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從整治到美麗——河北省內丘縣城郊型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實踐

------據說搞村鎮的都關注了我們------

(⊙v⊙)

引言

自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設美麗鄉村的奮鬥目標以來,全國各地都廣泛開展了如火如荼的美麗鄉村建設,各地也出台了一系列美麗鄉村建設的評價指標來指導規劃建設與落地實施[1]。指標的出台一方面方便快捷地指導了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另一方面也成為了廣大鄉村一刀切整治依據。美麗鄉村如何成為各有特色的美麗,而不是一套美麗模子里的鄉村,本文通過對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美麗鄉村規劃建設實踐的總結,研究具體實踐中的問題與經驗,以城郊型美麗鄉村建設規劃為例,探討美麗鄉村建設如何從整治到美麗的一種規劃策略與方法。

河北省美麗鄉村建設的成就與挑戰

河北省邢台市內丘縣圍繞鄉村建設的工作,自2009年的新農村建設,2011年的農村環境整治,2013年的農村面貌改造提升,到2015年的美麗鄉村建設,可謂工作目標逐級提升,從「整治」到「美麗」,體現生態文明時代,美麗目標下的基層鄉村落實。

2015年河北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全面鋪開,並從民居改造、街道硬化、廁所改造、村莊綠化、清潔能源利用、「三清一拆」和垃圾治理、污水處理、特色富民產業、電商服務和鄉村文化建設共十一方面提出非常詳盡的美麗鄉村精品村、達標村建設要求標準。2016年1月,河北省委、省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基本實現美麗鄉村建設全覆蓋,具備條件的農村全部建成「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的美麗鄉村。大力推進「四美五改」(改房、改水、改路、改廁、改廚,做到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實施12個專項行動,不斷提高美麗鄉村建設水平[2]。

但是按照美麗鄉村建設的評價指標改造出的鄉村就真的美麗了嗎?不盡如此。從河北省美麗鄉村網站上的成果展示來看,秦皇島望峪村的「美麗」就是圍山而建,山村城市化,整齊的房屋粉刷一新,整齊劃一的灰白牆;邢台市內丘縣崗底村擁有優美的風景資源和絕佳的生態環境,卻建成了龍崗小區,一邊群山環繞,一邊高樓林立,完全把一個風景村城市化了,這樣的美麗鄉村建設可謂不見山水,不識鄉愁(圖1—3)。

圖1 不見山水的「美麗鄉村」

圖2 整齊劃一的「美麗鄉村」

圖3 風景村城市化的內丘縣龍崗小區

這些美麗鄉村的建設都達到了河北省關於美麗鄉村的建設標準指標,但這真的就是美麗鄉村了嗎?美麗鄉村不應僅僅是外貌的塗脂抹粉,而應是由內而外的美麗,它是否體現了原有鄉村的靈魂所在?是否能讓歸村遊子「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從河北省出台的系列文件與建設成果來看,這種規範型的標準打分,還多停留在「整治」而非「美麗」的階段。而鄉村建設如何做到從整治到美麗,是內丘縣美麗鄉村建設面臨的挑戰。

案例分析

1

村莊現狀與問題分析

a.村莊概況

內丘縣位於河北省南部,太行山東麓,隸屬於邢台市,縣城距離邢台市區25km,半小時可達(圖4)。研究選取內丘縣城周邊的10個城郊村為例,村莊主要沿縣城重要景觀道扁鵲大道分佈。城郊村深受內丘縣城的影響,地勢平坦,基礎設施比較完善,只按指標建設的美麗鄉村,最易城市化且無特色。對於目前在這些縣城邊緣分佈的村莊,如何達到美麗鄉村建設的要求,規劃從問題引導和目標引導入手進行分析(表1)。

圖4 內丘縣地理位置示意圖

表1 內丘縣10村區位關係

b.美麗鄉村建設面臨問題

針對河北省提出的「環境美、產業美、精神美、生態美」的四美目標,內丘縣美麗鄉村普遍存在的問題包括產業單一,人地分離。如程村社區、寺上村、前表山村、后表山村村莊原址土地塌陷,雖搬遷進入縣城居住,但是由於對土地的依戀和無以為生,不得不日行6km回原村土地耕作,產業亟需規劃轉型;居住環境有待改善,現存很多無人居住的破舊房屋擱置村中,還有半拆遷房和毫無特色的新建板房;基礎設施有待完善,村中的飲用水、污水處理、道路硬化、廁所改造、能源利用和垃圾處理都亟需改造;缺乏公共活動空間,村中普遍存在缺少活動空間、空間無特色問題;鄉村文化設施需要加強,存在缺乏村標識系統、需要建設村民服務中心、完善教育基礎設施的問題。

2

規劃建設策略

a.美麗鄉村規劃定位

考慮村莊的區位條件與現存問題,作為美麗鄉村建設,將村莊定位為現代化花園社區。建設思路遵從創鄉村之美、享城市便利、留鄉村之魂、對城郊產業。藉助緊鄰縣城區位優勢,首先解決產業美問題;深入挖掘村莊鄉土歷史文化,尋找鄉村的魂;改善村民居住環境,做到真正的「四美」(產業美、生態美、環境美、精神美)(圖5、圖6)。

圖5 內丘縣10村分佈位置[3]

圖6 內丘縣美麗鄉村建設規劃框架

b.美麗鄉村規劃策略

(1)育特色富民產業

在內丘縣培育特色富民產業,推動鄉村生態和經濟的共贏發展,從根本上提供美麗鄉村的原動力。依託富硒土地,創建內丘縣特有的富硒產業園;建設電商服務平台,形成電子商務產業鏈;依託交通物流優勢,開展商貿集散產業。

利用內丘縣北程村、中程村、南程村、前表山、後邊山、寺上村的原址區域的富硒土地(中科院測定其土地硒含量達到普通麵粉的2倍),開展天然富硒綠色農產品開發,建設生態農業產業園和循環農業科技示範園。依託富硒產業園,開展特色農產品培育,達到食用、藥用、科普教育、農業觀光一體化發展。在農業生態產業園藉助電子商務手段,開展農莊智慧經營,可設計特色富硒農莊APP,在手機上操作認養農田、找農夫代收成熟的麥子、委託郵寄等智慧經營方式。

通過實地調研地方發展意願,綜合考慮內丘縣發展條件與緊鄰規劃富硒產業園的區位優勢,規劃在內丘縣東西兩側大良村與四里屯村建設現代化農貿集市,其中大良村為綜合型農貿集市,四里屯靠近富硒產業園,為主營富硒農產品的小型農貿集市。同時,可在沿扁鵲大道的四里屯、八里庄、北永安、西丘經營近郊富硒農家飯莊。形成依託富硒產業園,扁鵲大道沿線特色農產業的生產、銷售、生態農家游、農業觀光的富硒生態產業鏈(圖7)。

圖7 內丘富硒生態產業鏈

(2)營鄉村花園社區

改善村民居住環境,改造民居,實現特色化、節能化,形成綠色社區、節能社區、海綿社區與文化社區。以大良村為例,在目前迎賓路兩側50m範圍內正在進行提升整治,按計劃拆遷改造為商業街。規劃重新發掘本村文化特色,定位符合大良村商業街和民居的建築風格,營造商業空間氛圍。

現狀村中民居院牆高聳封閉,屋面陳舊,毫無地方文化氣息。規劃考慮融入大良村特有的「一門三進士」的歷史典故,自古書香門第的文化氛圍,提取本地民居的建築符號融入新民居設計,規劃具有傳統中式文化風貌的新美麗鄉村,改造民居為全院統一坡屋頂,改院門為通透院牆,整體色調設計採用灰白,局部輔以赭黃,營造園林化的庭院(圖8、圖9)。

圖8 大良村現狀沿街民居

圖9 大良村田宅民居改造效果圖

商業街西側結合大良村服務中心改造,規劃設計「三進坊」牌坊,作為大良村的西入口標識。提升大良村商業街景觀風貌,豐富街道景觀,對商業街進行園林化設計,沿街道路綠化帶增植喬木與花灌木,豐富人行活動空間,增加商業休閑與交往場所,增加休息茶座(圖10、圖11)。沿街建築屋頂改造為富有變化的大坡頂,加屋頂採光和側面採光,豐富建築立面,對原白色瓷磚建築牆面進行降白改造,設計增添木藝門窗與綠植門市(圖12)。對村中生活型小街巷進行改造,硬化路面鋪裝,增強文化氛圍,設置文化牆,配以竹、車輪、水缸、玉米等農家鄉土景觀元素,營造鄉村街巷生活氣息(圖13)。

圖10 大良村商業街改造效果圖

圖11 大良村商業街休憩場所效果圖

圖12 大良村商業街沿街立面改造效果圖

圖13 大良村街巷改造前後對比

(3)享村中開放空間

為鄉村營造人文、休閑、生態交織共存的開放活動空間,營鄉村社區生態美,創村民休閑活動場所,提供社區交往空間。以大良村為例,大良村村內開放空間主要有荊槐廣場與濕地花園。

荊槐廣場位於村西,是原村委會所在處,也為改造后新村委會的入口廣場。廣場正中設計村中名人榜,以鼓勵後裔,銘記家族曾經「一門三進士」,金榜題名的光輝歷史。廣場中遍種桃李,寓意兄友弟恭的荊槐精神能夠桃李全村後人①,桃李天下(見圖14)。

圖14 大良村荊槐廣場改造效果圖

濕地花園位置選取現狀一處低洼樹林地,規劃作為大良村的海綿體,減緩大良村的低地被澇問題。規劃設計為大良濕地花園,營建大良村花園海綿社區,豐富村民的休閑活動場所。濕地花園對面即為三進坊,起到對景的效果,同時增強濕地花園的標識性(圖15)。

圖15 大良村濕地花園效果圖

(4)留鄉村人文之魂

通過對鄉村歷史文化的充分挖掘,並結合現代文明的再創造,營建體現鄉村人文之魂的場所。具體的規劃措施包括建設鄉村社區服務中心;創建文化鄉村社區氛圍;完善鄉村教育基礎設施。

改造原大良村村委會,建設多功能鄉村社區服務中心,包括政府辦公、農家書屋、文化展示、培訓中心、養老互助、醫療服務、休閑娛樂、網路數據等,既滿足村民生活的基本需求,又完成了從基層辦事到政府辦公的一體化模式。具體功能納入到村委會、農家書屋、村史館、衛生室、文化廣場、電商服務室、互助幸福院、網路培訓室等。村民服務中心面積不低於600平方米,為村民提供內容豐富的服務平台,其中電商服務面積在20平方米以上(圖16、圖17)。

圖16 大良村村委會現狀

圖17 大良村村社區服務中心

村委會入口規劃三進坊,作為大良村西入口的標識。名為三進坊,源於清朝大良村曾有田家名門望族,人傑輩出,故居門前曾懸挂「父子孫三代進士」,史稱「一門三進士村」。大良村村門以此典故取名為「三進坊」(圖18)。

圖18 大良村西入口標識三進坊效果圖

將大良村村委會命名為「荊槐堂」,引申「三田哭荊」典故的含義,告誡大良村後裔,兄友弟恭、團結互助;勉勵後世,奮發有為,而成國之棟樑。荊槐堂設計為古樸,園林式連廊四合院建築,堂前兩側分栽一棵槐樹,一株荊條,寓意「荊槐」(圖19)。

圖19 大良村荊槐堂改造效果圖

創建文化鄉村社區氛圍,在大良村設計東入口大門,作為村口標識,也為內丘縣的東門戶。設計風格與大良村整體規劃風貌一致,採用中式典雅風(圖20)。利用社區文化牆的創建,營造社區的文化氛圍。如利用趣味彩繪和鐵藝的方式在白色牆面表現大良村尊老愛幼、兄友弟恭的文化,同時起到豐富單調白牆的功能(圖21)。用大良村荊槐廣場院牆作為社區的文化牆,宣傳欄中定期評選「最美村裡人」,宣傳好媳婦、好兒子、好婆婆、好孫子的光榮事迹(圖22)。

圖20 大良村東入口效果圖

圖21 大良村鐵藝社區文化牆效果圖

圖22 大良村荊槐廣場社區文化牆效果圖

(5)構完善基礎設施

內丘城郊幾村基本實現了供水、供電、通信及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配置。規劃主要針對相對欠缺的給水排水工程、環境衛生工程做出規劃、提升,這兩項工程是影響村民生活質量和村容村貌的重要因素,這些民生工程實施后,基礎設施相對會比較完善。主要的改造措施包括改水、改廁、道路硬化、垃圾處理與清潔能源利用(圖23)。

圖23 大良村總體布局圖

規劃排水系統採用雨污分流制。由於村莊不大,雨水靠徑流地面排放,污水經過管道收集後排入污水處理站,達標處理後排放或用於灌溉、水景等。近期應對沒有進行廁所改造的村莊和家庭進行廁所改造,採用雙瓮漏斗式、三格化糞池式等衛生廁所,實施糞便無害化處理。遠期隨著經濟、生活條件的改善,污水系統的建設及對建築的改造,各戶廁所逐步移入建築內,改為水沖廁所。並在村內按照500~1000人配備1座公廁,均採用水沖式,導入污水處理站或配備化糞池。

進村及村內主要道路宜用瀝青混凝土路面,其他的都用石子路、石板路等來營造出鄉村特色。村內主要道路寬度一般為5~6m,次要道路寬度一般為3~4m,小路寬度一般為1.5~2m。

生活垃圾做到減量化、無害化和資源化。村內主要道路上按間距50~100m設置廢物箱,廣場、公建附近按30m間距設置廢物箱;村內設置小型垃圾收集、轉運點,逐步淘汰露天的垃圾池衛生,改用垃圾桶存放各戶的垃圾。

推廣「四新技術」,包括牆體門窗保溫、太陽能利用、節能爐具的使用。規劃不統一建設鍋爐房進行集中供暖,由各戶根據自家的條件和意願採用分戶供暖方式。熱源以太陽能地板採暖、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方式為主,電及天然氣為輔。

結語

城郊型美麗鄉村臨近城市,美麗鄉村建設容易偏城市化而無鄉村特色。本文通過案例研究,探索一種借力臨近城市,充分享受城市的便捷且能記得住鄉愁的城郊型美麗鄉村規劃建設策略:現代化花園社區定位、藉助本土資源發展城郊便利產業、結合開放空間設計留住鄉村人文精神,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在完成美麗鄉村的評價指標外,因村制宜,融入文脈和資源特色,挖掘出屬於村莊自己的美麗。

①荊槐堂常被人們稱作田氏堂號,取自三田哭荊的典故:京兆田真,兄弟三人,共議分財,生資皆平均,惟堂前一株紫荊樹,共議欲破三片,明日就截之,其樹即枯死,狀如火然。真往見之大驚,謂諸弟曰樹木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樹應聲榮茂。兄弟相感,合財寶,遂為孝門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進一步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的若干意見[EB/OL].(2017-02-01)[2013-1-13].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1/31/c_124307774.html.

[2]河北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意見[EB/OL].(2017-02-01)[2016-1-13].http://www.hebgcdy.com/2016/0113/169001_2.html.

[3]內丘縣政府.內丘縣城鄉總體規劃(2013-2030)[Z],2014.

作者簡介:

何旭,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師。

張瀚,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

版權聲明:

原文刊登於《小城鎮建設》雜誌2017年07月刊,版權為小城鎮建設雜誌社所有,本文在原文的基礎上經過刪減。

如需轉載請聯繫管理員:18810502639(微信)

我們長期對村鎮領域的有識之士進行有獎徵稿,並真誠期待與業內各方更緊密地合作宣傳,更多信息可在關注公眾號後點擊下方底菜單「獨家欄目」選擇「線上平台」,真誠期待與您的合作!

村鎮第一科普平台

《小城鎮建設》雜誌為城市規劃學會

小城鎮規劃學術委員會會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