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太極拳的必修要領:沉肩墜肘與松肩

太極拳的必修要領:沉肩墜肘與松肩

太極療 2017-03-12 09:10

導讀:本文為抱一堂太極會館館館長宋劍所著,節選自系列文章《宋劍講太極》。宋老師講太極,深入淺出,娓娓道來,於樸素的文字見出深厚的造詣。今天小編特分享太極拳兩個非常重要的要領——沉肩墜肘與松肩的原理與練法,希望對廣大拳友有所助益。

一、沉肩墜肘(也說松肩墜肘)

沉肩墜肘屬於上肢動作要領,在太極拳中是幾大不可或缺的術語之一,也有人稱「松肩墜肘」。但實際上,松肩與沉肩既有密切聯繫,卻也有根本的差別,因此太極拳運動中需要同時做到既松肩又沉肩。

我們先說沉肩。基於太極拳的內勁,勁力要節節貫穿,依次向下傳遞,就需要做到我們形容的把骨架碼順碼直。作為整個骨架的上半部分,上肢的順直直接關係著勁力的傳遞,尤其在打拳與敵交手時,上肢的作用更是明顯。它既要通過與對手接觸感知對方力的變化,即聽勁,同時又是向下傳遞對方之力的第一道關卡,隨之調集周身之力用於打擊對手的要塞,因此肩與肘的貫穿順暢是至關重要的。

練拳時,提肩架肘是我們最常犯的毛病之一。提肩架肘時,上肢骨骼之間很容易形成不順暢的夾角,不能形成有彈性的弓形,使大臂與小臂的延長線全部向身體外部伸展,就像兩根焊在一起成V形的鐵棍,兩頭用力一壓,就很容易折斷。我們知道,鐵棍雖直,能有效地傳遞力量,卻無彈性和韌性;手臂如此,就會僵直,沒有伸縮變化的餘地,使力量無法向身體內部傳遞,久之很容易造成身子傾斜,後仰,重心不穩,進而失去平衡,陷入被動的局面。而呈弧形則既有利於傳遞力量,又富有彈性。因此弓形是墜肘的標準,如同汽車輪胎上用來減震的車弓子相似,又像大家更熟悉的拱橋的圖像,大小臂既不成直線,也沒有角。手臂這張弓才最符合力學原理。

具體來說,對方來推,我抬臂棚住。如果架肘,小臂(它由尺骨與橈骨組成)與大臂(肱骨)就會用力,併產生錯位,這時從肱骨傳來的力就會向肩部斜後方傳出去,無法通過鎖骨傳到脊柱。

比如打拳時肩向上提著,架著肘。此時大臂骨骼(肱骨)與鎖骨形成夾角,這時手或前臂承接的力量,順著大臂骨骼往身後延長。結果顯而易見,力會沿著傾斜線外傳,並沒有傳到下面,而此時,如我肩部下沉,讓大臂與肩胛骨對接順直,形成一條圓弧線,這時承受的力才能順暢傳遞到中軸,也即傳到脊柱。以此類推,往下配合含胸、松腰等要領,力量才沿脊柱繼續向下傳遞。

那如何做好沉肩墜肘呢?我們先用一個簡單的方法來體會沉肩:有人抓住我的手臂向上方托舉,在放鬆的狀態下,肩部會被自然抬起,此時,我們刻意抵抗上抬的力量,整條手臂下沉,這就是沉肩。我們行拳時,可以先保持這種感覺,這能夠有效地防止肩部輕易上提的現象。不過需要說明的是,這個方法只是一個形容,並不是很恰當,因為它做起來很容易帶有刻意為之的痕迹。例如起勢,雙手上抬時,會有逐漸被束縛的感覺,好像手很不容易抬起。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大家可以效法傳統文化中的中庸之道,即要有肩部下沉的意念,又不能過於用力,使之僵硬。須在二者之間找自然的感覺。

墜肘怎麼做到呢?先伸直胳膊,逐漸放鬆,把手臂想象為一根灌滿水的皮管子,中間部位(即肘部)受重力影響會自然下沉,且這個部位低於肩和手,大致呈一條向上的拋物線,這就是沉肩墜肘的感覺。我們運動中可以用心體會地心引力對肘的影響。儘管放鬆,讓關節充分受地心引力的影響,久而久之,我們還能感受到由此感受到的松沉勁。平時我們胳膊僵直,實際上是由人刻意克服地心引力影響造成的,它是阻礙松沉勁產生的大敵。松沉勁並非三兩日之功,它是在長久的習練中逐漸產生的,對此,習練者要抱有耐心和恆心,反正咱們是為自己練拳,效仿一些商家那樣偷工減料只會使自己倒霉而於學拳無益。

當然對於墜肘也有一個幅度要求。需要注意避免矯枉過正,刻意向下或向內,都會產生夾肘或緊肘。要是大臂與胸側夾緊,腋下沒有空間,就說明出現了夾肘的毛病,這時原本應當飽滿的圓癟了,重心隨之上浮,接下來就要失去棚勁了。

正確墜肘須介於抬肩(肘過於上抬產生支角)與夾肘之間,腋下空出約一拳的空間,始終處於既蓬鬆圓滿,又放鬆下沉下墜的狀態,這就像撐開的雨傘。我們可以慢慢找這種感覺,如在做開合樁時,想象有一根皮筋套在雙臂,打開雙手時,皮筋蹦起來,束縛我們外撐,而我們要合住撐住才能內撐外固,身形飽滿。

講到這裡,順便提一句,太極拳是一種必須我們的意念和想象配合的功夫,適當的練習是必要的,但「悟拳」才能更快臻至上乘功夫。尤其是基本套路動作熟悉后,「悟拳」本身就就成了練拳的一部分,這時再「死練拳」,不僅效率不高,往往還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二、松肩

松肩——「前去的同時后伸,手臂更長」講沉肩時,我們提及了松肩,但只是一帶而過,因為我們要特意把它放在這篇文章來詳解,以免大家將沉肩與松肩混為一談。沉肩與松肩的區別,簡言之,主要是二者所處部位和力的方向的不同。

肩要沉,這是受地心引力影響的結果,力是縱向的;而松肩則要求在肩窩——在經絡學中又叫府中穴——附近放鬆,向後延展直至達到含胸的要求,力是橫向的,這時肩骨下自然會形成凹陷的窩。這聽起來或許比較費解,下面我們舉例說明如何松肩。

想象一下一隻猴子被關在鐵籠子里,密匝匝的欄杆外不遠處放著香蕉,猴子搔撓著想拿籠外的香蕉。它伸出手臂,肩卻卡在了欄杆上。即使它最大限度地伸長手臂后還是要差一點才能夠著香蕉。這時猴子要吃到香蕉,可用兩種辦法,一種辦法就是整個身子隨著手臂向前伸展,這也是我們本能的選擇。但猴子受欄杆束縛著,勉強為之,只會讓胳膊在欄杆里卡得更緊。另一種辦法則手臂前伸,同時在肩窩處放鬆,並微微往後縮,直到這個部位縮成圓形。這時我們看到猴子手臂彷彿又拉長了,剛好夠著了香蕉。再來看它的身形,非但沒有更僵硬,反而變得鬆柔輕鬆了。

這后一種方法就是典型的太極拳運動的方法:一個前去,一個后伸,好像手臂與肩膀較著勁,要分離似的,這時內在筋骨拉長了,肩部關節處於放鬆延展的狀態,我們可以體會到老拳師講打拳時要找的感覺,即「內在的伸筋拉骨」,或是「骨頭外掙」的感覺。這也是太極拳和練瑜伽及其它運動不同的地方,瑜伽講究外形的協調拉伸,太極拳則強調內在氣血的通暢運行和骨骼的對拉拔長;看上去輕輕鬆鬆,內在的要求卻不能丟失絲毫。

這種狀態也符合拳理強調的「曲中求直」的要求,既外形放鬆又猶如有皮筋綳著,身內卻像有無數小彈簧撐著那樣,不松不緊,柔中有剛,剛柔相濟,此時我們可感到周身像一個球裡面裝滿了彈簧。正是有了這種由非常關鍵的內脹外合的狀態形成的張力,才很好地維持太極拳非圓即弧的運動,使肩關節蓬鬆飽滿,轉動靈活,具有相當的「隨曲就伸」的靈活度,這也是產生棚勁的核心要素之一。

要想達到這種靈活程度,松肩就至關重要,例如單鞭定式的合,整個身體螺旋下沉時,像一個逐漸縮小的氣球,兩臂慢慢合住,同時肩窩處則微微內縮外撐。這時整個身體有開有合,既開中寓合,又合中寓開。我們可以感覺到筋骨微微拉長繃緊了,此時周身外形合攏包裹,雙手卻對拉伸展,外表越松棚勁反而越足。

長此以往,自然能拉長筋骨。尤其是筋的拉長,不僅能增強運動的柔韌性,也具有延年益壽的養生功能,對此古人用「筋長一寸,增壽十年」一語就形容得清清楚楚,但這不是說年老后專門拉拉筋骨就行了,這需要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全身心修鍊才有效,再說這樣劇烈的運動一般老人根本承受不了。這也間接說明了運動徐緩,鬆柔綿綿的太極拳受許多老人青睞的一大原因,伸筋正是練好太極拳必備的基礎功之一,對此我們不在贅述。

另外在站樁行拳時,須注意肩與胯的偕同配合,這正是太極拳「外三合」之一肩與胯合的具體要求,即肩與胯必須上下一線,二者是一個連動的整體,一動俱動,一靜俱靜,切不可割裂開來。同時松肩也與含胸拔背密切關聯。肩徹底蓬鬆后,幾乎不必刻意想就能做到含胸拔背;而含胸拔背了,也能促進肩膀微微前合而達至放鬆的狀態。再配合以後要講到的虛靈頂勁,太極拳小周天的氣息運行就能得到更好的完成。

但松肩像沉肩一樣也是要慢慢體會,耐心練習的。有些練習者由於平時工作或社交中長期處於緊張拘束的狀態,因此想松也松不下來,或連放鬆的狀態也找不到。這時就需要我們注意,不僅練拳時要琢磨如何放鬆,就是平時也應當留心放鬆,說太極拳是性命雙修的運動,就是從這些細節一點一滴磨練出來的啊!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