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章太炎先生:學習是很容易的

點擊上方

關注「章黃國學」



論求學



章太炎先生

兄弟到湖南以後,已經在教育界講演過兩次。今天又來講演,很有一種感觸,就是當這國步艱難的時候,我們天天埋頭讀書,將來怎樣了局?陸象山有句話,「專志精微反陸沉」。這句話也有道理。宋明以來的學者,很有這種感想的人,就是覺得學和事不相關。近來的人竟因了這個原故,棄學從事,譬如去年北京大學的學生打章宗祥、曹汝霖等的舉動,和各省學生的響應,就是這種現象。這種舉動雖然也有可以取的地方,但是他的流弊,學生就因了外務不讀書了。





元來和事並不抵觸,就是辦事的人,有空閑的時候,還是應該求學。曾國藩在軍中不廢讀書,王陽明也曾在軍中講學,可見辦事和學問,原不相妨的。學問有門徑,得其大體,就無礙於辦事。倘然瑣碎的去求,就是白首窮經,也無補於事的。

關於學問的大體的求法,前次曾經對著此校學生講過一次。今日在座,是許多學校的學生,前次都不曾聽講,不妨重言以申明之。

人才之中,也有所謂天才,不從學問來的。關於這種人,我們姑且不論,至於普通的人才,大概都從學問中來的。學校已經辦了二十多年了,除出從陸軍學校出身的幾個所謂偉人英雄幾乎沒有人才,這是什麼原因昵?據我看來,現在的學校也和從前科舉一樣不能養成特別人才。古來也有許多人才從科舉出來的,但是科舉究竟是產生不出人才的制度。他們所以成人才的原因,本來不在科舉,他們的學問也不單是科舉的學問,科舉不過是他們的進身之路罷了。我們應該將現在的學校也當做科舉看,學校以外必須從各方面再去自修,方才可有進步,方才可成人才。科舉時代的人,大概都曉得自己的學問不足,現在學校里的學生,差不多都有自滿的態度。這就是科舉還出幾個人才,學校不出人才的原因。

就我所知,現在學校課外空閑的時問很多,一年之中,星期、暑假、年假,合起來至少一百日,盡可自己研究學問。不過的書籍浩如煙海,不曉得門徑的人就要望洋興嘆,不知從那裡下手,有了門徑就有方法了。

明以前讀書很難,清代以後讀書就比較容易。因為清代人已經把學問的條理的頭緒都弄清楚了,譬如治經本是一件難事,明代以前要通經是很不容易的,但是在現在卻就容易。從前的人不通訓詁,他們看了《周誥》、《殷謨》,好像讀外國文一樣。近來訓詁大明,就是詰屈聱牙的《周誥》、《殷謨》也就可讀了。從前的人不明白古代的典章制度,對於古書上所說的事情,一向莫名其妙。清代以來,把古來的典章制度已考證得很明白,讀古書的時候就可了解所以然的道理,不會得百思不得其故了。舉很平常的例來說,譬如論語「顏淵死,顏路請子之車,以為之槨。子日以吾從大夫之後不可徒行也」一段,顏淵是孔子的得意門生,他死了孔子連犧牲一部車子也不肯。這是很奇怪的事,但是能夠曉得非如此不可的道理了。訓詁和典章制度明白以後,讀經也不很難。何況史書呢?史書除出《史記》、《漢書》都用不著訓詁,並且史的本身上,就附著記載當時典章制度的志,不必再像治經的要去另外考證,本來是很容易讀的史書之中有時也有不明白指出當時制度的,關於這種不明了的地方,清朝的史學家如錢大昕、王鳴盛都有所發明。清朝人於考證上很有許多的事業,甚至不必留心的小事,也都加以考證,譬如歷代的表,史書上本來不完備的,清朝人卻替他一一編製,看了一覽可知,因此讀書更容易了。

的學問,現在並不難求。上面曾經說過學校裡面的閑空日子,每年有一百天。從國小至大學,以求學二十年計算,就可得二千日,差不多就是六年。《漢書·東方朔傳》說東方朔十六歲的時候,讀書二十二萬言。在我們現在要讀二十二萬言的書,只要幾年就夠,自然現在我們所讀的書,不像東方朔那時候的簡單。但是以六年的工夫來做學問,有什麼難呢?曉得讀書容易,能在課外自己讀書,人才就有希望。從前科舉時代的人,在科舉以外所做的工夫,恐怕還沒有六年。他們得了科舉以後,用功的人就能漸漸的增加他的工夫。現在到大學畢業,大概還不過二十幾歲,此後自由的時候正多。只要肯讀書,是沒有不可讀的。但是不曉得門徑,讀書不但無益,還可害人。這個毛病有兩種,一種是泛濫,一種是求過精密。從前的學者中,也有以博學強記為能,泛濫群書力求博學的虛名的。但是他們的所學,究沒有用。譬如此時的葉德輝,學問是很博的,但是很亂雜。

還有一種學者,力求勝過古人,要想發明古人所未發,這樣讀書也難有成。學問的古粗於今,是當然的事。後人若過求精密,必定要犯瑣碎的毛病。一瑣碎,就沒有用了。

今天所講的,(一)學與事不相抵觸;(二)是學容易求;(三)求學不要有泛濫和過求精密的毛病。請諸位注意參酌看。

(此文為章太炎1920年11月在湖南第一師範的講演,由夏丐尊記錄。)

文章來源:

《章太炎文集》,線裝書局,2009年版。

章太炎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浙江餘杭人。原名學乘,字枚叔,后易名為炳麟。因反清意識濃厚,慕顧絳(顧炎武)的為人行事而改名為絳,號太炎。世人常稱之為「太炎先生」。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國小、歷史、哲學、政治等等,著述甚豐。代表作有:《國故論衡》、《章太炎醫論》、《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等。

專欄主持

卜師霞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副教授,

從事訓詁學、辭彙語義學研究。

特別鳴謝

書院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漢字研究與現代應用實驗室

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漢語研究所

北京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研究所

文章原創丨版權所有丨轉發請注出處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