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明清戰爭中為清軍立下大功的火器,在清朝是如何一步步衰敗的

更多歷史解密,請關注微信我們愛歷史(ID: his-tory)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正義必勝

雖然在各種有關清王朝的敘述和影視作品中,都在強調其以「弓馬得天下」的歷史敘事,但是在各種有關清朝戰爭的紀實繪畫中,始終能發現大量火器的影子。火槍、火炮一直在有關清軍的戰爭繪畫中佔據了不小的篇幅。實際上,大清王朝能奪取天下,與其重視火器有著脫不開的關係,但是為何到了鴉片戰爭時期,清朝軍隊的火器面對英軍會出現全面落後的情況呢?

其實早在清王朝的前身後金政權時,滿洲統治者就認識到了火器的威力,並試圖進行仿製了。在天聰四年(公元1630年)五月的明軍圍攻灤州的戰鬥中,明軍用紅夷炮轟擊灤州城池,僅僅三天就攻克了城池,后金一方損失慘重,大貝勒阿敏棄城逃亡。這次大敗,讓當時的后金大汗皇太極深刻認識到了紅夷炮這種大型火器的威力,並試圖自行生產這種火器。

▲現存的明代紅夷炮

其實在後金對明朝的歷次進攻中,就俘獲了不少明朝人口。這些人口中有不少便是製造火器的工匠,只是后金統治者並不重視火器的製造,將其當作普通奴隸使用。而面對天聰四年以來的軍事挫敗,后金越發重視火器尤其是火炮的鑄造,於同年張榜招募工匠鑄炮。此時在後金淪為奴隸的工匠為了改變處境,紛紛出來應募,最終在以王天相、金世祥為首的工匠帶領下,后金開始鑄造火炮。

▲現存的紅夷炮

對於明朝來說十分不幸的是,第二年即天聰五年,王天相便成功用「失蠟法」鑄成了一門紅夷炮,皇太極大喜過望,當即封王天相為騎都尉,后又升為備御。鑄成的紅夷炮被命名為「天祐助威大將軍」,因為年代久遠,有關其形制的記載模糊,據推測類似於歐洲的長管蛇炮。

▲一門1522年的長管蛇炮

相比王天相的失蠟法,金世祥所掌握的不使用蠟的泥型鑄造法更讓后金統治者歡欣鼓舞。因為蠟在高溫時不易凝固的特點,用失蠟法鑄造火炮往往需要在天氣較冷的季節進行,而泥型鑄模法不受季節影響,並且所鑄出的火炮在質量上與失蠟法製造的火炮無甚差別,相比之下更顯優異,是故也被皇太極封為備御。後來,金世祥因為一次鑄炮失敗論罪當死,皇太極也念其曾經的鑄炮功勞,赦免了他。

▲紅夷炮

掌握了火炮技術的后金使明朝喪失了對后金的唯一技術優勢。雖然後金的火炮鑄造工藝距離明朝還有一些差距,但是后金擁有的豐富牧業資源使其獲得了比明軍更加強大的機動能力,這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后金火炮因工藝落後而相對笨重的劣勢。后金軍隊因裝備火炮使攻城能力獲得了極大的加強,曾經讓后金軍隊一籌莫展的堅城堡壘,頓時都變為了薄紙樓宇。

▲紅夷炮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皇太極正式稱帝,改國號為大清,並親率大軍攻打朝鮮。朝鮮國王李倧退守南漢山城,試圖利用險要地勢讓清朝軍隊知難而退。但此番清軍攜帶了大量紅夷炮,在佔據附近的制高點上后,架起大炮朝著南漢山城輪番轟擊,在炮擊下城中朝鮮軍隊「士氣沮喪,軍情大變,人皆畏懼」,就連國王李倧也感嘆「自古胡兵不習炮事,而今番則馬、步、矢、炮無不皆備」,最終不得不投降清朝,改用大清年號。

▲紅夷炮

後來,吳三桂引滿清入關,以「為明朝報仇」的名義入關的清朝很快就與闖王李自成進入了戰爭狀態。當時的李自成雖然已經佔據了不少北方重鎮,但是在清軍的進攻下紛紛陷落,這其中就有紅夷大炮的作用。在進攻真定、太原以及潼關的戰鬥中,往往都是清軍的紅夷炮尚未到達前兩軍平分秋色,紅夷炮到達后大順軍迅速失敗的情況。

▲《皇朝禮器圖示》中描繪的御制紅夷炮

在後來的大清與噶爾丹的戰爭中,火器仍是清軍最終能夠獲勝的重要依仗。清朝重臣費揚古就稱讚另一種西洋火器佛朗機炮(清代稱子母炮):「攻營破壘,大為有濟」。並且因為這種火炮輕便靈活便於攜帶,往往在紅夷炮難以攜帶的環境下成為清軍重要的火力依仗。

▲清代的子母炮

直到乾隆年間,先進的火器也仍是清軍奪取勝利的重要保障。如乾隆三十六年的第二次大小金川之役,清軍攜帶的九節十成炮和威遠將軍炮等先進火器便是清軍能最終取勝的重要原因。九節十成炮是一種拼裝火炮,炮筒分為九節,可以在運輸時拆開,使用時再拼合安裝,十分適合山地機動。威遠將軍炮則是一種臼炮,可用拋物線彈道發射爆炸彈,對碉樓、山寨等建築物有很好的殺傷效果。這兩樣火器在第一次大小金川之役時沒有配發軍隊是清軍在第一次戰役未能全功的重要原因。

▲九節十成炮

在清軍用火器大殺四方的同時,清政府的統治者時刻不忘壟斷這項技術,尤其是防止漢人掌握這項技術。除了禁止各種介紹火器的書籍外,對軍隊的火器也是嚴格控制。早在康熙後期,清廷就開始禁止地方製造較為先進的子母炮,並強調「子母炮系八旗火器」。至乾隆時期,進一步試圖收繳各地八旗的子母炮,但因為各地治安平亂不得不用,才最終作罷,但仍要求嚴格管理。

▲威遠將軍炮

而對於一些革命性的軍事技術,清王朝統治者更是生怕傳播出去威脅統治,例如西方的革命性武器燧發火槍,清統治者在獲得后僅僅放在皇宮中用來自己觀賞把玩,或者偶爾在狩獵中擊殺禽獸,卻不想著將其大規模製造並裝備軍隊,哪怕是八旗軍隊,也是在道光年間才開始裝備燧發槍。

▲康熙年間英國進獻的燧發槍

對八旗軍隊尚且如此,對漢軍綠營就更不用說了。清軍的火器配備呈「御用—八旗—漢軍綠營」的梯次配置,綠營只能使用粗劣的火器作戰,偏偏卻又是大清王朝對外作戰的主要力量,這就導致清王朝在對外戰爭中往往伴隨著綠營士兵的大量傷亡。而這粗劣的火器往往也難以及時更新換代,例如有的綠營士兵就因為武器長期得不到補充而不得不使用製作了一百多年的「家傳鳥銃」作戰的極端事例。

▲滿清士兵鳥銃

清朝統治者對火器技術的全面壟斷和封鎖導致火器技術的發展陷入停滯甚至倒退,嘉慶年的火器工藝甚至還不如明朝。嘉慶四年,清廷將一百六十門明炮進行改造,結果改造后射程還不如原來。不僅火炮製作工藝下降了,連火器的使用技術也嚴重下降,嘉慶七年,滿洲總督玉德因為對火銃射擊技術不了解,竟然上奏建議去掉火銃上的準星,雖然玉德因為無知被拔去花翎,但是從間接上說明了清王朝火器使用技術的嚴重下降。

▲腐敗透頂的清朝軍隊,在面對英國殖民者時幾乎毫無還手之力

可以說,清朝之所以能從一個東北的地方政權脫胎換骨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王朝,就是從重視以紅夷炮為代表的火器開始的。但是在滿清奪取天下,並認為「天下已定」后,深知火器威力的清朝統治者將對火器發展的重視變為了對火器技術壟斷和保密的重視,他們採用了一連串的措施來封鎖有關火器的一切,可以說直到1840年,清朝的這些措施都很有效果。

▲在清王朝統治者的「努力」下,中華民族迎來了最屈辱的時刻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