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聚力強社︱張殿錫:讓鹽鹼地變成「米糧倉」(圖)

編者按

為著力提升合作社帶頭人能力素養,促進合作社規範運行與創新發展,農業部管理幹部學院啟動了2017年度「聚力強社」合作社領軍帶頭人培育計劃,遴選了28家農民合作社作為培育對象。這28家合作社各具發展特色與服務特點,不少合作社在業界已小有名氣。本刊從本期起,對這些合作社的典型人物和發展故事進行深入聚焦和宣傳報道,以饗讀者。

吉林省長嶺縣北正鎮土地面積增加了,糧食總產上升了,環境也更加優美了,已經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米糧倉」;舉目遠眺,阡陌縱橫擺,稻苗綠油油。然而,昔日這裡卻是幾乎寸草不生的鹽鹼地。當時有人這樣形容這塊土地:晴天白茫茫,雨天淚汪汪,不見一粒糧。

讓鹽鹼地改變模樣的是長嶺縣潤禾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殿錫。在這裡,他引進了新品種、先進的種植技術,帶頭成立了合作社,下一步還想把北正鎮其中一個村子的土地流轉到合作社統一規劃、統一種植……這裡距理想中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還遠嗎?

水稻靠品質獲得認可

潤禾合作社有120戶農戶,基地900公頃,500公頃種植水稻,400公頃種植雜糧。其中,500公頃水稻基地主要由張殿錫種植,農戶主要種植雜糧,合作社為成員提供涉及產前、產中、產後的一些服務。

在合作社中,由張殿錫種植的大米獨具特色,由於口感好、品質高等優勢,在行業內得到了一定認可。這些大米還沒有正式註冊品牌,在對外銷售的時候只是用合作社名稱「潤禾」作為品牌,但不僅不愁銷,而且價格也比市場價高0.2元/斤。

其實,稻花香大米已經成為一個比較知名的品牌,在當地有很多農戶種植東北稻花香,在這樣的環境下,其他品牌找出一條生存之路實屬不易。

不過,張殿錫種植的水稻確實有其獨到之處。張殿錫介紹說,在他的水稻田中有一半養殖鴨子。這些鴨子在長到15天—20天的時候(一般為每年的6月20日—7月10日)放入稻田,到了9月10日左右,也就是鴨子該吃稻穗前,就趕出來。

在水稻田中養鴨有三大好處:一是可以直接用鴨子的糞便當做肥料,減少對化學肥料的依賴,讓水稻品質更好;二是鴨子可以吃掉稻田裡的雜草;三是稻田裡養出的鴨子,肉質非常好,價格可以賣得更高。張殿錫說,這些鴨子從水稻田裡趕出來之後,養一段時間,到了冬天銷售,能賣到50元/只。

引進新技術提質增效

其實,張殿錫的水稻種得好,還不只這些,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品種好。張殿錫曾引進多個水稻品種在基地試種,試種后發現,吉宏6號更適合這塊土地。吉宏6號是目前吉林省審定的第一個香型水稻新品種,在產量、品質、抗性等方面都非常不錯,特別是在食味值和回生性等方面優勢明顯,具有純真米香的味道。而這塊基地上種植出的吉宏6號,無論是口感還是品質等方面,都充分發揮出了其自身的特性,甚至比原來更好。

二是科學種植。張殿錫說,合作社在種植基地使用了一項新技術(產品),即吉林省匯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水(肥)智控緩釋技術產品——「抗旱寶」。這種技術的好處是,可以集水(肥)緩釋、節本增效、生態環保等多功能為一體。北方地區屬於乾旱、半乾旱地區,缺水狀況較為嚴重,合作社的種植基地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水(肥)智控緩釋技術可以很好地解決不同程度乾旱少雨對農業生產造成的影響,節約農業用水高達50%以上,大旱之年可以緩解半月以上的絕收危險,極大地緩解了農業嚴重缺水問題。同時,這種技術對於化肥的利用效率有很大提升,可以直接減少一定的化肥使用量,可以減輕由此造成的環境面源污染,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

張殿錫之所以使用這種技術,還因為它很好地協調了水和肥的應用效果,在實際應用中對於農作物的產量提高非常明顯,一般對比增產都在10%以上,部分情況下增產高達40%。此外,它的使用成本不高,回報至少是投入的2倍—3倍。

三是保護性耕作使基地越種越好。由於張殿錫種植的這些土地承包期限是50年,因此,他倍加珍惜,希望能在這些年裡種好這些土地。在種植過程中,通過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術及地表覆蓋、合理種植等綜合配套措施,減少農田土壤侵蝕,保護農田生態環境,以獲得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協調發展。張殿錫說,在耕種的過程中使用的一些保護性耕作技術,使這些耕地越種越好。

欲整合更多分散的土地

張殿錫在自己的基地種出了品質好的水稻,然而很多人並不知道,這裡是昔日的「不毛之地」。

提起松原市長嶺縣,很多人會想起那一片白茫茫的鹽鹼地。早在2002年,長嶺縣委、縣政府就提出了在鹽鹼地上進行「沙壓鹼」造農田的構想。當時北正鎮進行了7公頃的實驗,種植了紫花苜蓿。由於缺少技術與經驗,又沒有足夠的水源作保證,結果失敗了。

面對失敗,他們深入思索,決定繼續尋找機遇,引進技術,變廢地為良田。在招商引資的實踐中,終於迎來了機會。2006年下半年,張殿錫來到這裡,並確定實施方案。

2007年3月,開發大軍轟轟烈烈地開進了這片茫無人煙的鹽鹼地。寒風凜冽,寒氣襲人,星星點點的帳篷在疾風中支撐著,小小的窗口映出淡淡的微光。 天道酬勤,當年就開墾了142公頃,插秧70多公頃。寸草不生的鹽鹼地,經過科技改造,水稻產量當年就達到了4500公斤/公頃。有專業人員感嘆,這簡直就是奇迹!2008年,開墾總面積已達到400多公頃,目前已達500公頃,也就是說張殿錫如今種植水稻的基地全部由鹽鹼地開發而來。

談到如何成功開發鹽鹼地,張殿錫表示,除了自己和開發大軍的努力,也離不開當地政府的支持。長嶺縣不僅克服重重困難把電源接到項目區,修起了道路,當地國土部門還在項目區打了幾十眼井等。這些基礎設施的建設,為項目的順利實施提供了根本保障。

從當年來到長嶺縣,張殿錫種植水稻已經有10年了,但他認為,就發展合作社來說他做得還不夠。按照張殿錫的說法,合作社目前還不夠規範,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發展。他希望,下一步,能帶動更多的當地農戶通過種糧致富。此前,他與北正鎮一個村的村委會協商,準備把全村的土地全部流轉到合作社。

張殿錫說,流轉全村的土地可以把這些分散的土地整合起來。不一定全部種植水稻,到時候合作社重新統一規劃,根據市場調整種植結構,這才能提高種植效益,讓當地的老百姓能夠通過種田獲得更高的收益。

相關閱讀:

合作社人必讀︱2017年度《農民合作社》在線訂閱功能已開通(附指南)

農業部主管 農干院主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