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菜刀打遍天下都不怕,是我們大天朝美食特有的飲食文化。但隨著越來越多得接觸到外來美食和文化,各具特色的德系廚刀和日系廚刀也漸漸走入我們的廚房,給了我們更多不一樣的選擇。不過,面對這些外來客,不少人依然有著疑問:為什麼要花那麼多錢去買一把菜刀呢?先借用值友的一張圖來感受一下:
先不急著給疑問蓋棺定論,今天小小值梳理了站內各類廚刀相關的經驗和曬單,從結實耐造的我天朝大菜刀到各方面均衡易上手的德系廚刀,再到極致鋒利與驚艷的日系廚刀等等都囊括其中。究竟外來刀具值不值得入手?又究竟該從哪一把開始入手?一起來看看吧~
一、各類刀型
(1)中式廚刀
大家最熟悉的也最長接觸的物件之一,很多人的廚房都是被一把能斬能切的菜刀佔據,不過中式菜刀細分起來也有很多刀型。最重要的就是文武兩把刀,文刀切,武刀斬。
中式刀的區別往往在重量、開刃角度、刀背、手柄這些細節,如果不去實際使用的話,確實不容易看出差別來。常見的中式廚刀主要有切片刀、斬切刀和砍骨刀等,和我們的日常飲食密不可分,做中餐還真的少不了一把面面俱到的中式菜刀。
(2)西式廚刀
不同的飲食文化造就了千差萬別的烹飪工具,刀具也是如此。越來越多人接觸並喜歡西餐,但由於西餐飲食習慣和處理方式和我們有所出入,這時候西式廚刀的必要性就體現出來了。常見西式廚刀主要有:
1、主廚刀(Chef's Knife):西餐處理必不可少的一把刀,無論是魚、肉還是蔬菜都遊刃有餘,刀法與中式刀完全不同,不過一旦上手,就會發現它的好用之處。德式主廚刀易於打磨,而且比較皮實,適用於大多場合。
2、片肉刀(Carving knife):大塊肉類的烹飪一般都少不了一把小刀,比如內蒙用來割羊肉的小刀。對於總是大塊烹飪肉類的西餐,也必不可少一把片肉刀,這把刀被製造得纖細狹長、韌性十足,像西洋劍一樣容易彎曲,除了切割烤肉,還可以片西式火腿。
3、剔骨刀(Boning&Fillet Knives):也叫菲力刀,主要用來處理整雞或整魚,其實也沒太大用,因為它能做的事情主廚刀都能做,不是必需品。
4、多功能小刀(Utility knife):縮小版的主廚刀,可用來干各種細活。切水果是極好的,但由於長度(一般12cm)的關係,沒有削皮刀好用。拿來當牛排刀用也不在話下,不過吃牛排時下面是瓷器,對刀刃傷害非常大,最好還是別這麼玩,也是非必需品。
5、削皮刀(Paring knife):一般來說比多功能刀更短,7cm-9cm左右,方便削皮,還有種內彎的刀,適合削土豆、清理蘑菇等等。
6、麵包刀(Bread knife):麵包是歐美人民的主食,沒有麵包刀的廚房是無法想象的,但是對於大部分國人來說可能是最沒有用的一把刀了。更適合熱愛烘焙的人選擇。
(3)日式廚刀
日本飲食分為「和食」與「洋食」兩大類,廚刀也根據製作工藝和刀型分為傳統的「和包丁」與西式的「洋包丁」,「包丁」一詞源於傳奇廚師庖丁,用以指代廚刀。
和包丁:
傳統日本刀型,基本都是單邊開刃,即一邊是平直而外一邊有角度。特點是鋒利但耐用性稍差。由於日本傳統飲食以魚類與蔬果為主,所以「和包丁」里最常見的刀型有:
1、出刃包丁(Deba):可能是目前處理魚最有效率的刀型,出現於江戶時代的刀具名城堺市。單邊開刃,刀身比較厚而重,尤其是刀背後端,結實耐用。主要用於粗處理魚肉和魚骨,也能應付日常雞鴨處理,還可把魚肉從骨頭上卸下(起魚片,fillet)。但不能用於排骨豬骨等更硬的大骨頭,粗重活還是得靠我們的中式刀。
2、柳刃包丁(Yanagiba):最常用的刺身刀之一,得名於其形狀,刀身狹長如柳葉。
刀單邊開刃,追求極致鋒利,細長的刀刃能讓廚師只用一個后拉的動作就切出一片魚肉,而且能保留生魚片本身的光澤。
長度一般為21-24cm,專業廚師用更長。雖然任何刀都能切魚生,但普通短刀的話切口粗糙,影響口感,所以比較講究的都是用專用刺身刀,切口會非常光滑整齊。
3、薄刃包丁(Usuba):純正的菜刀,特點是刀刃平直沒有弧度,且刀如其名,刀身薄且鋒利,適合切蔬菜、削皮等,專業廚師常用它來刨蘿蔔薄片(桂剝き),可以刨得像紙一樣薄,但千萬不要碰骨頭不然很容易報廢。分為關西的鐮形和關東的江戶形。
※ 此外還有專門切鰻魚、河豚等的傳統日本刀型,不過基本都是面向專業職人,一器一用的特性非常明顯,某一刀型把某個功能發揮到了極致。
傳統和包丁一般是碳鋼製作,單面開刃,適合職業廚師或者有一定經驗的烹飪愛好者,新手最好還是不要輕易嘗試這些有一定難度的廚刀。
洋包丁:
對應於傳統日式刀型的是,根據西式道具結合改良的洋包丁。特點是雙邊開刃,更易於研磨,為了便於保養基本都是採用不鏽鋼材質。常見西式刀型主要有:
1、牛刀(Gyuto):洋包丁代表刀型,簡單來說就是為了處理牛肉而設計的刀型,與法式主廚刀一致。相較於德式主廚刀,刀刃弧度更平緩一些,而相對於三德刀又更長更薄一些,可以用薄而鋒利的刀尖進行精細的直刀切。
2、菜切包丁:雙邊開刃的薄刃包丁,很像縮小版的中式片刀,刀法也與中式片刀一樣,但重量更輕,更適合妹子使用。即使是胡蘿蔔這樣較硬的蔬菜,也可以直接下刀,不需要像中式片刀把刀提起借用刀身重量剁切。
3、三德刀(Santoku):三德意為有三種美德或者說三種用途,一般是指適用於切肉、魚和蔬菜(也有人理解為切絲、切丁、切片),用途比較廣泛,是日本家庭中最常見的廚刀。
結合了日本傳統的「菜切」和從西方引入的「牛刀」的各自優點,如果想一把刀解決大部分問題,選擇三德刀是比較合適的。
※ 這裡只介紹了有日本特色的幾款,事實上所有的西式廚刀刀型日本都有,而且同價位一般比德系廠商更具性價比。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特別說明,絕大部分刀型都是不能用來砍骨頭的,也不能切未完全解凍的肉等堅硬的東西,剁蒜蓉等與砧板猛烈撞擊的動作都不太好(用西式鍘刀切法還行),否則容易把刀刃弄壞甚至報廢,越貴的東西越嬌貴。
所以選擇一把高端刀用來切肉切菜后,備一把中式刀用來砍骨很有必要。
二、選購廚刀指引
(1)常見廚刀材質
衡量一把刀的最主要標準是鋒利程度,而決定鋒利程度的主要因素是鋼材硬度。所以,對於廚刀而言,碳是個十分關鍵的因素。一般來說,碳含量越高,鋼材就越硬越鋒利,而且保持度好;但同時鋼材也會更脆、韌性更低,且容易生鏽。
1、以X50CrMoV15為代表的低碳不鏽鋼
德系廚刀主流用鋼材1.4116/X50 CrMoV15,特點是好加工、韌性好、防鏽效果佳,也易於維護保養,不過由於硬度低,所以保持性較差,鈍得快。
常見以雙立人,WMF,三叉為代表德系家族,涵蓋價格500-1500元的主廚刀,大都是這種材質,又稱德國標準DIN1型不鏽鋼。大概相當於國產刀常用的5鉻鋼(國產習慣把碳含量百分之零點幾的高鉻不鏽鋼叫做幾鉻鋼,5鉻鋼即碳含量0.5%),不過性能各方面更優良,適合入門者使用。
2、以VG10為代表的高碳不鏽鋼
VG10是日本「武生特鋼」公司生產的高端不鏽鋼,知名度相當高,非常適合入門者使用。
碳含量達到1.0%,鉻含量15%,還添加了鉬合金和鈷合金等增加刃口強度的材料,硬度有60HRC+,刃口強度、保持性和鋒利度持久都比較平衡。缺點是韌性略低,因此市面上VG10都是外層不鏽鋼軟鋼中間VG10,韌性和硬度兼顧,也節約了材料成本,目前市面上VG10配置最便宜的日系廚刀是藤次郎的DP系列,性價比很高。
3、以安來鋼為代表的碳鋼
日本純正血統的碳鋼,特點是鋒利度高、打磨性好,保持性和硬度都比VG10更好;但是易銹,使用和保養要求較高,廣泛用於日本料理店,該類廚刀更適用於專業廚師或者比較深度的愛好者。
安來鋼:日立金屬安來鋼廠研發的,採用現代技術製成的碳鋼,主要分白紙,青紙,銀紙三大系(低端的黃紙現在被淘汰),「紙」指的是區分鋼材的包裝紙。
安來鋼製造標準統一,合金配比嚴格按1號,2號,3號等分級,比如白紙2號含碳量低於白紙1號。所有刀匠和工匠嚴格按照統一標準選購材料、進行製作,具體分級如下:
△ 越靠上,刃口耐磨耗越強;越往右,鋼材硬度越高
特點:
高碳鋼,碳含量從最低白2號1.0到最高的超級青紙1.5%不等。
優勢非常明顯,硬度高、剛性好,保持性優異,青紙1號和白紙1號都比VG10的保持性更好;由於沒有鉻,打磨性非常好,很輕鬆可以磨鋒利,適合職業廚師。
缺點是防鏽性差,要經常擦乾放置,天氣潮濕不用要上油(銀三鋼除外)。
※ 90%以上的日本安來鋼,都是刀匠手工鍛打和研磨的,保留了刀具製造的原汁原味,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日本廚師喜歡的原因。
另外除了廚刀,幾乎所有日本工匠的刃物,都有安來鋼的參與,尤其青紙和白紙在鑿子,斧子,柴刀,刻刀,嫁接刀等等各種各樣的工具領域極其普遍,堪稱萬用碳鋼。
粉末鋼:
粉末冶金(Powder metallurgy)是現代冶金科技的產物,是一種以金屬粉末為原料,經壓制和燒結製成各種製品的加工方法。一切用粉末冶金技術製成的鋼材,都可以叫粉末鋼,粉末鋼有碳高的,也有碳少的,有防鏽好的,也有防鏽差的。
很多一線品牌(旬,藤次郎,YAXELL等等)中粉末鋼都是其最貴的系列。由於粉末鋼全球年產量也只有五萬噸左右,加上工藝複雜僅有少數廠商掌握,價格當然高高在上。
總結:
※如果只是新人,刀工馬馬虎虎,可以從低碳不鏽鋼或VG10著手入門;如果希望體會武士刀一般的高硬度和鋒利度,且自己廚藝出色不差錢的話,手工鍛打的安來鋼尤其是青紙鋼會是很好的選擇。
※每一種鋼都各有優劣,不存在又硬又韌又能持久鋒利的完美鋼材。
德系廚刀雖軟,但可以大砍大剁;日系雖硬且鋒利,但不能砍骨;粉末鋼雖然保持性神奇、長久鋒利,但又不好打磨等等,大家根據自己需要選擇即可,不用太過追求完美鋼材。
除了上面提到的碳之外,影響廚刀性能的鋼材成分還包括鉻(Cr),可以增加硬度,防鏽抗腐蝕、抗磨損,鉻含量越高越不容易生鏽,一般含量高於 13% 就可以稱得上「不鏽鋼」。
(2)製造工藝
衝壓(Stamped):工藝簡單成本低,適合機械化大批量生產。想象成蓋章一樣從一塊不鏽鋼鋼板上戳出一把刀大小的鋼片,再經過熱處理、打磨開刃、上柄,一把廚刀就成型了。
鍛造(Forged):傳說中的「千錘百鍊」或「百鍊成鋼」,原指用鎚子對紅熱狀態的金屬坯料施加壓力連續捶打,可以提高金屬的性能,現在大部分是機械鍛造。
本燒(本焼き):傳統手工鍛造,即工匠用傳統手法一錘一錘從單一材料的整塊安來鋼(白紙或青紙)鍛打出來,然後熱處理,淬火時使用沙土覆蓋刀刃以外的部分,只對刀刃淬火(硬化),又叫燒刃。
所以刀刃硬度很高而刀身較軟,起到支撐作用,增強韌性。對工匠要求非常高也費時費力,失敗率高,自然價格水漲船高。
霞(霞、合わせ):也是一種手工鍛造工藝,專用於製作單邊開刃刀。
刀刃部分使用安來鋼鍛造淬火而成,硬度很高;刀身使用普通低碳軟鐵或不鏽鋼,再回火和刀刃結合成一把完整的刀。
和本燒思想類似,刀身軟刀刃硬,但兩個部分分開製造成功率高很多,效率高而材料成本低,價格低於本燒。打磨超過 1000 至 2000 目之後,硬鋼部分(刀刃)會開始像鏡面一樣,軟剛部分(刀身)會像蒙上一層霧一樣看不清,其名字來源於此。
夾層(三枚打ち):內層硬鋼,兩面覆蓋軟鐵或低碳軟不鏽鋼,保證刀刃硬度的同時降低成本、增強韌性。一般用於高硬度鋼材,比如VG10和安來鋼等。
大馬士革鋼(Damascus steel):傳統意義上的大馬士革刀是用產於印度的烏茲鋼製作的,能在成品上呈現美輪美奐的花紋。現在多指夾層的變種,外層由多層軟金屬鍛打而出漂亮的花紋,金屬層數越多花紋越豐富。
黑打(黒打ち):刀煅燒后在表層會形成一層黑色氧化膜,如果僅打磨刀刃附近部分而保留刀身部分黑色就稱為黑打。黑色部分是經過氧化的鐵不會繼續生鏽,相對容易維護,國內也有這種製法。
(1)國產廚刀
面對大部分消費者仍然覺得廚刀只值二三十塊的市場,國產廚刀品牌即使想要從材料和工藝上多下功夫也比較艱難,畢竟這意味著要提高成本。如果只想買一把便宜的中式刀,請至少選擇4Cr13鋼(含碳量0.4%)的廚刀。制不鏽鋼刀可以認準陽江和龍水,代表品牌有國產老字號鄧家刀和十八子作,質量過硬價格又不貴,適合中式廚房。
(2)西式品牌
可愛的德系廚刀很體貼消費者,主流德系品牌用的鋼幾乎都是X50CrMoV15,選購起來比較省心,價格和品牌合適即可。德系品牌雖不如日系機制鋒利,但相對更加耐造,保養起來也比較簡單。熱門品牌主要有維氏、雙立人、WMF和wuesthof等耳熟能詳的品牌。
1、維氏:很多人對維氏的印象應該還停留在家喻戶曉的瑞士軍刀階段,其實它的一系列物美價廉的廚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只是想體驗一下德系刀的鋒利度和刀型,可以先從維氏入門。
2、ZWILLING 雙立人:宣傳營銷做得相當好的品牌,經常能在各種節目或者廣告中見到它。名聲響,為了降低人工成本,不少都是國內產,比如Pollux以下型號都是上海產。在國內定價較高,性價比一般,更適合海淘。
3、WMF福騰寶:和雙立人一樣都是我站網友比較熟悉的德系品牌,二者最好選購其德產鍛造的中檔產品,品質更佳。另外,WMF著名的大馬士革系列非常漂亮,當然價格也不菲,預算充足的可以上。
4、Wüsthof三叉:品質和名聲都還不錯的德國老字號,很多外國名廚推薦過,逼格比較高。注重握持感的話可以試試Wusthof經典的的Classic Ikon,用起來相當趁手,缺點的話可能就是價格比較貴。
(3)日系品牌
1、藤次郎:最大的特色就是物美價廉,按照日本人均收入,5-6千日元一把廚刀,非常實惠。
藤次郎可以說是日本第一大機制廚刀廠家,幾乎所有日式、西式和中式刀他都在做,產能驚人。
優缺點明顯,比如完工度不夠出色,不過用料實在、刀型和手感正統、好用好維護,所以是新人入門的推薦品牌。不過也因為知名度高,到處都是山寨,盡量選擇靠譜的渠道。
2、Shun旬:日本貝印KAI旗下的刀具品牌,人氣和知名度都相當高。
不同系列由不同風格的設計師參與,有的好用,有的花哨。中檔材料都是VG10,高檔比如FUJI或RESERVE款式也有SG2,性能是沒有問題的。也是量產品牌的佼佼者,但價格偏高,除了CLASSIC和SORA系列,其他都不算便宜。實用度3-4星,完工度5星,性價比3星。
3、GLOBAL具良治:出自吉田金屬工業製作所,營銷和推廣很牛,專註於海外市場。主刀全網統一價格8640日元一把,一律的一體式設計,一律的自主鋼材,性價比不高。偏重設計感,刀子的風格比較非主流,除了G2牛刀,G5菜切以外,很多刀型都是日西結合式的。
4、YAXELL:關市非常有代表性的品牌,幾個系列從紋——豪,分別對應普通VG10夾鋼、37層VG10夾鋼、69層VG10夾鋼以及101層SG2粉末鋼夾鋼,價格也越來越高,一把入門主廚刀7000-8000日元。
專攻各種風格的大馬士革,且同樣款式有不同手柄可選,性價比、材料和美觀度都不錯,用來入門是藤次郎更細緻一些的選擇。
5、四大手工品牌:除了上述的比較知名的機製品牌,手工刀具也是目前非常熱門的領域。
從品牌規模和市場佔有率來看,比較知名的日本手工品牌主要有正本、有次、堺孝行和木屋。相對於機製品牌,手工刀具完工度和細節把控得都更好,注重的是工藝而非性價比,更適合專業人士或者已經有深入研究的人入手。
(4)選購建議
說了這麼多,到底怎樣才能算一把「好刀」呢?
從日常使用出發,鋒利、舒適順手、持久度高和易於保養應該是比較重要的幾個因素。
而各地各式廚刀特點也比較明顯:日系廚刀最為鋒利,用來切削效果超群,但韌性一般,可能要在保養上多下些功夫;德系廚刀各方面性能比較平衡,相對比較耐造;中式廚刀大家都知道啦,便宜好用大砍大剁必不可少。
所以,根據往期值友分享,具體入門選購建議主要是:
如果看重鋒利就選擇日系廚刀,推薦從VG10開始體驗,硬度較高且和磨刀石維持了最佳平衡,既能滿足對鋒利程度的需求又相對比較好保養。
如果注重各方面素質均衡可以選擇德系廚刀(最好選擇德產鍛造的中檔產品),應對日常廚房切菜基本遊刃有餘,而且易於保養。
國產刀具的話一把切削刀和一把砍骨刀基本足以,大家熟悉的鄧家子、十八子作和陳枝記等都是品質不錯的選擇。
而具體刀型的話,西式廚刀建議從主廚刀或三德刀入手,使用途徑比較廣泛而且好入手。至於大馬士革廚刀花紋、高碳鋼和手作刀具,都可以根據個人愛好和廚藝水平酌情選擇。
WWW.SMZDM.COM
好刀也需磨,戳閱讀原文,看磨刀石選購指南!
WWW.SMZDM.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