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尋找貓咪~QQ 地點 桃園市桃園區 Taoyuan , Taoyuan

佛山禪城探索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新路

群眾需要什麼文化活動,希望獲得什麼文化服務?在廣東佛山禪城,藉助互聯網、大數據的方法論和技術手段,群眾的文化需求能被精準定位、精準服務。

通過「互聯網+公共文化」大數據服務平台,群眾可文化點單提出文化需求,還能隨時隨地逛全景博物館,享受線上公共文化服務,甚至成為文化資源的發布者,融入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改革中。

在創建廣東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的過程中,禪城除了努力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標準化、社會化、數字化等主攻目標外,還增加自選動作,探索「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推動公共文化服務實現精準化,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挖掘「草根力量」,全民共享共建

看視頻學書法、足不出戶欣賞大型文藝演出……今年上半年,禪城區「互聯網+公共文化」大數據服務平台上線並試運行,群眾享受公共文化服務有了新體驗。

這是禪城區公共文化服務的一站式平台。除常規的公共文化服務的資訊發布外,該平台更強調互動性。

群眾能根據自身的文化需求,點播平台上的公共文化節目。通過「禪城文體旅一點通」平台的「文化點單」功能,群眾能獲取平台上的各類視頻等資源,或跟著大師學練書法,或研究學習粵劇名伶的身段唱腔,還能線上欣賞文化部門主辦的各類大型文藝演出。在點擊率最高的「節目單TOP10」中,就包含了戲劇、書法、舞蹈、剪紙、攝影等文藝類別。

享受多元化的線上公共文化服務之餘,群眾還能轉變身份,成為公共文化的提供者。該平台允許個人或文藝團體發布經審核的文化資源,讓更多高質量的群眾性「草根」文化活動得到更大範圍的傳播和共享。

村民在工作人員指引下使用南庄鎮自助圖書館。

「例如,某粵劇私伙局的排練演出,某戲劇社最新創作的話劇,這些文化資源都能上傳到平台,共享給所有人。一方面能提高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獲得感更強,另一方面也能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到文化建設中,讓禪城的公共文化服務更豐富。」禪城區文化體育局負責人表示。

整合文化單位資源,搭建資源庫

「用手機就能360度看梁園,非常方便。」小林是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的大二學生,禪城區「互聯網+公共文化」大數據服務平台的線上博物館,讓他愛上了嶺南建築。

廣東四大名園之一的佛山樑園、溯源粵劇的廣東粵劇博物館、佛山歷史最為悠久的武館佛山鴻勝館……作為佛山老城的所在地,禪城的人文歷史沉澱最為深厚,文化資源也最為集中。藉助「互聯網+」,這些博物館走到群眾身邊,人們足不出戶也能感受禪城文化。接下來,禪城還將把陳鐵軍故居、李廣海醫館舊址搬到線上,實現全景展示。

禪城區文體局負責人介紹,除了博物館,禪城區「互聯網+公共文化」大數據服務平台還集成了區圖書館、文化館的服務內容,搭建起公共文化資源庫,實現文化惠民。

通過該平台,群眾能便捷獲取數字圖書館服務。據禪城區文體局統計,2012年至2016年,禪城區數字圖書館的訪問量已達26.2萬人次。在此基礎上,禪城繼續不斷推進數字圖書館建設。去年,禪城建成首台24小時城市街區自助圖書館。該自助圖書館完全擺脫傳統的人工操作,可全天候為有需要的群眾提供辦證、預借取書、圖書借閱歸還查詢等自助服務,真正地把圖書館服務帶到每一位讀者身邊。

在現有實體農家書屋的基礎上,禪城推動農家書屋數字化閱讀、網路化管理。今年啟用的「禪城區數字農家書屋」網站平台,包含期刊、工具書、報紙等數字資源,能為讀者提供農業生產、農技提升、農業市場等相關信息資源。

深挖大數據,精準對接群眾需求

在佛科院杏林藝術團的支持下,禪城南庄紫南村的小朋友將在本周表演《晏子使楚》。「紫南村提出國學教育的需求,我們進行方案策劃,並聯繫有戲劇表演基礎的志願者輔導。」藝術團負責人余廣浩介紹,自4月以來雙方已合作開展七場文化活動,包括手工藝製作、陶藝親子活動等。

今後,村居類似的文化需求,將在更大範圍內得到精準化滿足。「村居的文化需求,是村委或社區工作人員根據日常工作總結得出,具有一定代表性,但也可能存在遺漏。」禪城區文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藉助「互聯網+公共文化」大數據服務平台,群眾能通過調查問卷等方式,把自己的文化需求提交到平台上,區文化部門再根據需求情況,進行分析,並聯繫相關資源,為不同群體提供有針對性的精準服務。

「當數據積累到一定程度,禪城還能對群眾的公共文化服務發展做出預測,從而優化服務供應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精準化水平,實現禪城區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與需求方的精準匹配。」禪城區文體局負責人表示。

目前,「互聯網+公共文化」大數據服務平台已完成首期建設。平台以公共文化服務大數據云存儲平台為基礎,包括公共文化資源庫、公共文化活動資料庫和公共文化場所資料庫,同時,平台還與禪城區大數據中心對接,獲取全區流動人口、居民和學生等基礎數據,從而能綜合各類數據,為全區公共文化服務「畫像」。

評論: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的禪城探索

作為佛山中心城區,禪城創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既是以「首善之區」為發展目標的文化擔當,也是一項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的民生工程。公眾的文化需求,必然是創建行動的最終靶向。互聯網+,恰為禪城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開闢新路。

與許多地方一樣,禪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也面臨一系列待解命題。如何改變傳統時空阻隔,打通文化服務「最後一公里」乃至「最後一米」;怎樣精準對接公眾需求,推動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等,都依然有待廣泛而深刻地求索。

依託互聯網+,禪城啟動公共數字文化建設。從開發公共文化節目點播、評價發布及預約功能平台,到實現資源共享,搭建公共文化資源庫,禪城依託互聯網+技術,逐步打通物理空間、時間阻隔,開始建構公共數字文化服務體系。

但對公共文化服務而言,互聯網+引發的不僅是支撐技術的變革,還是服務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變革。這意味著,禪城必須把互聯網+的價值觀與方法論,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更加關注需求側的體驗和個性訴求,更加強調與公眾互動,時刻檢視、調整公共文化服務。

這正是禪城努力的方向。深挖大數據資源,分析文化產品適應性和滿意度等,更好為各類用戶提供精準服務——禪城勾勒出這樣的路線圖。這並非空談,而是基於禪城數年來的大數據積澱所做出的選擇,一門式改革等領域的大數據,將支撐禪城公共數字文化建設。

相比同類地區,禪城公共數字文化建設並非起步最早,但也逐步走出一條特色之路,如果再加上全區大數據戰略的「加持」,我們有理由相信,禪城完全有可能架構出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的新體系,也讓越來越多的市民享受數字化帶來的文化福利。



熱門推薦

本文由 yidianzixun 提供 原文連結

寵物協尋 相信 終究能找到回家的路
寫了7763篇文章,獲得2次喜歡
留言回覆
回覆
精彩推薦