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容齋筆記 | 敦煌藻井藝術

藻井

藻井是傳統建築中的一種裝飾性木結構頂棚,帶有各種花紋、彩畫和浮雕等。其工藝非常複雜,以榫卯等結構自天花平頂向上凹進,形似穹隆,美撼人心。

藻井,由細密的斗拱承托,象徵天宇的崇高。據《風俗通》記載:「今殿作天井。井者,東井之像也。菱,水中之物。皆所以厭火也。」東井即井宿,二十八宿中的一宿,古人認為是主水的,在殿堂、樓閣最高處作井,「圜淵方井,反植荷渠」,以荷、菱、蓮等藻類水生植物裝飾,蓮荷紋作為五行之一「水」的象徵,認為其可以克火,是希望能藉以壓伏火魔作祟,以護祐建築物的安全。即所謂"井中有水,水火相剋"。

品質容齋 品位容齋

敦煌藻井

敦煌的藻井多達四百餘頂,繪製十分精緻。敦煌石窟中的藻井圖案,本是仿照古代建築中宮室內部屋頂上用方木疊套而成的方井結構和裝飾手法,即所謂「交木為井,繪以藻紋」。

莫高窟的藻井圖案是敦煌圖案中的精華部分。莫高窟早期石窟窟形為「中心塔柱式」,北魏之後逐漸演變為覆斗形頂窟,即石窟呈平面方形,窟頂如一倒斗形狀,覆斗形石窟頂部中心的方形部分,即裝飾著藻井圖案。

藻井是敦煌圖案中的精華,由於它高踞石窟頂部,受風沙及惡劣自然環境的損壞較少,同時也免除了許多人為的損壞,故保存的很完好。

早期的藻井圖案均為「斗四套疊」結構,圖案內容以蓮花紋、忍冬紋、飛天紋、幾何紋、火焰紋、水渦紋作為主要組合。一般中心方井為圓輪狀蓮花紋,蓮花外的空間填充水渦紋,四角為火焰或飛天紋。忍冬紋和各式幾何紋以連續組成邊飾的形式出現。

在佛教石窟中,蓮花圖案是聖潔光明的象徵,認為人的靈魂可從蓮花中獲得再生,進入西方極樂世界。

蓮花童子藻井

藻井中間為蓮花,四角有化生童子,身披飄帶或合十,或持帶,或獻花,坐於蓮花上,周圍有忍冬陪襯。

蓮花藻井

藻井中心為大蓮花,外圍有雲紋與大小蓮瓣環繞,層層迭暈。

葡萄藤蔓藻井

藻井中心為四個石榴,並與葡萄藤曼組合在一起,素凈淡雅。

蓮花飛天藻井

藻井中心為蓮花,周圍有四身飛天圍繞著蓮花行舞。

蓮花藻井

藻井中心集蓮花為玄雲圖,四角以蝴蝶為邊飾,賦色沉著優雅。

雙龍藻井

藻井中心雙龍戲珠,浮遊於綠水池中 外圍有連珠紋,彩色蓮花環繞。

五龍藻井

藻井中心為一飛騰團龍,四角為長龍環繞,五龍口吐火焰寶珠,嬉戲於空中。

團龍藻井

團龍頭上翹,張口露齒,龍身鱗甲細密,前抓握火焰寶珠,鬚髮翻飛。四周有連珠紋與蓮瓣紋環繞。

蓮花藻井

藻井中間為一單瓣蓮花,周圍環繞連珠紋,四坡為忍冬紋、火焰紋。

舞童蓮花藻井

蓮花心內有二身舞童,棕色肌膚、白色肚兜,舉手提腳,歡暢對舞。

早期藻井圖案造型簡練樸實,用筆豪放自由,色彩上以土紅、土黃、石綠、白、深赭運用最多,形成一種對比鮮明,熱烈醇厚的色彩基調。

305窟 隋

隋代,藻井圖案從結構、內容、形式、風格諸方面都開始發生演變,逐漸擺脫早期藻井圖案的舊形式。圖案結構上由「斗四套疊」的仿木建築結構轉變為「方井——邊飾——垂幔」三層結構。紋飾不斷豐富,紋樣造型秀美活潑,並且出現了具有波斯風格的聯珠紋;紋樣用纖細流暢的白線或深褐色線條勾邊,表現手法精細,細膩中又不乏靈動飄逸;藻井的色調清新雅緻,以石青為主的冷色調中出現少量曙紅的對比色,色彩效果顯得爽朗而鮮明。這一切構成了隋代藻井圖案的獨特時代風格和藝術特色。

314窟 隋

390窟 隋

隋代以後洞窟越來越重視藻井裝飾,創造出很多美麗的藻井圖案。如第407窟的三兔藻井圖案,它的中心是一朵八瓣蓮花,花瓣重疊,顯得厚重,花心是一個綠色的圓圈,圓中畫出三隻奔跑的兔子,這三隻兔子共有三隻耳朵,但是不論你看哪一隻兔子都有兩隻耳朵。這就是有名的三兔造型。在大蓮花四周的藍色底色上又有8身飛天環繞蓮花飛行,這些飛天手托鮮花,,興高采烈地行進,長長的飄帶伴隨著流雲,鮮花充滿了空中,具有熱烈的氣氛。飛天旋轉飛行與中央奔跑的兔子相呼應,充滿了生機勃勃的情調。

藻井圖案 第407窟 隋

「月中何有,白兔搗藻」, 歷史上常把月亮視為兔魂,民間也習慣以玉兔為月的代詞。 所以使用兔子來表達飛天的意境。 二、井心四周是多層菱格蓮花紋,小形垂幔紋邊飾。 四層蓮花中心畫了三隻追逐奔跑的兔子。 由於畫家豐富的想象力,使三隻兔子只有三隻耳朵,巧妙地代替了應有的六隻耳朵。 但無論從那個角度看,一隻兔子都有兩隻耳朵。 三隻耳朵組成等邊三角形,表現了三兔活躍奔跑時的神態。 蓮心奔跑的兔子和蓮心外飛翔的飛天,飄旋的天花方向一致,彷彿連靜止的蓮花也在旋轉!

407窟 隋

392窟 隋

401窟 隋

397窟 隋

205窟 初唐

209窟 初唐

209窟 初唐

217窟 初唐

321窟 初唐

381窟 初唐

唐代敦煌石窟中的藻井,已完全脫離了「斗四套疊」的建築裝飾結構模式,更類似於一頂高懸窟頂的絲織華蓋。方形井心內的圖案主要有蓮花、葡萄、寶相花、三兔、飛天等。井心外的四個斜面上,從內向外以層層擴大的多種帶狀邊飾圖案圍繞,最外層用垂幔垂帳瓔珞,金鈴等裝飾結束,比隋代的裝飾更加豐富。表現手法較前代更為生動,線條細密,色彩層次豐富,出現一個色系的深、中、淺色的退暈處理。此時的藻井圖案可謂創意無窮,獨具匠心,華麗之極。

329窟 初唐

唐代藝術家在組織藻井圖案的結構時,注意了多種繁複圖案的層次和節奏,使之變化有致,在石窟頂部形成向上縱深的視覺感受。初唐的藻井,井心較寬大,井外邊飾層次較少,重點表現井心圖案形象,整個藻井圖案簡煉平穩,色調清新典雅。初唐時期保留和發展了一些隋代藻井的特色,同時在圖案的創新方面也有很大的突破。圖案題材不斷豐富,開始形成唐代特有的風格。

171窟 盛唐

126窟 盛唐

盛唐的藻井,井心面積漸漸縮小,井邊飾層次增多,加重了對邊飾層次的設計。越靠近井心的邊飾越窄,越向外的越寬大,形成一種縱深層次感。也有一些窟的藻井邊飾採用了寬窄基本相同,而紋樣主次結合,有節奏的排列。井外邊飾紋樣豐富多彩,與井心結合呼應,構成一幅有節奏和韻律感的藻井圖案。紋樣運用上增加了流暢的卷草紋和華麗的寶相花。整體來看,盛唐時期的藻井圖案富麗華貴,色彩濃重輝煌,充分展現了臻於成熟的唐代風格。

120窟 盛唐

31窟 盛唐

320窟 盛唐

319窟 盛唐

中、晚唐的藻井,井心大小變得適中,井外邊飾寬窄相當,邊飾紋樣以卷草,回紋,菱形紋為主,邊飾之間界以色線,層次、節奏平緩。用色減少,色調樸素,常以土黃、土紅為主調,紋樣風格十分嚴整。中、晚唐時期的藻井圖案,雖然不如盛唐時期豐富、華麗,但也具有自身的特點。

361窟 中唐

201窟 中唐

85窟 晚唐

敦煌晚期(五代、宋、西夏、元)時的藻井圖案,結構上繼承了前代。五代藻井圖案基本延續晚唐的風格,花卉紋樣與祥禽瑞獸(如龍、鳳等)的組合頗具特色。

61窟 五代

249窟 西魏

285窟 西魏

249窟 北魏

251窟 北魏

272窟 北涼

254窟 北魏

428窟 北周

13窟 北宋

西夏藻井圖案中大量出現龍紋裝飾,有有團龍、雙龍、五龍等等多種組合形式,運用了繪、塑、貼金等多種表現手法,成為此時藻井裝飾的特色。宋時的藻井圖案以幾何紋與團花紋的組合占較大比重,色彩以青綠色調為主,石綠色運用較多,間以土紅、深赭,整體效果顯得較為單調板滯。

207窟 西夏

378窟 北宋

五號塔 元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