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學得慢,忘得快,怎樣背單詞才能記得牢?

圖片來源:fis.si

說起外語,雖然我們從小就學,但非常扎心的問題是:學了那麼多年外語還是學不好。尤其是背單詞,從國小到大學,甚至是畢業之後,你總會發現背單詞這件事,並不簡單,因為你遺忘的速度往往快過記住的速度。

今天湛廬君將帶大家一起聊聊,如果你學得慢,忘得快,背單詞想要記得牢,應該怎麼辦?

一、學英語最好的辦法:「詹姆斯法」

這世上學習外語的最好辦法,要我說,那叫「詹姆斯法」。怎麼做呢?很簡單,照著亨利·詹姆斯和威廉·詹姆斯長大的軌跡去做。這兩位均是美國作家,他們的父母當初的做法恰是那種富裕而有文化的家長都會認同的典範:

在你的整個童年時期,帶你到處旅遊,游遍歐洲、美洲,並且一路上都有人教你學外語。

圖片來源:stgeorges

詹姆斯夫婦認定,他們的兒子一定要接受「感性教育」。這兄弟倆當中最有名氣的是亨利· 詹姆斯,他去過法國的巴黎、義大利的博洛尼亞、瑞士的日內瓦以及德國的波恩,每到一處,家裡都請人來教他當地語言,他在每個地方都住過相當長一段時間,之後才回一趟老家,就這麼度過了他的一生。結果他熟練地掌握了法語、義大利語和德語。

「詹姆斯法」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把外語學習和一流指導綜合到一起。這跟那種孩子成長於多語言家庭的情況不太一樣,但已經是很接近的翻版了。如果讓孩子完全生活在一種語言環境中,讓他不得不去說、不得不去理解這種不同的語言,他便能很快吸收這種語言。

好吧,我知道你要吐槽了,詹姆斯兄弟的成長方式根本就不是普通家庭能承擔的呀!的確如此,所以我們需要一些更簡便而依舊高效的方法,讓作為普通人的你能輕鬆搞定單詞記憶難題。

二、為什麼背過的單詞還是不會?

這世上有數百萬人把英語當作外語來學習,當作他們不得不面對的挑戰,只因為他們需要從事某些比較特別的工作。比如科學界的工作、旅遊業以及貿易行業的工作。一個接受過良好英語教育的人能認識2萬~ 3 萬個單詞,外加好幾百個成語以及慣用語。假如你是從頭開始學,那要想儲備起哪怕僅僅半數的辭彙量,就已經是一項艱巨的任務了。有人預計,假如每天花兩個小時學習,那大約需要5年的時間才能做到。

圖片來源:middleweb

而儲備起這些辭彙還僅僅是外語學習的一部分。按照「遺忘式學習」的理論,儲存記憶和提取記憶是兩件不同的事。比如,你雖已學過「epitome」 (縮影)這個單詞,也就是在記憶里儲存了起來,也並不意味著你讀到它、聽到它的時候就能從記憶中把它提取出來。

要達到「流利」的程度,也就是保證你那不斷擴大的辭彙庫能隨時供你提取,該用的時候真能用得上,那你還需要花費遠比儲存這些辭彙多得多的時間。到底怎樣才是最有效的學習方式?

三、 最有效的背單詞方法

提到記憶規律,大家比較熟悉的是艾賓浩斯曲線。但事實上,艾賓浩斯總結的記憶規律針對的是背誦毫無意義的音節,而外語發音是有規律的。1982年彼得 · 沃茲尼亞克做的實驗,揭示了外語學習更有參考性的規律。

艾賓浩斯曲線

當時,19歲的波蘭大學生彼得 · 沃茲尼亞克打算學習英語。按照他當時的進度,沃茲尼亞克認為他必須每天花 4 小時、連續幾年的時間學英語,才能達到基本熟練的程度,足夠讓他看懂科學報刊、能和其他科學家進行交談。可他根本沒有這麼多的時間。

因此他想要探索出更有效的學習體系來。而唯一可能的實驗對象,就是他自己。他搜集了需要背誦的3000 個英文單詞、1400條英文的科學資料作為資料庫,然後將其平均分成三個大組,每一組都按照不同的時間進程來學習。他嘗試著不同的複習間隔,兩天、四天、一星期、兩星期等等,他做著詳細的跟蹤記錄, 以確定新學過的單詞或者資料大約從什麼時候開始就記不起來了。

圖片來源:Event magazin

他很快注意到一些規律。他發現,第一次學習過後,一個新單詞能記住一兩天;如果第二天複習一次,那這個新單詞能再記一星期;如果一星期時間到了再複習第三遍,那這個詞能記住將近一個月。他反覆調整以求複習的時間間隔恰好能維持住英語學習的清晰記憶,而且還編製了一個電腦程序來跟蹤自己的學習進度。

「這些最佳間隔是以兩個相反的標準為根據計算出來的,」他當時寫道,「間隔應該儘可能長,以維持最低限度的重複頻率,同時最大程度地體現所謂『間隔效應』的作用; 間隔也必須足夠短,以確保知識還仍然能記得住。」

不久,沃茲尼亞克便融入了這一體系的節奏之中,並將這樣的節奏推廣到了他所有學科的學習上。原本的英語學習實驗後來演變成了一套記憶運算程序,再之後更變成了他的個人使命。到了1987 年,他終於把這套體系彙編成了一套完整的電腦軟體,叫作SuperMemo。

圖片來源:YouTube

實際上,沃茲尼亞克徹底改進了艾賓浩斯的原理,使其融入了電子時代。他的計演算法則回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即複習間隔到底應該多長時間。要建立並維持一套外語辭彙、科學概念或其他信息資料,他發現的最佳複習間隔是:第一次學過之後,一兩天之內複習一次,然後過一個星期再複習,過一個月再複習。之後複習間隔可拉得更長。

時間跨度越大,你忘掉的詞也就越多,但是你也能因此發現自己的弱項在哪裡,從而加以糾正。

每當我第一次接觸一份滿是生詞、很難理解的新課題時,可能頭一天花了整整一個小時去學習的結果是,第二天只記得寥寥幾個術語,實際上等於做了無用功。而如今,我會把這樣的「首次接觸」當作是跟對方隨意打個招呼、稍微認識一下,而且我只會花20分鐘的時間,因為我知道第二次20分鐘的「會面」時,我會抓住更多的東西,就更不用說第三次了。

根據「間隔原理」,我並沒有多用半點時間,卻能記住更多的內容。下次背單詞的時候,你也可以試試!

本文摘編自湛廬文化出品的《如何學習》。

文:主任 文字排版:主任

湛廬FM

不喧嘩,自有聲。

每日一更,把世界說給你聽。

如何學習
00:0008:20

(朗讀者:湛廬文化創始人、董事長 韓焱)

為什麼學習最好的不是最用功的學生?勤奮學生也有苦惱?怎樣的學習才是最好的?難道我們只有把自己關在安靜的地方才可以學習嗎?如果你想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可以先聽聽《如何學習》中的這個片段……

—轉載授權、商務合作—

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與最聰明的人共同進化,盡在湛廬閱讀APP。

更流暢的體驗,更便捷的服務,即刻掃碼嘗試!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