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症主要表現為睡眠障礙、焦慮和植物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癥狀。焦慮症是人群中常見的情緒障礙,焦慮症患病率很高,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表明,人群中焦慮症的終身患病率為13.6%-28.8%,90%的焦慮症患者在35歲以前發病,女性往往多於男性。
臨床表現基本上有三組,亦可視為焦慮症的三大癥狀
1)病理性焦慮情緒
持續性或發作性出現莫名其妙的恐懼、害怕、緊張和不安。有一種期待性的危險感,感到某種災難降臨,甚至有死亡的感受("瀕死感")。患者擔心自己會失去控制,可能突然昏倒或"發瘋"。多數患者同時伴有憂鬱癥狀,對目前、未來生活缺乏信心和樂趣。有時情緒激動,失去平衡,經常無故地發怒,與家人爭吵,對什麼事情都看不慣,不滿意。焦慮症有認識方面的障礙,對周圍環境不能清晰地感知和認識,思維變得簡單和模糊,整天專註於自己的健康狀態,擔心疾病再度發作。
2)軀體不適癥狀
常為早期癥狀。在疾病進展期通常伴有多種軀體癥狀:心悸、心慌、胸悶、氣短、心前區不適或疼痛,心跳和呼吸次數加快,全身疲乏感,生活和工作能力下降,簡單的日常家務工作變得困難不堪,無法勝任,如此癥狀反過來又加重患者的擔憂和焦慮。還有失眠、早醒、夢魘等睡眠障礙,而且頗為嚴重和頑固。此外,還可有消化功能紊亂癥狀等。
絕大多數焦慮症病人還有手抖、手指震顫或麻木感、陣發性潮紅或冷感,月經不調、停經、性慾減退、尿意頻急、頭昏、眩暈、恐懼、暈厥發作等。
3)精神運動性不安
坐立不安、心神不定、搓手頓足、踱來走去、小動作增多、注意力無法集中、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如此惶恐不安。
按照患者的臨床表現,焦慮症主要分為三種類型
1)急性焦慮症,又稱驚恐發作突然出現強烈恐懼,伴有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要表現。患者突然恐懼,猶如「大難臨頭」或「死亡將至」、「失去自控能力」的體驗,而尖叫逃跑、躲藏或呼救。可伴有呼吸困難、心悸、胸痛或不適、眩暈、嘔吐,出汗,面色蒼白、顫動等。每次發作持續數小時,一月可數發,間歇期可無明顯癥狀。
2)慢性焦慮,又稱普遍性焦慮或廣泛性焦慮
是一種自己不能控制的,沒有明確對象或內容的恐懼,覺到有某種實際不存在的威脅將至,而緊張不安、提心弔膽樣的痛苦體驗。還伴有顫動等運動性不安,胸部緊壓等局部不適感及心慌、呼吸加快、面色蒼白、出汗、尿頻、尿急等植物神經功能亢進癥狀。在慢性焦慮症的基礎上可有驚恐發作。
3)恐怖症(包括社交恐怖、場所恐怖、特定的恐怖)
恐怖症的核心表現和急性焦慮發作一樣,都是驚恐發作。不同點在於恐怖症的焦慮發作是由某些特定的場所或者情境引起的,患者不處於這些特定場所或情境時是不會引起焦慮的。例如害怕社交場合或者人際交往,或者害怕某些特定的環境:如飛機、廣場、擁擠的場所。恐怖症的焦慮發生往往可以預知,患者多採取迴避行為來避免焦慮發作。有一位患者就是害怕坐捷運或者公車,只要乘坐上述交通工具,她就會焦慮發作,極其痛苦,為了避免焦慮發作,她就打計程車上下班,因為坐計程車她就沒事。
對於焦慮症的治療,需要注意一下四個方面
1)明確診斷是焦慮症治療的基礎
焦慮症易與軀體疾病相混淆,往往被誤診斷為器質性病變等,識別率低、誤診率高。所以,焦慮症明確診斷對治療很關鍵。
2)心理疏導是焦慮症的必要治療手段
由於焦慮症患者多有預期性焦慮,即對未來的焦慮發作產生預期恐懼。治療的原則就是通過心理醫生的心理干預和疏導來減輕焦慮症患者的心理壓力。心理治療在減輕焦慮癥狀、預防焦慮症複發、改善依從性、獲得有力的社會支持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
3)綜合輔助治療是焦慮症治療的必要手段
根據焦慮症患者的實際情況,可單獨或綜合利用目前比較成熟的生物反饋訓練、身心平衡放鬆訓練、系統脫敏訓練、催眠治療、運動治療、音樂治療、磁療等一系列綜合治療手段,系統治療焦慮症。
4)家庭社會支持是促進焦慮症改善的重要環節
患者的親屬朋友甚至同事等協同好醫生對焦慮症患者的治療,可以促進焦慮症的治療,幫助焦慮症患者更快地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