart)是一種陷阱,而在比利時,這完全就是字面上的意思。

上圖是一戰時期,英軍某個步兵團的軍犬吉祥物正在傾聽無線電台。

入選的資格

當塹壕戰主宰西線戰場后,軍犬開始扮演重要角色。在1914-1918年期間,各參戰國正式徵召軍犬入伍服役,其中一個原因是它們的觸覺非常敏銳,甚至可以察覺同一個團里的陌生人;另外,它們對即將來臨的危險特別敏感,一旦發現無法抵達目的地便會自己找路返回駐地;它們永遠不會穿過無人地帶前往敵軍陣地。因此,犬類特有的忠誠和敏銳的特性使它們特別適合充作戰爭的補充力量。當然,前提是必須選擇正確的犬種並加以訓練。

說到現代和正式的軍犬選拔和訓練,可追溯到19世紀晚期。在19世紀末,德國已經考慮在戰爭中使用軍犬的可能性並付諸實踐了,而主要原因來自約翰·伯格斯(Jean Bungartz)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德國創辦的多個犬類俱樂部,如漢堡純種犬俱樂部(Hamburger Verein zur Förderung)、德國紅十字搜救犬協會(Deutschen Verein für Sanitätshunde)等,促進了德國純種犬類的培育和發展。據英國報紙《密友》(Chums)1892年的一篇預言式的文章披露:

「訓練犬類用於傳遞信息和站崗放哨的試驗已經在德軍中實行,現在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據說結果非常令人振奮……發現最適合這類工作的是牧羊犬。訓練計劃是讓軍犬習慣於訓導員當做主人來親近和服從……在執勤時,軍犬的行動與哨兵保持一致……在考慮到在敵軍火力面前,軍犬目標比人小多少,以及軍犬要怎樣通過各種地形等問題后,似乎可以發現軍犬難以在軍事行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上圖是一戰時期,德軍的一隻哨兵犬在塹壕上警戒。

上圖是一張著名的歷史照片。一戰時期,德軍的一隻通信犬越過戰壕往後方傳送軍情。注意它脖子上掛著的信筒。

也許因為是這種態度,英國培訓軍犬的工作要比敵國和盟國晚上許多,直至1917年,埃德溫·豪森維爾·理查森才在舒伯里內斯創立英國首個軍犬培訓學校。而法國培訓軍犬的工作在官方的支持下已經進展很快了。

在選擇是否適合接受軍事訓練的犬類時,首先要考慮以下幾個前提條件:

氣質好。

性情溫順。

中等體格。

白色或其他毛髮顏色顯眼的犬類在戰場上目標太顯眼,應以灰色或黑色為佳。

視力良好。

嗅覺敏銳。

智商高。

體格健壯,具體說就是胸部寬闊、四肢肌肉強健、爪子堅硬、敏捷。

性別選擇,以未閹割的雄性犬為佳。雌性犬雖然在學習能力和可靠性方面更好,但不適合執行戰場任務,因為雌性犬一旦發情,會擾亂整支軍犬部隊的管理和行動。而閹割過的雄性犬會喪失勇氣和氣質,不利於戰場工作。

年齡上,接受訓練的犬通常不到1歲,或不大於4歲。

根據各參戰國培育、選拔和訓練軍犬的經驗,體型中等、高智商且容易訓練的犬種最受歡迎。

德國方面。當時德國軍犬中有兩個犬種——杜賓犬(Doberman Pinscher,一種德國短毛獵犬)和德國牧羊犬(German Shepherd Dog),因為其在體質、靈活性、本土性和可訓練性等方面的優勢而最受青睞。

杜賓犬的優勢在於其聰明、容易受訓和極好的警衛能力。由於體型不大,動作敏捷,加上深黑色的外表,能使它們悄無聲息地在多種地形下活動而不會被敵軍輕易發現。因此這種軍犬在德軍中被廣泛使用。

德國牧羊犬也是因為它們在體質、智商和可訓練性方面的獨有優勢而被德軍看重,而且這種犬類很會討主人歡心。

左上圖是一名德軍士兵與充當救護犬的杜賓犬合影。右上圖是一名德軍士兵與德國牧羊犬合影。

實際上,關於最適合訓練為軍犬的犬種,最初在德國曾有很大分歧。

剛開始德國人考慮使用貴賓犬(Poodle),因為這種犬有極高智商。但是,貴賓犬特別容易發情,而且氣味強烈,且視力不佳。

然後聖伯納德犬(St.Bernard)也被列入考慮範圍。這種犬也有悠久的歷史,但當時這種犬在體型和重量上與他們著名的祖先相比要大了不少,屬於大型犬,不適合作為軍犬。

還有指示犬(Pointer,一種短毛大獵犬),雖然智商較高且體格強壯,但它們那根深蒂固的狩獵本能使它們被拒於軍犬隊伍之外。

需要指出的是,德國人非常重視軍犬血統的純潔性,德國政府從一開始便堅持:「軍犬不能從雜交犬種中產生。」

當時德軍的許多現役的軍犬種類,都與其肩負的任務有關。牛頭犬(Bulldog)、血獵犬(Bloodhound)、柯利牧羊犬、尋回犬(Retriever)、杜賓犬、艾爾谷犬(Airedale)、傑克羅素梗(Jack Russell)、硬毛獵狐梗(Wire-haired Fox Terrier)、牧羊狗(Sheep-dog)和德國牧羊犬都是當時德軍使用的軍犬種類,每個種類肩負的任務都依據它們自身品種的性格特徵而定,力求將這種特徵得到最好發揮。而且都是純種犬,它們相對於雜交犬的優勢在於所表現出的本種類的特性。

這裡要說一下柯利牧羊犬,直至19世紀末,這種犬的軍事作用在幾個世紀以來都被德國人高度重視。約翰·伯格斯更是在《軍犬及其馴養》(德語:Der Kriegshund und seine Dressur)一書中盛讚柯利牧羊犬的性格特徵是各類軍犬中的No.1。但是到了20世紀初,柯利牧羊犬在德軍中「失寵」了,取代其地位的是德國牧羊犬。該犬種成為德軍中數量最多的軍犬。有報道指出,在大戰爆發時,德軍有6000多條軍犬投入使用。不過據德國奧爾登堡救護犬協會(German Society for Ambulance Doges)的數據,至1915年5月,共有1678條軍犬被部署到前線,其中1274條是德國牧羊犬,其餘還有239條杜賓犬、142條艾爾谷犬和13條羅威納犬(Rottweiler),可以發現,絕大數量是德國牧羊犬。而且,這一比例在整個大戰期間基本如此。

上圖是1916年2月,4名德軍士兵與一隻充當軍犬的柯利牧羊犬合影。

協約國方面。協約國同樣使用了多種犬類作為軍犬。據統計,在一個時期內,共有340條軍犬從英國的軍犬培訓中心被送往法國,其中包括:74條柯利牧羊犬、70條勒車犬(Lurcher)、66條艾爾谷犬、36條牧羊狗和33條尋回犬;剩餘的61條軍犬則囊括另外13種不同犬種。

據統計,協約國在一戰中共使用過以下犬種的軍犬:柯利牧羊犬、艾爾谷犬、德國牧羊犬、杜賓犬、拳師犬(Boxer)、馬士提夫獒犬(Mastiff)、愛爾蘭獵狼犬(Irish Wolfhound)、羅威納犬、貴賓犬、聖伯納德犬、大丹犬(Great Dane)、阿布魯佐獒犬(Mastiff Abruzzo)、比利牛斯山地犬(Pyrenean Mountain Dog,又稱為大白熊犬)、法蘭德斯牧牛犬(Bouvier des Flandres)、巨型雪納瑞犬(Riesenschnauzer)、牛頭犬、紐芬蘭犬(Newfoundland)、伯瑞犬(Briard)、法國牧羊犬(Beauceron)、比利時獒犬(Belgian Mastiff)、波爾多犬(Dogue de Bordeaux)、比利時牧羊犬(Belgian Shepherd)、血獵犬、美國斯塔福梗(Amstaff)、鬥牛犬(Pitbull)、維希拉獵犬(Vizsla)、愛斯基摩犬(Malamute)、哈士奇(Husky)、霍夫瓦爾特犬(Hovawart)、高加索牧羊犬(Caucasus Shepherd)、牧羊狗,以及各種槍獵犬(hunting dog)。另外還有一些小梗犬,被訓練用於戰壕捕鼠,這可是真正的「狗拿耗子」。

據估計,在一戰期間,德軍先後徵召了3萬條軍犬,英國、法國、比利時共徵召了2萬條,義大利有3000條,俄國也有數千條。

上圖是一戰時期,一隻駝運小口徑野戰炮炮彈的艾爾谷犬。

軍犬的搖籃

協約國的軍犬培訓中心主要有3個,2個在法國,1個在英國。法國的位於埃塔普勒(Étaples)和薩托利(Satory),英國的是在舒伯里內斯。

其中,埃塔普勒中央軍犬養殖場與培訓中心的課程是5-6周,這裡的軍犬畢業后被分到前線後方的軍犬集結點,每個集結點48條軍犬和16名訓導員,按3條軍犬配1名訓導員的比例分配下戰壕執行任務。而法國陸軍薩托利軍犬培訓中心與英國的舒伯里內斯軍犬培訓中心一樣,都成立於1917年,前者主要培訓各種牧羊狗、艾爾谷犬、柯利牧羊犬等,法軍每個步兵營可分配到6條軍犬。相對地,德軍一個步兵團會分配12條軍犬,每個營6條,與法軍一樣,軍犬的分配由德軍軍犬通信部門負責。

上圖是一戰時期,舒伯里內斯軍犬培訓中心的犬舍。

上圖是在舒伯里內斯軍犬培訓中心,訓練在槍口下奔跑的軍犬。

未完待續······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