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抗日戰爭中國民黨軍隊到底扮演的是什麼角色?

日本帝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之前已經做足了功課,無論從綜合國力還是軍隊的裝備及戰術水平,都領先當時的國軍好幾個等級。從9。18東北淪陷到7。7盧溝橋事變,那時的蔣介石對日本的抵抗是消極的,這是因為實力的差距和對日寇的侵略野心估計不足,對日主要採取息事寧人減少摩擦的消極政策。再加上國內的民族矛盾沒有解決,最著名的發生在1936年的6月至9月間的《兩廣事變》廣東陳濟堂和廣西李宗仁、白崇禧反蔣事變。使得蔣介石提出那條著名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最早我認為這條政策是針對共產黨的,後來查閱史料才知道,「安內」主要是是指那些獨立或者半獨立的地方實力派、反蔣勢力,其次才是工農紅軍蘇維埃。

兩廣事變的和平解決,使蔣有了抗日的底氣,再加上1938年的「張鼓峰事件」使蔣徹底丟掉了對蘇聯參加抗戰的幻想。(蘇軍和日軍在那裡懟上了,幾乎快要發生大規模衝突時,突然又講和了)

7月17日,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聲明「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表示了發動抗戰的態度。但即便是此時,國民黨高層內部的意見仍然不一致,仍然有人對能否發動和堅持抗戰抱有懷疑態度,包括胡適這樣的知名人物,也主張忍痛求和。蔣介石通過各種方式,說服、調和、打通國民黨內的不同意見,最後決策實行抗戰,「義無反顧」,他說「最後關頭一到,我們只有犧牲到底,抗戰到底,唯有犧牲到底的決心,才能夠博得最後的勝利」。

在這裡我並不想為蔣介石歌功頌德,也不是要為誰翻案。還原歷史真相是每個有良心的人都應該做的事情。抗戰70周年紀念會上習主席把抗戰有功的國民黨老兵請到檢閱台,說明黨和政府是尊重歷史的。

以前的 抗戰史一直是作為中共黨史的一個階段史加以描述的,因此難免帶有濃重的政治色彩。 由於歷史原因我們所接受到的教育宣傳是,抗日的主力軍是八路軍和新四軍。像電影《地道戰》、《地雷戰》、《敵後武工隊》、《鐵道游擊隊》還有《小兵張嘎》等等,那時給我的印象就是日本鬼子完全是共產黨打跑的,國軍不但沒抗日,還在不斷的壓制、搗亂共產黨抗日。經常描述國軍的字眼是「一潰千里」「不戰而逃」「妥協」「分裂」等。在大量歷史資料浮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國軍的抗日貢獻必須挖掘出來,目的是讓人們客觀、正確的真實的去認識和評價那段凝聚著用血肉鋪墊出來的抗戰史。不然對那些血灑抗日疆場的國軍先烈是不公平的,

國軍在正面戰場和日寇廝殺,共軍敵後戰場同樣面對血腥和殺戳。國共兩黨的信仰不同、軍隊戰略戰術不同、規模實力不同、群眾基礎不同,但都在為民族危亡浴血奮戰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到底哪一個戰場的作用更大一些呢?這不是本篇文章所討論的。

先來看一組統計數字:據國共兩黨戰後公布,國共兩黨軍隊在抗日戰爭中的作戰情況如下:國民黨正面戰場,在8年期間共舉行過22次重大戰役,軍隊傷亡321萬(其中陣亡131萬),殲滅日軍100餘萬;共產黨敵後戰場,大小作戰12萬餘次,軍隊傷亡是60萬,殲滅日軍52.7萬,此外還殲滅118萬偽軍。除1932年年1.28淞滬抗戰和1933年長城抗戰 —— 即榆關、熱河、長城三大戰役外,自一九三七年七月至一九四五年八月之八年間,國軍發動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鬥1117次,小型戰鬥28931次。陸軍陣亡、負傷、失蹤3211419人。空軍陣亡4321人,毀機2468駕。海軍艦艇損失殆盡。此外國民黨還犧牲了包括張自忠再在內的11名上將,34名中將,50名少將。從上述數字來看,正面戰場的犧牲和戰果明顯地高於敵後戰場。

台兒庄戰役是抗戰以來消滅日寇有生力量最多的一次戰役,大大的提高了中華民族的士氣。平型關大捷是抗戰以來首次大捷,極大的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戰意志。淞滬會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三個月滅亡的狂妄計劃。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中最大一場規模的戰役,超過100萬的國軍將士參戰,歷時打了四個半月。

讓我們記住那些在抗擊日寇的戰爭中功勛卓越的國軍將領們,他們是張自忠、李宗仁、杜垏明、孫立人、薛岳、衛立煌、傅作義、戴安瀾、張靈莆、王耀武。他們每個人的名下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抗戰故事,為中華民族趕走日寇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至於在打內戰中這些將領中的過也是不能開脫的。但這個問題不在本篇中敘述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