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功夫電影中的武術

這幾天,網路上的熱點是一練散打的兄弟,把一練太極的老哥給打了,本來說是建國這幾十年,第一次太極出手打擂,結果只有十幾秒鐘,就被打倒了。

然後,這幾天網路都在討論此事,這兄弟還向所有的傳統武術高手挑戰,看誰敢應戰,他的觀點是:武術不能實戰,尤其是太極拳。

網路上的朋友們分成了幾派,主流的一派是功夫確實不行,花架子太多。另一派是功夫是健身養生的,不必和他們比,還有一派認為高手在民間,但是都是不爭的性格,高人不露相,所以沒有去比。

我覺得,這局面就有些不好看了,在未來的一段日子裡,如果這兄弟持續叫板,而武術無人應戰,則搞武術這個行業的人,就該很尷尬了,估計出去吃個飯都會很尷尬,大家都會問:「你們功夫怎麼就沒人應戰呢?真的不行嗎?」然後就要費口舌解釋我們是養生健身的,練的是氣,以不殺為目的等等的。

我推測,此事最終會被有關部門叫停。但是,對傳統武術界的影響,會比較大的。

對這事兒,我閑聊幾句吧。

我小時候練過武術,我們那個時候好像很多孩子都學習過,看電影《少林寺》看的,覺得這東西太神了,必須要學。開始就是向體育學院的武術隊的學習的,每天踢腿:正踢,側踢,里合腿,外擺蓮,譚腿,然後二踢腳(飛腳),旋風腿等,每天來回練,最後學的是長拳。

總體感覺下來,就是鍛煉身體的,武術隊的套路,和實戰基本是沒有關係的。尤其那些奔跑旋轉騰空踢腿,和體操比較類似。

後來又跟了一位大哥學,他是我父親中文系的學生,不過武術功底比較深,我學的是翻子拳,練了有一年多吧,我感覺,這也是鍛煉身體為主的,說到打架,估計是用不上多少。我想當時他也沒有想教我什麼打架的東西,所以就是一個套路,來回練。

所以李連杰說的是對的,建國以後,國家給武術定的調子,就是健身,不是以打人殺人為目的的,所以搏擊這塊不是武術發展的主旋律。

但是實戰的也是有的,我的一個同學,拜的民間師傅,他們師兄弟,就是實戰的,他們每周定期到一個荒蕪的地方,然後一個人守擂,其他人輪流去攻擂,拆招,這樣實戰地打。

但是,這樣的團體,是比較保密的,以師傅為核心,形成一個封閉的團體,練習的時候,必須在隱秘之處,四下無人,然後外人不得進入觀看。所以,我相信他們團體之間交流提升的機會很少。他們每一個人,在與一般人交手的時候,一定會勝算比較多,但是基本沒有與其他練武者團體的實戰交流,如果有,那就是大事兒了,是發生師門之間的嚴重衝突了,估計這是不大可能的。

所以,那個時候,武術實戰沒有怎麼發展,可是,對武術的想象卻與日俱增。

所有的這些源頭,多數來自港台,尤其是香港。

首先是武俠小說的進入。武俠小說很早就有了,但是真正讓大陸讀者看到,還是那個年代的事情,從那開始,武俠開始走向玄妙。無論是金庸還是梁羽生,還有古龍等人,在人們的腦海中構建了一個江湖世界,裡面的功夫有種種神奇。

然後是武俠電影。開始的香港武打片,還是打的,比如我小時候看的錄像片《威震四方》、《雍正身死少林拳》等,記得還是打的,但是現在再看什麼感覺,可能不敢想象了,當時應該打得比較假,但是還算在地上打。可是後來,人就開始飛起來打了。武俠們在天空飛來飛去,手一指,就像發射了一個導彈,地上都會爆炸。

這個時候,香港導演們基本上把所有能想到的文化裡面的東西,都給加到了武俠片里,這種功法層出不窮。

我覺得這些武俠片,基本上都是神話片了,但是,這樣的武俠片的冬粉是越來越多。

而這裡面,李連杰飾演的黃飛鴻系列的出現,尤其讓人耳目一新。

因為李連杰是全國十項全能冠軍,確實練武出身,所以身法很漂亮,把黃飛鴻演的十分威風,整個片子打得也非常瀟洒,所以《黃飛鴻》第一集,我還是比較喜歡的。

然後,徐克要拍攝黃飛鴻的下一個序列,叫《獅王爭霸》,記得好像是1993年,當時我妹妹羅玲還沒有去澳洲,還在北京,她有天突然問我:「徐克要拍攝《黃飛鴻》第二部了,你想來拍攝現場看看嗎?我可以給你安排進去看。」

我當時欣喜若狂,就借我妹妹的安排,去了拍攝現場。

當時是在香山的團城,拍攝最後獅王大賽的場景。

徐克排電影,陣勢非常大,我記得副導演就二十幾個,徐克像個將軍,到了現場,基本很少講話,全是副導演按照研究好的方案拍攝,只有在什麼不滿意的地方,徐克才親自來指導說戲。

當時調來了很多部隊,讓戰士們飾演清兵,化上妝,夜裡燈光一打上,鑼鼓喧天,現場非常壯觀。

現在我還記得很多細節,記得當時製片方來人視察,所有那些電影公司的高層,香港人,都是說英文的,徐克和他們也說英文,當時我很震驚。另外就是伙食,中方的北影廠的人伙食好像是盒飯,而所有香港人員都是北京麥當勞送的餐,當時好像剛有麥當勞,所以當時覺得特高檔。

另外還記得衛生條件一般,當時夜裡我去旁邊的小樹林里小便,結果一扭頭,看到徐克也在我旁邊方便呢。現在想想有點暈,那麼多人,得有幾百人吧,廁所怎麼解決的?我為何要去小樹林?忘記了。

現在主要談武打,其實李連杰的很多危險的武打動作,是替身做的,李連杰出來后,主要是拍攝一些亮相。因為當時說整個片期已經推遲了,如果李連杰受傷,則整個人馬都要停下來,代價太大。

而在拍攝武打的時候,我仔細地在攝影機后觀察了整個過程,看完后大吃一驚。不得不說,香港已經把武打片拍攝到極致了,電影技術應用得非常的完美。

比如,要表現一個武俠騰空飛起來,踢到另外一個人,那人就被踢飛了。這麼一個鏡頭。

具體的拍攝過程是這樣的:1拍攝武俠要起飛的動作,甚至表情。2安排一個彈簧床,不大,一米兩米見方那麼大,然後武俠從彈簧床上跳起來,拍攝他飛起的鏡頭,會跳得比較高。3安排一個梯子,武俠站在梯子上,拍攝他的腿踢出去。4拍攝被踢的那個人,此人身上有繩子拉著,一旦被踢,就拉繩子,他就會向後飛去。

然後,把這些鏡頭剪輯出來,觀眾看到的,就是武俠騰空飛起,踢出一腳,被踢的人啊地一聲飛了出去。

這個鏡頭,是我當時親眼看到的完整的過程,所以我以此舉例子。

這樣的一個鏡頭,要拍攝那麼多的環節,而且有些鏡頭一次不行,要來回地拍攝,我見過當時有個鏡頭是黃飛鴻拿著獅子頭,飛到寶芝林的旗上,那個替身演員從彈簧床上跳起來,每次飛到旗子上的位置都不準確,拍攝了大半夜,重複了二十幾遍。可以想象,整部電影的工程量是極大的。

現在再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知道在某些鏡頭裡,我就在攝影機的後面,尤其是高速攝影機,當時我就在那個機器的後面。

可以想象,當時我的心裡,是悲喜交加。喜的是:終於看到自己喜歡的電影的拍攝了!悲的是:原來神奇的武打是這麼拼湊拍攝出來的啊!

這事兒給了我很大的打擊。打那兒以後,武打片在我的眼睛里就失去了魅力,這些東西沒有看到還好,看到以後,再看電影,眼睛里就會出現各個鏡頭的分解,會知道彈簧床設置在哪裡,這個武俠為何跳得那麼高的,哪個地方是剪接的。

老實講,這就是香港電影工業的魅力,能製造神奇,動作越來越偏亮,越來越高難。甚至很多動作你用力學原理都難以解釋。就這樣,在這種越來越神奇中,武俠們一次次地打敗外國大力士,拳法快如閃電,內力渾厚如山,擊倒易如反掌,揚眉吐氣。

我覺得這個現象本身也比較神奇,香港那麼一個不大的地方,源源不斷地誕生各種想象,把神奇的功夫渲染到極致,而它的影響,甚至是全球範圍的。

我想,其實香港的電影界只是把武術當做一個載體,來展示玄妙,他們也本可以拍攝科幻片或者直接拍神話片的,只是武術比較容易包裝,比如容易加入文化元素。而這一加,就多加了好多好多。

但是這種情況,對傳統武術的發展,到底是有好的影響,還是壞的影響,就很難說了。

一件事情,對它的想象,對它的虛構,如果都達到了讓大家炫目心迷的程度,而它自己卻沒有怎麼發展的話,那麼,遲早有一天,這種巨大的反差會暴露出來的。

陶醉在虛幻的氛圍里,對本行業的發展沒有任何好處。

香港電影告訴你,武林高手只要手一指,遠處的一排蠟燭就會在幾秒后齊齊斷掉,被氣斬斷的。高手向岩石上一拍,要麼岩石碎掉,要麼上面印出一個深深的手掌印。這些虛構,已經深深進入我們腦海,我們都認為這是正常的,可是,這距離現實的武術訓練太遠了。

當年,傳統武術的傳播,可能借了香港電影的力,但是,傳播過分了,傷害也會逐漸顯現。

實際上,武術是可以實戰的,李小龍當年就和很多高手對決過,都是迅速放倒對手。作為武術,如果徹底放棄實戰,則會失去它的本來意義。所以,我覺得武術要擺脫虛幻神話的影響,認真踏實地發展實戰,因為這方面已經比較落後了。實戰是武術的靈魂,如果都剩下了花架子,變成了體操了,則衰落是一定的。

但是,另一方面,要解決好實戰與健身的平衡問題,李小龍自己就英年暴亡,因為練得太狠了。

武術作為健身的運動,意義遠遠要比實戰更大。我覺得我們管理部門給武術的定調也是非常正確的,健身和養生的意義更大。實戰表演,大家看個熱鬧而已,而健身與養生,可以影響更多人的生活,現在美國人都流行打太極,因為發現對健身比較有好處,那麼,這種對養生好的運動,就應該惠及更多人,為何一定要它去打呢?

最後,總結一下,我的觀點是:1要了解電影中的神功是虛幻的,和現實中的功夫沒有太大聯繫;2傳統武術界要發展實戰訓練,增加生命力;3對民眾,多學健身養生的功夫就可以了,這個意義更大。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