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東方人相比,西方人還是相對浪漫的,然而在一個問題上,他們卻是搖擺於浪漫與理性之間……那就是藝術風格。
也許你知道文藝復興,知道巴洛克風,也知道印象主義,還知道達芬奇、拉斐爾、梵高、畢加索……
但你未必清除它們究竟是什麼樣子?它們又有什麼區別?
為什麼中世紀的畫作中有大量的基督教宗教色彩?很多畫家都在給教堂畫壁畫、穹頂?
為什麼印象派、抽象派、超現實的這種畫風會在後期出現?
那麼,今天小編就要重磅推薦一部通俗易懂的繪畫史讀物給大家,A.N.霍奇的《藝術的故事》。雖然是叫藝術的故事,但其實是繪畫的故事。
小編在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會覺得也許很枯燥,但並不是。它有別於其他藝術史,利用繪畫特點闡述藝術風格,利用藝術家的作品讓讀者感知繪畫。幾乎每一頁上都有一副繪畫作品等待著我們來欣賞。
話不多說,究竟西方人在藝術風格上有多搖擺不定,一起來跟著小編看看吧。
搖擺於理性與浪漫之間的藝術,其實就是在客觀再現和主觀表現的一種奇妙循環。理性源於古希臘、古羅馬的古典主義。而中世紀的藝術應該稱之為壓抑的藝術,被宗教壓抑著,成為宗教宣傳的工具。因此,這個時期的繪畫是沒有個性聲音的。但隨著科學與藝術的發展,文藝復興時期,將繪畫引向了發展的高潮。A.N.霍奇的《藝術的故事》就是從這裡寫起。
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是對古希臘、古羅馬的文藝復興,對古典主義的重新認識和重新發現,要求和諧、比例與平衡。藝術站在了理性的高峰上。
文藝復興巨匠 達·芬奇作品《蒙娜麗莎》
達芬奇這個身兼畫家、雕塑家、作家、建築師、科學家、音樂家、發明家等眾多身份的藝術家,在藝術史上真正的貢獻在於「暈塗法」,一種色彩呈現微妙漸變的方式,這就是我們在《蒙娜麗莎》中柔和面容上看到的樣子。無論是人體的比例,色彩的和諧,還是光影的平衡,都展示著復興古典主義的訴求。
巴洛克風格
17世紀初,正值歐洲大部分地區面臨激烈的正值、宗教和社會巨變之時,新的藝術出現了——巴洛克藝術,它出現於羅馬。巴洛克不只是裝修風格哦~
巴洛克風格追求浪漫主義,形式的扭曲、變形;反古典主義的嚴肅、拘謹;追求宏偉、奔放、誇張、不規則,是一種極端男性化的風格。此時,浪漫佔據了藝術領域的上風。
巴洛克美術代表人物 魯本斯作品《阿瑪戎之戰》
魯本斯這幅畫的總構思看,他沒有摹仿前人的動作,畫家是憑藉自己嫻熟的寫實技巧,使線條與色彩取得生動的呼應。全畫氣勢激越,令人震顫。脫韁狂奔的戰馬,和滾落河中的阿瑪戎戰士,給人以強烈的動感。男性化的宏偉、奔放展露無遺。
洛可可風格
17世紀晚期,巴洛克風格逐漸變得更加華美、富麗,最終讓位於整體更加輕盈、更具裝飾性的洛可可風。洛可可崇尚的是精緻、優雅。
弗朗索瓦·布歇作品《蓬帕杜爾夫人》
然而,空虛、奢華、注重裝飾性的趣味最終會將洛可可引向矯飾主義,終歸走到了盡頭。1789年法國大革命期間,雅克·路易·大衛的新古典主義繪畫為之前的奢華無節制的藝術敲響了喪鐘。
法國新古典主義
羅馬的這種巴洛克藝術,並不被某些藝術家吸引,例如普桑。他反對矯飾主義的矯揉造作,並認為巴洛克風格寫實大師的作品過於粗俗。因此,他將畫作中的光滑、精緻賦予秩序感,將樸素、有節制的古典主義帶入繪畫中。
新古典主義流派就受其影響,追求持重、節制、簡單、莊重,重拾古希臘藝術、弘揚道德。其政治基礎是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哲學基礎是笛卡兒的唯理主義理論。理性再一次回歸。
新古典主義領軍人物 雅克·路易·大衛作品
從雅克·路易·大衛的1804年10月5日軍隊在五月廣場向皇帝宣誓這幅畫中,可以感受到場面的莊重,以及立柱和台階的比例強調。
浪漫主義
革命的到來,萌發了浪漫主義,法國大革命催生的社會思潮。大革命所倡導的「自由、平等、博愛」的思想推動了個性解放和情感抒發的要求,對個人獨立和自由的強調,成為浪漫主義。
威廉·布萊克作品《仲夏夜之夢》
在西方美術史上,無數名家們畫了無數聖經題材的作品,但只有威廉·布萊克將其作為自己表現夢幻的手段,用的是完全個人化的視角。他感興趣的是浪漫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新現實主義
浪漫不能當飯吃,革命的繼續,無法再讓藝術家們保持浪漫,我們要批判、要揭露。新現實主義的革命性風格應運而生,既反對新古典主義的理念,也反對浪漫主義流派。新現實主義,旨在揭露一切裝腔作勢,以及揭示當時社會的殘酷現實。
「正真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淡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這應該是新現實主義的寫照。
古斯塔夫·庫爾貝作品《奧爾南的葬禮》
古斯塔夫·庫爾貝堅信真實的重要性,使得他迫切地想要將自己與他認為是個人主義的、頹廢的和充滿異國情調的浪漫主義劃清界限。很顯然,浪漫主義的飄然,與現實主義的肅穆感是迥然不同的。
印象主義
我們看得出,在此之前的大多數畫作都是關於歷史題材、宗教主題、肖像畫等,但風景畫或靜物畫是比較少的。繪畫在過去,還是一種重要的記錄工具。然而,一種影像設備的出現打破了繪畫的這個作用,那就是照相機。19世紀40年代,照相機的發明,讓繪畫的寫實作用大受影響。它的快速發展,更使得繪畫在浪漫的主觀表現上一去不回。
印象主義就這樣,走到戶外,去捕捉流逝的瞬間效果。
印象派之父 莫奈作品《日出·印象》
莫奈在戶外作品中,常用明亮的色彩捕捉自然風景中光的閃爍,忽略了多餘細節,並用速寫式的筆觸不斷記錄變化的狀態。《日出·印象》中整個畫面籠罩在稀薄的灰色調中, 筆觸畫得非常隨意、零亂, 展示了一種霧氣交融的景象。海上霧氣迷朦, 透著水中反射的天空和太陽的顏色。岸上景色隱隱約約、模糊不清, 給人一種瞬間的感受。
後印象主義
後印象主義在印象派的基礎上,變得更加多樣,展示出一種新的主觀性,藝術家們不再不滿足於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而開始強調作品要抒發自我和展現內心,是對色彩及形體表現性因素的自覺運用。
後印象派先驅 梵高作品《星空》
後印象派先驅 梵高作品《十五朵向日葵》
從《星空》和《十五朵向日葵》中可以看出,後印象主義已經不拘泥於形似,而是在表達自我感受和主觀感情,是一種概念上的表達。
現代主義
塞尚是後印象派的重要畫家,但他也是現代繪畫之父。他不拘泥於印象派的光色分析,為捕捉轉瞬即逝的自然現象而苦苦探索。他專註於事物的深層結構,其作品顯示出在現實和抽象原則間的掙扎,為新時代的藝術確立了基調。
現代主義是一個寬泛而持續的辭彙。攝影在20世紀已成為一種美術媒介,藝術家的作畫方式有了重新定義。現代主義,打破邊界,擁有不同的流派:
▶ 野獸派,極度明亮、多種顏色碰撞;
▶ 立體主義,幾何形狀、多位視角;
▶表現主義,主觀感情和自我感受,而導致對客觀形態的誇張、變形乃至怪誕;
▶ 抽象派,嘗試打破繪畫必須模仿自然的傳統觀念;
▶超現實,潛意識表達,不合理、不協調、荒誕,諷刺、非理性、神秘、歧義。
野獸派代表 馬蒂斯作品《舞蹈》
立體主義 畢加索作品《格爾尼卡》
超現實主義 達利作品《記憶的永恆》
野獸派的鮮明色彩,立體主義的幾何畫風,超現實主義的潛意識表達,每一種藝術風格都帶有其獨特的辨識度。
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代表著解構文本、意義、表徵和符號,意味著藝術家可以大規模借鑒以往的風格。後現代主義時代賦予了畫家足夠的自由去決定他們的主題和作畫方式。
至此,一部簡明的繪畫史就講述完畢了。
推薦兩本好看的書:
如果你還意猶未盡,那A.N.霍奇的《藝術的故事》值得你收藏在家好好欣賞(畫多字少),任何人都能讀懂西方藝術。
如果覺得這些勾起了你了解藝術史的興趣,不妨嘗試下大師級著作——貢布里希的《藝術的故事》,被譽為「西方藝術史的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