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戰勝韓國是因為更能跑嗎?說起耐力搞足球的人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

2018年世界盃預選賽亞洲區十二強賽中,隊在連續五場不勝,已經沒有退路的情況下,終於1:0戰勝韓國隊!這就是讓人愛恨交加的足球!每當你對他幾近徹底絕望時,他又會突然上演絕地反擊,讓你無比振奮!但每當你對他寄予厚望時,他又會用一連串的失利讓你無力吐槽!

不管怎樣,我們總是希望足球能取得更多勝利,能更好一些!這場比賽也充分展現了體育的魅力,雖然體育比賽的本質是遊戲,是娛樂,它與我們每天的工作生活似乎沒有直接聯繫,但體育比賽總能激發人們豐富的情感,讓人不能自拔。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這場比賽儼然已經演變為中韓之間對抗的象徵,許多人戲稱:「隊只要這場贏了,以後隨便輸」,看了這句話不免讓人會心一笑!

在這場幾乎輸不起的比賽中,職業球員總算是基本完成使命,在與韓國隊的高強度對抗中,球員也絲毫不處於下風,體能更是不用擔心,技戰術成為雙方比拼的焦點。中韓足球對抗向來都是好戲,更何況,對韓國歷史戰績較差的現實使得「恐韓症」每到中韓比賽時就會被屢屢提及。雖然近幾年以來,隨著職業足球的發展,即便隊在比賽中負於韓國隊,也很少有人將其視作「恐韓」,但是那段「不能忘卻的歷史」回憶起來仍然讓人唏噓不已,中韓足球對抗史其實就是人對於足球運動耐力特徵的認識歷史。

一、「恐韓」讓我們認識到早期足球運動員體能的羸弱

1986年9月28日,韓國首爾,亞運會男足比賽,2-4韓國。

1988年,第9屆亞洲杯在卡達舉行,由高豐文挂帥的隊成為了參賽的十支球隊之一。最終,闖入四強的隊在半決賽上加時以1-2不敵韓國隊,慘遭淘汰,也從此落下了「恐韓症」的病根。

1989年六強賽,國足0-1韓國,也是在這一時期隊面對日韓處於明顯的下風。而韓國隊在日韓世界盃上,體現出來超過歐美強隊的跑不死的能力,也顯示了這支隊伍的確體能素質優良。

2010年2月10日,日本東京,2010東亞四強賽,3-0戰勝韓國隊,改寫逢韓不勝歷史。

在早期中韓對抗中,常常有球員在下半場出現抽筋的情況,顯示球員相比韓國球員,體能明顯處於下風,跑都跑不動,這球還怎麼踢?這也引起了足球管理者的重視。

加之,1985年5月19日,剛剛奪得亞洲杯亞軍的隊,在世界盃預選賽小組賽最後一場輸給了香港,引發在場球迷的公憤。這意味著足球被賦予了沉重的社會使命。

之後的1989年,對陣阿聯酋和卡達的兩個「黑色三分鐘」,隊只差一步到羅馬。這種戲劇性的結果,使足球在社會受關注的程度達到了空前的高峰,並一直持續至今。

二、改變足球運動員體能從12分鐘跑開始

1994年,足球職業聯賽全面啟動,全面推行俱樂部制,那時的聯賽被稱為「甲A聯賽」。其實早在1992年,為了改變隊國際大賽每每最後時刻體能出現問題,進攻上不去、防守回不來,只能看著、走著、喘著粗氣的現狀。由足球「教父」年維泗倡導,足協副主席王俊生力主推行「12分鐘跑」——賽季前體能測試全面實施,標準為12分鐘跑必須達到3100米(配速3:55左右),不及格者不得參加聯賽。足協的初衷是,以一個硬指標來制約隊員訓練中的軟懶散、提高最基本的奔跑能力。

12分鐘跑可謂大名鼎鼎,它是指竭盡全力,測試12分鐘內跑動的最大距離。這項測試是有氧運動之父——美國軍醫庫伯所發明,庫伯最早提出了有氧運動這一概念,到今天以跑步為代表的有氧運動風靡世界,庫伯的貢獻不可磨滅。庫伯先生創立了世界聞名的庫伯有氧研究院,他的足跡遍及全球,推廣「與庫伯一起跑」的公益活動,他也曾多次到訪,是目前仍然健在的國際運動科學頂級大師,他也是美國前任總統小布希的私人醫生,庫伯將於4月訪華,目的地——南京。

「12分鐘跑」在實行了7年後,因部分球員、媒體及球迷的強烈反對而取消。2002年,退休后的王俊生在一本書中描寫了足球第一次測「12分鐘跑」之慘狀。「約400名甲A甲B球員在廣州、重慶參加測驗,近1/4沒過關。跑過關者很多躺倒在地,痛苦地喘、呻吟,臉上是豆大的汗珠。沒過關100多人,多人因用力過猛,身體不適,早飯全噴出來了,慘不忍睹。稍懂運動訓練的人都會想:他們平時沒大運動量訓練嗎?一名裁判毫不客氣地說:「白吃國家飯,白拿國家錢!我都比他們快。」……

從現在來看,12分鐘跑測試是伴隨職業聯賽而生的一種不太職業的操作方式,功過兼有。功是在於,讓那些體能羸弱的球員以及教練重視最為基礎的心肺耐力訓練,因為足球比賽畢竟是要踢90分鐘的,沒有基礎耐力,90分鐘都難以跑下來,因為一場職業聯賽球員跑動距離平均為9—12km,甚至有的運動員能達到14km。當然,12分鐘跑的問題也很明顯,12分鐘幾乎都是勻速跑,這跟足球場上運動員需要不斷加速、衝刺、急停、變向以及不恆定的場上移動速度相去甚遠,12分鐘測試純粹耐力項目,比如中長跑是可以的,但其無法準確反映足球運動員的專項耐力。因此,隨著足球運動的發展,其退出歷史舞台也是必然。

三、YOYO測試也曾經大行其道

隨後,2003年,YOYO測試取代12分鐘跑測試,成為決定球員能否拿到聯賽「上崗證」的關鍵。YOYO測試是由丹麥生理學專家,哥本哈根大學教授詹斯-邦斯布(Jens Bangsbo)所發明。所謂YOYO體測,測的其實是運動員在達到體能極限的時候,持續進行加速、減速、急停、轉身時的耐力。它的主要形式是20米折返跑。也即運動員按照一定節奏(通常是嘟嘟聲響作為提示音)不斷在20米間往返奔跑,剛開始慢,後來越來越快,直至筋疲力盡。

相比12分鐘跑,YOYO測試更加貼合足球運動項目特徵,當然這種測試充其量只能反映運動員體能的某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直觀地體現出球員當時的耐力狀況。但是,如果把這個測試當做判斷一個球員是否優秀的標準,甚至是判斷一個球員能不能踢球的標準,就太過誇張了。

許多球員和教練詬病YOYO測試,指出YOYO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對提高訓練質量是有好處的,但如果把它和參賽資格「綁定」,就太離譜了。一位西班牙足球經紀人曾評價式的YOYO體測:「如果馬拉多納沒有通過體測,難道他就踢不好球了嗎?」

四、職業化讓體能問題不再是問題

由於受到多方詬病, 2011年,足協正式廢除了YOYO體測上崗的制度。但是,沒了YOYO體測,球員的體能問題是否受到影響呢?現在看起來,並沒有受到影響,這幾年對於足球的批評簡直不計其數,但很少有人再說足球運動員耐力不行,是因為足球重視耐力訓練了嗎?可能有關,但其實關鍵在於職業化的不斷深入,讓運動員和教練員更加自律,更加重視體能的全面發展。

目前,越來越多中超球隊運用Catpult穿戴式設備和Firstbeat團隊心率變異系統等先進訓練監控設備,測試和評價運動員的訓練水平,以此考核隊員訓練投入程度和決定隊員能否上場。其實,足球因為最為開放所以才能夠坦然接受批評,中超聯賽科技應用水平已經遠在體制內的那些專業運動隊之上!

五、能把職業足球運動員當中長跑運動員那樣訓練嗎?

足球運動需要間斷性的反覆衝刺。這既不同於一次性衝刺的短跑項目,也不同於慢速長距離奔跑的中長跑項目。足球運動需要的這種間斷性的反覆衝刺耐力就是一種專項耐力,專項耐力就得通過專門方法進行訓練,這並不是說足球運動員不需要慢跑訓練,而是說中長跑式的慢跑訓練需要和足球專項耐力訓練有機結合,才能最大程度提升足球運動員的專項耐力。另外,足球不單是一個純粹跑的運動,除了耐力,一名優秀球員還需要有對抗能力、力量和速度等等。

足球運動是一項以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為主(每場比賽以中等強度跑動約9-12公里),同時伴隨著間歇性的無氧運動(平均每個球員約衝刺800-1200米,加速40-60次,每5秒鐘改變一次方向)。其中有氧供能是基礎,無氧供能是關鍵 。足球比賽中高超的技戰術和良好的體能是一支高水平足球隊不可缺少的兩個方面。為能夠在進攻和防守時快速啟動,足球運動員需要具備優秀的無氧爆發力;為增加全場活動的範圍和踢好下半場的比賽,獲取最後的勝利,足球運動員需要有良好的有氧耐力;為達到射門、頭槌和攔截的威懾力,足球運動員需要強勁的肌肉力量和爆發力。這就是足球項目的供能特徵。所以,當年把足球運動員當中長跑運動員那麼去評估,也許有那個時代的現實意義,但如果真把足球運動員當中長跑運動員那麼去訓練就顯得很無知了。

總結

足球太讓人糾結了,你不要對他太失望,因為他總能偶爾眼前一亮,你也不要對他太樂觀,因為他最能驗證一句俗語「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這些都是成長的煩惱,那我們也就認了,只有從娃娃抓起和堅定地走職業化之路,才是解決足球的王道。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