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馬牙醫,聊聊牙齒那些事~一提到艾滋病,大部分人一定非常的恐慌,艾滋病得了那不是人生結束了嗎?你知道艾滋病也是有癥狀的嗎?艾滋病的癥狀還可以很直接地從口腔上看出來,怎麼做到的呢?
研究結果和臨床經驗顯示,在艾滋病發病前1~4年,患者可出現各種口腔病損。艾滋病的口腔表現被認為是早期診斷艾滋病的關鍵癥狀,世界衛生組織還專門成立了艾滋病感染口腔表徵協作中心。
下面就介紹幾種最常見的病變。
白色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病是艾滋病最常見的口腔表徵。在沒有任何誘因,如無放療、化療史,無長期用激素、抗生素史以及無其他免疫功能低下疾病的情況下,一個人若患有口腔白色念珠菌病,特別是患者頰部的紅斑型白色念珠菌病或咽部、軟齶的假膜型白色念珠菌病,應高度懷疑艾滋病。
應作血清學檢查進行確診。
舌毛狀白斑
毛狀白斑現已被廣泛認同是艾滋病感染者的一種特殊口腔損害。由於其他疾病很少引起毛狀白斑,所以它對艾滋病有高度提示性。
毛狀白斑常發生在舌的雙側緣,表現為白色斑塊,表面不規則,為垂直皺褶狀突起和毛髮狀病損,不能擦除。毛狀白斑很少發生在口腔其他部位。
與艾滋病相關的牙周病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可出現一系列牙周組織疾病。常見的有牙齦線形紅斑,表現為牙齦緣呈明顯的火紅色線狀充血,界限清楚,可有自發性牙齦出血或刷牙后出血,口腔局部治療無效。
此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還可發生急性壞死性牙齦炎、牙周炎、壞死性口炎,並可在短期內出現牙齦潰瘍、壞死,牙槽骨破壞。
卡波基肉瘤
卡波基肉瘤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見的腫瘤。腫瘤常位於上齶的兩側,其次是牙齦,表現為無痛性紫紅色或紫褐色、大小形狀不一、扁平或隆起的病損。腫瘤出現潰瘍時可有疼痛感覺。
因此,有過高危行為的人,如無明顯誘因口腔內出現上述病變時,應及時到醫院或防疫部門作HIV血清學篩選檢查,以確認自己是否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啦,如果大家還有什麼想法,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牙齒有問題,那就關注「河馬牙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