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資政|中美外交思維方式的不同

外交的文明底蘊

從文化和文明的高度來觀察外交,來分析國際關係和國家互動,可以發現文化和文明作為人類思想基礎和思維方式,對外交理念的形成和外交實踐有指引性的影響,外交人員是國家的代表,更是文化的代表,其思維方式具有強大的「文化慣性」,因為任何文化內核都會外化為獨特的思維方式,也許可以稱之為文化和文明基因。

譬如,「和」或「和諧」思想來自於文化和中華文明的「中庸之道」,可以解讀為是防禦性的思維方式。孔子說,「禮之用,和為貴」,是希望通過制度規範促使人之間、國家之間互相包容,求同存異,共生共長,和睦融洽。古代其他思想流派同樣重視「和諧」,如道家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追求「天人合一」。為促成、維護「和諧」,儒家提出以「仁」為核心的價值體系,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等。如今,提出建立新型大國關係和全球夥伴關係網路都與這種文化基因有關。在處理南海問題上提出「雙軌解決思路」,把主權爭端與海洋問題分開來,同樣出於希望減少分歧、拓寬解決問題途徑的「和」之理念。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的霸權主義思維和「平衡」或「再平衡」戰略,則源自美國文化及其「進攻性」特徵。這種文化特徵是美國建國的特殊環境和美國白人移民不少是因為在歐洲受到迫害而來到新大陸這些因素所決定的。

文化和文明對大國互動的影響

文化和文明及其價值觀在影響外交思想的同時,還是主權國家為影響國際關係、塑造國際秩序可以動員、利用的重要資源。把文化當作資源和工具對國際政治、經濟施加影響是大國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和手段豐富多彩,效果有時甚至好於戰爭和經濟手段。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這些年熱衷於在世界各地搞「顏色革命」為例,其實質是文化「侵略」,即把西方的文化及其價值觀最大程度地動員、利用起來,以實現其地緣政治目標、遭受「顏色革命」之害的國家政權易手、社會結構撕裂,教訓極其深刻。

民粹主義和宗教也是常在外交上被動員、利用的文化工具。今年(2016)美國總統大選、歐洲多國選舉都深受民粹主義思潮影響,出現不少代表左右傾民粹主義的候選人和政黨,再次證明文化對政治的影響力。而宗教原教旨主義在中東等地橫行,則為國際恐怖勢力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精神基礎。

從歷史文明和地緣文化視野來分析地緣政治的互動是外交的戰略思維。外交上具備洞察全局和歷史的戰略思維,對維護和推進國家利益十分重要。地緣文化揭示,許多國家和地區間衝突的深層原因是文化和文明間的衝突。雖然學術界並不完全贊同上世紀90年代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國際關係理論也鮮有權威論著研究文化和文明對國際關係的影響,但並不能就此得出地緣文化作用不存在的結論。歷史上基督教和伊斯蘭文明衝突延續了數世紀。不可否認,目前中東亂局與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的中東戰略有著密切關聯。中東動蕩包括敘利亞危機使許多人流離失所,由此引發的難民潮衝擊歐洲,又動搖了歐洲文明的一些基本價值觀,如歐洲一體化「人員自由流動」原則。因此在考慮解決中東問題時,幾大宗教之間特別是伊斯蘭與基督教文明之間的歷史矛盾和現實衝突,是必須細細研究的。

最後,讓我們從宏觀角度來看看以為代表的東方文化,與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對國際關係和大國互動的影響。

這兩種文化產生了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數千年悠久歷史在文化中形成了其他大國不具備的宏大歷史觀。外交慣於、善於從宏觀的角度來思考國際關係及其問題,避免就事論事和短視的處理方式。而美國外交通常急功近利,有明確的商業「獲利」意識,善於、慣於「做交易」。雖說各國外交都是利益驅動,但思維方式卻有很大區別。

基辛格的《論》將中西戰略文化比作「圍棋」和「象棋」,頗有見地。外交擅長「圍棋」,重視全局和走勢,而西方外交則遵循「象棋」邏輯和「零和」原則,國家間「你死我活」,而不是「你活我也活」(Live and let live),合作共贏。因此,外交在處理國際和雙邊問題時總是不慌不忙,有耐心,希望在互動中找到較為公正、公平、合理的解決方案。如一時難以解決,會把問題留給未來,只要眼下不爆發衝突即可。這正是哲學思想和歷史觀的寫照。這種以歷史和文明對話的精神來處理國際關係,一直指導著的外交實踐。

外交講究理性和戰略思考,同樣與其深厚的文化積澱有關。

「韜光養晦」思想往往被西方國家理解為暫時性策略,是蟄伏以等待時機。從文化維度來認識,「韜光養晦」是戰略性、長期堅持的原則。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強大了也永不稱霸、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等原則,是對世界的莊嚴承諾,驗證了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反觀美國,美國極力維護以雙邊軍事同盟關係為核心的全球安全體系,基礎理念是「零和」,追求自己絕對安全,並不考慮別國安全與否。努力倡導建立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全球夥伴關係網路,目的是建立合作安全、共同安全、共同發展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中美文化底蘊的區別在外交上可以說表現得淋漓盡致。

特色大國外交思想從哲學高度否定了西方以強權政治為特徵的國際關係現實主義思維定式,不僅科學總結、升華提煉了新外交豐富的實踐經驗,更是繼承弘揚了中華文明和優秀文化的核心價值觀。

周恩來總理曾開導一些小國的領導人說,我們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原則,堅決反對外來干涉,怎麼會去干涉別國的內政呢?

儒家以「仁」為核心的和諧理念,是一個具有普世意義的價值原則,可以通過一系列具體規範和制度設計,來實現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國與國之間、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 只有這樣做,國家之間才能夠以對話求理解,以協商談判解決爭端,化解矛盾,和睦相處;才能夠以共識求團結,和衷共濟,度過危機;才能夠以包容求和諧,獲得經濟文化的和諧發展。

和諧世界理念弘揚「和而不同」「和實生物」的古訓,在觀察和處理世界複雜事物和問題時堅持系統整體觀、對立統一辯證思維以及推陳出新、生生不息的科學發展觀。它將古代樸素深刻的系統辯證思想與現代哲學原理相結合,回答了「如何看待當今世界」「怎樣化解各種矛盾和衝突」「怎樣逐步推動實現和諧世界目標」等基本問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外交思維原則和方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