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台灣把雄風3吹成神一樣的飛彈 技術分析它真的很「神」?

台媒對雄風三捧得太過,而在大陸有時又把雄風三貶地太低,實際上都是不太客觀的說法。要說雄風三型的性能,還得從基本數據講起。

發展雄風三型導彈是本院繼雄風一型、雄風二型導彈后所開發出來的第三代反艦導彈。雄三導彈與雄一、雄二最大的不同是採用衝壓引擎作為續航推進系統,使得飛行速度大幅提升。

雄三導彈研發計劃由1994年開始進行關鍵技術開發,1997年進行第一次飛行試驗,並於2004年完成所有研發測試評價,隨後於2005年由海軍完成作戰測評驗證。

其主要特徵說明如下:1.射程:大於100公里2.速度:超音速3.導引控制:慣性導引+主動雷達尋標器4.推進:主固體火箭+兩具助推火箭(加力期)液態衝壓引擎(巡航期)5.尋標器:具ECCM功能之主動雷達6.彈頭:自鍛破片式彈丸•現況雄風三型導彈武器系統已經於成功級與錦江級軍艦完成戰備部署,目前是海疆防衛的重要武器。以上來源於雄三的研製者——中山科學院官網。

所謂整合式衝壓發動機,就是將衝壓發動機和固體助推火箭合為一體,同體助推火艦發動機燃料耗盡后,殼體作為衝壓發動機的燃料室,從而減小導彈的體積和重量。相信各位已經看到,這款94年開始研製的飛彈,還是用上了一些先進技術的。

起碼比大陸早年的海鷹三號(也就是c301)和鷹擊一號(也即c101)要先進不少的。海鷹三號和鷹擊一號都是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研製的,用來取代上游一號(國產冥河)。當時既沒有超音速導彈經驗,也沒有衝壓發動機,當時還是錢學森拍板,由國防部五院先搞衝壓發動機,然後再搞導彈總體設計。所以有了後來用於岸艦的海鷹三和空艦的鷹擊一。

然而技術實力和工業基礎的差距,使得研製定型一直拖到八十年代中期,可以說剛定型就落後了。主要的問題之一是射程太短,一個50km,一個據說80km,畢竟從頭開始搞發動機,性能只能勉強滿足當初的設計要求。真正的轉變還是改開之後,八六三計劃,八十年代與西方的蜜月期,九十年代引進前蘇聯的技術等等,到鷹擊十二的出現,才在衝壓發動機超音速導彈一項真正追上了國際先進水平。看研製時間也就是與雄三同時代的產品。

雖然沒有官方數據,但根據推測尺寸與雄風三差不太多。所用技術也大體在同一層面,也是固體燃料整體式衝壓發動機,也是四進氣口十字布置,所以射程應該也差距不大,低空彈道在150km左右。

但鷹擊12畢竟是空射型,不但不用捆綁兩個死重助推器,射程反而會更大一些,據說有300-400km,不過我是存疑的,能有200-300之間就不錯了,當然還有些媒體說射程超過400km,那就純屬瞎吹了。跟灣灣媒體吹雄三一樣了。比較靠譜的還是看官方數字,比如中山科學院的「大於100km」,這樣就很好嘛。

總結一下就是這麼幾句:衝壓超音速反艦導彈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高技術,各家的水平都差不多,不可能存在有些人想象中的代差。小型的鷹擊12、雄風三型,大型的俄羅斯的寶石、布拉莫斯,發動機技術都在同一水平線上。

至於電子設備,諸如雷達尋的和導航一類,基本上可以認為服役越晚越先進。當然各家都在不斷改進雄風或是長弓的成功就像IDF等一樣,關鍵在於美國的技術,大家不要單純的理解為是現在台灣的實力和水平,大型軍事裝備的發展期都在二三十年甚至更長,現在的成果都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種下的。當時也正是台灣發展的鼎盛時期,有現在看到的這些技術裝備也並不令人意外。

本文為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