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藝術】薩滿舞:別具一格的原始舞蹈

薩滿舞別具一格的原始舞蹈

薩滿舞俗稱「跳神」,是巫師在祭祀、請神、治病等活動中的舞蹈表演,屬於圖騰崇拜、萬物有靈宗教觀念的原始舞蹈。薩滿一詞原意即為因興奮而狂舞者,后衍為薩滿教巫師的稱謂。薩滿舞表現出原始宗教信奉萬物有靈和圖騰崇拜的內涵,舞蹈時,巫師服裝飾以獸骨、獸牙,所執抓鼓既是法器又是伴奏樂器,有的頭戴鹿角帽、熊頭帽或飾以鷹翎。動作也大抵模擬野獸或雄鷹。

至20世紀中期,在的蒙古、鄂倫春、滿、赫哲、維吾爾等北方十幾個民族中還有遺存。薩滿舞在禱詞、咒語、吟唱和鼓聲中進行,充滿神秘色彩,主要舞段在表現神附體時跳,這時鼓聲急促,舞蹈激烈;有的薩滿不斷模擬各路神,如家神附體則表現某人的神態、舉止,野神附體則表現熊、虎、鹿和各種動作。

薩滿舞雖有迷信的一面,但它對各族民間舞蹈的形成和發展都有很大影響。在舞台上演出的一些民族舞如蒙古族的《安代舞》、滿族的《單鼓舞》、《腰鈴舞》、錫伯族的《抓鼓舞》都是從薩滿舞改編而來。

滿族稱薩滿舞為「跳家神」(請家宅之神)或「燒旗香」(旗人請神,以區別於漢人。)。表演時,薩滿腰系長腰鈴,手持抓鼓或單鼓,在擊鼓、擺鈴聲中,延請各路神靈,請來神靈(俗稱「神附體」)后,即模擬所請之神的特徵作各種神靈的表演。如請來「鷹神」,要擬鷹飛舞,啄食神桌上的供品;請來「虎神」,則躥跳、撲抓,並和在場者交流;或者在黑暗神秘的氣氛中舞耍點燃的香火,表示已請來「金花火神」。蒙古族稱薩滿舞為「博」、「博舞」。過去,薩滿的神帽上有鷹的飾物,身穿帶有飄帶的法裙,腰間系有9面銅鏡,以顯示其神威、法力;表演時,法器用單面鼓,以一名薩滿為主,另有一二名薩滿為之擊鼓伴奏,舞蹈多模擬鳥獸與各種精靈的動態,最後多表演「耍鼓旋轉」;技藝高超者,手持多面鼓作各種姿態的連續旋轉。現在,這些表演雖仍有遺存,但能作高技藝旋轉者已很少。

薩滿教與薩滿舞的文化特徵——薩滿教起源於遠古,據史料記載,北方古代先民,如肅慎、匈奴、烏桓、鮮卑、柔然、突厥、回鶻、黠嘎斯等,都曾有與薩滿教有關的原始宗教活動,薩滿教後來發展為居住在北部的阿爾泰語系民族普遍信奉的宗教,這些民族曾有或仍有狩獵與游牧的經濟生活。薩滿是薩滿教巫師的通稱,源於通古斯語「激動不安和瘋狂亂舞的人」。各族對薩滿(巫師)的稱謂不同,但其都經過嚴格的訓練,掌握各種法術與技藝。

薩滿舞俗稱「跳神」,是巫師在祭祀、請神、治病等活動中的舞蹈表演,屬於圖騰崇拜、萬物有靈宗教觀念的原始舞蹈,至今在蒙古、滿、錫伯、赫哲、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及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中仍有遺存。薩滿舞的文化特徵體現在與薩滿教有關的神話故事、請神的唱詞、鼓的擊打與各種法器的運用之中。薩滿跳神的神歌,多是經口頭傳下來的,其歌詞既反映出本的民族心理,也是薩滿舞蹈形象的描述。薩滿舞的動作是人們在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發展階段,對原始漁獵、採集、原始農耕、牧畜等勞動生活的反映;對動物、植物、無生物作為圖騰崇拜原始觀念的反映。薩滿教神話傳說中和動物有關的居多,因此,薩滿舞中多有熊等動物的形象。

從現在薩滿的神衣、法器、跳神中,還可看到原始氏族生活與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產生時代的原始文化的痕迹。如鄂溫克族薩滿——牛拉,她把神衣上縫的12對小鐵片解釋為人的12對肋骨,它能為人治病消災;達斡爾族薩滿——黃格,她把神衣上360顆貝解釋為一年的360天,腰間系著24條腰帶的法裙,表示24個節氣,達斡爾族崇拜鷹,舞蹈中有模擬鷹的形象;鄂溫克族薩滿舞的服飾要綴以獸骨、獸牙,所用的抓鼓既是法器又是伴奏樂器,其鼓面與鼓槌都要包以獸皮,表演中有模擬熊與鷹的形象;鄂倫春族薩滿頭戴鹿角神帽,表演中有鹿與熊的形象;赫哲族薩滿的抓鼓要蒙以鹿皮,每年春、秋兩季鹿神節時,薩滿要跳鹿神舞。

第一,薩滿舞蹈語言是豐富多彩的,不僅不同舞者的舞蹈語言各有特點,而且薩滿在整個巫術活動的過程中的舞蹈語言也是變化多姿的,但無論是雙人還是三人或者多人舞蹈,這其中必然有一個主要負責祭神的薩滿,他的舞蹈動作在畫面中佔中心的地位,也更有特點。

在薩滿舞蹈中,頭部的表現形式比較鮮明,可以通過頭飾、面具、頭部動作和眼睛來表現薩滿與神交接時的精神狀況,其中頭飾主要為羽毛和鹿角之類的東西,這些東西在原始社會中都具有某些通神的神秘色彩,而不是簡單的裝飾物;面具在薩滿活動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一般分為動物面具、神靈面具和圖騰面具,通過這些面具可以影響面具所代表的神靈,而在舞蹈過程中使用面具不僅可以使整個舞蹈活動具有神秘的色彩,而且可以增加舞蹈的表現力;薩滿舞蹈的頭部動作比較多,有搖頭、抬頭、仰首、左右側首、俯首等,讓人可以感到其運動節奏。薩滿舞者的腰部動作也有較多變化,有些挺直上身,有些通過抬頭、挺胸、收腹、彎腰、體臀、曲腿等形成優美的身體曲線,其物資或給人以剛健有力之感,或讓人產生嫵媚動人之嘆。薩滿舞蹈的手勢變化細微,臂、掌、腕、指個部分都得到充分利用,就臂部動作來說,或叉手於腰,或雙臂外揚,或平伸,或合於胸前,或雙臂上舉作環狀,或一手叉腰一臂下垂,姿勢變化無窮,或莊嚴肅穆,或變化曲折,而手指也有彈、收、展、握、開、轉腕等不同的變化,富有節奏,動感強烈。

薩滿舞者的雙腿或內彎或外伸或作馬步或兩腿大跨或彎成曲環,造型多變,這些變化反映了人們已經能夠通過腿部站立、跳躍、彈跳、抬腿、屈膝、勾、踢等表現不同的動率。總之,薩滿舞通過頭、上肢、腰、手、腿的配合,完成了既具有節奏感又具有豐富意義的舞蹈造型,創造了與狩獵游牧民族生活與原始信仰密切聯繫的舞蹈形態。就薩滿舞蹈的參與者來說,大體上有幾種情形,一是由薩滿單獨完成的舞蹈,一是由主祭薩滿與助手共同完成的,一是在薩滿的引導下部落中的許多成員集體完成的。參與者的不同,薩滿舞蹈的形態似乎也有所不同。具體說,由薩滿單獨完成的舞蹈更偏向於嚴肅風格;而雙人完成的舞蹈則主次分明,動作整齊而富於變化;而集體完成的舞蹈則更具功利色彩,一般直接與狩獵、游牧、種族繁衍等場面相關,舞蹈動作有明顯的娛神色彩。從看到的岩畫分析,薩滿舞蹈基本上還是在部落公共空間、狩獵和游牧現場中舉行,這些空間決定了薩滿舞蹈不僅是部落成員可以集體參與,而且可以直接起到神靈以作用於各種活動的對象的作用。

長按2秒識別二維碼

「錫伯文化」掌中收

「錫伯文化」總策劃:佟志瑩

「錫伯文化」總編輯:佟志紅

「錫伯文化」技術支持:王俊逸

歡迎各族朋友賜稿或者推薦(關於錫伯族的文學作品、攝影作品、歷史類文章等均可)。

郵箱:[email protected]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