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是個怎樣的人呢?

諸葛亮的兒子諸葛瞻是個怎樣的人呢?拋開那些說了無數遍的「忠臣」「不屈」之類的套話,在我看來,他確實只是個才能不怎麼樣的普通人。

諸葛瞻靠著父親逐步遷升。出於對他父親的懷念和對諸葛瞻才思敏捷的喜愛,朝廷幹了什麼好事,百姓都要歸功到諸葛瞻身上。他收穫了許多本不該屬於他的讚美,更得到了本不該屬於他的官職。因此,他開始得意忘形了。

《三國志·諸葛瞻傳》:「瞻工書畫,強識念,蜀人追思亮,咸愛其才敏。每朝廷有一善政佳事,雖非瞻所建倡,百姓皆傳相告曰:『葛侯之所為也。』是以美聲溢譽,有過其實。」

景耀四年,他當上了行都護、衛將軍,與董厥共同管理尚書台事務。他的主簿陳壽被他侮辱,朝中廖化等老臣不得已去拜訪他。當年不屈於孫權和鄧芝的老臣宗預就不願去拜訪他。新官上任,沒有什麼政績就開始作威作福,恐怕是因為他不勞而獲的榮譽太多了吧。

《三國志·宗預傳》:「時都護諸葛瞻初統朝事,廖化過預,欲與預共詣瞻許。預曰:『吾等年踰七十,所竊已過,但少一死耳,何求於年少輩而屑屑造門邪?』遂不往。」

裴注引孫盛《異同記》:「晉永和三年,蜀史常璩說蜀長老云:『陳壽嘗為瞻吏,為瞻所辱,故因此事歸惡黃皓,而雲瞻不能匡矯也。』」

當然,在景耀年間他也是搞了件事情的:上書請求用閻宇替代姜維並將之軟禁。閻宇「宿有功干,於事精勤」,已經當上了巴東都督,用他替代姜維可能不會出什麼岔子。對姜維的怨恨指責早已遍布朝野,諸葛瞻、董厥之輩恐怕是在附和。當然,這個主意劉禪並沒有採納。且諸葛瞻此議若成亦無法改變什麼,在朝臣的壓迫下姜維已經停止了北伐,上表之事純屬畫蛇添足。諸葛瞻上表以後,姜維恐懼,希望通過北伐成功以挽回朝臣的態度,同時遠離成都。可惜再次戰敗,不得已沓中屯田。諸葛瞻搞事導致北伐再敗、姜維恐懼,實在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裴注引孫盛《異同記》曰:「瞻、厥等以維好戰無功,國內疲弊,宜表後主,召還為益州刺史,奪其兵權;蜀長老猶有瞻表以閻宇代維故事。晉永和三年,蜀史常璩說蜀長老云:『陳壽嘗為瞻吏,為瞻所辱,故因此事歸惡黃皓,而雲瞻不能匡矯也。』」

《三國志·姜維傳》:「五年,維率眾出漢、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維本羈旅托國,累年攻戰,功績不立,而宦官黃皓等弄權於內,右大將軍閻宇與皓協比,而皓陰欲廢維樹宇。維亦疑之。故自危懼,不復還成都。」

搞完此事,魏滅蜀之戰中諸葛瞻再次搞事。作為手握重兵的衛將軍,在鄧艾未走出險要之地時沒有前進救援江油以力挽狂瀾,而是待在涪縣吃瓜。同為官二代的黃權之子黃崇好歹也能看出要佔據險要,使敵人無法進入成都平原,但諸葛瞻猶豫不決,沒有採用,黃崇痛哭流涕。如此戰略頭腦,白瞎了姜維的布局。鄧艾一到平原,江油陷落,諸葛瞻與之在綿竹一戰,無法挽回註定失敗的局面,與黃崇等官二代一同戰死。

《三國志·黃權傳》:「權留蜀子崇,為尚書郎,隨衛將軍諸葛瞻拒鄧艾。到涪縣,瞻盤桓未進,崇屢勸瞻宜速行據險,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豫未納,崇至於流涕。會艾長驅而前,瞻卻戰至綿竹,崇帥厲軍士,期於必死,臨陣見殺。」

可笑的是,在綿竹之戰時,諸葛瞻還讓士兵把腳埋在土裡與魏軍交戰,這不是找死嗎?如此戰術,你可對得起你的士兵們?如此一來,兩軍交戰成了魏軍砍靶子,這不是兒戲是什麼?

《元和郡縣誌》:「初,瞻在涪而艾已入江油,瞻曰:『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遂就綿竹埋人腳而戰,父子死焉。」

李膺《益州記》:「石子頭二十里,即故綿竹縣城,諸葛瞻埋人腳戰處。」

諸葛瞻確實 「聰慧」「早成」,但其才能僅僅在「工書畫,強識念」罷了,不能成為國之重器。他的失敗,是該怪人才制度失敗的蜀漢政府,還是無腦吹捧他的民眾,亦或是他自己的水平太差?環境與周圍的人確實對他造成了一定影響,但面對讚美無法控制驕傲情緒,面對姜維與朝臣的緊張關係無法控制亂摻和的慾望,面對危局不聽從黃崇的好建議自尋死路就是他自己的過錯了。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