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抗戰中的傳奇四姐妹

在中華民族的八年抗戰史上,有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更有許多鮮為人知的無名英雄。今天我們要講的「李氏四姐妹」 ——李劍鳴、李佩卿、李玉芝和李玉林,就是這樣的無名英雄。作為早期進步知識女性的代表,他們積極投身到抗戰的烽火中,用青春年華,譜寫了一首鏗鏘玫瑰之歌。

那麼,四姐妹在抗戰中經歷了怎樣的傳奇故事?他們之中誰最先投身革命?三個姐姐是如何從管理倉庫的小戰士成長為醫術精湛的女軍醫的?白求恩醫生給過大姐、二姐怎樣的指導?三姐李玉芝用歌聲征服了哪位開國上將?二姐的戰鬥生涯為何經常與狼共舞?大姐為了鍛煉年幼的小妹,帶著她經歷了怎樣殘酷的考驗?本期檔案揭秘,李涵為您講述:抗戰中的傳奇四姐妹。

李氏姐妹出生在塞外重鎮張家口南部的蔚縣。父母從小就像培養男孩子一樣教育前三個女孩。他們的父親非常開明,借到《岳飛傳》讓她們看,經常教育她們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以後報效國家。母親也從不讓她們裹小腳。李家雖然貧寒,但節衣縮食也要供孩子們上學,姐妹三人全部畢業於縣裡的最高學府——西合營師範。

西合營師範是中共早期共產黨員張蘇創辦的,是蔚縣早期革命的搖籃。學校經常在學生中傳播馬列主義思想,教育學生與反動勢力做鬥爭。從1929年冬到1936年,一共掀起了五次轟動一時、具有革命意義的學潮,震懾了反動勢力。

1932年夏,為了鍛煉和培養學生們,張蘇通過與北京黨組織聯繫,由校長趙文甫帶著二十多名骨幹到北京觀光,李劍鳴和李佩卿姐妹倆便在其中。在北京,她們接受反帝同盟的任務,與北京婦聯地下活動的同志秘密接觸,了解國際、國內形勢並帶回宣傳材料。倆人省吃儉用,把父親給的60塊銀元幾乎全部買了進步書籍,準備在同學中傳閱。師範畢業后,李劍鳴和李佩卿在縣城任國小教師。同時她們繼續與同學們保持聯繫,召開秘密會議,參加與反動勢力做鬥爭的活動。

而三妹李玉芝1934年國小畢業后,也考取了西合營師範。在兩個姐姐的直接影響下,她既是進步青年的典型代表,又是學校的活躍分子。這一年,二姐李佩卿在10月由張蘇介紹,加入共產黨,成為蔚縣第一位女黨員。

左起為二姐李佩卿、四妹李玉林、大姐李劍鳴

1937年7月,盧溝橋的槍聲拉開了抗日戰爭的序幕。三姐妹與進步同學在街頭貼宣傳標語,登台演講,積極宣傳抗日。平型關大捷后,八路軍115師獨立團在團長楊成武的帶領下,從北口峪和石門峪進入蔚縣,在10月26日晚收復了蔚縣縣城。古老的小城人民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子弟兵,三姐妹像盼來了救星一樣興奮。當身穿灰色軍裝、頭戴朱德帽的八路軍隊伍步伐雄壯地走在大街上的時候,她們欣喜若狂、萬分激動。隨後蔚縣召開了2000多人的動員大會,選舉並成立了抗日救國會和抗日政府,二姐李佩卿被選為抗日救國會的委員。三姐妹在父母的大力支持下,很快就找到115師獨立團地方工作團報名,全部參軍入伍,投入到抗日的隊伍。此時,李家四妹才6歲。

當時的蔚縣,抗日熱情高漲,參軍人數多,但一家三人蔘軍而且又是女子,僅此一家。隨後,李劍鳴和李玉芝都加入了黨組織。

參軍后,李家姐妹的第一項工作是管理倉庫、開倉濟貧。蔚縣大北倉的糧庫打開了,要把儲備的穀子輾成小米,分配給饑寒交迫的貧苦人民。同時她們積極動員青壯年參軍,發動婦女做軍衣軍鞋。

對日作戰的形勢風雲變幻,日軍在局部戰場受挫后,重新調整了布置,調遣重兵向剛剛建立起來的晉察冀根據地大舉進攻,其中有三千多名日軍,分東、北兩路向蔚縣入侵。在敵強我弱的態勢下,八路軍分兩路撤離蔚縣,向太行山轉移。三姐妹也隨部隊從蔚縣東南的松枝口峪走過大南山,經過西南山,在雪地里急行七天七夜,與八路軍115師主力部隊會師。在山西省靈丘縣上寨,蔚縣參軍的人員組建了地方工作團,三姐妹都是工作團成員,由工作團團長方國華指導開展抗日宣傳工作。

工作團成員分頭到敵人戰區的上寨、下關、冉庄、北城等各個地方,走村入戶,上門宣傳抗日。李氏三姐妹的事迹在靈丘廣為人知,在她們的影響下,許多婦女先後參軍。

在靈丘縣下關鎮期間,李玉芝與115師獨立團政委鄧華結成了革命夫妻。獨立團在蔚縣時,張蘇為鄧華介紹過開朗活潑愛唱歌的李玉芝,過後還專門給鄧華寫信說明李玉芝的家庭情況。獨立團團長楊成武也積極張羅鄧華的婚姻大事。在軍民聯歡會上,李玉芝飽含深情地演唱《松花江上》,打動了坐在台下前排的鄧華。

楊成武神速地為二人布置好了洞房,在下關鎮一個普通小院,借老鄉家暫時空著的倉庫當洞房,拆下兩塊門板就是新床。就這樣,在農曆冬月二十二,李玉芝與鄧華舉行了別具特色的婚禮。

1938年2、3月間,李劍鳴有機會隨工作組到了蔚縣一帶。走到離家很近的時候,特別想回家看看父母。但在回家的路上她遇到老鄉,得知蔚縣再度淪陷,日偽軍的勢力極其猖獗,說話間,她看到日寇的騎兵突然出兵,向她們的住所一帶包圍,情況十分緊急。她不得不放棄回家,與其他同志分頭向九宮口峪附近的山村靠攏,返回到淶源、阜平一帶。

同一時間,鄧華受命成立平西支隊,李玉芝跟隨鄧華到平西開闢根據地。此時,她已是司令部的譯電員,電文譯得又快又准。1938年6月初,由鄧華和宋時輪率領的八路軍第四縱隊,從平西經平北進軍冀東,李玉芝跟隨部隊東進。他們走後,大姐李劍鳴隨工作組到了平西。

參加冀東暴動后,李玉芝所在的部隊在11月返回平西的途中,被敵人圍追堵截衝散了,李玉芝獨自一人躲在隱蔽處,包紮好受傷的手。突然,走來了兩人,仔細一聽是熟人的聲音,原來是兩個戰友。兩人看到玉芝腫脹的手,忙說道「快把蘿蔔給我們吃!」原來他們都快餓暈了,誤認為李玉芝腫脹的手是蘿蔔。部隊到達平西根據地后,見到妻子的鄧華感到十分內疚。看著妻子受傷的手,他小聲地說著:「連自己的老婆都給丟了,我這個司令員真該打嘍。」

鄧華

1939年初,地方工作團完成任務,人員分流時可以選擇去文工團、電台,也可學醫。李劍鳴和李佩卿姐妹倆商量好,去學醫!於是,她們參加了為期三個月的調劑訓練班,並得到白求恩的親自教授。在瘧疾和痢疾大流行而藥品極少的秋季,他們按照白求恩告訴的辦法,用雷夫諾爾液給痢疾病人灌腸,用一種老辦法治瘧疾。這期間,晉察冀軍區正在籌建衛生學校,李佩卿被第一批選送到學校。

在殘酷的反「掃蕩」戰鬥中,學校邊建設,邊戰鬥,邊教學。幾經周折后,於1939年9月18日在唐縣牛眼溝村舉行了開學典禮。結合戰爭的需要,學校按照學員文化程度高低,依次分為軍醫班,調劑班,護理班。李佩卿則在軍醫班。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不幸逝世后,軍區衛生學校更名為白求恩學校。1940年春季招生時,李玉芝帶著部隊的介紹信踏入了該校。1940年秋季,大姐李劍鳴得到推薦,也成為軍醫班的學員。抗戰三年來,三姐妹首次團聚。學校里的條件艱苦,學員們沒有筆,就用樹棍在地上寫;沒有黑板就在牆上塗上鍋底灰。晚上自習,沒有更多的燈油,大家就圍坐在一塊討論。星期天要勞動,到一、二十公裡外的山上背柴、背米,幫老鄉掃院子、挑水、種地。在反「掃蕩」最殘酷的階段,學校經常在游擊狀態下學習,最長時有四、五個月。學員們就背著行李、糧食、武器和教學用品行軍。無論走到森林或者山窪地,黑板往樹上一掛,背包當桌子,席地而坐,就開始上課。

1941年夏天,一位帶著相機的老幹部到白求恩學校看病,三姐妹終於有機會拍了一張合影。因為無法通信不能寄給父母,直到她們都畢業后,李劍鳴才找到可靠的人將照片捎回老家。然而,當母親看到照片時卻傷心地痛哭起來。「閨女的胳膊沒有了?肯定是日本鬼子給綁起來了」。原來,因為三人緊湊的站在一起,加上照片的角度問題,三姐妹的胳膊幾乎都有一條看不到。但任憑別人反覆解釋,母親還是哭了又哭。兩年後,因長期積鬱成疾,母親不幸病故,帶走了對女兒們的無限牽挂。

而三姐妹的父親也有著不幸的遭遇。他積极參加抗日活動,為南山的八路軍、游擊隊運槍支、送物資,後來由於漢奸告密而被捕入獄,受盡日偽軍慘無人道的酷刑折磨。而父母的這些不幸,遠在抗日戰場上的三姐妹卻完全不知情。

左起 大姐李劍鳴、三妹李玉芝、二姐李佩卿 1941年6月攝於河北省唐縣白求恩學校

三姐妹同在白求恩學校期間,艱苦又緊張,但也充實而愉快。剛拍完合影,李佩卿所在的班級提前畢業,她告別了姐姐和妹妹,到了晉察冀軍區第一分區衛生部第二休養所,投入到救治傷病員的工作。

1941年8月下旬,敵人對邊區的秋季大掃蕩,採取所謂鐵壁合圍、梳篦式清剿。大部分傷病員轉移到敵人的包圍圈外。李佩卿和小部分工作人員帶著60多名重病號分散隱蔽在幾條小山溝中,有的住在山洞里。山裡狼多,常有老鄉被咬傷送到衛生所。有一次看護員挑著飯上山被一隻狼跟著,看護員手裡搖晃著一根火繩,那狼走走停停,一直跟到山洞看到洞里的燈光才走了。李佩卿每天到各條山溝里巡查兩次,沒有多少葯,但病人見到醫生總有些心理安慰。所以,李佩卿再累、再怕,也要去看望傷病員。走在山溝里,她常聽到背後有聲音,總感覺有狼尾隨在後,她提心弔膽地時刻準備著與狼搏鬥。

反掃蕩兩個多月,大家一直在溝里住。新的傷病員一送到,李佩卿就第一時間趕到,及時救治。藥品斷了來源,李佩卿就找機會在山上采中草藥。還有一次敵人搜山,李佩卿剛掩護好傷員,就聽到敵人喊著:「出來吧,看見你了!」李佩卿在一塊山石後面屏住呼吸一動也不敢動,她想著每個傷員住的地方,眼睛注視著前方的情況。突然,他看到溝底下走來一隊人,有兩位看護員雙手被敵人用繃帶捆著,身上還背著醫藥包。還有幾位分區特派員和戰士也被敵人抓到了,李佩卿仔細辨認,沒有發現傷員。過後才知道,分區醫院院長、政委和四個警衛班的戰士以及炊事員都犧牲了。敵人的這次行動,給部隊造成了很大損失。

1944年,李佩卿被評為軍區模範工作者,與老領導方國華結成了紅色伉儷。對於二姐李佩卿,這真是喜上加喜。3月,鄧華奉命率領機動旅開赴陝甘寧邊區,已經懷孕的李玉芝跟隨西行。經過兩三個月的行軍,衝破敵人的一道道封鎖線,最終到達延安。10月,李玉芝生下了長女。

前左起為三妹李玉芝、范景陽,后右起為李玉芝丈夫鄧華、劉道生、聶鶴亭、易耀彩、吳先恩

三姐妹自從參軍后,除了在白求恩衛生學校短暫的相聚外,一直沒有在一起的機會,她們都挂念父母和家中的弟弟妹妹,卻無法通信,更不能探親。母親不幸病故后好久,李劍鳴才知道了這個噩耗。悲痛過後,她便托戰友將比自己小18歲,當時只有11歲的四妹李玉林接到了部隊,留在自己身邊,像對待自己的女兒一樣,盡心呵護。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下,天真活潑的小妹妹也做著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洗繃帶、整理醫療用品、看護傷病員等,反掃蕩時她同樣要跟著部隊行軍,成了一名名副其實的抗日小兵。發的軍裝褲子太長就捲起來,鞋子太大,無法走路,大姐就把她的鞋子後面縫起來一塊,小妹看到後天真地說:「給鞋子縫了個大鼻子。」

每次戰鬥都會有許多戰士犧牲或負傷。戰鬥結束清理戰場時,醫護人員便及時上山進行救治,同時把傷員運回醫院。山裡野狼多,為了保護重傷員和犧牲烈士的遺體,醫護人員也要日夜巡邏。為了鍛煉小妹的膽量,大姐上山時都帶著小妹,讓她感受戰爭的殘酷。對於這個本該享受歡樂童年的小女孩,這無疑是異常殘忍的。然而,這位白衣小戰士卻毫不膽怯,每次都勇敢機智地完成了任務。

有一次,在軍區醫院門口值勤的衛兵,看到老遠處有一個影子在移動,並向醫院緩慢地靠近。衛兵謹慎地往前迎,走到近處,看到的卻是一位小女兵背著一個重傷員艱難地前行。只見那個女兵弓著腰幾乎要趴在地上,很吃力地挪動著步子。衛兵趕忙上前幫忙,一看傷員,已經去世了。此時的小妹李玉林,只有13歲,但她儼然已成為堅強無畏的八路軍女戰士。

由於四妹年齡小,工作一段時間后大姐就將她送到子弟學校進行文化課學習,後來跟隨二姐參加解放太原的戰鬥,之後轉業到了石家莊。

1945年,日本投降的前夜,姐妹們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和崗位,為抗日救國繼續貢獻著她們的力量。

大姐李劍鳴調到中共晉察冀中央分局城市工作委員會,在衛生所任所長。說是所長,其實所里只有她一人。一間空蕩蕩的土房,土炕沒有席子,一條隨身的軍被,冷了連火也沒有。從看病、拿葯、送葯、換藥、注射、洗紗布、洗繃帶等工作,全部一個人包辦。

但有盼頭的日子再苦也會堅持!經過艱苦卓絕的八年抗戰,日本終於投降了!二姐李佩卿所在的部隊向綏遠一帶進軍,聽說部隊要到蔚縣,李佩卿異常激動。八年了,三姐妹思念遠方的父母和弟弟妹妹,卻無法與老家聯繫。

李佩卿急匆匆趕回家,父女相見,抱頭痛哭,蒼老父親虛弱的連站立也困難。父親說:「那幾年真是提著腦袋過日子,實在難熬啊!」三姐妹參軍走後,常常有人上門打探三個女兒的事,還有人上門敲詐。父親就編各種理由推託來人,也經常送禮送錢換人情。1944年由於漢奸告密,以私通八路為罪,父親被抓入獄,遭受酷刑的百般折磨,生命危在旦夕。商會通過多方疏通,才以保外就醫的名義回了家。

1945年9至10月,中央軍委派幹部向東北開進,鄧華受命經山海關到瀋陽,而正懷著身孕,抱著一歲女兒的李玉芝也跟隨其他家屬一起,輾轉向東北行進。就這樣,四姐妹又再次義無反顧地投身到解放戰爭的炮火中……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