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身體里濕氣大不大, 看身上這3個地方就知道

濕氣,是中醫特有的概念,西醫學里找不到相關的理論。不過,由於千百年來傳統養生觀念的影響,以及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親身體悟,即使是普通老百姓,對濕氣也都有些基本認識,比如皮膚的濕疹、關節的風濕,等等。

其實,在中醫理論里,濕氣是涉及面很廣、非常重要的一個概念,它有外濕、內濕之分。外濕,是來自外部環境的濕氣,相對較輕,多集中於皮膚、四肢,實證居多;內濕,則多是脾虛濕停,因虛致實,虛在前、實在後,所以虛症居多。內濕與外濕的區分是相對而言的,比如,如果食物中的「寒濕」成分很多,因為脾胃「開竅於口」,那麼這種外來的濕氣就可以長驅直入,直接傷害脾胃,因此這種情況屬於內濕。

在體表,濕氣會表現為我們熟知的濕疹。因為濕疹的本質是濕氣,所以雖然和其他皮膚病一樣,都是以瘙癢難耐為主要癥狀,但它一定會有其特色性的表現,那就是——出水兒、有膿。在關節,濕氣就比在肌表更深入了一層,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關節炎。

有人也許會問:「怎麼知道我的關節里有沒有濕氣呢?」其實很簡單,大家記住這3點。

1、走路像「灌了鉛」一樣

有濕氣意味著水分含量大,因為水的比重大,所以含水量高的東西都會沉甸甸的。如果提著一個裝滿水的塑料袋,就會感覺它很沉,一直向下墜,所以,對於有濕氣的關節炎患者,會感覺肢體、關節格外沉重,有時候上個樓梯,腿都跟「灌了鉛」似的。

2、天氣變化關節有不適

再有,因為有濕氣,疼痛、腫脹等癥狀在陰雨天會加重,甚至陰天下雨之前,有些有老關節炎的人就已經知道要下雨了,因為關節提前就開始發皺不舒服了。這樣的人也因此常被周圍的人戲稱為「天氣預報」,甚至今天要不要帶傘,都要先問他,因為會比氣象台的預報還準確。

3、拔罐的時候皮膚上有小水泡

還有,如果在關節局部拔罐,時間稍長一點兒,玻璃罐里的皮膚上可能就會出現一個個晶瑩的小水泡,刺破之後就會有真正的水流出來,就證明的確有濕氣在裡面。而脾主濕,身體濕氣大,說明脾是很虛的。

不難看出,這個濕氣並不是中醫自己臆想出來的理論學說,或者是空洞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的,真有其物。

以上講的是外濕,至於內濕,它是指「內生之濕」,因此與脾的關係就更為密切了,故有「脾虛生濕」及「濕困脾運」的說法。但因為是關乎內髒的病變,所以也更為複雜和重要,就不在這裡討論了

如果你有以上3個癥狀,我建議你要開始祛濕了

按摩祛濕:承山穴是去除人體濕氣的最好的穴位。承山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壓力最多筋、骨、肉的集結之處,另一方面又是人體陽氣最盛的經脈的樞紐,所以,它能通過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他的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后,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上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濕邪,正隨著微微升高的體溫向外散逸。

運動:體內濕氣重使人感到疲乏、四肢無力而不願運動,但越是不願動彈體內的濕氣就越容易積聚。運動排汗是很好的去濕方法,每天堅持適量運動,能促進血液的流動、增強器官活性,從而加快體內濕氣的排出。

穴位貼敷:除了飲食和運動外,祛濕可以選擇穴位貼敷。這是中醫外治的一種方法。不經消化道,不走肝腎,通過刺激穴位,激發經絡之氣,祛濕散寒,補虛清熱,改善亞健康。從經絡學的觀點看,人的五臟六腑的功能在腳上都有相應的穴位。腳不僅是足三陰經的起始點,還是足三陽經的終止處,這6條經脈之根都分別在腳上的6個穴位中。僅足底就有76個穴位。酵素足貼貼敷於足底,各種精華成分滲透並參與循環系統,在循環過程中將體內細胞間滯留的毒素吸附出來,能夠有效去除身體久積的毒素及濕氣。

這一方法溫和不刺激,晚一貼,早一撕,使用方便。你可能聽過,生薑能夠祛濕,但是用發酵姜根粉做穴位貼敷療法,效果最好。

需要了解可添加微信;1007068161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