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京東金融從京東剝離估值超千億 金融科技巨無霸勿以「牌照」論英雄

幾天前沸沸揚揚的傳聞終於浮出真相。3月2日,京東集團2016年年報的公布,京東集團簽署了關於重組京東金融的最終協議,依照協議通俗來講就是,京東集團出讓了其持有的京東金融股份(68.6%),將不擁有京東金融的法律所有權或有效控制權,換來的是新投資者購買股份所付出的143億元現金和京東金融未來盈利后40%的利潤分配。

也就是說,京東金融其實並沒有新一輪再融資,而從京東集團拆分出來,變成了一家純內資公司。至於外界對京東金融的估值,市場上眾說紛紜,但長遠來看,估值超千億這個判斷不為過。去年京東金融全年交易額破萬億,成立三年以來,每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20%,一家缺乏金融牌照的公司能持續增長,並且被投資人普遍看好,這隻能說明它在走一條前無古人的路。

「吃老本」VS「開放」 京東金融走出自己的路子

外界認為,京東金融是個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富二代」,依託京東集團的資源,對企業和消費者金融的布局順理成章,這比很多白手起家的公司幸運得多,不過也正因如此,對京東金融的質疑聲無非也就是「吃老本」,「斷奶」后金融業務拓展能力有限,說到底似乎是手上金融牌照太少。

這幾年,京東金融用戶規模擴張大部分來自於京東商城資源的高度轉化,供應鏈金融業務圍繞京東商城上下游企業、消費金融業務圍繞京東商城的用戶,乍一看,京東金融的業務拓展、資源拓展始終無法脫離母體。但仔細捉摸,其實並非這麼簡單。

京東金融在2014年2月第一個做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白條」,一開始的確是給京東商城的用戶購物時提供方便,但後來「白條」不僅僅局限於商城使用了,而是在租房、旅遊、教育培訓、裝修等領域都能使用,成為一種信用支付工具,從賒銷走向個人信用貸款的模式,那麼其資源流量就並非還是集中在京東商城內了。除此之外,京東金融與傳統金融機構「走的更近」,比如合作聯名信用卡「小白卡」,現金貸款產品「金條」的資金端都開放給銀行一起做。

老實說,做金融業務最怕的就是用戶脫媒,更不用說共享用戶。這幾年,銀行拚命地轉型,做互聯網模式,也無非是想留住用戶守住地盤。但是,京東金融不一樣,它實踐了一項業務后,就開放給傳統金融機構了,無論是用戶、風控還是資金端,統統都開放了。

今年1月,京東金融還和銀聯達成了戰略協議,包括八項內容,讓人印象深刻的幾項是,共同制定銀聯品牌聯名卡標準,未來京東金融為銀聯發卡銀行提供風控、用戶運營等技術方面提供支持,另外,在支付領域「玩一點名堂出來」,閃付、二維碼支付等新技術手段可能都會嘗試。

試想,如果京東金融只是一家純粹的金融公司,為什麼還要煞費苦心地和這麼多金融機構玩在一起呢.看看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就知道,曾經支付寶和建行、工行在備付金方面一場惡戰,后又與銀聯撕,理財領域正面抗衡傳統銀行,所以,金融公司的路子通常都是和金融機構「相煎何太急」。相比之下,京東金融用行動證明了自己是走科技和技術輸出的路子。與其說京東金融是在「吃老本」,不如說是在京東體系內練兵,練的也正是風控技術和數據模型能力。

三年虧損VS三年技術投資 旁人看不懂的買賣

這三年裡,外界總是在嘲笑京東金融虧損,但是,仔細翻一翻新聞報道就會發現,京東金融在數據技術和運用上做了大量的投入,把錢砸向了數據技術領域,包括投資ZestFinance、聚合數據、數庫等業內頂級的數據技術公司,在數據收集、數據模型分析、數據應用方面取長補短。從京東金融的人員構架上看,三分之一的員工是風控和模型技術人員。

其實,風控對於金融業務來說的確是命門,也是門學問。按照傳統金融模式下的風控,大量的人工審批十分耗費時間和人力成本,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運用,現在很多金融機構也嘗試著去改變風控模式,比如搭建電商,讓物流、信息流、資金流「三流合一」,但這麼幾年下來看,傳統銀行做電商終歸是很難的事。京東金融不同,京東電商有超過2億的活躍用戶,有幾十萬家合作企業,豐富的數據資源是一座「富礦」,京東金融要乾的事就是從「富礦」中煉出鑽石,從根本上運用數據技術和科技能力去實踐新的金融風控模式。

後來,看到的是,京東金融做金融業務,貸款端沒有一個人工審批,在這種情況下,壞賬率遠低於金融行業平均水平。這就是說明,前期數據風控的實踐是有效的。在消費金融領域,京東金融搭建了一整套風控模型體系,包含上百類的模型,其中,風控模型主要採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新型演算法技術集成,模型變數超過3萬多個維度。最終,京東金融運用這些技術,為近2億個用戶完成了信用評分。

在企業金融領域,同樣如此,保理業務「京保貝」、動產融資都能夠在風控模型體系下做到在線實時授信、動態調整額度。2015年5月5日,京東金融集團下全資子公司獲得人民銀行頒發的「企業徵信業務經營備案證」,即「企業徵信牌照」,此後,京東金融的企業徵信業成為了一個開放的服務平台,為第三方企業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務和決策分析,並且可以提供身份管理服務、欺詐保護、信貸監控、投資風險評估、信用動態監管、收益預測分析和財務狀況等多項垂直市場解決方案。

其實,這種數據技術和風控的實踐,在資本市場中也能有所反應,比如,京東金融率先實踐了消費金融「白條ABS」,企業金融保理業務的「保理ABS」,這些資產證券化產品之所以能夠頗具優勢的價格發行,就是因為機構投資者認可這些資產的質量,認為物有所值,願意花錢買。京東金融在資本市場的自我造血能力十分強勁,最近,「白條」還在銀行間市場發行了ABN,一不小心又成了第一個將消費金融資產登陸銀行間市場交易的實踐者。

所以,將錢砸向數據技術,在數據風控體系上做大量的投入,雖然投入大而回報周期長,但不是徒勞無功的事。這不禁讓人想起當年京東集團做電商,自建物流體系也是類似的打法,投入大而回報周期長,但最終形成了強大的商業壁壘。

金控集團VS金融科技 金融牌照並非絆腳石

人們看到的是,但凡介入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巨頭們幾乎都在瘋狂地拿金融牌照,阿里旗下有銀行牌照(網商銀行)、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寶)、個人徵信牌照(芝麻信用)、小貸牌照(螞蟻微貸),同時,阿里還控股了天弘基金從而將基金業務收入囊中、控股了瑞東集團從而進軍券商業務,以及成立了融資擔保公司、發起成立了互聯網金融資產交易中心。騰訊旗下的金融牌照也不少,包括銀行牌照(微眾銀行)、第三方支付牌照(財付通)、個人徵信牌照(騰訊徵信),以及參股了富途證券和華泰證券。

的確,牌照對於做金融業務是必要的,阿里也在這幾年搭建了一個金控集團帝國。但是,對於埋頭做技術的京東金融來說,「唯牌照論」在它身上並不適用,外界詬病其無金融牌照,其實是看不懂這家公司想要走的路,因為前無古人。

京東金融CEO陳生強早就說過,「金融市場並不缺一家金融機構,缺的是既能夠給金融機構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同時又能給他們帶來收入的、服務於金融行業的公司。京東金融致力於提供菜單式的嵌入式的基礎設施,為廣大的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提供服務。

對於金融牌照,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在2017年集團年會上透露,京東金融未來將會進入證券、徵信,包括銀行,總有一天京東金融會申請自己的銀行,或者控股一個銀行,這樣能夠為用戶提供全金融的服務,同時,也可能會以投資購買的方式進入保險行業。

歸根結底,京東金融並不是一家金控公司,這家以做技術為本的金融科技公司,即便選擇拿金融牌照,也無非是為了讓數據技術在多個領域得到充分運用,以及保障自己業務的合規。最終,這些實踐成果遲早也都是要開放出去的。所以,再去談金融牌照是不是絆腳石這個問題,就顯得太狹隘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